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靜
(棗莊學院 大學英語教學部,山東 棗莊 277160)
詩歌是復雜的合成
——用隱喻中的概念映射分析西爾維亞·普拉斯的詩歌“申請人”
劉洪靜
(棗莊學院 大學英語教學部,山東 棗莊 277160)
“申請人”這首詩被很多學者分析過,但很多都是從語篇分析或其他的角度分析的, 而作者從認知的角度分析這首詩。詩歌是一種文學藝術形式。在這種形式中詩人會用到很多的意象讓詩歌看起來內(nèi)容更加地豐富多彩。作者從這個角度出發(fā),對詩中出現(xiàn)的不同意象進行分析,解讀出各個意象映射出來的內(nèi)容,以及把這些內(nèi)容在讀者大腦的合成空間結合起來。如此,將意向與讀者的理解聯(lián)系起來,詩歌的意義即被解構出來。
概念整合;優(yōu)化原則;詩歌
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有兩個。第一個目的是描述讀者在解讀詩歌時內(nèi)心本能采取的策略和步驟。Fauconnier和Turner在2002年提出了概念整合網(wǎng)絡理論,簡單地說就是合成理論。映射理論就是在這個理論中發(fā)展的。作者希望闡明映射理論不僅在日常生活語篇的概念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而且在詩歌的構建和解讀中是認知過程的基礎。
作者的第二個目的是元理論化研究。由于很多哲學家,語言學家和文學批評家已經(jīng)采用合成理論的原則和方法來研究詩歌,作者在此不認為這種方法對詩歌研究是新穎的。作者在此想說明合成理論使我們在創(chuàng)作和理解文學作品時采用的概念工具更加地清晰化。
通過應用整合理論分析一篇詩歌,本文更好地解釋了合成理論在分析文學作品的過程中采取的方法。在本文的詩歌解讀中,作者展示了怎樣在詩歌解讀中避免主觀性的干擾。通過分析詩歌中詞和短語所帶來的錯綜復雜的聯(lián)系和這些聯(lián)系所映射的概念,我們可以短暫地抓住作者在寫作過程中的一些想法。(本文分析的詩歌附在文章結尾處)。
作者之所以選“申請人”作為分析的對象是有原因的。之前Semino用了語篇理論、可能世界理論和意象圖示理論這三種不同的方法來分析這首詩,并從這三方面描述了這首詩。首先,她認為這首詩是在特殊的交流語境下的語篇形式,有說話者,聽話者和一些第三人稱所指代的事物。其次,如果把這首詩歌拿來和現(xiàn)實世界對比,有些事情是不可能的。最后,在文章與讀者已有的知識相互影響下,認知結構會發(fā)生作用。但作者發(fā)現(xiàn),這三種理論本身存在一些缺點。不管是單獨地還是結合來應用這些理論,沒有一個理論能解釋清楚詩歌到底在做什么。
在復雜和異常的情況下,語篇理論可以成功地捕捉到詩歌中參與者的身份、角色和關系。語篇理論讓我們覺得這篇詩歌中的主要參與者的身份是很有問題的,性別很難定義。參與者的角色是轉換的。說話者由原來的命令變成了詢問,聽話者由原來的申請人變得有權利接受或拒絕。但是,語篇理論沒有理論機制來解釋這些變化是怎樣發(fā)生的,為什么會發(fā)生變化。
可能世界理論可以準確地描述出文章中的世界與現(xiàn)實世界的對比。通過人類的經(jīng)驗,我們可以看到詩中的世界是很奇怪的,和現(xiàn)實世界和任何的可能世界都沒有什么邏輯性的聯(lián)系。人類是不可能和衣服結婚的,衣服也不可能什么都沒防御。這個理論依賴于真值條件和邏輯聯(lián)系,不能解釋此首詩是怎樣在它折射出的奇怪的混合場景中能達到了預設的效果,也不能解釋想象在人類理解真實世界中的作用以及真是世界和想象世界有什么樣的復雜聯(lián)系。
Semino利用意象圖示理論發(fā)現(xiàn)了詩中運行的三個概念框架——采訪、銷售和結婚這三個意象圖示。這首詩揭示了這三個圖示的聯(lián)系和沖突。她指出讀者能從復雜混亂的情景中理解這首詩必須發(fā)散意象圖示的作用。但是這個理論的問題出現(xiàn)了,比喻的角色并沒有它的指稱對象。圖示理論是概念整合理論的前身,但它缺少一個理論機制來整合詩中的主要圖示。
相比較于意象圖示理論,合成理論能夠描述人類對心理空間映射的認知過程的能力。Fauconnier 和Turner 提出的“最優(yōu)化限制理論”使我們能夠在看起來異常的意象圖示中發(fā)現(xiàn)連貫性。這種連貫性不是從真實世界得到的,而是詩中復雜合成的隱喻性映射的結果。這些會在下部分一一解釋。
