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娘家的禮物——關中地區(qū)追節(jié)習俗中的姻親關系分析

2012-04-09 00:36:11
關鍵詞:姻親嫁女娘家

鄭 文

(西北政法大學 哲學與社會發(fā)展學院,陜西 西安710122)

一、引 言

列維-斯特勞斯在《親屬制度的基本結構》中指出婦女是最高等級的禮物,聘禮是婦女被象征性的對等物所替代的過程①Levi–Strauss.The Elementary Structure of Kinship.Beacon Press,1969:27.。弗里德曼指出婚姻對于出嫁女性來說預示著她的身體和勞動力、生育力甚至死后的靈魂都從出生家族向夫家轉移②[美]莫里斯·弗里德曼:《中國東南的宗族組織》,第38頁,劉曉春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從此,以婚姻為契機,以該女性為中介形成了血親之外的另一種親屬關系:姻親關系。人類學關于漢族姻親關系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不少的成果。馬丁(M.Emily Ahern)③Emily M.Ahern.Affines and the Rituals of Kinship.In Religion and Ritual in Chinese Society.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4:279-307.、刁統(tǒng)菊④刁統(tǒng)菊:《姻親關系的秩序與意義——以山東棗莊紅山峪村為個案》,北京師范大學2005年博士學位論文;刁統(tǒng)菊:《吊簿:姻親交往秩序的文化圖像》,載《西北民族研究》2007年第1期。、王開慶⑤王開慶、王毅杰:《大禮帳——姻親的交往圖景——以陳村為個案》,載《青年研究》2010年第5期。等人通過對溪南村、紅山峪村、陳村等的調查都提出因為給妻家族的女性生育實現(xiàn)了接受妻子家族香火延續(xù)的理想,形成了一種不平衡的“債務關系”,所以前者在儀式上和社會地位上優(yōu)越于后者。吳重慶⑥吳重慶:《桃之夭夭,其葉蓁蓁——孫村婚禮及姻親關系中的“例”行與“例”變》,見黃宗智主編:《中國鄉(xiāng)村研究》,第六輯,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也通過孫村的“走儀”研究指出它表達了兩個家族之間的相互敬重,尤其是娶婦之家對嫁女之家的敬重。

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受法國人類學家布迪厄“實踐”理論和女性主義思潮的影響,研究者開始將出嫁女性視為具有能動性的實踐者,關注她們在姻親關系中的重要作用。朱愛嵐在《娘家:中國婦女和她們的生育家族》一文指出:“中國親屬組織的經典模式十分注意強調父系制、父居制和父權制……我的目的是想通過論述婦女婚后的雙重居住這種習慣做法以及已婚婦女同其生育家族間的持續(xù)關系……婦女并不純粹只是父權社會的犧牲品,她們也是日常親屬行為中的能動因素。”⑦朱愛嵐:《娘家:中國婦女和她們的生育家族》,載《民俗研究》1993年第4期。沃爾夫(Margery Wolf)在《臺灣農村的婦女與家族》中也強調已婚女性是以社會行動者的身份出現(xiàn)的,她們通過建立自己的子宮家族和介入村落中的女性團體來建構自己的家族關系和社會關系⑧Margery Wolf.Women and the Family in Rural Taiwan.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2:37-62.。李霞的研究也表明已婚女性在日常生活的各種親屬關系經營中、在父系體系內部構造出不同于傳統(tǒng)父系譜系關系的實踐性親屬關系網絡從而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生活空間和后臺權利①李霞:《娘家與婆家:華北農村婦女的生活空間和后臺權力》,第226-236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版。。

縱覽前人的研究成果,筆者發(fā)現(xiàn)以往的研究關注重點多在娶婦家族②以往的姻親研究多使用給妻家庭、接受妻子家庭這樣的命名。筆者認為這樣的命名雖然能夠體現(xiàn)漢民社會父系繼嗣、從夫居制度下因女性的流動產生的婚姻、姻親關系狀態(tài),但是將女性界于“妻”即男子的配偶的身份下,體現(xiàn)的是男性中心意識,所以本文將代之以娘家、婆家和嫁女家庭、娶婦家庭。、嫁入的女性,雖然他們都看到因為女性的流動使得嫁女家族擁有較高的地位,但是卻忽略了嫁女家族潛在的壓力和他們作為能動者積極地經營姻親關系的方面。本文試圖通過對關中地區(qū)追節(jié)習俗中娘家的禮物饋贈來說明這一觀點。

