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彤寰
(解放軍第八一醫(yī)院,南京210002)
患者男,18歲,未婚,因“顏面皮膚增厚4 a,手足增大2 a”入院?;颊?3歲時每隔2~3個月無誘因出現(xiàn)手足腫脹感,未在意。14歲時出現(xiàn)顏面部皮膚增厚、油膩、座瘡,手足多汗。15歲因前額皮膚皺紋深而粗大在當?shù)蒯t(yī)院行“前額除皺術”。16歲發(fā)現(xiàn)手足增大,鞋碼增加(從42碼增加到44碼)。2010年3月因面部座瘡至皮膚科就診,考慮為“肢端肥大癥?”,查生長激素(GH)(基礎)2.71 ng/mL(0.05 ~5.0 ng/mL)、運動 30 min 后 33.4 ng/mL。垂體MRI平掃+動態(tài)增強:垂體瘤可能。2009年身高增長2~3 cm。既往體健,無心、肺疾病史。吸煙史2 a,15支/d。父母非近親結婚,家族中無類似患者。母親身高160 cm、父親170 cm。1個妹妹生長發(fā)育正常。查體:身高164 cm、體質(zhì)量66 kg、BMI 24.5 kg/m2。沿前額發(fā)際線可見手術疤痕。頭皮增厚,觸診呈囊狀感。面部皮膚粗厚油膩,額紋深,前額少量座瘡,鼻翼大,口唇、舌無增大,眉弓、顴弓未變高,下頜無突出,無牙齒稀疏,枕骨粗隆無明顯增大。全身各關節(jié)活動自如,無壓痛。雙踝關節(jié)增粗。雙手、雙足指(趾)末端呈杵狀膨大。無腋毛生長,陰毛稀疏。外生殖器發(fā)育正常。實驗室檢查血ACTH、皮質(zhì)醇水平及晝夜節(jié)律、甲狀腺功能、性激素水平均正常。口服100 g葡萄糖抑制GH試驗:餐前和餐后30、60、120 min 血糖值分別為 4.41、9.40、10.66、5.02 mmol/L,相對應時點的 GH 值分別為0.64、0.19、0.16、0.16 ng/mL。阿托品抑制 GH 試驗餐前和餐后30、60、90 min的GH值分別為0.23、0.13、0.12、0.11 ng/mL,相對應時點的 IGF-1 值分別為106、105、111、108 ng/mL。生化:堿性磷酸酶142.3 U/L(0~130 U/L)。X線攝片檢查:兩側脛腓骨皮質(zhì)增厚。臨床診斷:原發(fā)性肥大性骨關節(jié)病(PHOA),垂體微腺瘤(無功能瘤)。
討論:PHOA又稱骨膜增生厚皮癥(PDP),是一種以杵狀指(趾)、皮膚增厚和對稱性長骨骨膜增生為臨床特征的罕見遺傳性疾病,男性多發(fā),出生時及青春期是兩個發(fā)病高峰。PHOA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和X現(xiàn)表現(xiàn),病理無特異性。X線典型表現(xiàn)為管狀骨對稱性骨膜新骨形成,骨膜不規(guī)則增殖伴長骨、跖骨、掌骨和指趾骨皮質(zhì)增厚。PHOA典型病例不難診斷,但需除外心肺疾病、腫瘤等所致的繼發(fā)性肥大性骨關節(jié)病,還需與肢端肥大癥、甲狀腺性肢端肥厚、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梅毒性骨髓炎、非特異性骨膜炎及進行性骨干發(fā)育不良等鑒別。內(nèi)分泌科重點與肢端肥大癥鑒別。
本例患者有手足增大、鼻翼大和容貌改變,垂體MRI提示垂體微腺瘤可能。故第一印象為肢端肥大癥、垂體GH微腺瘤。由于大量的GH可導致軟組織增生、皮脂腺和汗腺肥大、骨和軟骨增生。故PHOA和肢端肥大癥患者均可出現(xiàn)皮膚肥厚,前額和頭皮多皺褶、回狀頭皮,皮脂分泌旺盛、多汗、痤瘡等皮膚改變,也可有杵狀指(趾)及關節(jié)痛。兩者的主要鑒別點為:PHOA患者血清GH和IGF-1正常,其X線表現(xiàn)有廣泛性對稱性骨膜增生。本例患者的特點有:①14歲起病,正值青春期發(fā)育、骨骺尚未融合時,如果是GH瘤,可表現(xiàn)為巨人癥,但患者身高正常,與父親相似。②患者無眉弓突出、前額斜長、下頜前突、舌體肥厚、枕骨粗隆明顯增大等肢端肥大癥的典型外貌。③葡萄糖及阿托品抑制試驗GH<1 ng/mL,運動后GH明顯增高,同時血清IGF-1水平正常。綜合考慮,故本患者可排除具有GH自主性分泌的GH瘤,而診斷為PHOA。PHOA目前尚無根治方法。屬自限性疾病,在5~10 a病情逐漸加重,持續(xù)5~10 a停止發(fā)展。
PHOA罕見且起病隱匿,患者多就診于風濕免疫、骨、皮膚和內(nèi)分泌科。臨床醫(yī)師應加強對本病認識,當青少年男性患者存在不明原因的杵狀指(趾)、顏面部皮膚增厚時,應警惕PHOA的可能,避免誤診和漏診而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