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勝平,張 萍
(井岡山大學1.井岡山研究中心;2.繼續(xù)教育學院,江西 吉安 343009)
井岡山時期毛澤東改造游民的策略
廖勝平1,張 萍2
(井岡山大學1.井岡山研究中心;2.繼續(xù)教育學院,江西 吉安 343009)
毛澤東認為,游民來自于破產(chǎn)的農(nóng)民和手工業(yè)者,游民具有兩面性,即集革命性與破壞性于一身。這種認識也決定了他在井岡山和贛南閩西時改造游民的策略:一是通過給予游民以土地和適當職業(yè)解決他們的生計需求,從而把他們團結到革命隊伍的陣營之中,同時在生產(chǎn)勞動中改造其游惰習氣;二是從思想和組織等方面對游民進行整肅,使他們的破壞性降到最低值。在毛澤東這種策略思想的指導和影響下,井岡山和贛南閩西根據(jù)地都對游民進行了改造,且成效比較顯著,其中積累起來的經(jīng)驗為建國初期改造游民、解決游民問題提供了一定的借鑒。
毛澤東;改造游民;策略
研究游民的權威學者王學泰先生指出:“游民數(shù)量的多少,在宋代及宋代以后的歷朝中可以說是朝代盛衰的標志。游民問題像其他社會問題一樣不斷地出現(xiàn),困擾著社會的穩(wěn)定和經(jīng)濟的平穩(wěn)發(fā)展。中國古代社會總是在‘暴君專制’與‘暴民亂治’之間來回循環(huán),也與此有關。 ”[1](P1)游民群體是推動歷代王朝更替和社會動蕩的重要力量,他們能把掌握政權的主流社會拉下馬,爾后取而代之。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游民階層雖然不是決定中國革命成敗的基本力量,但對革命的影響卻舉足輕重。在近代中國,從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到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其間還有義和團運動,每次斗爭的興起和發(fā)展變化都與這個階層的參與息息相關。就連1927年的四·一二和其他一些影響革命態(tài)勢的事件,也和這個階層的推波助瀾密不可分。因此,從井岡山到贛南閩西,毛澤東對游民非常重視,主張采取積極的策略和措施來對其加以改造。
毛澤東非常重視階級成分和敵我陣營的區(qū)劃,認為分清敵我關系到革命的成敗,《毛澤東選集》里的第一篇文章《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第一句話就開宗明義:“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 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 ”[2](P1)在對中國社會各主要階級進行條分縷析后,毛澤東在這篇文章的最后提到了“游民”:“此外,還有數(shù)量不小的游民無產(chǎn)者,為失了土地的農(nóng)民和失了工作機會的手工業(yè)工人。他們是人類生活中最不安定者?!薄斑@一批人很能勇敢奮斗,但有破壞性,如引導得法,可以變成一種革命力量。 ”[3](P8-9)這里,毛澤東總結了游民的特質(zhì),一是出身,游民是來自“農(nóng)民”和“手工業(yè)工人”,是工農(nóng)中生活水平低下、生計較窘迫者;二是具有兩面性,既“很能勇敢奮斗”,又有“破壞性”,是個矛盾統(tǒng)一體。
毛澤東的觀點與馬克思基本一致,馬克思認為,游民“他們的性格在受臨時政府征募的青年時期是極不穩(wěn)定的,雖能做轟轟烈烈的英雄勛業(yè)和自我犧牲,但同時也能干出最卑劣的盜竊行為和最齷齪的賣身勾當”。[3](P409)