二、關中地區(qū)的追節(jié)習俗

關中地區(qū),位于陜西中部,素有“八百里秦川”之稱。當?shù)孛康酱汗?jié)、端午、重陽等節(jié)令時間,娘家就會給新嫁女(新婿)饋贈特別的禮物,民間有“追婿看女”的說法;待到女兒生育之后,孩子成為禮物贈送的重要對象,這一習俗即是“追節(jié)”。“追節(jié)”習俗在明嘉靖年間有記載,《渭南縣志.風土考三》言:“九月九日則饋遺棗糕于諸出嫁女謂之迎九月九”。這一習俗至今民間仍在進行,且有“不追節(jié),人煙缺”之說。

(一)正月追節(jié)

關中有民謠“正月里來是新春,女兒拜年娘送燈。閨女禮拿女娃包,娘舅送的長命燈”。它講的就是正月里娘家給女兒追節(jié)的一項主要內容:送燈儀禮。送燈始于女兒出嫁后的第一個春節(jié),止于女兒的孩子12周歲(娘家最后一年送燈稱為“完燈”)?!独m(xù)修禮泉志稿》中載“新嫁娘未逾年者,其母家則于十四日(正月)前送燈,婿家是夜懸家門前,名曰“倒燈”。娘家具體送什么樣的燈也是很有講究的:如果女兒新婚,娘家必送蓮花燈、石榴燈;等女兒有了孩子后,娘家多送小孩子長命富貴燈(有些地方講究孩子三歲前只能送“火罐燈籠”)。除了燈籠外,追節(jié)的禮物還有禮饃,各地之間造型有差異,如:大荔縣一帶娘家人要給新婚的女兒送成雙成對的鶼鶼花饃、給外甥送虎饃;合陽縣一帶多送“魚變娃”、“虎變娃”(造型分別是魚身小娃娃頭和虎身小娃娃頭造型,并且在魚和虎身上粘貼有各種面捏的小動物或花草)、“娃娃饃”(是娘家給新婚的女兒第一次追節(jié)禮物,造型為站立在一個大饅頭模型上的一男一女兩小孩,男孩頭戴官帽伴之以龍,女孩子頭戴鳳冠伴之以鳳)等花饃;涇陽一帶多送雞、豬等家畜造型的花饃(花饃必須是空心且多以紅棗點綴);澄城縣除上述類似的花饃外舅舅還要專門給外甥送雙魚、雙雞墜燈花饃,一般是將墜燈饃掛在燈籠下面,目的是防止燈籠因風等隨意亂晃。

(二)端午追節(jié)

在關中地區(qū),端午節(jié)這天除了“喝雄黃酒吃粽糕,插上艾葉掛香包”之外,也是娘家人給出嫁女兒追節(jié)的一個重要節(jié)令。對此,地方志中多有記載,如《同官縣志》載:端陽節(jié)“外家或岳家送外甥或新女婿及女以裹肚、香囊,副以角黍麻花及果品”;《澄城縣附志》之《重修涇陽縣志卷二》載:“端午則岳或舅家饋角黍糕果女婿甥”?,F(xiàn)在,民間端午這天娘家媽媽會給新出嫁的女兒、女婿送去粽子、獾娃饃、夏衣,有的地方還會送竹簾子、扇子等物品;外婆會給外孫、外孫女送粽子、香包、五毒老虎衣物或者五毒花饃等禮物。

(三)看忙罷

民謠曰“麥稍黃,女看娘;卸了撥枷,娘看冤家”,它表現(xiàn)的是關中一帶在麥子即將收獲之際,出嫁的女兒帶著禮物回娘家探親、詢問娘家麥收的準備狀況以及夏忙后母親帶著禮物去探望閨女、探問婿家收獲的情景。此時,媽媽給女兒追節(jié),當?shù)胤Q“看忙罷”?!翱疵αT”饋贈的禮物多為新鮮水果、新面花饃,如華縣、澄城等地喜送杏、曲連饃饃(圓形中空,上有花朵、飛禽走獸等紋飾)。

