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婷
(安徽省宿州學院美術學院,安徽 宿州 234000)
古老的中國“線的藝術”曾經(jīng)創(chuàng)造過與西方平分秋色的輝煌。我們有理由堅信,只要“線”不埋沒于時代的風雨中,中國藝術就能永葆其美妙的青春。泰戈爾說:“世界上還有什么事情比中國文化的美麗精神更值得寶貴的......他們已本能地找到了事物旋律的秘密。不是科學權利的秘密,而是表現(xiàn)方法的秘密。這是極其偉大的一種天賦”[1]。
在我國,據(jù)可考證的資料可以了解到漆器至少有7000的歷史。眾所周知,我國是著名的“瓷國”、“絲國”,也是“漆器”的發(fā)明國。中國的漆藝傳播到全世界,可以說世界上一切制造漆器的國家,或者是用其他材料仿造漆器的國家,都無不或多或少地受到中國的影響。我國傳統(tǒng)工藝理論的泰斗人物王世襄老先生極為精辟的將古代漆藝史大致劃分為6個時期:(1)新石器時代。上溯7000年,尚未找到用漆的起源;(2)商、西周、春秋。鑲嵌、螺鈿、彩繪漆器已達到高度水平;(3)戰(zhàn)國、秦、西漢。500年的髹漆繁盛時期;(4)東漢、魏晉、南北朝。漆工業(yè)的衰微并未影響漆工藝的發(fā)展;(5)唐、宋、元。主要髹漆品種已基本齊備,雕漆登上歷史的頂峰;(6)明、清。不同髹飾的變化結合,迎來漆器的千文萬華。中國古代漆畫承載在漆器之上,處在“器畫相隨”的時期,漆畫的紋樣、色彩、以及畫面主題在不同時期都有所突破和發(fā)展。而現(xiàn)代漆畫處在一個文化多元、畫派紛呈、畫種林立的大環(huán)境下,漆畫家激進的情懷和時代接軌的藝術風格,注定使現(xiàn)代漆畫風格多變,形式多樣。
今天,中國漆畫以嶄新的面貌屹立在中國畫壇之中,漆畫的諸多作品取得了矚目的成就,在理論建設方面,王世襄先生所著《髹飾錄解說》將中國僅存的古代漆藝專著《髹飾錄》進行了透徹的分析和整理;中國現(xiàn)代漆畫的先驅(qū)沈福文先生的著作《中國漆藝美術史》,介紹了中國漆藝繼承與發(fā)展的情況,并對每一歷史階段的漆藝裝飾技法和藝術風格的衍變做出了概括和論述;中國科學院在“九五”規(guī)劃中,提出編撰傳統(tǒng)工藝的系列著作,其中的一個子課題《中國傳統(tǒng)工藝全集》收錄了“漆藝”方面的理論知識。我國著名漆藝家喬十光先生擔任《中國傳統(tǒng)藝術全集·漆藝》的主編,此書于2004年8月問世。另外,陳恩深、寇炎、鄭益坤等漆畫家也通過自己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和創(chuàng)作經(jīng)驗的積累出版書籍,為漆畫理論建設添磚加瓦。然而,對漆畫的理論建構還是亟待加強,現(xiàn)存的理論指導大多從歷史淵源、材料的介紹、技法的論述上入手,并未將漆畫的方方面面剖析透徹。
《髹飾錄·坤集》在分類的方法中,提出“陰”、“陽”這兩個關鍵性的字。黃成對于這兩字的概念是:
(1)凡漆器光素無花紋的為陰,即所謂“質(zhì)為陰”,有花紋的為陽,即所謂“文為陽”。
(2)漆器上的文飾也有陰陽之分。在漆器上刻花,刻后花紋凹下去的為陰。在漆器上畫花或堆花,畫后、堆后花紋在漆面上凸起來為陽[2]。
