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霽野,安徽省霍丘縣葉集人,1904年4月6日出生,1997年5月4日在天津謝世,享年93歲。
一位著名作家
霽野先生長期從事教育工作,是位頗有聲望的外語教授和著名作家,各類作品約有30種,包括譯作、小說集、詩集、雜文集、散文集,他的第一部譯作是美國房龍的《上古的人》。1924年翻譯俄國著名戲劇家安德列夫作品《往星中》時結識了魯迅先生,成了魯迅先生的一位年輕朋友,同時成了“未名社”的一員。“未名社”以魯迅為旗幟,其成員有韋素園、曹靖華、李霽野、韋叢蕪、臺靜農(nóng)等人。
由于受魯迅先生的影響,霽野先生寫作也是先構思,后動筆。先生自述,一旦思考成熟,則“一氣呵成,從不打草稿”.先生讀書也有特點,一般以瀏覽為主,但特別欣賞中國古典詩詞中的絕句。當人們問及他喜歡哪些中外作家時,先生的回答是:“中國現(xiàn)代作家我喜歡魯迅和周作人的作品。外國作家中我卻偏愛英國的簡·奧斯汀和勃朗特姐妹?!?/p>
一個正直的人
霽野先生建國前曾應邀到臺灣編譯館工作與從教,故在臺灣圖書館借過書。1949年他因政治原因秘密回到大陸。由于海峽兩岸阻隔,所借圖書就一直留在身邊。直到兩岸交往密切有人來訪時,霽野先生才鄭重地請其帶回并代交圖書館。幾十年不忘還書,此事一時傳為佳話。
霽野先生極有正義感。關于這,可以從孔另境先生的散文選《我的記憶》中得到證明。
1932年,孔另境先生在天津河北女子師范學校與霽野先生是同事。一個編校刊,一個教英語,兩人并無特別交往,只能“勉強算個點頭之交”.然而,當孔另境先生因共產(chǎn)黨嫌疑而被北洋軍閥逮捕后,霽野先生應孔先生家屬之請,馬上托國民黨天津市黨部的負責人想辦法。不料這位國民黨人竟做了相反證明,于是孔先生被解送北平軍法處,霽野先生知道后大為光火,遂與此人斷交。隨后,霽野先生轉(zhuǎn)請魯迅先生及好友臺靜農(nóng)教授幫忙,終于將孔先生保了出來。此事本身并無驚天動地之處,但霽野先生以及與孔先生毫無瓜葛的魯迅、臺靜農(nóng)等敢于挺身為之奔走,他們的俠義風骨令人為之欽敬。霽野先生曾說:“那時候被捕的人,或是共產(chǎn)黨地下黨員,或是黨的同情者或同路人,都是我所欽佩的人,若有可能,我樂于做點營救的工作?!蹦菚r,“做點營救工作”很有可能給自己招來禍患,可霽野先生沒有明哲保身,卻置自己安危于不顧。沒有熱血與正義,哪能這樣做呢!
霽野先生曾赴朝鮮慰問過志愿軍,也作為中國文化代表團成員訪問過歐洲等地。1956年還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自以為一向進步的他在“文革”期間也成了重點批斗人物:從“教授住宅”被趕到了僻遠處的一間小屋里。大批判的第一天的兩三個小時內(nèi),貼他的大字報就有815份。他寫詩明志:“生平志愿未曾忘,功過原當尺斗量。留得忠魂赤膽在,粉身碎骨又何妨!”先生多少次被威逼要揭發(fā)他人,可他從不對人落井下石,他的信念是:“艱辛知人生,危難鑒友情?!?/p>
與眾不同的長壽觀
霽野先生認為,長壽者的幸福是以健康,亦即自身的健康和親朋的健康為前提的。
“首先是自身必須健康。”霽野先生說,年紀大的人,要是得了腦溢血、癱瘓、癡呆、失明等大病,活著就沒有什么生氣了。長壽也就不是什么幸福的事,而且還使家人受累。他接著引申開來:“在無術回天而又自己痛苦、家人受累的情況下,我是贊成安樂死的?!膘V野先生說,安樂死看起來很殘酷,實際上是慈悲的,因為這免除了大家的痛苦。他還相信,大多數(shù)人會愿意接受安樂死。
“二是親朋好友們也能健康長壽。光是自己活著,那也沒意思?!膘V野先生解釋說,朋友的年齡大多相當,如果朋友們相繼謝世,長壽者在精神上必然受到打擊,也就會帶來壓抑感。要是親友的身體不健康,自己也會十分煩惱。霽野先生舉例來佐證他的觀點。
他的朋友李何林教授,平時是個樂觀開朗的人,常說:“活到60歲以后就是‘賺的了?!辈贿^教授還是活到了85歲。由于教授得了腦癌,后來竟然不能說話。霽野先生動情地回憶道:“我去看望他,他知道是我卻又無法言語,只能緊緊握住我的手。我非常難受,當時就流淚了?!?/p>
先生的另一位朋友臺靜農(nóng),小說家,也是得了癌癥后去世的。說到這里,先生感慨起來:“我兩個最好的朋友先后走了,對我的打擊很大,心里很不平靜?!薄斑€有,我侄女也患有癌癥,外甥又重病需動手術,老伴在兩個月前被診斷得了腦萎縮,生活自理發(fā)生困難??纯粗車@些紛至沓來的事,生活還有多少樂趣?”
