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凱
(中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山西 太原 030051)
習語是文化的載體,也是語言的精華。其表現(xiàn)形式音律協(xié)調(diào),表達簡潔但寓意其中,所以其蘊含的意義往往不能從詞組中單個詞的意思推測而得,所以翻譯活動中往往出現(xiàn)對習語的誤翻。本文擬從翻譯模因論的角度來探討英語習語的翻譯。
模因(meme) 這個詞最初源自英國著名科學家理查德·道金斯 (Richard Dawkins) 所著的 《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 一書,其含義是指“在諸如語言、觀念、信仰、行為方式等的傳遞過程中與基因在生物進化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相類似的那個東西?!雹貶eylighen F,Selfish Memes and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 [J] .Journal of Ideas,Vo1.2/4,pp 77,1992.根據(jù)《牛津英語詞典》,meme被定義為:“文化的基本單位,通過非遺傳的方式,特別是模仿而得到傳遞?!?/p>
Chesterman教授的著作《翻譯模因論——翻譯思想的傳播》(Memes of Translation——The Spread of Translation Ideas)于1997年出版,代表著翻譯模因論的誕生。在這本書中,他把有關(guān)翻譯本身及翻譯理論的概念或觀點作為研究對象,把翻譯理論的進化(即理論的更迭和演變)本身看成是翻譯模因不斷復制和傳播的結(jié)果。Chesterman的翻譯模因論指出,大量的翻譯模因、翻譯模因變體或翻譯模因復合體存在于翻譯模因庫 (the meme-pool)中,因此研究翻譯模因就必須了解翻譯模因庫。根據(jù)Chesterman教授的觀點,翻譯模因庫中包含基因型模因和表現(xiàn)型模因,前者指源語與目標語的轉(zhuǎn)化是一種原信息的等值或等效傳播,基因型翻譯模因有等值和等效兩種模因復制形式,其中又可以區(qū)分出語義等值/等效模因和語用等值/等效模因。后者表現(xiàn)為信息從源語到目標語的轉(zhuǎn)化過程是一種非對等的復制和擴散,于是有意譯、節(jié)譯、略譯、譯述、譯評、改譯等所謂翻譯模因變體。
朱光潛先生曾經(jīng)說過:“外國文學最難了解和翻譯的第一是聯(lián)想的意義……”;“它帶有特殊的情感氛圍,甚深廣而微妙,在字典中無從找出,對文學卻極要緊;如果我們不熟悉一國的人情風俗和文化歷史背景,對于文字的這種意義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譯時這種字義最不易應付?!保ㄖ旃鉂?,1986) 文化是一個覆蓋極其廣泛的復雜系統(tǒng),而作為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語言可以反映一個民族豐富多彩的文化現(xiàn)象。習語作為文化的載體,語言的精華,其翻譯必然不是各個單詞意義的簡單組合。首先,我們必須了解英語習語中所蘊含的中英文化差異,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歷史痕跡。英語作為當今世界的通用語言之一,屬于印歐語系中日耳曼語族下的西日耳曼語支。圈地運動之后,英國開始了迅速的資本原始積累,于1588年開始獲得了海上霸權(quán),并開始了一系列的殖民活動,這也使得英語被傳播開來。由于英語在歷史上曾和多種民族語言接觸,因此也留下了很多歷史痕跡。古不列顛時期,羅馬數(shù)次出兵入侵,最終將不列顛島列為古羅馬帝國的外??;中古時期,不列顛島遭到了來自日耳曼,丹麥的入侵,1066年更是被法國諾曼底公爵征服并建立了諾曼王朝。在這些不斷的入侵中,各種不同的文化習俗也傳入了不列顛島。不同文化、習俗對英語體系的形成也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例如All roads lead to Rome。再如現(xiàn)在英語中薪水—salary,也是從古羅馬當時給士兵發(fā)放軍餉時會給一部分在當時很珍貴的鹽,也就是后面的鹽券(salarium)而來的。
(二)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同時也會對文化造成影響,這種影響也必然會反映在習語中。作為一個島國,他們接觸最多的也就是大海了。在漫長的人類“征服”自然的過程中,大海自然在人們的心里占據(jù)了十分重要的位置,關(guān)于大海的習語也十分常見。All at sea不是說什么都在大海里,而是表示不知所措,plain sailing則代表了一帆風順這美好的祝愿。大海不僅會帶來災難,同時也帶來了大量的漁業(yè)資源,所以他們用big fish來表示那些大亨。溫和的海洋性氣候也使得莎士比亞用夏天的溫和來形容自己的愛人,而中國人則用驕陽似火等來形容我們大陸性氣候的夏天。
(三)宗教的印記?,F(xiàn)代英語中大量的習語都源于宗教活動、儀式和《圣經(jīng)》故事。6世紀末,羅馬教皇派人到英國傳教,7世紀下半葉,基督教就已遍布不列顛島,英格蘭全境都皈依了羅馬教。同時《圣經(jīng)》中的典故也不斷豐富著英語的詞匯。亞當都是大家熟知的一個圣經(jīng)故事中的任務,現(xiàn)在Old Adam用來指“本性的罪惡”,the Garden of Eden則指那些不受任何瑣事、痛苦干擾的樂土,與我們的世外桃源有異曲同工之妙。
(四)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西方文明強調(diào)天人對立、側(cè)重向外探尋以及強烈的戰(zhàn)勝欲和征服欲,由此形成了英美人重開創(chuàng)、求進取、善于抓住機會、大膽冒險的人生觀。故英語習語中有Knowledge is power(知識就是力量)。西方文化精神也推動了英美人對權(quán)力的崇拜和對外在物質(zhì)、經(jīng)濟的追求。
