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華
第一個故事發(fā)生在2010年春,我給研究生講課。6個研究生中有一個是我的研究生,還有一個是本校推免的。這個推免的研究生雖然沒選我做導師,可是跟本校的老師熟,所以膽子大。有一次課間休息大家閑聊,這個推免生突然問我:“王老師,你給你的研究生吃了什么偏飯?他明顯比我們厲害”!她說的“厲害”是說學習好或理解力好,或水平高。
我真的偏愛了自己的研究生么?這個突然襲擊使我十分尷尬。
我們學校招生很少,任課教師完全可以照顧到每一個學生,沒必要偏愛某一個研究生。在尷尬發(fā)愣幾秒鐘后,我覺得有必要對學生解釋一下,現(xiàn)在我把當時的解釋寫出來,也許能對今后的研究生,尤其是準備報考研究生的同學有所啟發(fā)。
我的那個研究生是工作兩年后考進來的。他在準備報考我的研究生之前做了很多調查,甚至找到了當時在校的研究生,以試圖查清我的情況,看看能不能滿足他的求學要求。我的研究生讓他直接找老師談,于是他找到了我。
他的目的是想研究“動物營養(yǎng)與飼料”(他認為這個研究方向實用)。我向他簡單介紹了我國動物營養(yǎng)與飼料學科的碩士點,這個學科不僅高手林立,而且各有特色,就業(yè)“參差不齊”,比如某大的研究生畢業(yè)后還去廣州轉行賣了豬肉,像我們這種草根單位的學科點,要想學到“一招鮮”的實用本領,將來在營養(yǎng)與飼料界能夠立足,并非易事。權衡了他個人和我們這個學科點的條件之后,我給他的建議是,把基礎理論學好,并給他推薦了三本書,讓他在備考之余休息時閱讀。這三本書都是專業(yè)基礎課,其中一本是翻譯的,我特地給他找到了英文原版,要他對照閱讀。大概這就是他在研究生入學后“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原因,別人剛讀到第三學期,而他已經(jīng)讀了五個學期,早了一年!
第二個故事也是發(fā)生在2010年春季。當時我有兩個研究生要畢業(yè),其中一個研究生的畢業(yè)論文研究的是雞蛋魚腥味,這個問題是在我國土雞蛋生產(chǎn)上極具價值的課題。在雞的飼料中使用魚粉、菜籽粕或高量的氯化膽堿時,生產(chǎn)的雞蛋就會有魚腥味,嚴重影響雞蛋品質。這個性狀其實是遺傳的,是一種基因缺陷,在未經(jīng)選育的本地土雞群中這個缺陷基因常有一定的概率。為了進一步改良我國的土雞品種,這個研究生選擇了篩查某個土雞地方品種群體中魚腥味缺陷基因的研究課題。
這個學生勤懇好學,基礎知識和動手操作能力都很好。他的整個研究過程緊湊而順利,從課題設計到試驗過程,從數(shù)據(jù)記錄到結果整理,幾乎無可挑剔。這正是我最喜歡的學生類型,自然不自覺地就對他十分看重。可是,正是由于對他的信任,卻引發(fā)了一個讓他幾乎終生難忘的事。
當時他的畢業(yè)論文稿寫好后,距畢業(yè)答辯的時間已經(jīng)很近。這時候我才發(fā)現(xiàn)他的論文有一個重要缺陷,對于他提到的某土雞品種中魚腥味基因的頻率,沒有做可靠性檢驗。這在科學研究上幾乎是個致命的問題,但是解決起來難度不大。所以我決定要求他進一步補充這個內容,并讓他盡快解決這個問題。
第二天上午,一個老師給我打來電話,說他正在實驗室哭鼻子,我立即給這個學生打電話詢問:是不是你自己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他回答:“老師,誰哭鼻子了???我只是不知道怎么去進行這個可靠性檢驗,有點著急?!迸c他進一步交流后,我才知道他還沒找到切入的方法,于是給他發(fā)去了相關的參考資料。很快,我就接到了他的電話:“老師,問題解決了,發(fā)你修改稿你再看看!”
我至今覺得,作為導師,我最后逼他一把非常值得。因為我相信他通過這件事可以明白:一是基礎理論(可靠性檢驗方法)的作用無可替代,二是勤學還要敢問,才成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