毛澤東在分析游民的成因時,認為根源在于貧窮,即“因貧致游”。他在抗戰(zhàn)時期重申:“中國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地位,造成了中國農(nóng)村中和城市中的廣大的失業(yè)人群。在這個人群中,有許多人被迫到?jīng)]有任何謀生的正當途徑,不得不找尋不正當?shù)穆殬I(yè)過活,這就是土匪、流氓、乞丐、娼妓和許多迷信職業(yè)家的來源。 ”[4](P645-646)
但是,毛澤東對游民特性的認識并不是一成不變的。1930年5月,毛澤東在尋烏做過調(diào)查之后,認為游民是“不工不農(nóng)不商、專門靠賭博敲詐、為統(tǒng)治者當走狗吃飯的流氓”,他們在尋烏占各類職業(yè)人群的第三位,僅低于農(nóng)民和手工業(yè)者,若把游民和娼妓合計,便等于商人和手工業(yè)者的合計,占到全部人口的16%。[5](P99-100)此時毛澤東只字不提游民的優(yōu)點,基本否定了 《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里對游民積極作用的論述,實際上是把游民階層窄化了,即把游民與流氓劃等號。時隔不到半年,1930年10月,毛澤東重提游民的革命性,并且高度贊揚游民參加革命的熱情。他在《興國調(diào)查》一文中指出興國第十區(qū)的游民數(shù)量占總?cè)丝诘?%,他們是“完全失業(yè)靠賭錢做土匪等為生的一群人,那些半失業(yè)的不在此列”。[6](P200)可毛澤東認為該區(qū)的90余名游民“一般都是歡迎革命,不但沒有一個反革命的,并且有十個參加區(qū)鄉(xiāng)政府的指導工作,一個當了游擊隊的指揮員”。[6](P233)
總之,從毛澤東的論述中可以看出,中國近代游民主要來源于失地的農(nóng)民和破產(chǎn)的手工業(yè)者。他們失掉了土地和賴以為生的正當職業(yè),到處游蕩,不得不靠不正當?shù)氖侄沃\生,由此就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社會階層——游民階層,他們是把雙刃劍,既可殺敵,亦可自傷。在抗戰(zhàn)時期,毛澤東仍然堅持游民的兩面性:“這個階層是動搖的階層;其中一部分容易被反動勢力所收買,其另一部分則有參加革命的可能性?!钡偟膩碚f,“他們?nèi)狈ㄔO性,破壞有余而建設不足,在參加革命以后,就又成為革命隊伍中流寇主義和無政府思想的來源。因此,應該善于改造他們,注意防止他們的破
壞性。 ”[4](P645-646)
游民階層的人數(shù)眾多且群體繁雜。1930年,在毛澤東的主持下,紅四軍前委和閩西特委專門通過了一個關于流氓的決議案,再次確認流氓(其實是指游民)是由于“農(nóng)民、手工業(yè)者”的大量破產(chǎn)所致,并指出其不正當職業(yè)有三十種之多:“1土匪,2盜賊,3娼妓,4兵痞,5戲子,6差人,7賭棍,8乞丐,(以上八種都是大群眾,以下人數(shù)較少)9訟棍,10地保,11中人 (一部除外),12開煙館的,13裝水煙的,14卜卦的,15算命的,16看相的,17地理先生(一部除外),18耍把戲的,19賣假膏藥的,20賣武的(一小部除外),21游學的,22包打聽,23拐子,24拆白黨,25做爛媒的,26人販子,27和尚 (一部除外),28道士(一部除外),29師娘(巫),30教徒(一部除外)?!薄八麄兊娜藬?shù),平均約占社會總?cè)丝?%,全國約有二千萬。 ”[7](P512)全國城鄉(xiāng)游民無產(chǎn)者總數(shù)已高達2000萬(有學者經(jīng)過資料分析,認為當時農(nóng)村游民的比例,平均約在百分之二、三之間,即全國農(nóng)村游民的絕對數(shù)在1000萬上下;而城鎮(zhèn)游民在全國城市人口的比例,以最保守的估計,當不低于10%,一般在15%左右,以此比例推算,全國城鎮(zhèn)游民約1000萬左右;兩者相加,全國城鄉(xiāng)游民的總數(shù)大約是2000萬或者更多一些。