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傳功
【摘要】新聞采訪的前期準備工作,對采訪能否成功至關重要。做好采訪前的準備工作,記者應注重知識積累,大力拓展自己的知識面。采訪開始前,要對采訪對象有較為深入的了解,并制訂科學、合理的采訪提綱。
【關鍵詞】采訪準備知識積累采訪提綱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礎。新聞采訪也是如此,要想使采訪獲得成功,決不能打“無準備之仗”。記者要在短時間內認識采訪對象不是一件容易事,新聞事件和新聞人物豐富而復雜,記者采寫新聞,既要客觀、真實、準確,又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沒有事先的充分準備,在短時間內要想達到采訪目的是很難的。
通過多年的新聞采訪實踐,筆者以為,做好新聞采訪的前期準備工作至關重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注重日常知識積累
記者是新聞信息的傳播者,同時也是知識的傳播者。有生活的地方就有新聞,新聞所涉及的“面”是很廣的,這就要求,一個好的記者要具備豐富的知識,要成為一名“雜家”。記者只有具備廣闊的知識面,才可能有開闊的視野,才能更好地發(fā)現新聞線索,挖掘新聞素材,捕捉新聞亮點。寫作時,才能很好地駕馭采訪到的新聞素材,并將之融匯貫通,從而寫出客觀、全面、生動的新聞稿件,這樣的新聞信息豐富、知識量大,可讀性自然也就強。
知識來源于日常的積累。知識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其方法靈活多樣。然而無論采取何種方法,都要持之以恒。知識積累過程中要從以下幾點做起:一、養(yǎng)成隨時做筆記的好習慣。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日常閱讀時,要帶著筆和紙,隨時記下自己認為有價值的內容,或是閱讀引發(fā)的感悟、啟示等;二、日常學習時,要有針對性。根據自己知識的結構、層次,去有計劃地學習,補缺補差。三、把知識分類記錄,例如把知識劃分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四大類,再把每一大類劃分為幾個小類,按類別放在不同的文件夾中,將知識層次分明地歸類,以便于寫作時查詢。
二、做好采訪前的準備
如果把日常知識積累看作是“平時練兵”,那么,采訪開始前的準備工作就是“臨陣磨槍”。這并不是指“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的消極應對,而是針對采訪對象積極做好準備工作,這對完成一次成功采訪也很重要。
1、認真準備相關資料,做到對采訪對象有所了解
如果對采訪前資料的準備不足,一有采訪任務就倉促上陣,往往會缺乏條理性,采訪時常常會顯得手忙腳亂。許多著名記者采訪前都很重視資料的準備。《南方周末》記者孫亞菲曾經在對知名學者李敖進行專訪前,特地用了大量的時間閱讀了李敖的多本著作。孫亞菲說:“只有了解他,熟悉他的作品,在采訪時我的心中才有底,采訪才能得以順利進行?!笨梢?,采訪成功與否和資料準備是否詳實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一般情況下,需要準備的文字資料有直接的資料和間接的資料。所謂直接的資料,是由被采訪者自己所能提供的與其有直接關系的現成文字資料,如被采訪者自己寫的文章等。如果我們采訪的是一個單位或某個部門,就應搜集與報道內容有關的資料,如該單位的基本情況、突出特點等。間接的資料,一般是指是別人的有關論述,是主要通過利用圖書館(互聯網)這個知識寶庫而獲得的第二手材料。如果我們采訪的是某一個工程項目或生產企業(yè),那么就要查閱與該行業(yè)有關的知識,了解相關背景材料,這樣才可以使采訪能夠深入,寫出來的文章才有深度。如果采訪一個人物,就要對這個人物的成長環(huán)境、性格喜好、工作特點等有必要的認知,這樣容易與被采訪者找到共同的語言,從而使采訪達到預期目的。
2、擬定采訪提綱
在對采訪所涉及的資料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記者還應該對采訪做一個較為具體的計劃,也就是要準備一個合理的采訪方案和提綱。一個好的采訪提綱,能夠讓記者心中有譜、臨陣不亂,掌握采訪的主動權。
筆者認為,制訂科學、合理的采訪提綱,須做到以下幾點:
(1)明確目標:圍繞核心問題,設置各個采訪環(huán)節(jié)。
(2)講究邏輯:由淺入深,不斷推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注重挖掘細節(jié);要善于把復雜的問題和過程“濃縮”成一個或數個簡單的問題。
(3)換位思考:問題的設置要充分考慮采訪對象的感受,營造良好的采訪氛圍,讓其想說、能說。
(4)采訪的物件準備:包括采訪本、筆、包、證件等,這是采訪的基本常識。
總的來說,進行采訪前的準備是為了增強對所報道對象的認知和了解,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盡可能豐富、詳實、有價值的材料,使采訪獲得成功。□
(作者單位:亳州晚報社)
責編:姚少寶
實習編輯:何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