黃煒
現(xiàn)代語文教學中有個比較流行的詞——“語文味”,然而這種“味”具體指什么,卻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有一點卻是眾口一致的,那就是——朗讀是語文細酌入“味”之佳法。新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體驗品味。語文教師要把“朗讀”這把劍舞得游刃有余就不得不對“朗讀”做一番深入的思考。
一、朗讀要充分和到位
語文課標強調(diào)語文能力的“習得性”、“實踐性”。閱讀能力屬于智力智能,根據(jù)心理學家的研究,智力智能和動作智能在獲得的途徑上是一致的,必須依靠個體的反復練習獲得。閱讀技能就像游泳一樣,雖然靠教師分析規(guī)律、講解要領(lǐng)有一定的效果,但真正要形成技能還得靠學生個體親身參與的反復練習,而且必須保證有一定的訓練量。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能成為千古名言,理就在此。可是目前課堂教學中朗讀訓練的時間普遍不足。有的教師認為課內(nèi)的主要任務是煩瑣的內(nèi)容分析講解,朗讀僅作為控制教學時間的一種手段,而不是必須完成的教學任務。教師課文講完了,還剩時間,就讀一次,再剩時間,再讀。一節(jié)課40分鐘,學生朗讀的時間卻不到5分鐘,練習往往是來去匆匆,如雁過且“無痕”。如預習性的朗讀,要求學生讀通課文,讀準生字新詞,但實際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學生連一遍課文都未讀完,教師就“啪——啪——”鼓掌示意學生停下,馬上轉(zhuǎn)入下一程序,朗讀成了教學中的一個過渡環(huán)節(jié)。“教學任務比較緊張,必須要完成后面的教學內(nèi)容,所以沒有那么多的時間給學生朗讀。”這是許多教師課后的共同解釋。對于教學中存在的這個問題,我們應該怎樣解決呢?我認為教師可根據(jù)年級、學情、教材特點安排每節(jié)課的朗讀時間,并自我監(jiān)控達成度。要留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聲音響亮,吐字清楚,讀準字音,不讀破句,特別是自學性朗讀,要讓全班學生都讀完、讀好,切不可只做個讀的樣子,匆匆過場,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礎(chǔ)上的表達性朗讀,要留夠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切不可未準備好就倉促上陣;要留讀后評議的時間,通過評議,強化朗讀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和調(diào)節(jié)功能。時間哪兒擠?精心設(shè)計問題,讓繁瑣的“講講、問問、答答”讓位給讀。
關(guān)于如何朗讀的談話多,真正的朗讀練習少。如:這兒該怎樣讀,為什么?那兒該怎樣讀,為什么?哪個字該讀重音,哪個地方停頓時間長一些?……關(guān)于朗讀的談話擠占了大量的時間,學生自讀、悟讀、美讀的時間被擠占了。朗讀是一種語文教學手段,它對閱讀能力、習作能力的提高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要“其義自見”就必須“書讀百遍”,要“下筆如有神”就必須“讀書破萬卷”,閱讀教學必須保證讀的時間。朗讀也是一項技能,凡技能,只看、只聽、只分析,不反復實踐是不能練就的。小學語文教育專家朱作仁教授有一個精辟的比喻:一堂課40分鐘是個常數(shù),好比一塊蛋糕,你把不必要的講解、提問切多了,留給學生實踐的蛋糕就少了。而缺少必要的實踐,又怎能大幅度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呢?因此,要將“讀”視為課堂上必須完成的任務,要盡量減少教師的活動,精講多讀,以講促讀,以讀代講,要保證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充分的朗讀。
二、朗讀要目的明確
有人說小學語文課是感性的,強調(diào)的是書聲瑯瑯,情意濃濃,但不能以此排斥語文的理性,排斥冷靜思考。教學如歌,教學過程有時需要高亢激昂,有時需要低吟慢詠,要有節(jié)奏有起伏。但反觀我們的語文課堂,尤其是在朗讀環(huán)節(jié)上,朗讀的形式多種多樣:個人讀、集體讀、男女生讀,甚至是“車輪大戰(zhàn)”,等等,這種熱鬧的現(xiàn)象不能不引起我們深刻的反思:朗讀環(huán)節(jié)看似熱熱鬧鬧、沸沸揚揚,但說到底這種朗讀的實質(zhì)是缺乏朗讀的目的性,純粹是為讀而讀。學生在朗讀以前教師沒有提出明確的要求,在朗讀的過程中教師沒有及時進行有效的指導,在朗讀以后教師沒有進行有效的評價,學生讀得心不在焉,沒有真正地用心讀,用情讀,就像“小和尚念經(jīng)——有口無心”,不斷重復地做著“機械運動”。我們認為無論是朗讀的哪個環(huán)節(jié),教師都要對學生提出明確的朗讀要求,目的性應該很明確,應該讓學生在每一次的朗讀中都有所收獲。如:初讀課文時要求學生讀通課文,解決字詞問題;再讀時要求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大意,知道主要講的是什么?第三次讀時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去自讀自悟;更進一步朗讀時要求學生細細研讀、品讀,探究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生的每一次朗讀都要讓他們有要解決的問題,也就是說要讓學生讀書有目標,有方向感。