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瑾
(江蘇省木瀆高級中學 江蘇 蘇州 215101)
悅納,顧名思義就是愉快地接受,它屬于一種心態(tài),是對人和物的一種積極接受的態(tài)度。悅納化學,也就是愉快地接受化學、熱愛化學,從而愿意積極地去學習化學,進一步立志研究化學。從心理學角度看,是屬于非智力因素中的動機。俗話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只有確立了遠大志向,奮斗才會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智慧的發(fā)揮才會取得較好的結果??梢姡瑺I造一個悅納化學的教學環(huán)境是必要而且迫切的。
作為一名一線的高中化學教師,在從事化學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尤其是最近幾年,強烈地感受到學生們對化學學科的悅納程度有所降低。反思其原因,既有社會這個大環(huán)境的因素,也有高中化學學科地位的因素。
化學學科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誕生于17世紀后半葉,經過幾百年的發(fā)展,化學逐漸走向了成熟,化學研究的對象在不斷的拓寬,化學研究的內容也日益豐富??墒?,如今化學發(fā)展卻面臨著學科吸引力不強,聲譽不佳的問題,在媒體的片面引導下,人們對化學缺乏客觀公正的認識,過多地將化學與環(huán)境污染、化學武器、食品安全危機等聯系起來。尤其是最近幾年,我國不斷暴露出食品安全問題,如三聚氰胺、吊白塊、假雞蛋、瘦肉精、蘇丹紅、皮革奶、一滴香、地溝油、染色饅頭、牛肉膏等,所有的這些事件人們都歸罪于化學,認為化學是其中的元兇,如果沒有化學就不會有這些問題。顯然,這些負面報道對學生悅納化學只能是起到消極的作用。
高中教育中,現行的江蘇高考模式中化學學科是第二選修課,地位被大大弱化了,其地位不僅排在語文、數學、英語之后,還排在物理之后,所以在選修物理化學的學生心中,化學是高考科目中最不重要的一科。甚至有學生為了避開競爭激烈的物理化學選科模式,或者感覺化學學習難度太大,選修競爭沒有那么激烈的其他兩門選修科目,導致選修化學學科的學生數量較以前有較大幅度的下降。在高等教育中,在學科內部出現了“化學無前途說”,認為將來有機化學、生物化學將融入生命科學中,分析化學將被環(huán)境科學和生命科學瓜分,無機化學和高分子化學將被材料化學覆蓋,物理化學將加入物理學的范疇,化學將不再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在這樣的化學教學環(huán)境中,顯然學生對化學的悅納程度是不高的。
學生無法很好的悅納化學,這是一個殘酷的現實,作為奮戰(zhàn)在教育教學一線的化學教育工作者,我們無法逃避這一現實,我們只能積極地直面它,研究對策扭轉學生的觀念,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慢慢悅納化學,引導學生關注化學,吸引有潛質的學生立志化學事業(yè)。
社會大環(huán)境中公眾對化學缺乏客觀公正的認識,學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認為化學就是污染,化學就是毒物,化學就是罪惡。于是化學教師在學生真正開始接觸化學的第一時間開始就需要客觀的、多角度的將化學對世界的影響展現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客觀地、辯證地看待化學,從而悅納化學。
例如,我在學生進入高中的第一堂化學課上就給出了網絡上廣為流傳的這樣一段話:“從大米里認識了石蠟,從火腿里認識了敵敵畏,從咸鴨蛋、辣椒醬里認識了蘇丹紅,從火鍋里認識了福爾馬林,從銀耳、蜜棗里認識了硫磺,從木耳中認識了硫酸銅,從奶粉中認識了三聚氰胺的化學作用,外國人喝牛奶結實了,中國人喝牛奶結石了?!弊寣W生展開討論,發(fā)表自己對這些問題的看法以及對化學的看法。由于和他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平時從媒體中也或多或少的知道這樣一些事件,不少學生表達出對化學有種恐慌和仇視心理。此時,我給出了石蠟、敵敵畏、蘇丹紅、福爾馬林、硫磺、硫酸銅、三聚氰胺這些物質在生產生活中的其他重要的用途。接著,我讓學生繼續(xù)討論:石蠟、敵敵畏、蘇丹紅、福爾馬林、硫磺、硫酸銅、三聚氰胺這些化學物質本身就是有罪的嗎?有罪的是化學嗎?有罪的是化學家嗎?到底誰才是真正的罪人?
