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介紹
原告崔某與被告許某于2007年6月4日經(jīng)媒人介紹相識,原告是初婚,被告是再婚。原、被告認識時,被告尚有配偶。原告為了與被告結婚,替被告支付被告離婚時給前夫的1.5萬元。原、被告于2008年1月21日登記結婚,但沒有舉行婚禮。登記當天,原告給被告5000元彩禮錢,并給被告買了金手鏈、金戒指、金項鏈。原告于2008年2月16日去韓國打工。原告出國后,被告與原告的家人發(fā)生過誤會,后因被告更改聯(lián)系電話,于2008年5月份開始與被告失去聯(lián)系。原告于2009年1月15日起訴至法院,要求與被告離婚,要求返還彩禮2萬元及三金。另查明,原、被告對1.5萬元費用有約定,主要內(nèi)容是女方變心退還此款,男方變心不退還。
評析
本案爭議的焦點是該1.5萬元是否屬彩禮,否應該返還。在審理過程中,出現(xiàn)了兩種不同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此款屬于彩禮,應該返還。原告先后給了被告1.5萬元及彩禮錢5000元,共2萬元,并給被告分兩次購買金手鏈、金戒指、金項鏈。對1.5萬元費用,原告與被告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約定,是雙方真實意思的表示?;榧s是男女雙方以將來結婚為目的的意思表示一致。婚約的當事人向?qū)Ψ劫浰鸵欢ǖ呢敭a(chǎn),就是彩禮。原告為了與被告結婚,通過協(xié)商,先后支付2萬元及三金,應屬彩禮。雙方2008年1月21日辦理結婚登記手續(xù),但未共同生活,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條之規(guī)定,被告應予以返還。
第二種意見認為:該1.5萬元不屬于彩禮,不應返還。所謂彩禮,是為證明婚約成立并以將來應成立的婚姻為前提而發(fā)生的一種贈予。贈送財禮的行為是雙方訂立婚約后,在預想到將來結婚的基礎上所為的贈與,在婚約繼續(xù)存在或者得到履行,財禮歸受贈人所有,贈與人不能索回,如婚約解除,該贈與行為所附條件成就,贈與行為喪失法律效力,贈與財產(chǎn)應當返還給贈與人。彩禮是婚前男方家庭送給女方一份禮金或財產(chǎn)。本案原告明知媒人介紹時被告沒有離婚,被告與前夫辦理離婚手續(xù)時,同意替被告拿1.5萬元,不是送給女方,而支付給被告前夫,因此不屬彩禮,原、被告對1.5萬元達成的協(xié)議,屬無效協(xié)議。《婚姻法》規(guī)定,夫妻雙方可以對婚姻存續(xù)期間所得的財產(chǎn)和婚前財產(chǎn)進行約定,但夫妻雙方的財產(chǎn)約定不得違反法律,顯失公平。該約定違反了民法的公平原則和婚姻自由的原則,因此不能退還。
筆者同意第二種觀點,理由同上。
摘自《延吉市法院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