我們是通過構建心理空間來識解意義的,而這些心理空間代表了概念域和當?shù)氐谋尘爸R。這些空間映射得到的意義并不是詩人腦海中的物體,而是行事過程,是多重心理空間關系疊加和整合的結果。意義既不存在于讀者的腦中,也不存在于文章中,更不存在于作者的腦中;而是一種動態(tài)的活動過程,受概念化和語言特征的限制。寫作過程需要通過創(chuàng)作、識別、整合等過程來構建動態(tài)臨時的心理空間,以達到構建意義的目的。閱讀也需要同樣的過程來識解這些意義。
從認知角度來說,意義是由映射產(chǎn)生的,而這些映射是由注意力的焦點及我們本身固有的經(jīng)驗形成的。所有的這些都決定于話語獨特的語境和文化域,說話人和聽話人。合成理論提供了一種語言來描述我們在讀詩歌時都看到了什么。我們能夠認識到什么樣的文章是可行的以及為什么可行。同時這種理論提供給我們一種方法來抵制一些不可行的文章。
隱喻在此并不是指語言學中的手法,而是概念化的結構。隱喻理論只有兩個跨空間的映射——源域和目標域。而概念整合網(wǎng)絡理論至少包含了四個空間——兩個輸入空間,一個類屬空間和一個合成空間。盡管不是所有的合成都是隱喻的,但所有的隱喻都包含合成。
復雜合成指的是在合成過程中幾個合成空間可以相互交錯跨越到對方的輸入空間。而詩歌正符合作者提到的復雜合成。因為詩歌的理解并不是立刻顯現(xiàn)的,讀者必須通過各個空間的聯(lián)系推斷出它的意義。合成空間中的層創(chuàng)結構的合成運作由三個基本過程組成:組合、完善和擴展。Fauconnier amp; Turner (1998) 提出了合成有效運作的五條優(yōu)化原則,這些優(yōu)化原則在合成中互相競爭,每個合成在不同程度上滿足各項原則,它們實際上是對合成過程的制約。這五條優(yōu)化原則是:a 整合性,合成空間內(nèi)的情境應是嚴密整合的場景;b 組織性,合成空間和輸入空間應保持緊密聯(lián)系, 這樣某個輸入空間中的事件就能在合成空間中找到自己的對應成分;c拆解性,理解了合成空間,應該就能拆解合成,重建輸入空間以及所有空間之間的連接網(wǎng)絡;d 結構性,合成空間里各元素的各種關系跟輸入空間里相應部分的各種關系一致;e適恰性,如果某個元素出現(xiàn)在合成空間中,那么就應該有出現(xiàn)的適當理由。這些限制是讀者在解讀詩歌中用到的重要概念工具(Fauconnier amp; Turner (1998))。
在本詩中,婚姻被當成出售的貨物來解讀,本詩中所有的輸入空間都是合成空間的結果,也是隱喻性映射的結果。詩中奇異的特性也可從多重合成映射中識解出來。這些合成空間由兩個主要的意象圖示—銷售和婚姻,及其他幾個空間,如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文化就是投射形成的。
經(jīng)過兩次世界大戰(zhàn)和經(jīng)濟蕭條,50年代是美國政治經(jīng)濟復蘇的時代,消費觀得到加強。理想化的美國文化模式是仁慈、進步和友善的。詩人把婚姻的承諾和社會商業(yè)化的空頭承諾結合起來,揭露了社會上錯誤的價值觀。此詩旨在對50年代理想化文明模式的抨擊和對婚姻的控訴,因為當時的婚姻只把女性看作是滿足男性需求的物品。
本詩分為5個部分。1-10行是第一部分,列出了男性的需求。10-17行是第二部分,邀請顧客接受婚姻。19-25行是第三部分,解釋了婚姻的好處。26-35行是第四部分,檢驗提供的產(chǎn)品。36-40行是最后一部分,說話者做了最后的推銷。在這個框架中,詩人以三為基準,嚴格組織了本詩的結構?!癢ill you marry me?”這句話重復了三遍,而整首詩也被這三次用法分成了三部分,分別評論了社會益處、個人防御和消費主義觀。
上面提到本文有幾個主要輸入空間。這些輸入空間的內(nèi)容被映射到合成空間里,這樣詩的意義就被解構出來,但映射的內(nèi)容只是輸入空間的一部分。從詩中我們可以看出,婚姻這個空間映射出來的內(nèi)容是諾言,承諾兩個人的不離不棄。銷售空間映射出的是對產(chǎn)品的需求、承諾和保障。而采訪空間映射的是采訪者和被采訪者,在合成空間里整合為銷售者和消費者。
此詩也提到了三個主要的場景—手、衣服和洋娃娃。這些從輸入空間映射到合成空間。映射的過程和意義的解析在下文中會詳細介紹。這些是讀者感到詩的內(nèi)容的不協(xié)調,也奠定了本首詩嘲諷的基調。
1.讀者的背景知識對理解的幫助。
