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顯春
少時酷愛讀書。說是廢寢忘食,糧食倒是一丁點兒也沒省下,燈油卻是耗了不少。目不識丁的父親老是心疼他那半盞燈油,不止一次苛責(zé):“書中有啥?……”言下之意不肖子恐有敗家之虞。幸有曾讀過大半年私塾的爺爺執(zhí)掌家政,對我倒是偏袒護(hù)短法外施恩,甚至還贊賞有加:“孺子可教也?!鄙倌甑奈医K于可以飽讀能讀之書。
說是飽讀,實為戲謔之語。在物質(zhì)和精神極度匱乏的年代,我最大的苦惱是除卻課本之外,無書可讀。只好把凡是有文字之物皆稱之為“書”,如連環(huán)畫、舊報紙,甚至把生產(chǎn)隊新購手扶拖拉機(jī)的說明書也當(dāng)作寶貝,捧上半夜。最值得興奮的事是一位高年級的老兄借給我一本手抄本的小說《梅花黨》,硬是浪費(fèi)了我們家兩大盞燈油,連爺爺都?xì)獾煤又甭N。
至于書中有啥?那時倒真沒認(rèn)真想過,只是沉浸在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中難以自拔,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黃繼光奮勇堵槍眼,猛張飛喝斷當(dāng)陽橋,醉武松赤手空拳打老虎……對于書中的仁人志士豪杰英雄,頂禮膜拜之余,便是模仿,把自己混同于英雄時代的英雄人物,恨不得能為之生,為之死,為之愛,為之恨,為之熬夜,為之逃課(當(dāng)然語文課除外)。
那時還不懂欣賞文學(xué)的精髓處,可書里透著的情感卻無師自通,想必這正是文字的魅力。我像一只快樂的魚遨游在無涯書海,游過滄海泱水、四季春秋,游過唱歌的小溪、咆哮的江河,游過渾沌的泥汁、清澈的碧波。從懵懂稚童到翩翩少年,書頁像歲月一樣被我一天天地翻過,自有一種執(zhí)著,癡心難改;自有一種堅定,矢志不移。
現(xiàn)在才知道,書在我童年時給予的,是一種情懷,一種讓童心愉悅的情懷;是一種啟迪,一種分辨是非的啟迪;是一種快樂,一種讓人幸福的快樂。
現(xiàn)在才知道,書是一位長者,抑或是一位智者,慈眉善目,敦厚內(nèi)斂,拈花微笑,沒由頭的與我相識、相知、相戀、相守。于文字間的問候、體貼、相擁和相親,如今生的偶然,更如前世之緣。讀書時的歡欣、歡喜、歡暢和歡悅,更是我內(nèi)心無法表述更無法割舍的情感。
現(xiàn)在才知道,打開一本書的扉頁,如同推開一扇智慧的窗戶,我就坐在窗前,月光透過窗欞的木格子,稀疏的樹枝投影在身上,月色幻化成一種背景,如梵高大師的印象派畫作,斑斕而深沉,讓我迷戀其間,欲罷不能。
后來上高中,父母師長的心愿是我能夠“鯉魚躍農(nóng)門”。象牙塔迷人的光輝,引得莘莘學(xué)子竟折腰,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切為了高考。不過此時的我卻到了癡迷“讀書”的最高境界,閱讀面之廣,閱讀量之大,堪稱瘋狂。而這些“書”又與高考關(guān)聯(lián)不大。為《紅樓夢》而通宵達(dá)旦,為《三個火槍手》而徹夜不眠,為瓊瑤而淚濕衣衫,為金庸、梁羽生而走火入魔,為李清照而“紅了櫻桃,綠了芭蕉,雨打窗臺濕綾綃。”
記得一次數(shù)學(xué)課,正被梁羽生的《一劍下天山》勾得神魂顛倒,讓數(shù)學(xué)老師逮了現(xiàn)行,葉老師嘲笑我,說是“一書下農(nóng)田”,我卻嘟囔一句:“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老人家氣得不行,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地?fù)u著滿頭銀發(fā)問我:“你說這書中究竟有啥?”