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教師要引導學生細心咀嚼文章中語言,讓他們自己動腦,經(jīng)常比較、揣摩,并養(yǎng)成習慣?!钡趯嶋H教學中,學生的水平畢竟是有限的,同一個班級中的學生不可能處在同一朗讀水平,能力也有差異,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在朗讀教學中體現(xiàn)出層次,要因材而讀,對朗讀的評價也要因人而評,同時在朗讀教學中要突出重點,有目的地給予指導、點撥,引導學生細細品味文章的絕妙之處。教師的點撥應以學生的讀為根本,應點撥在關(guān)鍵之處,讓學生明確朗讀的目的性,而不應把朗讀搞得花樣繁多,華而不實。
三、朗讀要注重示范
范讀是語文課堂最基本、最常用的教學方法。一些文質(zhì)優(yōu)美的課文片斷,學生朗讀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范讀,可以把文章內(nèi)在的情感通過語調(diào)的抑揚頓挫充分地表現(xiàn)出來,把學生引入到優(yōu)美的語境中,使學生對文本語言有所頓悟,給學生在難讀之處樹立起朗讀的榜樣,讓學生在自讀比較中對自己的錯誤有所反省,從而悟出朗讀方法,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如教學《東方之珠》一文的第5自然段,在品讀“香港夜景,美不勝收”時,教師一遍又一遍地深情朗讀,讓學生在反復的對比朗讀中理解“港灣里的燈光”、“馬路上的車燈”,一是像五顏六色的焰火濺落人間,一是如閃光的長流奔流不息的美妙情境時,教師的范讀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引起了學生對教師朗讀方法的追隨,學生很快掌握了朗讀要領(lǐng),讀出了“美不勝收”的韻味。
此外在朗讀指導中如能“適時點拔”,從重點詞句、朗讀技巧、情感背景等方面點明指導,引領(lǐng)學生對作者或?qū)ξ谋具M行有效的溝通與對話,使學生能朗讀出文本的原汁原味,這對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是大有益處的。
四、留足自讀反思的時空
常在課堂中看到:當學生思維“卡殼”時,教師急于完成教學任務,急躁地打斷,迫不及待地喊一名優(yōu)生回答,或自己干脆把方法與答案講出來。在教師缺少的耐心等待中,學生被剝奪了思考、訓練的機會??梢娺m時的等待是十分必要的。因為教師耐心而適時的等待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思維的時空,只有學生的個性、創(chuàng)造性得到了張揚,學生才能讀出自己獨特的感悟來。在朗讀教學指導中,教師要給學生留足自己讀書、自我反思、自我品味的時間,當學生不知應該讀出什么樣的感情和語調(diào)時,讓學生先自己讀一讀,試一試;想一想,再讀一讀。這樣朗讀的天空一定會絢麗多彩,學生的朗讀就會呈現(xiàn)百花齊放的局面。
另外,《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評價?!币虼?,我們在朗讀指導的過程中,應以寬容的態(tài)度、欣賞的眼光對學生朗讀進行評價,幫助學生樹立讀好的信心。切忌過分地強求、嚴厲地指責與挖苦。學生在互評時,也應注意這一點。否則,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同時也會使孩子喪失讀好的信心。但也不能一味地表揚學生,在學生確實讀得不理想時,還是應該明確指出其不足之處。不過,語氣要幽默,形式要活潑??傊哪捜莸脑u價能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能啟迪孩子的智慧,讓孩子在和諧愉快的教育氛圍里得以發(fā)展,從而樹立起孩子能讀好的信心。如于永正大師在教《小秧苗脫險記》一文時,指導學生感情朗讀“有氣無力地說……”這一句時,他發(fā)現(xiàn)孩子語調(diào)稍高,幽默地說:“讓我再給你噴點農(nóng)藥……”這種“四兩撥千斤”的精彩評價與指導,就是幽默評價最好的佐證范例。
古往今來,人們對讀書都有一個堅信不疑的信念,那就是“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教學能切實地提高學生語言感悟能力,把學生帶入教學所需要的情境中去,使學生在朗讀中陶冶情操,在朗讀中得到美的享受,在朗讀中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朗讀中發(fā)展自我個性,使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在潛移默化中得到鍛煉和提高。
朗讀教學中我們需要關(guān)注的還有很多,值得我們?nèi)ハば难芯亢蛯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朗讀指導,永遠都是一門耐人尋味的藝術(shù),永遠都是那么新穎、靈活、實在,只有在教學中不斷實踐,不斷總結(jié),才能使朗讀教學不流于形式,讓學生真正喜歡上朗讀,在朗讀中獲得樂趣,從而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讓語文課堂書聲瑯瑯,在語文課堂奏起朗讀的樂章。這應是每位語文教師對朗讀教學孜孜不倦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