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宇,李曉蘭
(1.東北林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教學研究部,黑龍江哈爾濱150040;2.中共黑河市委黨校,黑龍江黑河164300)
公務員心理健康與自我調適①
丁 宇1.2,李曉蘭1
(1.東北林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教學研究部,黑龍江哈爾濱150040;2.中共黑河市委黨校,黑龍江黑河164300)
近年來,我國社會轉型加速,公務員面臨的矛盾問題凸顯,工作量和工作難度都空前加大,使其普遍感受到較大的心理壓力,他們的心理比普通人更容易產(chǎn)生不穩(wěn)定因素。從心理健康角度出發(fā),研究國家公務員心理健康問題,探討心理調適的方法,對于提升公務員的素質,提高執(zhí)政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公務員;心理健康;心理調適能力;認知觀念
現(xiàn)階段,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關鍵期,政治、經(jīng)濟、文化體制和機制不斷變革,生活節(jié)奏不斷加快,對人們的心理承受力構成了挑戰(zhàn)。我國600多萬國家公務員作為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職業(yè)群體,心理問題的凸顯和亞健康狀態(tài)正在影響這支隊伍的健康發(fā)展。公務員是公權的行使者,其心理問題若得不到有效解決,勢必影響國家機器健康、有序、高效運轉。
心理健康是一個人對所處環(huán)境具有相對穩(wěn)定的安全感,能以國家、社會所認可的形式去適應外部的客觀存在的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在遇到任何艱難困阻的情況下,都不會心理失衡,都能予以抑制和克服,具備這種心理狀態(tài)的都是心理健康的人。心理調適能力或稱為心理調節(jié)能力,它是指一個人受到外部環(huán)境刺激而發(fā)生情緒波動的時候,在心理上進行自我調整,適應外部環(huán)境的能力。心理調適能力是《國家公務員通用能力標準框架(試行)》(2003年11月18日,國人部發(fā)[2003]48號)提出的公務員必備九種能力之一,把心理調適能力列為公務員九大能力之一,說明國家越來越重視公務員心理素質的維護與發(fā)展。心理調適能力是人們普遍具備的一種本能,無論心理健康與否,人們都會或主動或被動地運用此種能力,只是能力的大小、調節(jié)的結果因人而異。達到或保持心理健康的狀態(tài),都需要較強的心理調適能力。反之,一個人具備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也有助于心理調適能力的發(fā)揮。
公務員心理健康是指公務員在公務活動及參與社會、家庭生活的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和優(yōu)化的心理過程。我國公務員心理健康狀況總體良好,但也有相當數(shù)量的公務員存在心理障礙或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
每年,各級政府部門都會在各種文件和會議中強調機關作風和效率問題。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我國公務員的職業(yè)倦怠感較為強烈。公務員工作中表現(xiàn)出的愛崗敬業(yè)度指數(shù)偏低,這既是人們的普遍感受,也有數(shù)據(jù)支撐這種說法。2004年12月,中國人力資源開發(fā)網(wǎng)公布的中國“工作倦怠指數(shù)”調查顯示,在所有被調查的職業(yè)中,公務員群體有54.88%的人出現(xiàn)了工作倦怠,是工作倦怠比例最高的職業(yè)[1]。我們周圍不乏有工作情感上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的行政慢作為和行政懶作為的直觀表現(xiàn),更不乏有讓百姓深受其苦的“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現(xiàn)象。
