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放
鳳眼果,又名九層皮、潘安果等,現(xiàn)主要分布在貴州、云南、海南、廣東、廣西、臺灣等地,日本和印尼蘇門答臘也有少量栽培。成熟時外果皮色澤鮮紅,質(zhì)感如天鵝絨,種子黑褐色,猶如美人的“丹鳳眼”。
在古人眼里,“丹鳳眼,柳梢眉,櫻桃嘴”可以說是美人的標(biāo)準(zhǔn)。而在植物界,外表美麗的果實雖不勝枚舉,但能用詩經(jīng)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來形容的卻僅有一種——鳳眼果。
鳳眼果是我國嶺南地區(qū)的珍稀果品,它的母樹為梧桐科常綠喬木“蘋婆”。 “蘋婆”的名字雖譯自梵語,但它的原產(chǎn)地卻在中國,是絕對的“本土制造”。蘋婆現(xiàn)主要分布在貴州、云南、海南、廣東、廣西、臺灣等地,尤其在廣東珠三角一帶,有著近千年的栽培歷史。
鳳眼果是十足的“美人胚子”。它外形美妙——豆莢一樣的果皮里包裹著幾顆果仁,當(dāng)果實快要成熟的時候,外果皮會開裂出一條細(xì)長的縫隙,黑褐色的果仁就會輕輕探出頭來。遠(yuǎn)遠(yuǎn)看去,掛在枝頭的果實就如同一只只眼角上揚、美艷無雙的丹鳳眼,閃爍著迷人的光芒。然而遺憾的是,由于成熟期極短,鳳眼果“睜眼”總?cè)鐣一ㄒ滑F(xiàn),很少有人能一睹其芳容。
在廣東,鳳眼果常用作“七姐誕”(七仙女生日)時的祭品,因此又被稱為“七姐果”;而它還有一個有趣的名字:潘安果。七仙女的美貌自不必說,潘安是古代著名的美男子,把鳳眼果比作潘安,足可見人們對它的推崇了。
可好看歸好看,人們也許會好奇:鳳眼果會不會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繡花枕頭,中看不中用呢?答案是否定的——鳳眼果算得上植物界秀外慧中、全身是寶的典型。它的母樹蘋婆,四季常青、冠大蔭濃,常被用作庭蔭樹和園景樹;而鳳眼果的果皮可以入藥,具有和胃消食、解毒殺蟲的作用。
最值得稱道的還是鳳眼果美味的果仁。去皮后的鳳眼果果仁色白質(zhì)軟,富含淀粉、蛋白質(zhì)、脂肪和維生素。食用時可蒸可煮,甚至制成蜜餞,其風(fēng)味與板栗相似,但口感甜香、肉爽多汁又更勝板栗一籌。現(xiàn)代嶺南名菜中的“鳳眼果燜雞”、“鳳眼果燒肉”就取材于它。而熟悉《西游記》的人更是應(yīng)該記得,唐僧師徒從西天取經(jīng)歸來,唐太宗設(shè)宴接風(fēng),其中一道佳肴就是鳳眼果。
鳳眼果極受歡迎,但人們在購買它時可要仔細(xì)辨別,以免挑到了它的“孿生姐妹”——假蘋婆果。假蘋婆果母樹與鳳眼果母樹為同屬“親戚”,樹形、果實都有幾分相似。只是假蘋婆果遠(yuǎn)不如鳳眼果聞名,且主要用于入藥,較少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