按照以上的含義,不難看出漆器上漆畫“線”的分類來。例如:描飾類中的描金、描漆、漆畫、描油等都是在漆器上畫花,屬陽;刷絲、蓓蕾漆等在漆面上微微高起的,也是屬陽。填嵌類中的填漆、綺紋填漆、彰髹、螺鈿等都是做出了花紋再填,屬陰。由此,我們可以明確的看到,這部古代唯一的漆工藝巨著《髹飾錄》引導我們可以將漆畫紋飾分為陽紋和陰紋兩大類。
陽紋線條可以理解為花紋在漆地上呈凸狀。獲得陽紋的技法有描金、描漆、漆畫、描油、刷絲、蓓蕾漆、堆塑等等。一般說來,漆畫中所創(chuàng)造的陽文線條清晰明了,鏗鏘有力,有厚重感,強大的力量之美帶給觀者心靈的震撼。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萬歷款龍紋黑漆藥柜,高度為100 cm,深56.8 cm,寬79.1 cm。柜門有腰串兩根,采用格子門的式樣,是清朝十分時興的做法。柜門外面錦地開光,光內(nèi)描雙龍。門里面分兩格均描繪花卉,上半部分繪月季山石,下半部分繪梅花山茶,并以蜂蝶作為點綴。柜側(cè)面的花紋與柜門外面花紋相同。背面也分網(wǎng)格,描繪松竹梅茶花山石。柜門下方有3個橫向并列的抽屜,柜內(nèi)兩旁各有10個縱向排列的長抽屜,中部有可旋轉(zhuǎn)的立軸,共安裝80個抽屜。所有的抽屜上都描繪龍紋??顬榭瑫按竺魅f歷年制”,位于上格正中央貼近柜邊的地方。此柜的金色花紋都用黑漆描文理,在山石上采用皴點的方法。所以它的技法為黑漆理描金。在黑漆地上使用描金手法,將植物紋、動物紋表現(xiàn)的精致之極,其中的描金龍紋帶著一身貴氣和霸氣,帶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如此金碧輝煌,將皇家風采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
描漆的技法就是在素漆地上,用各種色漆畫花紋的技法。1957年,在信陽戰(zhàn)國楚墓中發(fā)掘出來的描漆彩繪小瑟是當時的藝術精品,畫面內(nèi)容以斗獸花紋、狩獵花紋為主。從繪畫的價值上講,它可與著名的晚周帛畫相媲美,用色比一般楚漆器更為豐富。 據(jù)統(tǒng)計,有鮮紅、暗紅、淺黃、黃、褐、綠、藍、白、金等最少9種顏色。刷絲是用漆刷子刷出來的痕跡。方法是先用黑漆做刷絲,干后,再上一道色漆。乍一看,仿佛是用色漆刷成的刷絲,日久之后,刷絲高處的色漆被磨掉,而陷在刷絲凹處的色漆磨不著,形成黑漆與色漆絲絲相間的紋理,可以使線條達到色彩斑斕的效果。蓓蕾漆紋理是凸起的顆粒狀。做法是用絹或麻布貼在漆好的器物上,趁漆未干時將它揭起,絹,麻布等織物往上一帶,漆被黏了起來,成了變化莫測的蓓蕾。由于織物的粗細稀密材質(zhì)不同,所以蓓蕾漆有粗有細。因文理形態(tài)不同,有秾花、淪漪、石皴等不同的蓓蕾漆效果。在平滑的漆面上,用稠漆、木炭粉、干漆粉或膠灰等材料根據(jù)畫面需求進行堆塑,然后再在高起的紋樣上裝飾加工,這種方法稱為堆塑。
陰紋線條可以理解為花紋在漆地上呈凹狀。技法上有填漆、綺紋填漆、嵌螺鈿等,都是做出了花紋再填,屬陰。陰文線條顯得冷峻中不失陰柔,含蓄且張弛有度。
填漆就是在髹最后一道漆前進行紋樣的創(chuàng)作。填漆的技法大致可分為磨顯和鏤嵌兩大類。這兩者方法上有所差異:磨顯填漆在沒有髹最后一道漆之前就做花紋;鏤嵌填漆是在髹最后一道漆之后再做花紋。填漆必須有低陷的紋樣,才能把色漆填進去,除了用色漆填紋樣的空隙,還需要努力使所填充的色漆與漆地相齊平。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乾隆款云龍紋碗,碗呈撇口式,直徑20 cm,高7 cm,在鮮紅色漆地上用填漆的技法填赭色龍紋。龍頭用密布的紅色細點表現(xiàn),龍身用淺黃色線勾勒出鱗片。填充紋樣云紋填彩漆,用黃色漆線鑲邊。刀刻填金“大清乾隆年制”款。也是填漆中的一件代表作。
