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兆榮,郭玉林,朱 凱
(1寧夏醫(yī)科大學,銀川750004;2寧夏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
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DWI)技術是近年來磁共振功能成像研究的熱點,它通過探測水分子在人體組織內擴散運動的強弱,間接反映特定組織細胞的構成,是目前能在活體上進行水分子擴散測量與成像的最好方法[1]。同時,由于3.0 T磁共振超高的磁場強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DWI的信號強度,因此在3.0 T磁共振平臺上的DWI具有更好的技術優(yōu)勢。本研究對20例確診胃癌患者進行了3.0 T磁共振DWI,同時測量表觀擴散系數(shù)(ADC)值,評價其在胃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1.1 臨床資料 2011年3月~2012年4月收治的、經(jīng)胃鏡活檢病理檢查確診的胃癌患者20例,男13例,女7例;年齡35~75歲;賁門癌5例,胃竇癌9例,胃體癌6例;術后證實低分化腺癌12例,高分化腺癌5例,印戒細胞癌2例,類癌1例。術前行3.0 T磁共振DWI檢查并測量ADC值。
1.2 3.0 T磁共振DWI方法 受檢者檢查前禁食、禁水8~12 h;檢查前10 min肌注山莨菪堿20 mg,飲清水800~1 200 mL,輕拍受檢者后背(以盡量減少胃腔內的空氣)。檢查前訓練患者屏氣。采用GE Signa Excite 3.0 T磁共振超導型掃描儀,梯度場強40 mT/m,切換率150 T/(m·s),8通道Torsopa腹部相控陣表面線圈結合ASSET技術,均使用誘導體襯墊?;颊呷⊙雠P位,雙臂交叉高舉于頭上。①DWI及ADC值測量:單次激發(fā)SE-EPI DWI(分2次屏氣以完成全胃掃描):TR為1 500 ms,TE為56 ms,帶寬250 kHz,矩陣為128×128,NEX為2,F(xiàn)OV為38 cm×38 cm~40 cm×40 cm,層厚6 mm,層間距1.5 mm,采用并行采集(ASSSET)技術,加速因子為2,b值為800 s/mm2。將DWI圖像傳輸?shù)紾EADW 4.3工作站,用Functool 4.5.1軟件包對擴散圖像進行后處理。感興趣區(qū)(ROI)的選擇:在DWI圖像中選取胃癌病灶最大層面,以邊緣劃線法劃入全部高信號區(qū),再利用Functool的ADC處理軟件在ADC圖上以同樣方法選擇ROI并測量癌腫ADC值;在非癌區(qū)的正常胃壁內以橢圓形劃入ROI,要求盡量不超出正常胃壁組織,測量正常胃壁ADC值。所有測量均由同一位醫(yī)師測量3次以上,取平均值。②常規(guī)磁共振掃描:T2WI-FSE:TR為7 500 ms,TE為102 ms,ETL為18,矩陣為288×224,NEX為2,F(xiàn)OV為38 cm×38 cm~40 cm×40 cm,層厚6 mm,層間距1.5 mm。SSFSE:TR為2 000 ms,TE為90 ms,矩陣為384×256,F(xiàn)OV為38 cm×38 cm~40 cm ×40 cm,層厚6 mm,層間距1.5 mm,NEX為0.75。橫軸位同/反相位SPGR序列T1WI:TR為220 ms,TE為2.4/5.8 ms,矩陣為288×192,NEX為0.75,F(xiàn)OV為38 cm×38 cm~40 cm×40 cm,層厚6 mm,層間距1.5 mm。多時相動態(tài)增強掃描(LAVA技術):TR為2.6 mm,TE為1.2 mm,矩陣為277× 160,NEX為0.75,F(xiàn)OV為38 cm×38 cm~40 cm× 40 cm,層厚 4.4~5.5 mm,ZIP為2,對比劑用GDDTPA(劑量為0.2 mmol/kg),6期動態(tài)掃描。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5統(tǒng)計軟件。ADC值先進行正態(tài)檢驗,若服從正態(tài)分布再進行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0例患者的胃癌組織在T2WI呈高或稍高信號,T1WI呈低或等信號;LAVA動態(tài)增強掃描顯示,9例胃癌組織呈分層強化,11例胃癌組織呈不均勻性強化;DWI顯示,14例胃癌患者癌腫區(qū)胃壁呈明顯均勻性高信號,5例癌腫區(qū)胃壁呈不均勻性高信號,正常胃壁呈等信號。胃癌和正常胃壁的ADC值分別為(1.20×10-3±0.213×10-3)s/mm2和(3.05 ×10-3±0.561×10-3)s/mm2,兩者相比,P<0.01;5例低分化腺癌和5例高分化腺癌的ADC值分別為(0.982×10-3±0.176×10-3)s/mm2和(1.37×10-3±0.062×10-3)s/mm2,兩者相比,P<0.01。
DWI作為一種無創(chuàng)性功能成像手段,不僅能從分子水平反映活體組織的空間構成以及病理生理狀態(tài)下各組織成分之間水分子的交換狀態(tài),也能提供彌散圖、ADC圖及ADC值,較常規(guī)磁共振檢查更加形象、直觀,可詳細顯示腫瘤內部的微觀結構[2]。量化指標ADC值,能反映腫瘤內水分子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通過數(shù)值量化在分子水平鑒別不同性質的腫瘤,是對常規(guī)磁共振檢查的有益補充。