隱喻的理解需要讀者的背景、文化知識和意識形態(tài)的參與。在理解本詩時,讀者想當然地會認為說話者和受話者都是男性,事實上詩中沒有任何線索提到他們的性別。這是因為讀者生活的社會對男女的態(tài)度不同。聽話者被認為是男性是因為女性在家中得干家務,男性需要女性的照顧。而說話者被認為是男性,是因為推銷者在美國一般都是男性。因此文化背景在理解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提到“stitches to show something’s missing”這句話,很多人聯(lián)想到圣經(jīng)故事—亞當?shù)睦吖?,因為亞當?shù)睦吖潜蝗〕鰜碜龀闪讼耐?。在不同的映射下,讀者會識解出不同的意思。有的認為,縫線和一些東西的丟失都在一個假設空間里,這些東西丟了才證明縫線的存在。而另一些人認為,東西的丟失是在亞當原本真實的空間里,而這個問題投射出了一個假設的空間,在這個假設的空間縫線不能作為東西丟了的證據(jù)。之所以造成不同的理解是由于讀者想要尋找詩的連貫性造成的。
所以說,隱喻映射之所以可行,不是因為詩歌本身說了什么,而是這些話觸發(fā)了我們已知世界的概念映射。這些映射是由概念整合的優(yōu)化原則限制的。這些解讀在作者接下來對手、衣服和洋娃娃這三個意象的分析有很大的幫助。
2.手。
在美國的婚姻中,新娘的手由父親交給新郎,因此,手指代女性,被認為是一件由一個男人交給另一個男人的物品。 “How can we give you a thing?” 這個比喻就說明手是交易的一部分。本詩中出現(xiàn)無數(shù)的關于手的說法,它們各指代不同的東西。Hand指女性和工作,empty-handed指男性及他們?nèi)鄙倌承〇|西,joining hand 指兩個人的結合,而thing 指女性作為一種產(chǎn)品。
在上述映射中,作者分析了輸入空間的內(nèi)容是怎樣合成到合成空間的。在銷售空間,消費者的手是空的,這表明他準備接受一些東西,而a hand 指的是女性可以工作或做家務來協(xié)助男性。在婚姻空間,手指的是女性,是勞動者,男性可以對女性耳提面命。在合成空間里,女性作為商品被交給男性,為男性做事情。而銷售者和牧師都成了這個結合的推動者。
當然并不是輸入空間的所有內(nèi)容都會映射到合成空間里,映射的內(nèi)容是由說話者的身份決定的。比如在本詩中,輸入空間里父親這個意象并沒有被映射到合成空間里。這是因為作者Plath很早就失去了父親,所有她的詩都沒有父親這個形象。
在合成空間里,那只張開的空的手是實際存在的,而另一只手是虛幻的。然而在16-17行中,虛幻的手又變成了真實的手,合上了對偶的眼睛。這種虛實并在旨在抨擊當時理想化的文化模式。
3.衣服。
本詩從外形和功能來描述衣服,是黑色僵硬并能防御的東西。衣服被映射為防御的工具、婚姻和女性。衣服能防御壞的東西,也就是說能防御一切導致婚姻失敗的因素。婚姻是衣服,衣服具有防御功能,所以,在合成空間里我們可以說婚姻是不可摧毀的。衣服被看作成女性,在圣經(jīng)中指男性不想忠于自己的妻子,在性愛過程中指女性的身體包含男性的身體。而衣服在婚姻的空間里也被映射成避孕套,因為只有避孕套才能防水,防塵,防止小孩(bomb--baby)的出生。
在合成空間里,婚姻的發(fā)生必然是從銷售空間里男性買了一件衣服映射出來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來自輸入空間。比如,婚姻能給人提供堅固的保護直到死亡,這點不是輸入空間的信息,而是概念整合后我們得到的信息。
4.洋娃娃。
通過詢問,推銷者得知顧客沒有頭腦,因此向他推薦了一個洋娃娃。社會上的偏見就是女性像洋娃娃一樣長得漂亮但沒有腦子。眼睛這個圖式在詩中多次出現(xiàn),在最后的出現(xiàn)是推銷者為了讓顧客看一下他推銷的產(chǎn)品。大腦空空的男性可能喜歡這樣的女性類型,長得漂亮,身材火辣,但沒有頭腦。
空空的腦袋并不像上文提到的空手一樣,并不是準備著接受什么,而是指男人認為女性的長相就是一切,其他的都不重要,說明男性錯誤的價值觀。在這個意象中有很多的映射,empty head 代表男性;doll 代表女性;paper指的是紙婚,結婚第一年;silver指的是銀婚,結婚25年;gold指的是金婚,結婚50年。產(chǎn)品的保證代表了婚姻要經(jīng)歷的三個階段—紙婚、銀婚和金婚。產(chǎn)品的價值會隨著時間的累計而增加。