“當前的公務員心理健康問題堪憂,有34.5%的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抑郁傾向,其中重度占3.46%,中度占9.9%,輕度占21.3%”[2]。焦慮與抑郁情緒在公務員中是大面積存在的一種不良情緒。遇事總與人比較,缺乏正確目標和合理評價標準,唯恐自己落于人后或被超越,對未來迷茫、憂愁,極端性格者甚至絕望輕生。目前,我國公務員非正常死亡事件處于高發(fā)期。2007年是公務員心理問題凸顯的一年,這一年因為重大心里問題而自殺的公職人員比例,較2002年上升三十分之一。去年,廣東茂名市原檢察長因焦慮癥跳樓自殺,河北萬全縣縣長因工作壓力大和抑郁而上吊自殺,證監(jiān)會監(jiān)管處原處長因家庭不和睦而自殺;今年,洛陽市紀委書記因抑郁癥跳樓身亡……無論南方北方,還是東部西部,此類事件時有發(fā)生。這說明,公務員的心理健康已成為一大社會問題。
公務員的非健康心態(tài),除了上述兩個主要方面,還有形式多樣的種種表現(xiàn)。冷漠,即人際交往中的自我封閉性,在與其他人交往中,總是把自己的真實思想和情感深藏不露,甚至語言冰冷尖刻,態(tài)度高傲,對人對事漠不關心。嫉妒,見別人事業(yè)發(fā)展而怨天尤人,怨恨別人搶去自己的機會,想方設法壓制他人發(fā)展,甚至暗算坑害他人。虛榮或自卑是自尊心失調的兩個極端表現(xiàn)。虛榮心強往往炫耀張狂,過于強調面子文化,對贊揚沾沾自喜,對批評耿耿于懷。過于自卑則遇事不善斷,不敢觸及復雜問題,在同級或下級中可能表現(xiàn)出欺軟怕硬、仗勢欺人的狀態(tài)。其他常見的不良心理還有很多,如墨守陳規(guī)、迎合權勢、過于自私、極盡攀比等。這些問題,既影響公務員心理健康,又影響了組織功能的實現(xiàn)。
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除去普遍因素之外,要從公務員自身特殊性來分析影響其心理健康的因素。
就目前公務員考錄工作來看,進入公務員隊伍的的人才,都是經(jīng)過層層淘汰,競爭的激烈程度甚至超過考研考博,被稱為“國考”,而公務員身份的光環(huán)背后,人們往往忽略了其職業(yè)的特殊與壓力。公務人員在工作中,不可能一帆風順,經(jīng)常會遇到各種不順心之事,甚至遭受某些挫折和失敗。然而,長期以來,絕大多數(shù)公務員都認為心理問題完全是性格軟弱、能力欠缺造成的,對維護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心理健康知識知之甚少,對談論心理問題往往羞于啟齒,有時甚至會故意掩飾心理壓力。而心理疾病本身又比較隱蔽,不如身體疾病那樣易察覺,因此很容易被忽視。
壓力有雙向作用,適度情況下轉化為緊迫感和動力,有利于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但長期超負荷的壓力,會使人高度緊張、焦慮,如果超過承受力,必然威脅心理健康。初任公務員可能不適應復雜的同事關系,過大的工作壓力,以及擔憂職位的得失而產(chǎn)生對工作的倦怠感和焦慮心態(tài);任職多年的公務員可能因工作角色的固化、工作任務的機械重復或長期不能實現(xiàn)理想而產(chǎn)生厭倦心理,親友關系、子女成長出現(xiàn)問題等原因形成較大的心理壓力;處于職業(yè)末期的公務員則可能由于既留戀崗位又擔心未來等原因而感到無形壓力和揮之不去的焦慮。與焦慮相伴的往往是煩躁不安、情緒波動,如不尋求專業(yè)人員的心理咨詢及時調整,久而久之就會導致抑郁和精神障礙[3]。我國正在進行一項“政府再造”的創(chuàng)新工程,改革目標是實現(xiàn)從“管理政府”向“服務政府”的轉變,從“官本位”向“民本位”的轉變[4]。公務員群體的文化面臨新的構建,更加嚴格細致的法律法規(guī)、強度更大的政策紀律、要求愈來愈高的群眾,這些都要求公務員不能有任何失誤和差錯,使公務員感受到壓力巨大。
兩千年的封建官場等級制度森嚴,漢代確立的作為官方文化的儒家思想深入人心,尤其強調慎獨、慎思、內省、自察。相較于西方文化的開放性,我國傳統(tǒng)文化是內向性的,不主張個性的表露,謹小慎微、服從權威,有形無形地鑄造了人們的權威意識、奴化思維和守舊、依附等心理,壓抑了公務員思想感情的正常流露,影響了溝通與交流。中國自古以來與人為善,“小不忍則亂大謀”、“出頭的椽子先爛”等傳統(tǒng)思想對其潛移默化的影響也相當強勢。中國人在傳統(tǒng)文化中形成的自我封閉性格,使人盲目否認、壓抑自己煩惱和痛苦,在競爭加劇的當下,造成許多公務員心理方面出現(xiàn)問題。