[8](P133-134)),成為影響革命成敗的一種重要勢力。敵我雙方都在爭取這種勢力,但“這個階層由于他的整個生活地位決定他是一個具有兩面性的 ‘動搖階層’”,“表現(xiàn)‘破壞有馀而建設不足’,表現(xiàn)‘有奶便是娘’的性格”,“在革命的高潮與來潮,革命斗爭勝利的情況下,差不多整個游民階層都有很大的革命性,并卷入革命運動,站在革命運動的前線。反之在革命低潮,特別是退潮與失敗而反動的舊統(tǒng)治暫時獲得鞏固的時候,其中一部分又易被反動勢力所收買來作反革命的活動”。[9](P75)如在井岡山斗爭時期,個別游民的破壞性彰顯無遺。1929年1月,國民黨軍隊圍攻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黃洋界哨口,但是,久攻不下。于是,他們用金錢收買了當?shù)氐囊粋€叫陳開恩的游民,由其帶路,從側(cè)面的一條小路實施了偷襲,最后占領了黃洋界。[10](P363)游民這種兩面性的特點,使毛澤東深感棘手:“處置這一批人,是中國的困難的問題之一”。[2](P9)
第一次國共合作關系破裂后,中國共產(chǎn)黨進入到了領導土地革命戰(zhàn)爭的時期,在創(chuàng)建農(nóng)村根據(jù)地的過程中,毛澤東認為,解決游民問題成為急需解決的“一個很嚴重的問題”[7](P511)。 一方面,根據(jù)地一般是建立在易守難攻的地區(qū)如井岡山等,而在這些區(qū)域有的地方早就存在著一些憑險據(jù)守、成分復雜的以游民為主體的地方武裝勢力,如袁文才、王佐等,是和平共處還是刀兵相向?這個問題直接影響根據(jù)地的創(chuàng)建、生存、鞏固和發(fā)展;另一方面,經(jīng)常被國民黨軍隊“圍剿”,紅軍減損較大,急需人員增補,這就難以避免大批游民分子的加入。1928年11月,毛澤東在《井岡山的斗爭》中就談到了這種喜憂參半的境況:“紅軍成分,一部是工人、農(nóng)民,一部是游民無產(chǎn)者。游民成分太多,當然不好。但因天天在戰(zhàn)斗,傷亡又大,游民分子卻有戰(zhàn)斗力,能找到游民補充已屬不易?!蓖瑫r,他也提出了解決這種境況的策略,“在此種情形下,只有加緊政治訓練的一法。 ”[11](P63)
那么,對游民采取什么樣的策略已是當務之急。早在1927年“八七”會議上,毛澤東就游民土匪問題作了發(fā)言,他沿用了 《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里的思路。他指出,對待游民土匪,不能只利用他們,而應當制定一個策略來引導他們,“只要我們實行土地革命,那一定是能領導他們的。我們應當他們是我們自己的弟兄,不應看做客人”[12](P9)。這是毛澤東游民策略思想的雛形,也是一種預設,即通過分配游民以土地從而把他們團結到革命隊伍里來。這種想法與古代儒家游民的觀念保持驚人的一致。“游民”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禮記·王制》中:“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參相得也。無曠土,無游民,食節(jié)事時,民咸安其居,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然后興學?!蓖鯇W泰理解為:“儒家認為周代實行的是井田制,在這種制度下,田有常制,民有定居,各安其業(yè),此時是沒有游民的。如果井田制有所敗壞,農(nóng)民、手工業(yè)者或者商賈脫離了原來的定居點與相應的職業(yè)或勞動對象,這些人便成了游民”。[1](P13)換句話說,農(nóng)民只要有地可種,是不會淪為游民的;那些已經(jīng)淪為游民的,只要給予土地,他們又會回到以前那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比較固定的有規(guī)律的生活方式。
