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鑫,汪受傳,戴啟剛,徐 珊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學一級學科,江蘇南京210046)
汪受傳教授為全國著名中醫(yī)兒科專家,全國第四批名老中醫(yī)經驗傳承指導老師,其教學臨證40多載,稟承江育仁學術思想,治學嚴謹,學驗俱豐,臨證用藥,每獲良效,對小兒各科疾病診治造詣頗深,尤其從肝風論治兒科疑難雜癥頗有心得。筆者有幸隨師侍診,得以聆聽汪師教誨,自覺受益匪淺,現(xiàn)將學習汪師從肝風論治兒科疑難雜癥的經驗,介紹如下,以饗讀者。
肝為五臟之一,為將軍之官,風木之臟,喜條達而惡抑郁;肝藏血主疏泄,體陰而用陽,以陰血為體,以氣機暢達為用[1]。肝與其他臟腑在生理上相互聯(lián)系,病理上相互影響?!吨t(yī)必辨》就明確指出“人之五臟,唯肝易動難靜,肝一病即延及他臟”,故肝之為病多矣。當代著名中醫(yī)學家岳美中就指出,臨床內傷雜病因肝致病者十居其七[2]。《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指出肝病“變化多端”。由此可見,臨床上許多疑難雜病可從肝論治。這也提示,兒科的疑難雜癥在久治不效,或癥狀過多過少,無從下手時,可考慮從肝論治。
風為百病之長,風性主動,善行而數(shù)變[3]。風為百病之長,指出風這一病理因素在疾病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的存在具有廣泛性。雜病之風多為內生五邪之內風,內風之動,多責之于肝。風性主動,就明確指出一些動作表現(xiàn)的疾病均可從風論治。其善行而數(shù)變,指出風邪為病的特點,即游走性的臨床表現(xiàn)、變化多端的疾病均可從風論治。而這類疾病多有其復雜的臨床變現(xiàn)使醫(yī)者無所適從,辨治無效,而成疑難雜癥。同時,風邪極易兼夾他邪為患,風邪本身就善行而數(shù)變,兼夾他邪,臨床表現(xiàn)更是癥狀百出,紛繁復雜,讓醫(yī)者莫衷一是,若臨床辨證不精,往往有顧此失彼之虞。汪師指出若此類病癥從肝風論治,往往可收到良好的療效。
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陰常不足則陽有余,肝常有余,而與肝密切相關之肺脾腎常虛,腎水虛而不足以涵木,肺金不足難以制約肝木,脾土常虛而易受肝木克伐,故肝木一病而肺脾腎三臟尤易受害,而此三臟病亦極易波及到肝木,而形成兩臟甚至多臟合病之勢。故小兒雜病的治療,肝木為病絕不可忽視。肝之為病,多表現(xiàn)為肝火肝風肝陽,然求其本則一也。清代著名醫(yī)家王旭高指出“肝氣肝風肝火同處而異名”,火隨風生,陽隨風亢,求其本為水不涵木,或肝郁久而上亢,肝風內動而為病,故治療中當切中肝風這一主要病機。
當今小兒嗜食煎炸葷腥辛辣之品,易致風痰內生;智慧早開,接觸媒體一些暴力恐怖鏡頭擾其神氣;多為獨生子女,性情執(zhí)拗,且家長多對其寄予厚望,小小年齡便承擔著巨大的學習壓力;當今社會經濟發(fā)展對環(huán)境污染破壞尤多,而小兒臟腑嬌嫩尚未長成,極易受各種外界物質影響而發(fā)病。多發(fā)為肝風內動之病癥,其有或夾有頑痰或瘀血等之不同,然肝風為病則相同。