(四)重陽追節(jié)

關中民諺講:“中秋剛過了,又為重陽忙。巧巧花花糕,只因女想娘?!碑?shù)剡@天除了吃花糕外,也是一個娘家給女兒追節(jié)的重要日子。對此,方志多有記載,如富平縣“九月九日母家做糕以饋女”[(乾隆)《富平縣志卷之一.風俗》];澄城縣“九月九日則饋遺棗糕于諸出嫁女謂之迎九月九”[(嘉靖)《渭南縣志.風土考三》];周至縣“重陽日,以面為餅,層疊壘之,至十數(shù)葉中雜以棗,蒸之為餌,副以新柿,竟相饋送”[(民國)《盩厔縣志.教鮮第四》],興平縣“作花糕致姻親,甥舅女家尤重。其臨時不備者,遲旬日或月余必補”[(民國)《興平縣志卷之六.風俗志第六》]。至今,關中民間仍保留中秋、重陽送糕、送柿的習俗。

(五)其他節(jié)令追節(jié)

過去還有一些特殊的日子娘家也對女兒進行饋贈,但現(xiàn)在已被人們淡忘,如六月六日。此日追節(jié)的習俗只能從方志中去發(fā)現(xiàn):“六月六為迎女節(jié),新嫁女母家授以單衣謂之‘避涼’[(乾隆)《同官縣志卷之四.風土志》]、“母家送新嫁女葛衫”[(嘉靖)《渭南縣志.風土考三》]。

三、追節(jié)中禮物符號的象征意義

人類學象征主義學派指出,文化不是封閉在人腦中的對象,而是體現(xiàn)于公共符號之中。透過這些公共符號共同體成員之間彼此交流世界觀、價值取向、文化精神以及其他觀念,并將它傳承給下一代。

如果將追節(jié)中的禮物進行分類,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送給女兒的禮物有:燈籠(荷花燈、石榴燈)、禮饃(鶼鶼花饃、魚變娃、虎變娃、娃娃饃、家畜造型空心綴棗花饃、獾娃饃、棗糕)、水果類(柿子、杏等)。

燈,諧音“丁”,有“丁口、丁男”之意。“送燈”即“送丁”、“倒燈”即“到丁”。追節(jié)習俗中娘家送給女兒的花燈、人偶花鏌和柿子(諧音“是子”)等物品,用象征的手法含蓄地表達出娘家希望女兒早日添丁。

“鶼鰈”常用來比喻夫妻恩愛,不離不棄。杏與幸福的“幸”同音,象征著幸福和感情篤厚。以鶼鶼花饃和杏子為代表則表達出娘家人對女兒、女婿夫妻恩愛、生活美滿的祈愿。

追節(jié)中舅舅送給外甥、外甥女的禮物以燈籠(長命富貴燈)禮饃(虎饃、雙魚、雙雞墜燈花饃、五毒花饃、曲連饃)、五毒衣等最有代表性。這些物性身上彰顯的是納吉、避邪、驅魅的力量,最終要表達的是送禮者對維系兩個家族的新的生命持續(xù)下來的渴盼。

四、嫁女家族責任的儀式性表達及其經營

“對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種尋求規(guī)律的實驗科學,而是一種探求意義的解釋科學……分析解釋表面上神秘莫測的社會表達?!雹伲勖溃菘死5隆じ駹柎?《文化的解釋》,第5頁,韓莉譯,譯林出版社1999年版。那么追節(jié)習俗要展演的是怎樣一種社會表達?

(一)娘家追節(jié):嫁女家族責任的儀式性表達

關中民諺講“不追節(jié),人煙缺”,按照民間的說法就是認為“如果娘家不在特定的節(jié)令對女兒(婿)進行饋贈就可能會導致女婿家人丁不旺”。即使在今天,這種觀念在關中民間也有一定的市場。在鄉(xiāng)土社會,生育的責任直指嫁女家族,因此,追節(jié)成為嫁女家族“保障”娶婦家族生育利益的一種象征性表達。