實際上,從“三灣改編”起,毛澤東就開始對紅軍中的游民習氣進行約束和整頓。胡繩指出:“紅軍中游民習氣很厲害,三灣改編、古田會議都是同游民習氣作斗爭。 ”[13](P22-23)
1927年9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的余部來到井岡山。當時井岡山地區(qū)有以袁文才、王佐為首的兩支綠林武裝,而這兩支隊伍游民群眾占多數(shù),封建幫會色彩和軍閥作風非常嚴重。當時有人曾經(jīng)提議解除他們的武裝,把他們解決。毛澤東耐心地作了說服工作:“我們不能采取大魚吃小魚的吞并政策,三山五岳的朋友還多呢!歷史上有哪個能把三山五岳的土匪消滅掉?三山五岳聯(lián)合起來總是大隊伍?!薄安荒苤豢吹綆资畟€人、幾十桿槍的問題,是個政策問題;對他們只能用文,不能用武,要積極地爭取改造他們,使他們變成跟我們一道走的真正革命武裝。 ”[14](P247)團結、改造的策略確定之后,毛澤東就委派何長工等多名政工干部和軍事骨干到袁、王部隊任職,從政治、思想、組織等各方面徹底改造這支隊伍。僅僅幾個月時間,改造基本完成,將一支游民土匪為主體的綠林武裝整編成了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工農(nóng)革命軍。
但在中共“六大”前后,由于受共產(chǎn)國際錯誤指導的影響,紅軍中形成處置游民的“左”的傾向,認為中國游民階層同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的流氓無產(chǎn)階級一樣,完全是反革命的。結果導致1930年2月袁文才、王佐被錯殺。另外,紅軍隊伍中由于游民習氣沒有得到徹底肅清,致使“流寇主義”、“盲動主義”等在軍中泛濫。為糾正這兩種傾向,從思想理論和政策策略上解決游民問題,1929年7月,在毛澤東的指導下,經(jīng)過毛澤東的修改,中共閩西第一次代表大會在肯定游民“仍可參加革命”的前提下,制定了“對流氓無產(chǎn)階級政策”。大會對流氓無產(chǎn)階級進行了區(qū)分并制定了相應的策略:“1.以搶劫為業(yè),勾結豪紳資產(chǎn)階級與革命為敵的土匪,黨應堅決的解除他們的武裝。2.雖以搶劫為業(yè),但與豪紳資產(chǎn)階級有沖突,動搖于革命與反革命之間的土匪,黨應當派人插入他們的隊伍中,爭取其群眾反動其領袖(反動的不革命的),使之站在反豪紳資產(chǎn)階級戰(zhàn)線上來。3.對半耕田,半搶劫的土匪,黨應把他們組織起來引導他們進攻地主階級。4,在赤色區(qū)域城市中的流氓分子,應分配他們以田地或強迫他們做工,不要胡亂打擊他們,但如系顯著反動嫌疑的流氓領袖,應處以死刑。在白色區(qū)域中則應設法拉攏流氓分子,使之不為豪紳資產(chǎn)階級利用。 ”[15](P125-126)這種以表現(xiàn)定性、區(qū)別對待的策略團結了大多數(shù)游民。
另外,毛澤東對軍隊中存在的流寇主義和盲動主義進行整肅。1929年12月,毛澤東在古田會議上提出了糾正這些錯誤的方法:(一)在思想上,加緊教育,批評不正確思想,肅清流寇主義和盲動主義;對現(xiàn)有紅軍基本隊伍和新來的俘虜兵,加緊反流氓意識的教育。(二)在組織上,爭取有斗爭經(jīng)驗的工農(nóng)積極分子加入紅軍隊伍,改變紅軍的成分;從斗爭的工農(nóng)群眾中創(chuàng)造出新的紅軍隊伍。(三)從制度上和政策上糾正盲動的行動。[16](P94-95)