通過前文,我們可以認識到習語的翻譯重點及難點就在于文化的差異處理?!胺g過程可以看作是異國文化的模因通過目的語向本國傳播的過程;我們可以把原作品是看成模因綜合體,作者的理念是核心模因,同時存在于作品中的還有體現(xiàn)文化的各種模因,譯者讀懂了原文,就成為模因的‘宿主’;但由于語言這種載體因民族而不同,異國文化的模因勢必要轉(zhuǎn)換載體才能感染更多人;而這個任務由作為特殊宿主的譯者完成;所以,譯者既是異國模因的解碼者和被感染者,也是異國模因的重要傳播者。”(張瑩,2003)也就是說,在翻譯的過程中,譯者必須作為該文本中所包涵異國文化模因的一個中間人,通過自己結(jié)合本國文化對該文本中異國文化模因的理解進行“解碼”,并將該文化模因整理翻譯,進行“轉(zhuǎn)碼”;讀者通過閱讀該譯文,理解了這種模因,那么它就能夠傳播開來,被更多的人接受。相反,如果譯者不能做到這一點,那么他的作品中的異國文化模因就不會被讀者接受,并且無法傳播。
嚴復先生在清末只是便提出了“信、達、雅”的翻譯標準;“信”要求我們在翻譯的時候要能夠正確的表達原文所要表達的意思;“達”則要求我們不要拘泥與原文本的形式,要盡量使譯文通順;而“雅”則是這三個標準中最難的,它要求我們在譯文的遣詞造句上要十分注意,使譯文簡潔明了且獨具文采。習語的翻譯也應符合這一標準?!靶拧弊鳛槿齻€標準的第一個,是翻譯的基礎。這就要求我們在翻譯的時候第一步的解碼過程一定要準確。例如You can’t be too careful in your work.這句話,如果從表面上看也許是勸你工作不要太認真,但是恰恰相反,而是說你工作的越仔細越好;pull up one’s sock并不是讓你提起襪子來,而是讓你提起勇氣;handwriting on the wall也不是墻上貼的大字報之類的東西,而是不祥之兆。通過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看到,這些習語的意義不是表面上的單個單詞意思的組合,而是其他引申的意義,這也要求我們在翻譯的時候不能提筆過快,要三思而后行,避免出一些低級的錯誤?!斑_”和“雅”則表現(xiàn)在了轉(zhuǎn)碼的過程中;前者要求譯文在正確表達意思的同時通順流利、表達清晰,而后者則要看譯者的個人文化涵養(yǎng)來對做出來的譯文進行潤色。
同時在翻譯過程中的時候必須要注意該習語包涵文化內(nèi)涵的核心模因和與本國文化差異的模因翻譯;我們不可能在本國文化中找出與異國文化模因完全對應的存在,所以在習語翻譯的時候我們要做到“高保真”,這樣才能使該外來模因更容易被接受并進行傳播。比如someone prefer turnips and others pears,被翻譯為“蘿卜青菜各有所愛”,既體現(xiàn)了不同的文化差異,又保留了其應有的文化內(nèi)涵,具備了比較鮮明的本國特色。但是現(xiàn)在好多的習語翻譯都將異國文化模因中的那些與本國文化中相似的地方找出并替換,這樣也是把異國模因用另一種手段扼殺在了傳播的初期。例如Love me,love my dog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廣泛的翻譯成為愛屋及烏;劍橋字典中,這句習語的釋義是:“said to warn someone that if they want to be in a relationship with you,they must be willing to accept everything about you”從意思上來看這是被愛的人對愛他的人所提出的要求,但是愛屋及烏是主觀上對某個人喜愛并喜愛他的一切,其在意義上并不完全對等。但是語言是為人們的交流服務的,這樣翻譯也并沒有什么十分嚴格的對錯,但如果一味的隨意替換也許會失去異國文化模因它本身所具備的韻味。
其次在異國文化模因的傳播過程中,讀者也占據(jù)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這些異國文化模因不被讀者或者說模因的新宿主所接受,那么其傳播自然就無法繼續(xù)進行,短時間也許并無弊端,但從長久來看,將會使本國文化走向單一化。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越來越多的國外文化作品包括影視、小說等被引入國內(nèi),這也是我們吸收異國文化模因的一個方式和契機;假若譯者在譯制這些文化作品的時候能夠架一座橋梁,或者說為讀者在本國文化中找到一種能夠?qū)獏⒖嫉摹皡⒄瘴铩保ㄖ贿M行參考理解的作用),也許可以讓讀者能夠更容易理解并愿意接受這種異國文化。當然這樣不僅僅是傳播了異國文化,更主要的是通過不斷的吸收也可以讓我們本國的文化進一步發(fā)展。
綜上所述,翻譯模因論對翻譯活動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通過對文本中模因的拿捏可以讓我們在遇到那些難譯的原文本的時候可以通過對比源語言和目地語的文化背景來得出一個較好的翻譯結(jié)果,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低級錯誤,也使得我們的翻譯可以針對不同的人群和需求各具特色,滿足不同的需求。
[1] Toury,Gideen.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pn Press,2001.
[2]朱光潛.談文學 [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3]張瑩.從覓母的角度談異化翻譯的趨勢 [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
[4]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論與社會語用 [J].現(xiàn)代外語,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