在這種象征性表達背后的深層文化機制是什么呢?嫁女家族為什么必須為娶婦家族生育利益負責?在于傳統(tǒng)社會中,子嗣的生育是婚姻的第一要義。“娶婦何為,欲以傳嗣”。傳宗接代不僅僅意味著“種”的血脈承繼,更重要的是“宗族的延續(xù)和祖先的祭祀……而這之中后者的目的似更重于前者,我們或可說為了使祖先永享血食,故必使家族延續(xù)不輟……獨身或無嗣被認為是愧對祖先的不孝行為”②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第88、137頁,中華書局2003年版。,所以生育對于娶婦家族意義重大。

在人類學禮物-交換研究中,威廉斯指出:“婚姻中姑娘的交換與其他交換步調一致?;榧s群體之間要求互報,用相互限制和協(xié)力共處的紐帶結合在一起?!雹郏塾ⅲ軨.A.格雷戈里:《禮物與商品》,第16-18、50頁,姚繼德、杜杉杉、郭銳譯,云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列維-斯特勞斯也指出,婚姻是女人的交換,由于女人的流動形成了新的社會關系,由此又導致新的權利和義務關系的產生。在實行父系承嗣、婚后從夫居的漢文化語境里,婚姻是通過嫁女家族的女性從父宗流向娶婦家族的夫宗來實現(xiàn)的,兩個聯(lián)姻家族通過婚姻契約,嫁女家族主要以該家族女子潛在的生育價值為交換,即嫁女家族給出該族女性潛在生育能力,滿足娶婦家族傳嗣的需求;娶婦家族回報該女子及該家族以相應的權利和對其負有相應的義務,以此結成兩個家族間的互惠。因為婚姻的目的是續(xù)嗣,嫁女家族獲取娶婦家族敬重的緣由是讓渡該家族女性潛在的生育價值,一旦生育目的不能達到,就會危及該女性在新家的處境,甚至有可能引起兩個家族間的聯(lián)姻關系的中斷。在古代,“七出”的首條為“無子”。即使在現(xiàn)在的鄉(xiāng)村中,許多婦女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有的婦女被遺棄或自感愧對夫家;在娘家方面,如果女兒不能生育,受到夫家的遺棄、冷落甚或虐待也會自覺理虧,沒有為其主持公道的勇氣。生育原本應為夫妻雙方的責任,但實際上女性及嫁女家族承擔了更多的社會壓力。所以,“追節(jié)”中嫁女家族饋贈給新婚夫婦的禮物都飽含著繁殖意向。

(二)舅舅的禮物:隔代的連接

因為嫁女家族與娶婦家族的“結盟”是建立在女性的潛在的生育價值上,孩子特別是男孩子的出生證明了前者給出女性的生育能力,是該家族對對方履行了“義務”;對后者來說是續(xù)嗣、是香火不輟的目的得以實現(xiàn)。而對于該女性來說,未生育之前她的身份界定是模糊:對出娘家來說,她是有血緣關系的家人,同時她又通過婚姻進入另外一個家族,所以也意味著外人;對婆家來說,她是該家族男性的妻子但也是來自于另一個家族的外人,她有可能有利于該家族但也存在某種潛在的威脅。生育使得該女性獲得了明確的、理想的社會身份即丈夫的宗族的子嗣的母親,而這一身份遠比作為妻子的身份重要得多:一方面她跟這個家族有了血緣關聯(lián),與夫家的關系更加穩(wěn)固,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等到她的兒子成婚再至生子她就已完全融入到了夫家的家族和社區(qū)①Margery Wolf.Women and the Family in Rural Taiwan,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2:37-62.;另一方面是生育使該女性有機會實現(xiàn)老有所養(yǎng)和死后與丈夫一起被子孫以祖先之名祭祀、享有香火。

孩子的出生也是姻親關系實質性的生效②費孝通:《江村農民生活及其變遷》,第31頁,敦煌文藝出版社2000年版。:孩子身上流淌著兩個家族的血液,凝聚了雙方原來松散的關系,成為聯(lián)結兩者之間跨越世代的親密關系的紐帶。民間的儀式也很好的表征了這一含義:在許多地方,外甥滿月時,舅舅在接姐妹及其子女回娘家時必須帶上象征連接兩個家族的兩團紅線。

