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宮廷膳房的廚師做的飯菜基本上是遼沈一帶的漢族風(fēng)味,清朝皇帝很少吃海鮮,偶爾吃一點魚,這與他們的出身不無關(guān)系。
清朝皇家興起于滿洲,飲食上帶有濃重的關(guān)外特色。主持宮廷膳房的廚師大多是清初入關(guān)前的漢軍旗人,這些人做的飯菜基本上是遼沈一帶的漢族風(fēng)味。加之滿族先祖崇尚打獵,所以菜肴中野味是其重點,像鹿肉、狍子肉、野雞、野鴨,家畜肉類以羊肉居多,其次是牛肉,豬肉最少。家禽中鴨子用得最多,其次是鵝、是雞。另外菜也好,湯也好,幾乎都少不了燕窩,此外口蘑、冬筍也不少見。這些菜從順治一直吃到咸豐,到了慈禧掌政的同治、光緒年間,清宮的伙食才有了比較明顯一點兒的改變,蔬菜開始多了起來。
從乾隆朝的《膳底檔》上看,主食大致為粳米飯、饅頭、花卷,各種米面糕,鴨子口蘑餡、雞肉餡、羊肉餡、韭菜餡的包子、燙面餃子,各種湯面,豬肉餡燒餅、各種面食,餑餑。
菜分三種:一為熱鍋,有四十多種,其中鴨子占了大半,如燕窩口蘑火薰白鴨子、紅白鴨子燉白菜、糟鴨子糟肉、蔥椒鴨子、掛爐鴨子、燕窩蓮子鴨子、山藥鴨羹。再有就是肥雞燴大丸子、肥雞雞冠肉、炒雞肉片燉菠菜豆腐、酒燉羊肉豆腐丸子菜。雞肉、羊肉及雜膾熱鍋。
熱菜有五十多種,多半也少不了鴨子,如燕窩口蘑鴨絲、冬筍鴨腰、口蘑冬筍炒鴨絲、鴨子?xùn)|坡肉、鴨丁炒豆腐、醋熘鴨腰。此外是鹿筋拆肥雞、肥雞拆肘子、鹿筋酒燉羊肉,還有燒狗肉、炒木樨肉、狍子肉、羊肉片、羊肉絲、羊肚絲等。
冷盤有二十幾種,如清蒸鴨子鹿尾糊豬肉、蒸肥雞炸羊羔、燒狍肉、野雞爪、五香肘子絲、五香雞絲等。(據(jù)《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