汪師指出,治療大法為“亢則平之”。具體治則宜平肝息風為主,即平肝木上亢之氣,息內旋之風也。其大概可分為鎮(zhèn)肝法和養(yǎng)肝法,鎮(zhèn)肝法適用于肝腎陰虧不顯而以肝風內動為主要表現(xiàn)的病癥,養(yǎng)肝法適用于病程遷延而既有肝腎不足又有肝風內動之癥。然二者亦無明顯之界限,臨床往往互參而用。然后再看其兼夾之邪而治之,或化痰,或利濕,或理氣,或化食消積,或活血化瘀等。
具體用方汪師多喜用天麻鉤藤飲、鎮(zhèn)肝熄風湯、羚羊鉤藤湯方劑根據(jù)病情隨證加減化裁。汪師指出,由于肝風為病廣泛,臨證選方用藥不可拘泥,臨證當仔細推敲,看是否是肝風為病,然后再看其是否兼夾有他邪為患,只有處方貼切,符合病機病情,方能有效。同時,肝風所致的疑難雜病往往病程較久,治療需較長時間,當有方有守,切不可一見療效不顯,便改弦更張。
李某,女,12歲,2011年7月23日以“反復發(fā)作性頭暈發(fā)涼6年余,加重3月余”初診。患兒2005年7月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幻聽一次,后偶有發(fā)作,家長未予重視,2011年4月開始頻繁發(fā)作,每日3~6次,發(fā)作時以頭暈為主,自覺心中發(fā)涼,偶有幻聽,每次發(fā)作癥狀不一,無意識喪失,持續(xù)30 s后自行緩解,納眠可,性情急躁,二便調,無驚厥史。咽紅,舌苔薄黃,脈平。查頭顱CT未見異常,動態(tài)腦電圖示:高度不正常腦電圖(左側前中顳散在單發(fā)棘慢波)。辨證屬風陽上擾、痰濁內蘊,治宜平肝息風。方藥:明天麻10 g,鉤藤 10 g,白蒺藜 10 g,石菖蒲 10 g,遠志 10 g,夏枯草 10 g,石決明 20 g,菊花 10 g,制僵蠶 6 g,膽南星 6 g,黃芩 6 g,蟬蛻6 g,焦神曲10 g,茯苓10 g。7劑,水煎服。
二診:服上藥1 w,未見明顯變化,每日仍發(fā)作4~6次,頭暈,心中發(fā)涼,夜寐中心悸不安,納眠俱佳,二便調,余無不適。咽紅,舌苔薄黃,脈軟。證屬肝風挾痰飲上泛,清陽失宣,治宜清肝息風,豁痰化飲。方藥:法半夏10 g,白術10 g,明天麻 10 g,遠志 10 g,橘紅 4 g,制僵蠶 6 g,石菖蒲 10 g,郁金 10 g,茯苓 10 g,鉤藤 10 g,川桂枝 4 g,炙甘草 3 g。14劑,水煎服。
三診:患兒服用上藥后,頭暈大為緩解,2 w之中頭暈發(fā)作2次,程度較前大為減輕,效不更方,將前方繼續(xù)服用14劑。
四診:患兒頭暈未發(fā),將前方熬糖漿以善后。隨訪3月,頭暈未見發(fā)作,無不適癥狀。
按語:頭暈,又稱眩暈,古人有“無風不作眩、無痰不作眩、無虛不作眩、無瘀不作眩”之說,多從風、痰、瘀、虛論治。本患兒頭暈有6年之久,且反復發(fā)作,多方求治而不效。汪師初診辨為風陽上擾,治以平肝息風,處以天麻鉤藤飲加減用藥7劑而病情未見明顯變化。詳查病情發(fā)現(xiàn)患兒有心中發(fā)涼、心悸不安等痰飲內蘊的表現(xiàn),不僅有肝風內動,還有痰濕內蘊,隨風上擾清空之證,遂改弦更張,處以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而效。汪師指出,臨床雖然肝風為病廣泛,然不可一葉障目,當詳審有無兼夾之證,若有當一同治之。對于肝風為病,汪師喜用天麻,認為天麻潤而不燥,主入肝經,長于平肝息風,凡肝風內動、頭目眩暈之癥,不論虛實,均為要藥,其對于癲癇等病亦有較好療效,為治療小兒肝系疾病的要藥。本案中桂枝一味,尤耐人尋味,桂枝加于本方中,化氣利水,有苓桂術甘湯之意,正合金匱治痰飲之旨。且汪師認為木得桂而枯,亦為平肝之藥。但臨床應用中用量要小,主要用于肝風夾痰上擾而熱象不顯者。