1930年5月,毛澤東在《前委給安于會贛四縣邊界特區(qū)委的信》中進一步分析了游民問題,并對游民中的一個特殊群體——流氓無產(chǎn)者的政策策略進行了量身定做。他在信中指出:我們對流氓的觀點“完全與富農(nóng)相反,我們是同情于流氓的階級地位的。我們是承認流氓有革命性的,……我們所反對的是流氓的思想——流氓的政治主張,他們是大燒大殺大搶的,他們是個人享樂主義——大嫖大吃大喝的。他們是流寇主義的游擊政策,他們忙的不是建設政權和分配土地,而是扯起旗子到處亂跑”。因此,對待流氓的策略是,“我們要準許流氓分得田地,要準許流氓參加適當?shù)墓ぷ鳎獪试S他們有蘇維埃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我們對流氓的策略是積極爭取他們,把他們的力量用于對統(tǒng)治階級的斗爭”。毛澤東雖然虛懷若谷、對流氓施以仁政,但對流氓無產(chǎn)者還是保持了應有的戒備,“不要他們在紅軍赤衛(wèi)隊及蘇維埃中占多數(shù);不要他們在一切地方居領導地位,除非他們在斗爭中洗刷了錯誤觀點的人,至于黨內(nèi)要堅決防止流氓成份的增加如同堅決的防止富農(nóng)一樣”。[17](P132)
1930年6月,毛澤東主持召開了紅四軍前委和閩西特委聯(lián)席會議,會議專門討論了游民問題,并通過了《流氓問題》決議案。決議對流氓的定性與此前毛澤東的分析有較大的分歧,“可以斷定流氓是沒有積極的革命性的,反之,一般來說他們具有充足的反革命性。他們在不得已時可以投機加入革命隊伍,但他們始終是動搖的,隨時有叛變作反革命走狗的可能”。決議還制定了對流氓的總策略:“把流氓從統(tǒng)治階級底下奪取過來,給以土地和工作,強迫其勞動,改變其社會條件,使之由流氓變?yōu)榉橇髅ァ薄#?](P513)從5月“我們是承認流氓有革命性的”到6月“斷定流氓是沒有積極的革命性的,反之,他們具有充足的反革命性的”的變化中,不難看出,這個由鄧子恢起草、毛澤東審閱修訂的決議案基本否定了此前毛澤東對流氓的定性,而在策略方面除了剝奪了(或者是隱而不提)毛澤東主張的流氓的政治權利——“要準許他們有蘇維埃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之外,其他的與毛澤東提法無異,即主導方面還是團結和改造。只是語氣更為強硬:“強迫其勞動,改變其社會條件,使之由流氓變?yōu)榉橇髅ァ?。毛澤東的懷柔政策和戒備心理被剛性的方法和措施所代替,決議規(guī)定:在政治上,“不能對流氓有絲毫讓步”,當流氓有反革命陰謀或活動時,“都必須毫不猶豫的消滅他們,不但消滅他們的首領,必要時還須消滅他們?nèi)罕姷囊徊恳灾寥俊?;在組織上,要在黨和紅軍中洗刷游民成分,“有計劃的以工農(nóng)斗爭分子代替流氓,堅決的反對黨內(nèi)庇護流氓”;在思想上,“對于由流氓組織成分產(chǎn)生的流寇主義、單純軍事觀點、逃跑主義、燒殺政策、肉刑制度、懲辦制度、個人享樂主義、個人英雄主義、小團體主義、極端民主化等等錯誤的政治觀念和組織觀念,一定要用大力去排除”。[7](P513-514)
這種通過分配土地、勞動改造游民的策略在也是毛澤東的施政綱領之一,1933年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文件的形式予以公布:“在緊靠暴動前,工人、農(nóng)民及其他民眾,被地主資產(chǎn)階級壓迫剝削,因而失去職業(yè)和土地,連續(xù)依靠不正當方法為主要生活來源,滿三年者,叫做游民無產(chǎn)者(習慣上叫做流氓)。蘇維埃對于游民無產(chǎn)者的政策,是爭取其群眾,反對其首領及其他依附剝削階級積極參加反革命的分子。關于爭取一般游民無產(chǎn)者群眾的主要辦法,是使他們回到生產(chǎn)上來,照一般革命民眾的例,分配土地和工作,并給予選舉權。但分配土地,須在鄉(xiāng)村居住,并須自己能耕種者。 ”[18](P628)