自從孩子出生之后,追節(jié)禮物饋贈者、贈送對象和禮物內容都發(fā)生了轉變:從娘家的父母轉變?yōu)槟锛业男值?從出嫁的女兒到女兒的孩子;從象征生育到象征保育。舅舅的禮物饋贈多數(shù)要持續(xù)到外甥12歲,因為在民間有小孩12歲魂全了一說,它意味著孩子已經渡過脆弱的嬰幼期開始向成人過渡,不再懼怕遭受妖魔的侵害。至此,嫁女家族背負的“生育債務”才算圓滿的完成,兩個家族的姻親關系牢牢地連接在一起。同時,兩個家族也成功地將這層關系轉換到他們的下一代繼嗣者(甥舅)身上,而且在這一過程中舅舅的權威也建立起來:舅舅不僅在姐妹的分家、贍養(yǎng)、喪葬等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在外甥這里也享受有特別的禮遇和尊重。

當嫁女家族經過若干年的“苦心經營”成功地完成了他們的使命后,接下來送禮者、受禮者的主體發(fā)生了轉換:從舅舅→外甥轉變?yōu)橥馍司?。但是如布迪厄指出的那樣,在任何社會對禮物的回贈都是延期而不是立即進行的,否則無異于拒絕和侮辱。贈品交換是一種策略性的社會游戲,“這種社會游戲若要得以進行,游戲者就必須拒絕了解,尤其是拒絕承認游戲的客觀真實,也就是客觀主義模型所揭示的真實,而且他們還必須傾向于付出自己的努力、關切、細心、時間,以促成集體的不了解……饋贈和回贈之間的間隔,作為否認工具,能使完全矛盾的主觀真實和客觀真實共存于個體經驗以及共同判斷之中”③[法]皮埃爾·布迪厄:《實踐感》,第166-170頁,譯林出版社2003年版。。從關中追節(jié)行為來看,外甥對舅舅的回報是遲到的,得待其成家立業(yè),表現(xiàn)在:婚禮上貴賓的身份;年節(jié)的拜望(外甥年節(jié)對舅舅拜望時禮物一般要比舅舅的回禮貴重的多,舅舅甚至也可以不回禮);日常的順從(舅舅開口要求外甥幫忙辦事,外甥一般是不敢不答應的)。

五、結 語

本文通過對關中地區(qū)存在的追節(jié)習俗的分析,指出在文化層面上,它深受儒家生育觀念的影響;在社會關系層面上,首先,因為姻親的良好運作是建立在嫁出女性潛在生育能力上,所以嫁女之家和該女性擔負了更多生育壓力;再次,該女性生育之后,追節(jié)的饋贈者和受禮者轉換為甥舅,禮物中充滿保育意象;最后,等到孩子成年后,舅舅會得到外甥延遲性的禮物回報,兩個家族的階序性互惠最終形成,姻親關系得以良好的運轉。但是還需要指出的是嫁女家族不只是被動的擔負著生育的壓力,追節(jié)過程中禮物饋贈者世代間的接替(從娘家父母到娘家兄弟)也表明他們積極、主動的維系姻親關系的過程。

猜你喜歡
姻親嫁女娘家
湖北:基層工會創(chuàng)新工作當“娘家”
《老鼠嫁女》
流行色(2020年1期)2020-04-28 11:16:38
老鼠嫁女
婚姻好不好,回趟娘家就知道
好日子(2019年4期)2019-05-11 08:48:16
老鼠嫁女
鄉(xiāng)情戚誼:從《吉安清水劉氏八修族譜》中的商人傳記談起
老鼠嫁女
韓國:娘家出力婆家受益
一個滿族家庭的生存理性
祖國(2017年10期)2017-06-19 19:48:50
親屬關系、平等與階序
民族學刊(2016年3期)2016-07-04 00:32:58
南溪县| 吉林省| 东阿县| 鄂州市| 杭锦后旗| 南涧| 宜宾县| 玉山县| 古浪县| 界首市| 凭祥市| 三江| 永年县| 公主岭市| 郸城县| 吴川市| 什邡市| 钦州市| 普宁市| 红原县| 石林| 黄冈市| 滨海县| 陇南市| 平邑县| 天镇县| 盈江县| 来凤县| 姜堰市| 蓝田县| 贺州市| 新河县| 岑巩县| 房产| 嘉善县| 阳山县| 玛纳斯县| 淅川县| 舒城县| 海阳市| 龙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