申某,女,14歲,2011年10月6日以“發(fā)現(xiàn)血壓升高半年”初診?;純喊肽昵耙蝮w檢發(fā)現(xiàn)血壓升高,最高140/100 mmHg,伴有左半側頭痛,起初未予重視,4月至當?shù)蒯t(yī)院查頭顱CT、核磁、腦血流圖未見明顯異?!,F(xiàn)血壓130/90 mmHg,伴有入睡較難,余無不適。舌苔薄黃,咽紅,脈弦。辨證屬腎陰不足,肝陽上亢,治宜養(yǎng)陰平肝潛陽。方藥:生地黃 10 g,白芍 10 g,枸杞子 10 g,懷牛膝 10 g,鉤藤 10 g,明天麻10 g,夏枯草10 g,石決明20 g,丹參10g,益母草10 g,谷精草10 g,龜板10 g。13劑,水煎服。
二診:近期頭痛未作,煩躁好轉,測血壓120/85 mmHg,原來易感疲乏癥狀好轉,大便由2~3日一行改為每日一行。治宜前法出入再進。方藥:明天麻10 g,鉤藤10 g,石決明 20 g,決明子 10 g,枸杞子 10 g,生地 10 g,夏枯草10 g,懷牛膝 10 g,龜板 10 g,丹參 10 g,車前子 10 g,菊花10 g。15劑,熬糖漿1800 mL,每服20 mL,每日3服。
三診:服藥期間有考試血壓亦保持在120 mmHg/80 mmHg,無不適。近1 w偶覺頭有脹痛,持續(xù)數(shù)分鐘后緩解,納寐佳,余無明顯不適。證屬陰虛陽亢,前法出入。方藥:明天麻10 g,鉤藤10 g,石決明20 g,代赭石20 g,枸杞子10 g,龜板 10 g,懷牛膝 10 g,白芷 10 g,車前子 10 g,夜交藤10 g,夏枯草 10 g,益母草 10 g。15 劑,熬糖漿 1800 mL,每服20 mL,每日3服。
四診:血壓基本穩(wěn)定,125/85 mmHg,藥后疲乏改善,前法出入。方藥:明天麻10 g,鉤藤10 g,懷牛膝10 g,生地10 g,丹參 10 g,旱蓮草 10 g,女貞子 10 g,車前子 10 g,龜板 10 g,代赭石 20 g,枸杞子 10 g,夏枯草 10 g,生甘草 3 g。另外羚羊角粉,每次0.3 g,1日2次。
五診:血壓維持在105/70 mmHg,無不適癥狀,繼續(xù)用前方糖漿調理。2月后停藥,隨訪未見血壓升高。
按語:中醫(yī)認為高血壓常見之病機多為肝腎陰虧,不能涵養(yǎng)肝木,風陽上擾而發(fā)為高血壓。本例患兒在體檢中無意發(fā)現(xiàn)高血壓,經多方檢查未見明顯器質性病變,屬于原發(fā)性高血壓?;純撼加蓄^痛煩躁疲乏無力外,舌脈均正常,無其余特異性癥狀。汪師根據(jù)中醫(yī)對高血壓的辨證思路,辨為肝腎不足,風陽上擾之肝風內動癥,以養(yǎng)肝法為主,兼用平肝息風之藥,經過3個多月的調理,使血壓降低且保持平穩(wěn),不適癥狀消除。汪師指出,現(xiàn)代高血壓發(fā)病率有年輕化趨勢,對于幼年高血壓,首先要排除繼發(fā)性高血壓,然后再行辨證論治。同時牢固掌握中醫(yī)內科對內傷雜病的認知,對于兒科疑難雜癥的中醫(yī)治療亦有極大的啟發(fā)意義。汪師指出治療小兒疑難雜癥應當有方有守,切不可一見無效便改弦更張,當仔細審查,若辨證用藥無差,只有守方才能取得較好療效。汪師認為羚羊角咸寒入肝經,對于肝風內動諸疾,如頭痛、頭暈、癲癇等病癥,用常法效果不著時,加入本品,??墒盏借豕闹?。