上述對游民的界定和策略一直沿用至建國初期,1950年政務院只是略加修改后公布全國,但卻刪掉了“并給予選舉權”。[19](P186)
在井岡山和贛南閩西,毛澤東的這種對游民采取的剛(整肅)柔(團結)并濟的改造策略,成效非常顯著,僅僅幾年時間,許多游民土匪武裝被爭取和改造,流氓意識基本得到肅清,游民在根據(jù)地幾乎絕跡。20世紀30年代初,毛澤東在江西作了一系列農(nóng)村調(diào)查。在1930年的《尋烏調(diào)查》中,毛澤東記載了“神道地主(神、壇、社、廟、寺、觀六種)”占有土地的狀況,以及土地革命后迷信職業(yè)者改了職業(yè)、分了土地的情況。而且城郊的游民迫切要求分田,“娼妓有愛人的跟愛人跑了。沒有愛人的無論如何要求分田,她們說:‘沒有生意了,不分田會餓死?!藗冋f她們不會耕,她們說:‘我來學呀!’”,“若不分給,她們就鬧”。以城郊說,“游民分了田的占60%,毫無耕種能力不分田的占40%”。[5](P169)
在1931年的《興國調(diào)查》中,也記載了游民們(討飯的、打卦的、算命的等等)在土地革命中受到教育改造而參加生產(chǎn)和工作的情況。如賭錢的,“過去賭錢的十個有九個吃大煙,現(xiàn)在不吃了。本區(qū)五十多個賭錢的人中,沒有一個反革命,聽到打土豪分田地,心里十分喜歡。過去寒天沒有衣穿,一身稀爛,現(xiàn)在穿得好了”,“第三鄉(xiāng)六人中之雷永黃,有家室,賭錢賣煙,今年二月加入革命,在鄉(xiāng)政府當財政科長,很忠實”。[6](P230-231)游民的改變使根據(jù)地的人民獲益匪淺:“沒有煙賭,同時也沒有盜賊,夜不閉戶,也不會失掉東西。 ”[6](P221)
由于教育改造,許多職業(yè)迷信家失去了市場,迷信活動也逐漸遁形了。在1933年的 《長岡鄉(xiāng)調(diào)查》中,毛澤東作了這樣生動的描述:“去年以來,‘老婆太’敬神(裝香供飯、求神拜佛)的完全沒有了,但‘叫魂’的每村還有個把兩個。迷信掃除得這樣快的原因:打了土豪,分了田地,第一。兒童團、少先隊的反迷信宣傳,蘇維埃的節(jié)省香燭錢運動,第二。兒童團(特多)、少隊的直接干涉(抹掉她們的香燭),第三。(應該拿說服代替干涉。)但有些老婆太,雖不敢公開敬神,心里還是信神,這些人多屬沒有兒子的。 ”[20](P325)
改造游民的績效還可以從中共贛西南特委書記劉士奇給中共中央的報告中得到印證:“上海這些資產(chǎn)階級的狗巡捕林立,竊盜扒手、乞丐到處發(fā)現(xiàn)”。而蘇維埃地區(qū),由于一般游民都分到了土地或給予了工作,游民土匪基本絕跡,“沒有一個竊盜乞丐,晚上睡著無從關門,從西南到閩西,許多農(nóng)民門上貼著‘夜不閉戶’‘道不拾遺’‘園無荒土,野無游民’的對聯(lián)”。[21](P356)
從井岡山到贛南閩西,乃至20世紀50年代建國初期,毛澤東對游民的來源和成因的認識基本沒有什么改變,即游民主要來源于破產(chǎn)農(nóng)民和失業(yè)工人,即沉淪為游民的根源是貧窮。關于游民的兩面性即革命性與破壞性問題雖然因為中國共產(chǎn)黨內(nèi)存在分歧、時有變化,但毛澤東二者兼有論一直處于主導地位。從上述認識出發(fā),毛澤東制定的游民策略主要是分配土地和給予適當職業(yè),通過生產(chǎn)勞動和思想教育改造游民,這也是建國初期中國共產(chǎn)黨改造游民的基本策略和模式。
[1]王學泰.游民文化與中國社會:增修版(上)[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7.