螺鈿的種類有蚌類、螺類、貝類。運用鑲嵌的技法鑲?cè)肫岙嬛?稱為嵌螺鈿。
河南省洛陽市16工區(qū)67號出土的唐代人物花鳥紋嵌螺鈿漆背銅鏡,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此鏡為盛唐所制,也是唐代嵌螺鈿漆器實物中水平最高的一件。鏡為圓形、圓鈕,鏡背面的紋樣完全由螺鈿在褐漆地上鑲嵌而成。畫面中的主要人物為兩位老者,左邊一位在彈阮咸,右邊一位持杯飲酒。右邊老者的后方有一位唐裝侍女。人物下方有水池、仙鶴、鴛鴦,后部中央有一棵花樹,樹下有一對鸚鵡和一只狗,樹上有一對飛鳥,一對立鳥。空隙處有山石和花葉進行填充。全圖有顯著的景深和空間感。螺鈿上所刻線條精細準確,人物的衣褶和面目如白描一般寫實,整幅畫面,構圖飽滿,形象生動,線條運用極為精準,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鄭益坤先生的作品《雄視》是用蛋殼鑲嵌白鷹,用螺鈿嵌出白鷹銳利的喙和鋒利的爪,很自然的將雄鷹的羽翅和形態(tài)輪廓的線條勾勒出來。并且注重鷹的動態(tài)、神情、氣勢的刻畫,以此表現(xiàn)屹立于巖崖之上,凝視著海面的雄鷹。海景的表現(xiàn)技法,先用色漆繪出天空和云氣,用深沉的色彩表現(xiàn)風暴將至的天氣特點,接著繪出海浪和水面上,在底漆沒干的時候撒上汽油,形成浪沫飛濺的肌理效果和意想不到的線條,來表達澎湃的海浪,然后浪沫和海水的亮部暈銀提亮,最后進行局部的調(diào)整。整幅畫面?zhèn)鬟_給人們一種拼搏、積極進取的精神。
中國漆畫“線”的分類耐人尋味,線條有著自身的造型特點,線條的組合和拼接構成了紋樣和圖案,線條構造出的圖形體現(xiàn)著漆畫不同的風格,因此,本文按其視覺效果對其類型進行深入的探討,可以清楚的看到,漆畫線條的表象和內(nèi)里都在散發(fā)著漆畫獨特的魅力,線條在組合、分解、重構的過程中,與畫派林立、文化多元的大環(huán)境下,與各種畫派激情碰撞,已經(jīng)不僅僅是畫面中的一個造型元素,更多的富于了線條生命和靈魂。然而,對漆畫線條的研究應當向?qū)χ袊嫛熬€”的研究看齊,加大力度,深入研究,這樣才能得出更加合理和科學的劃分。
[1]宗白華.藝境[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
[2]王世襄.髹飾錄解說--中國傳統(tǒng)漆工藝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
[3]沈福文.中國漆藝美術史[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2.
[4]喬十光.中國傳統(tǒng)工藝全集--漆藝[M].北京:大象出版社,2004.
[5]喬十光.中國藝術教育大系·美術卷·漆藝[M].北京: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