周某,男,6歲,2011年10月22日以“手持物時顫抖半年,流清涕2年”初診。患兒家長半年前發(fā)現(xiàn)患兒拿物時手臂有輕微顫動,雙手均作,曾至本院服用20余劑中藥未見明顯改善。近2年來常鼻塞流清涕,天氣變化時加重,服用感冒藥后稍有好轉,納寐佳,二便調,汗出多夜寐時為甚,語言正常,無驚厥史。咽部扁桃體Ⅲ度腫大,舌苔薄膩。辨證屬肝腎陰虧,肝風挾痰上擾,先予以豁痰平肝法治之。方以:明天麻 10 g,鉤藤 10 g,制僵蠶 6 g,礬郁金 10 g,膽南星 6 g,辛夷 6 g,廣地龍 6 g,丹參 10 g,決明子 10 g,蟬蛻6 g,菊花10 g,生甘草3 g。7劑,水煎服,每日1劑。
二診:患兒服藥后癥狀好轉,持物時手抖明顯減輕,現(xiàn)輕微鼻塞流涕,納佳,二便調,夜寐佳,汗出仍多,余無明顯不適。頭顱MR示:左放射冠異常信號,髓鞘發(fā)育異??赡?。咽紅,舌苔薄白,脈細。證候如前,新感風邪,治宜前法出入,增養(yǎng)陰祛風之品。方以:熟地10 g,枸杞子10 g,菊花10 g,鉤藤10 g,明天麻 10 g,防風 10 g,制僵蠶 6 g,廣地龍 6 g,膽南星6 g,決明子10 g,丹參10 g,生甘草3 g。14劑,水煎服,每日1劑。后電話隨訪患兒服上藥后手抖停止,停藥2月未見復發(fā)。
按:汪師指出,本患兒西醫(yī)診斷未明確,僅頭顱MR提示:左放射冠異常信號,髓鞘發(fā)育異??赡?。患兒就診時僅有持物手臂輕微顫動及流清涕(考慮鼻炎),余無明顯不適。根據(jù)病機十九條“諸風掉眩,皆屬于肝”,考慮本病病位在肝。小兒肝常有余,是指小兒疾病過程中常表現(xiàn)出肝風的癥狀,不僅是在外感疾病,在內傷疑難雜癥中亦??梢姷礁物L有余之象。本例患兒肝風挾痰上擾為標,求其本則為肝腎陰虧,不能涵養(yǎng)肝木,而致風陽挾痰上擾,故見手臂顫抖。先治其標,首診投以平肝豁痰之劑,7劑患兒癥狀便見明顯好轉。藥已中的,再加重補養(yǎng)肝腎之品,二診14劑后患兒手臂顫抖消失,并經隨訪未見復發(fā)。本病例因其頭顱MR結果有異,且臨床癥狀消失后未復查MR,尚不能斷言本病已痊愈。但經辨證論治患兒的臨床癥狀得以迅速控制并消除,由此可見中醫(yī)辨證論治的重要性,而中醫(yī)療法在兒科疑難雜癥中的治療優(yōu)勢亦可見一斑。
汪師指出以下為從肝風論治雜病的應用范圍:①傳統(tǒng)中醫(yī)辨證認為只要是肝之為病的,即可考慮有肝風這一病機;②有動搖震顫多動表現(xiàn)的;③性情急躁易怒;④發(fā)作性的疾病;⑤用常規(guī)治法久治不愈,遍用諸法無效的病癥;⑥西醫(yī)治療久不效,相關檢查未見異常,而患兒有痛苦的病癥。然而,有時在臨床上可見某些疾病臨床表現(xiàn)單一,此時若從肝風論治,可“單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只要見到以上應用范圍中的一兩點即考慮應用。
汪師同時指出兒童“臟氣清靈”“隨波隨應”,若對于疑難雜癥從肝風論治,如若用之得當,時常有出乎意料的療效,切不可等閑視之。
[1]殷美琪,王光耀.淺議“肝為五臟之賊”[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0,18(8):3.
[2]岳美中.岳美中論內科[M].上海: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出版社,2009:112.
[3]印會河,張伯訥.中醫(yī)基礎理論[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