先生的觀點是:“我希望死時最好一下子就過去了。”
霽野先生再次申述他的長壽觀:“總之,活著不一定就是幸福。只有在自身無大病、親友尚健康的情況下,長壽才是有意義的?!?/p>
霽野先生在養(yǎng)生問題上有諸多獨特見解。例如他認為,“人生樂觀不容易,活在世上總有諸多麻煩的,但我們?nèi)匀粦撔木硨挸ā薄KJ為,“人與人之間應該友善和信任。我平時的信條是:好話多說,壞話不聽”。他認為,“1小時的午睡很重要,睡后精力較充沛,做事效率要高些”。這些,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探其真諦。
不過,最使霽野先生樂道的,是他的體質(zhì)由弱轉(zhuǎn)強的過程。
原來,霽野先生孩提時身體贏弱,家里人想方設法希望他能強壯起來,就盡量讓他吃東西,諸如豬腦、雞蛋、肥腸,甚至人奶,等等。然而霽野先生的身體仍是“弱不禁風”的樣子,以至于當時有人斷言他活不過40歲。霽野先生憶及此事時說道:“這話對我心靈上有震動,促使我從中學起就比較注意身體的鍛煉。那時,體育教師要求學生每人每天堅持1小時的體育活動(隨便玩),我就利用這1小時‘玩出汗來?!毕壬f:“上大學時,盡管學校給我的體質(zhì)總評仍是個‘弱字,可我自我感覺還好,10個小時的學習、工作也不覺得累。”
霽野先生告訴我們,他一輩子沒生過大病,沒吃過一刀;九十來歲還能看蠅頭小楷的書報。只是后來才感到左眼白內(nèi)障在急劇發(fā)展,還有一次因心區(qū)不適而住了幾天醫(yī)院??煽偟目磥恚纳眢w始終是雖弱猶強的。對此,先生強調(diào):“我沒有別的養(yǎng)生方法,我終身堅持的就是每天散步。從1928年起,我每天堅持快步50-60分鐘,冬天要走到冒汗。譬如1930年我在天津女子師范學院教書,從天緯路走到寧園,在園中繞一圈,再回到天緯路,這一趟走下來正好1小時。后來到北京輔仁大學教書,學校離北海很近,我也每天散步,登白塔,上五龍亭,同樣走得很快,走得冒汗。晚上睡前也要在柏木斜街的住房院內(nèi)走它20分鐘??箲?zhàn)時期在四川,生活很苦,營養(yǎng)不足,腳下又凈是山路,出門就要爬坡,但我仍未放棄散步的習慣??箲?zhàn)勝利后由重慶回到天津,仍是每天散步1小時。我想,幾十年來堅持散步,是我基本保持自身健康的方法?!?/p>
霽野先生說,他的另一養(yǎng)生之道就是勞逸結合。“在學校上課50分鐘后要休息10分鐘。在這10分鐘里,我就只休息,不工作。我利用這10分鐘去洗洗臉、閉閉眼,冬天則在室外曬曬太陽。這樣勞逸結合的習慣也是幾十年不變的,對我大有好處?!?/p>
不過,先生認為,任何良好的養(yǎng)生方法,都需要長期做下去才有益。有些人雖有更好的養(yǎng)生強身條件,但不能持之以恒地去做,終究還是達不到健體長壽的目的。所以先生主張:做什么事都要堅持不懈,養(yǎng)生亦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