心理適應主要是人際關系的適應。公務員都希望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和感情聯(lián)絡,得到較高評價與尊重,體現(xiàn)自我的能力和價值。但在公務員心中:“應如何做人?做什么樣的官?如何處理好同事間關系?如何規(guī)劃好職業(yè)生涯?”凡此種種的問題是影響他們心理健康的一個主因。機關中流行的潛規(guī)則更是一部分人不能邁過的一道心理門檻[3]。一些領導存在家長式作風、公務員考核中的群眾評議、干部選拔的民意測評或推薦等因素使得人際關系惡化和復雜化,尤其在利益得失、職位變動時,有些公務員常常不擇手段地惡性競爭,有些公務員捏造事實,相互猜忌敵對。在這樣的機關氛圍中,心情壓抑苦悶,干起工作也是畏首畏尾,所有人都會自覺隱藏真實一面,“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成為交流模式的主要選擇。
公務員心理調適能力,體現(xiàn)為公務員在掌握一定的心理學知識和技巧后,能把心態(tài)調整到適合工作和生活的水平。心理調適能力的強弱,與思想意識和認識水平有很大關系。
心理健康是健康范疇里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和身體健康一樣,是每一個人的追求。心理健康是心理機制完整、協(xié)調和高效運轉,能適應社會,能達到自我認可并與時俱進的動態(tài)的內心狀態(tài)。要解決根本問題,要從觀念上著手,樹立科學的心理健康觀。要對自我的成就建立價值感,對不足要學會適度自我批評,面對負面因素要學會情緒控制與管理。要利用傳統(tǒng)媒體和新興媒體廉價、快捷的優(yōu)勢,廣泛宣講心理健康知識,去除“諱疾忌醫(yī)”的錯誤思想,通過學習心理學知識科學認知和積極對待心理疾病。讓公務員了解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性,客觀對待名利權。還可通過黨校培訓或其他社會培訓,使公務員能初步運用心理學知識技能進行心理方面的自我調試。最后,要使社會大眾對心理問題有一個正確看法,對心理疾病有一個科學的判斷和預知預防,形成人人學習,共同防治的社會氛圍。
心理調適的關鍵在于改正人的認知。費斯汀格指出:“任何人都有很多認知因素,如關于自我、關于自己的行為以及關于環(huán)境方面的信念、看法或知覺等?!盵5]人們都力求將認知中的元素統(tǒng)一協(xié)調,但由于不同的元素具有相對獨立性,因此,認知矛盾或認知失調是不可避免的。如認為“喝酒會酒精中毒”,但“我喜歡喝酒”。當出現(xiàn)認知失調,人就會不自覺驅使自己減少這種矛盾,力求保持認知因素間的相對平衡。通常采用的途徑:一是改變或否認兩個認知因素中的一個。如將“我喜歡喝酒”否定,改為“我要立刻戒酒”,這是行為改變;或將“喝酒可能導致酒精中毒”改為“喝酒可能導致酒精中毒的說法沒有充分依據(jù)”,這是態(tài)度改變。兩種方式都能達到認知協(xié)調。二是增加新認知元素。如插入一個新理由“喝酒能增進人際關系,健康能調節(jié)”、“喝酒長壽的人不勝枚舉,我大概就是這種人”,以此減少不協(xié)調。三是改變認知的相對重要性,對兩個認知因素進行重新評價,減弱一個或同時改變兩者的重要性。如強調喝酒的重要性,“喝酒能增進人際關系,提升工作效率,這最重要,我不能為了可能的危險而放棄”,或降低“喝酒會酒精中毒”的強度,認為“酒精中毒可怕,但喝酒能振奮精神,所以少喝些”。不能自如運用如上認知方法,就是出現(xiàn)了思維狹窄現(xiàn)象,容易出現(xiàn)焦慮等情緒。
挫折是個體意志、行為受到無法克服的干擾或阻礙,預定目標不能實現(xiàn)時產(chǎn)生的緊張狀態(tài)和情緒反應,類似俗話所說的“碰釘子”、“摔跟頭”。挫折是生活的組成部分,人人都會遇到。關鍵是怎樣認識和超越它,認識到它是不可避免的,有相應的心理準備,遇到時就不會驚慌、痛苦、絕望。挫折具有雙重性,既會給人打擊、損失,也能使人奮進、成熟。要把挫折化成內心感悟,尋找不足,減少逃避、推諉的消極行為;在挫折中磨煉意志、激發(fā)進取精神,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和毅力,提升精神境界。對一時難以承受的挫折,可采用轉移注意力、自我暗示、音樂欣賞、適度運動、向人傾訴等方法釋放壓力,這有助于減緩挫折對人造成的傷害。