胃是一個空腔臟器,DWI極易受患者呼吸、大血管搏動及胃腸道蠕動的影響。為了提高DWI圖像質量,本研究中的每例患者檢查前肌注20 mg的654-2,以減少胃腸蠕動造成的運動偽影。采用3.0 T磁共振平臺提高了彌散的信號強度,并且DWI序列采用SE-EPI結合ASSET技術,降低圖像變形和偽影發(fā)生率,提高對比度,降低灌注和T2透射效應的影響[3,4],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運動偽影和磁敏感效應對DWI圖像質量的影響。由于臨床實踐中很難測得精確的擴散系數(shù)(DC值),故常用ADC值來代替。正常的不同組織間、生理組織與病理組織間水的分布狀態(tài)不同,ADC值也會不同。因此,彌散敏感梯度b值的正確選擇是得到精確ADC值的前提。在活體內,ADC值與水分子彌散運動及毛細血管網(wǎng)內血流灌注有關。b值越小,求得的ADC值越高;b值越大,ADC值越小,越接近真實的DC值。本研究DWI采用800 s/mm2的b值[5,6],胃腔內自由水得到較好的抑制,T2透射效應基本消除,能得到較穩(wěn)定的DWI圖像,以反映組織水分子擴散的實際狀態(tài)。
對20例胃癌患者的研究結果顯示,正常胃壁的ADC值遠遠高于癌腫區(qū)的ADC值,癌腫區(qū)的ADC值為(1.20×10-3±0.213×10-3)s/mm2。ADC值是根據(jù)DWI上信號強度的變化計算出來的量化指標,主要反映水分子擴散運動的速度和范圍;在腫瘤實質性部分,癌腫組織水分子的擴散程度與細胞增殖、生物膜結構合成及細胞分泌或因細胞壞死釋放的一些大分子蛋白質有關[7]。由于胃癌組織在細胞學上具有癌細胞生長密集、細胞核大、核質比高的特點,使得單位體積內腫瘤細胞排列緊密、細胞間隙小、細胞內外可供水分子自由彌散的空間小,細胞內彌散障礙也隨之增加,細胞內水分子運動受限,ADC值較正常組織降低。此外,胃癌的癌組織由于所處微環(huán)境不同,其擴散能力也不同,癌組織的細胞排列緊密,腫瘤細胞之間接觸抑制功能喪生,水分子運動受限,在DWI圖像上表現(xiàn)為高信號。
本研究發(fā)現(xiàn),低分化腺癌的ADC值比高分化腺癌的ADC值低。原因在于腫瘤細胞密度與細胞增殖的差異,惡性程度越高的低分化腺癌,其癌細胞密度大,增殖速度較快,細胞間緊密連接,細胞外間隙縮小,水分子擴散受限。惡性程度相對較低的高分化腺癌,其癌細胞密度相對較小,細胞外間隙較大,水分子擴散受限程度較小。因此,可以通過ADC值判斷胃癌的惡性程度。Bulakbasi等[8]指出,ADC值有助于惡性腫瘤的分級,筆者認為,DWI可作為評價胃癌生物學行為的有效方法,并且在胃癌惡性程度分級中有一定價值。
綜上所述,磁共振DWI能區(qū)分正常胃壁與胃癌,對胃癌的診斷很有價值,是常規(guī)磁共振檢查的很好補充。
[1]程國英,劉長柱,磁共振全身擴散加權成像技術在惡性腫瘤中得應用[J].中國CT和MRI雜志,2010,8(2):60-63.
[2]謝敬霞.核磁共振新技術研究與臨床應用[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1:60-63.
[3]唐磊,張曉鵬.胃癌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并行采集聯(lián)合分次屏氣多信號平均技術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5,21(12):1830-1834.
[4]Edelman RR,Salanit ri G,Brand R,et al.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the pancreasat 3.0 tesla: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comparison with 1.5 tesla[J].Invest Radiol,2006,41(2):175.
[5]許傳軍,劉林祥.胃腫瘤MR擴散加權成像中擴散敏感因子選擇的初步研究[J].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2010,21(9):625-628.
[6]朱凱,郭玉林,王卉,等.3.0 TMR胃癌擴散加權成像——單序列分次屏氣與分序列單次屏氣比較研究[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1,30(12):1816-1819.
[7]岳滔,白林凱.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在進展期胃癌中得診斷價值[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雜志,2012,2(10):83-84.
[8]Bulakbasi N,Kocaogl U,Ors F,et al.Combination of s ingle-voxel proton MR spectroscopy and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calculation in the evaluation of common brain tumors[J].AJNR,2003,24 (2):225-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