[2]毛澤東.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A].毛澤東選集:第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馬克思.1948年至1850年法蘭西階級斗爭[A].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毛澤東.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chǎn)黨[A].毛澤東選集: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毛澤東.毛澤東農(nóng)村調(diào)查文集:尋烏調(diào)查[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6]毛澤東.毛澤東農(nóng)村調(diào)查文集:興國調(diào)查[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7]江西省檔案館,中共江西省委黨校黨史教研室.流氓問題——紅四軍前委閩西特委聯(lián)席會議決案[A].中央革命根據(jù)地史料選編:中冊[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
[8]鄭春苗.論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游民問題與黨的策略[J].近代史研究,1985(3).
[9]彭真.關于晉察冀邊區(qū)黨的建設和各項具體政策的報告提綱(1941年9月)[A].解放軍政治學院黨史教研室.中共黨史參考資料:第9冊[M].北京: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黨史教研室編印,1979.
[10]余伯流,陳鋼.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全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11]毛澤東.井岡山的斗爭[A].毛澤東選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2]本書編寫組.毛澤東在八七會議上的發(fā)言(節(jié)錄)[A].第二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時期土地革命文獻選編[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7.
[13]本書課題組.胡繩論“從五四運動到人民共和國成立”[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14]何長工.改造袁、王與“雙槍兵”[A].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下)[M].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7.
[15]中共閩西第一次代表大會之政治決議案[A].江西省檔案館,中共江西省委黨校黨史教研室.中央革命根據(jù)地史料選編:中冊[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
[16]毛澤東.關于糾正黨內(nèi)的錯誤思想[A].毛澤東選集:第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7]許毅.中央革命根據(jù)地財政經(jīng)濟史長編:上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8]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關于土地斗爭中一些問題的決定[A].解放軍政治學院黨史教研室.中共黨史參考資料:第6冊[M].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79.
[19]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關于劃分農(nóng)村階級成份的決定[A].國防大學黨史黨建政工教研室.中共黨史教學參考資料:第19冊[M].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86.
[20]毛澤東.毛澤東農(nóng)村調(diào)查文集:長岡鄉(xiāng)調(diào)查[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21]贛西南(特委)劉士奇(給中央的綜合)報告[A].中央革命根據(jù)地史料選編:上冊[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
On Mao Zedong's Vagrant-reforming Strategy in The Jinggangshan Period
LIAO Sheng-ping1,ZHANG Ping2
(1.Center of Jinggangshan Studies;2.Schoo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Jinggangshan University,Ji′an 343009,China)
In Mao Zedong's mind, vagrants werebankrupted peasantsand craftsmen whowere characterized in combination of revolution and destruction.Such a belief shaped his strategy of reforming vagrants in Jinggangshan and Southern Jiangxi&Western Fujian areas:on the one hand,he offered vagrants lands and adequate employments to meet their living needs,thus including them in the revolution team and reforming their wandering-and-doing-nothing habits;on the other hand,he gave them thoughts and organizational disciplines,thus minimizing their destructive forces.Under the guidance and influence of that thought of Mao,vagrant reforming process was conducted with desirable effects in those revolutionary bases The experiences obtained provided certain references to the later vagrant-reforming initiatives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Mao Zedong;vagrant reforming;strategy
K263.4
A
10.3969 /j.issn.1674-8107.2012.01.001
1674-8107(2012)01-0005-06
2011-10-20
1.廖勝平(1973-),男,湖南耒陽人,講師,博士,主要從事中共黨史、黨建研究。2.張 萍(1961-),女,山東菏澤人,講師,主要從事井岡山斗爭史研究。
韓 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