接著,我又給出了一些化學方面的史實。例如:二十世紀初,哈伯、施恩等科學家開發(fā)出合成氨的工藝,為植物生長提供足夠的氮肥,地球上有限的耕地資源和龐大的糧食需求之間的矛盾得以緩解。仍然是二十世紀上半葉,英國人弗萊明發(fā)現了青霉素,弗洛里對青霉素進行了分離與純化,并發(fā)現其對傳染病的療效,挽救了無數肺結核病人的生命,使人類面對細菌性感染不再無能為力。事實上,起源于19世紀、發(fā)展完善于20世紀的化學合成技術應該說是20世紀人類在自然科學方面取得的最偉大的成就之一。毫不夸張的講,如果沒有化學科學的發(fā)展,人類有可能會落入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有病無藥的境地?;瘜W為人類生活的提高和改善做出的貢獻是無需置疑的。
經過熱烈的討論,學生們開始意識到,這些合成的化學物質是化學家艱辛探索的結晶,而產品的用途取決于其性質,具體的應用更是取決于價值觀不同的民眾?;瘜W家不可能制造出只有益處的化學物質,化學物質是中性,只有在被具體使用的時候才顯示出它們的利弊。這一堂課是跨出了讓學生悅納化學的第一步,但是僅僅一堂課要完全轉變學生對化學長期以來的誤解是不可能的。我們一線化學教師需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斷努力。
新課程改革提倡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用一些具體生動的素材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化學課堂,使課堂更為充實生動,從而讓學生的學習貼近社會和生活,讓學生從化學的視角逐漸認識自然與環(huán)境的關系,分析有關的社會現象。但是,現在也有一些教師為了創(chuàng)設情境使用一些消極的負面的素材。
例如:在蘇教版《化學一》專題四中《硝酸的性質》的公開課上,教師創(chuàng)設了如下的情境:人民網上有這樣一則報道:某路段鋁罐車發(fā)生硝酸泄露事故,產生了大量紅棕色煙霧,現場可聞到刺鼻的氣味。搶險人員運來純堿進行處理,以便防止其擴散并污染附近的農田。又如:在蘇教版《化學一》專題四中《二氧化硫的性質和作用》的公開課上,教師先是播放了一段重慶酸雨的視頻,然后介紹說我國是個燃煤大國,由于煤中含有一定量的硫元素,燃燒時向空氣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被雨水吸收后就形成了酸雨,接著引入二氧化硫的新課學習。
這樣的設計表面上來看,情境與主題很吻合,硝酸泄露事故的信息中蘊含了硝酸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等。然而,學生關注的更多的是硝酸的危險性以及對環(huán)境的危害。而二氧化硫以酸雨引入,視頻中的這場黑色的酸雨給學生的視覺造成了強烈的沖擊,他們感受到的仍是有毒、有污染的化學。這樣的情境創(chuàng)設無意間就宣揚了學生對化學的負面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在這樣的情境中,讓學生如何能悅納化學?
其實,二氧化硫在生活中有很多正面的用途,要創(chuàng)設二氧化硫的教學情境可以有很多的形式。例如,可以給出用二氧化硫漂白前后的草帽或織物的圖片,也可以給出一張紅酒瓶上的標簽,在配料一項中可以看到除了葡萄汁之外還有二氧化硫,從這些生活氣息濃厚的情境中引出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和還原性。當然,二氧化硫所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和濫用二氧化硫造成的危害也是不可回避的話題。于是,在課的最后,可以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思考二氧化硫的回收和利用問題,對二氧化硫的功與過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引導學生全面地辯證地看待問題。課堂教學設計中的情境創(chuàng)設應是自然、貼切的,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的,更重要的是能夠體現陽光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相信在這樣的教學情境設計中,學生對化學的悅納是積極的。
讓學生悅納化學,首先要讓學生悅納化學課堂。無論過去和將來,化學教師都應該提供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和快樂的化學課堂,讓學生感受學習化學的快樂。
教師的激情源于對學生的愛和對教育的愛。要讓學生快樂,教師首先必須具有快樂的心態(tài)。教師上課和顏悅色,學生自然就感到可親可敬,心理相融,情感共鳴,就會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習積極性提高。和諧的情感氛圍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
然而,中學生的意志力較差,注意力易分散、松懈懶散,因此教師要針對中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化學的學科特點,有意識的插入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吸引其興趣與注意力的同時,營造快樂的化學課堂。例如,在教學中可以適當介紹化學研究中的新領域和前沿知識,如介紹一些液晶、高溫超導材料、有機高分子材料、高效太陽能電池、大功率燃料電池等的生產與研究等,使學生感到有好多需要研究探討的新問題,現在學好化學,將來能大展宏圖。又如:可以設法讓所教的化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學氯氣時,我介紹了“潔廁劑”和“去污粉”混用的悲慘后果,學生意識到即使將來不從事化學工作,生活中也處處需要懂得一些化學知識。再如,中學生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是很強的,他們對未知世界的探索也是躍躍欲試的,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化學實驗的手段。對于課本上的演示實驗,我并不是一手包辦的,部分演示實驗讓實驗能力強的學生上臺來做;另外,引導學生對書本上的實驗裝置進行改進,拓展學生思維,在分組實驗中指導學生進行一些探究實驗等等。這些措施,不僅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開發(fā)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等,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動手和動腦的過程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越來越悅納化學,越來越愿意融入到這個豐富多彩的化學世界中去。
心理學家通過大量的實驗得出: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是一致的,成功高效的學習都伴隨著強烈的學習動機,動機層次越高,抱負越大,成就往往越大。而強烈的學習動機來源于對學習內容的悅納程度,學生能夠悅納化學、悅納化學課堂是保證高層次學習動機的必要保證?;瘜W不僅僅是一門培養(yǎng)未來的職業(yè)化學家、生物學家、物理學家、地質學家、工程師、藥劑師、環(huán)境保護工作者的基礎課,對于每一個公民來說,都必須懂得化學,具備基本的化學科學素養(yǎng),這也是我們奮戰(zhàn)在教育一線的廣大化學教師的職責所在。
[1] 房喻.再造化學——兼談2011國際化學年[N].科學時報,2011-2-14(1)
[2] 葉瀾.重建課堂教學價值觀[J].教育研究,2002,(5)
[3] 陳彬.試論課堂教學設計的幾個誤區(qū)[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