書中有啥?于我而言,黃金屋不黃金屋的吧,倒明白那是空中樓閣,未敢怎么幻想。對于顏如玉,正值情竇初開的年齡,則有些許隱隱約約的念頭。時下酒桌上流行一句話,叫做酒不醉人人自醉,換到讀書上,情景亦然,甚至還有過之而無不及,也是一不留神就書不醉人人自醉了!每每讀到精彩處,便是醉到極致,不由你不神游太虛浮想聯(lián)翩,恍惚中,會有裙袂飄飄的紅顏嬌娃婀娜而至,用不著噓寒問暖,更不需低吟淺誦,只從寬大的繡袍中伸出白皙玉臂,纖纖玉指為你研墨凈筆、端茶續(xù)水。熒熒燈光中,佳人吹氣如蘭,一股暗香縈繞左右,原本冷清寂寞的書屋,登時活色生香。讀書之人為書沉醉,也為暗香沉醉。“紅袖添香夜讀書”,好美的文字!好美的境界!好美的人生!還顧及那些紅塵俗世的名利得失做甚?
那一年的高考,語文考了98(滿分120),全校第二名。數(shù)學(xué)也是第二名,不過是倒數(shù)的。大學(xué)因此與我無緣,學(xué)生生活由此告終。也終于明白了,讀書不能當(dāng)工作,讀書不能當(dāng)飯吃。歲月流轉(zhuǎn),人事倥傯,那讀書時捕捉到能溫?zé)犭p頰的甜言蜜語,那些與文字一同品嘗的歡喜和惆悵,終究敵不過時間的力量和生存的需求。不得不分手!不得不放棄!束之高閣的不僅僅是一捆捆圖書,還是那一份難能可貴的寧靜和純真,更是一種無奈。
輾轉(zhuǎn)于名利場、社交圈、小家庭,忙的是披星戴月,混的是紙醉金迷,逐的是金錢財富,謀的是柴米油鹽,為的是嬌妻愛子。靜下心來讀一本書,于我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哪有心思,哪有心情,哪來那個時間,哪來那個心境。好不容易借上廁所之便,翻開一本書的扉頁,未及十行,河?xùn)|獅吼:“還不出來干活,看那破玩意有用嗎?那上面有啥?”好端端的一本書竟成了“破玩意”了,真是斯文掃地。百無一用是書生,既然書中沒有千盅粟,也只好夾起傲氣的尾巴,埋頭干活。
遠(yuǎn)離書本二十年,那曾經(jīng)伴我成長的濃郁書香漸漸淡去。裹在周圍的盡是一些銅臭氣市儈氣,熏得自己頭昏腦漲,總想找一個機(jī)會逃避,可怎么也逃避不了。直到四十歲,直到有一天,生病在床,算是偷得浮生半日閑吧??烧б婚e就覺得很不自在,渾身不舒服。百無聊賴之際,上高中的兒子從書店回來,手中拿著一本魯迅先生的《吶喊》。新書散發(fā)出的油墨香,一下子勾出蟄伏在我心里很久的饞蟲來。盡管二十年以前讀過這本書,也曾被先生目光犀利、刻薄之外又多哲思的文字折服,但再一次地溫習(xí),還是有著新的感悟。更重要的是,年屆不惑的我此刻與書本文字的重逢,竟有了一種醍醐灌頂?shù)母杏X,恰如久居洞穴的人忽地走到了天地之間,知道了自己原來還是一個被囚的奴隸,而書本之中的美妙才是洞穴之外紅塵萬丈溢彩流光的世界。如同十年久旱逢甘霖,千里他鄉(xiāng)遇故知般的喜悅,更怕失去這種失而復(fù)得的喜悅,從此,再也沒有放過從我面前滑過的每一行文字。
夜闌更深,或是稍有余暇,我會隨手從書架上抽出一本,不管是老書、新書,還是長篇、短文。捧一書在手,用衣袖輕輕拂去封面上的浮塵,或正兒八經(jīng)端坐在書桌前,或吊兒郎當(dāng)搖晃在搖椅上,如同邂逅一位闊別經(jīng)年的知己,抑或是心儀已久的紅顏,燈下交流,圍爐夜話,耳鬢廝磨。古之圣人所著,今之賢達(dá)所出,輕松幽默的書,嚴(yán)謹(jǐn)深刻的書,溫暖人心的書,引人深思的書,南懷瑾的,余光中的,季羨林的,余秋雨的,張愛玲的……隨心所欲,隨興翻閱,用心體會。會心處,“讀書有味身忘老”,索然時,“拋書人對一枝秋”,更多的時候,“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就這樣緊跟文字的足印,在書的世界里旅行。與書中的人物同悲同喜,與文字的敘述同氣連枝,時而心潮澎湃,溫情洋溢,時而心情抑郁,憂心忡忡,時而哈哈大笑,眼淚都流了出來,時而合卷沉思,感慨萬千。讀到興處,如同沐浴甘露,遍體舒暢;又如咀嚼甘果,唇齒留香;更有幸從中悟得道理,掌握人生。
至于書中有啥?毋需思考,更無須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