亞里士多德說:“人是社會性動物”。社交行為能滿足人的社會歸屬感、尊重和愛與被愛等需要,是人生存的一項基本需要。真善美的人際關系不僅會增強信心和互助,還令人心境輕松愉悅,能實現(xiàn)人對安全感的需要。要發(fā)展良好的同事親友關系,公務員應提高涵養(yǎng),加強個人修養(yǎng),以誠摯和關愛待人。珍視他人的意見與建議、接納與幫助。寬容看待分歧爭議,重大局重大事。善于換位思考,不苛求于人,積極發(fā)現(xiàn)他人優(yōu)點和長處,欣賞他人的成功,不吝贊美。良好的人際往來,會豐富工作經(jīng)驗、開拓視野、開闊心智,并能得到更多的社會支持。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社會支持水平對心理健康程度能產(chǎn)生重要影響,社會支持水平越高,主觀幸福感越高,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社會的進步與時代的發(fā)展,要求公務員具備更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調適能力,具有堅韌的毅力和堅強的個性。公務員作為社會事務的領導者、踐行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在出現(xiàn)心理失衡時及時進行自我調節(jié),努力成為豁達淡定、樂觀自信、堅定執(zhí)著、奮發(fā)有為的心理健康的人。
[1]劉燕.公務員心理健康研究進展[J].社會心理科學,2006,(1).
[2]楊杰.黨政干部社會心態(tài)嬗變及調適研究[J].領導科學,2009,(8).
[3]郭玉琴.當前我國公務員心理健康教育芻論[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5).
[4]孟筱,張鐵軍.轉型期公務員心理健康管理與自我調試[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0,(9).
[5]章志光.社會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208.
Civil Servants Mental Health and Self Adjustment
DING Yu1,2,LI Xiao-lan1
(1.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 arbin 150040,China;2.Heihe Party School,Heihe 164300,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especially in the past years,our country social change is enormous.Civil servants difficulties increase.Civil servants pressure increased.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ntal health of civil servants problems and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problems.This will help enhance the quality and capacity of civil servants.
mental health;psychological adjustment;cognitive
G523.2
A
1007-9882(2012)01-0077-03
2012-01-05
丁宇(1978-),男,黑龍江黑河人,東北林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教學研究部碩士研究生,中共黑河市委黨校講師,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李曉蘭(1963-),女,黑龍江哈爾濱人,東北林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教學研究部教授,從事德育、社會教育與社會管理研究。
[責任編輯:陳如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