5.對 “making new stock from the salt”這句話的解讀。
這句話在詩中是很突兀的,首先它位于詩的正中央,而且表達的意思及映射與其他的意象有所不同。這是推銷者唯一一句關于自己和公司的一句話。
這句話雖然突兀,但也很重要。Salt在此指的是錢。Stock在股票交易中的用法中有商品的意思,是指有價值的產(chǎn)品。對這句話發(fā)音的研究對詩解讀也有很大的幫助。Stock在美音中與stark很像,是“僵硬”的意思。Salt與suit的發(fā)音很像。因此詩人以這句話作為跳板,使讀者的注意力轉移到衣服這個意象上。這句話是本詩的詩眼,揭露了社會過于商業(yè)化,抨擊了注重物質利益的社會的麻木不仁。
作者在這篇文章中僅僅對詩中出現(xiàn)的意象做了概念整合網(wǎng)絡進行了分析。詩中主要出現(xiàn)了手、衣服和洋娃娃這三個意象。作者通過分析整合這三個意象映射出的內(nèi)容并把這些內(nèi)容整合,使讀者能夠了解詩人內(nèi)心真正想表達的意思。當讀者構建合成空間時就會發(fā)現(xiàn)背景預設的偏見,如婚姻中女性的形象都會被整合到合成空間里。這樣的整合是通過跨空間的聯(lián)系、融合或者是不能被整合的一些因素完成的。整合的過程是動態(tài)的,讀者借由優(yōu)化限制原則的指導從詩中眾多不協(xié)調的因素中構建其連貫性。最后作者提到,雖然我們不能感知詩人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真正的思想和感覺,但通過合成理論我們能夠識解詩的結構和表達的基本意義。
[1]Margaret H.Freeman, The Poem as Complex Belend: Conceptual Mappings of Metaphor in Sylvia Plath’s “The Applicant”.
[2]Fauconnier , G. amp; M. Turner. 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 [J].Cognitive Science,1998,22 (2) .
[3]Fauconnier,G.amp;M.Turner. The Way We Think: Conceptual Blending and the Mind's Hidden Complexities[M].New York: Basic Books,2002.
[4]房紅梅. 嚴世清. 概念整合運作的認知理據(jù) [J].外語與外語教學(總第181期),2004 (4) .
[5]田聰. 概念合成理論評述[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06.
[6]趙艷芳. 認知語言學概論[J].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6.
Theapplicant-SylviaPlath
First, are you our sort of a person?
Do you wear
A glass eye, false teeth or a crutch,
A brace or a hook,
Rubber breasts or a rubber crotch,
Stitches to show something's missing? No, no?
Then
How can we give you a thing?
Stop crying.
Open your hand.
Empty? Empty. Here is a hand
To fill it and willing
To bring teacups and roll away headaches
And do whatever you tell it.
Will you marry it?
It is guaranteed
To thumb shut your eyes at the end
And dissolve of sorrow.
We make new stock from the salt.
I notice you are stark naked.
How about this suit——
Black and stiff, but not a bad fit.
Will you marry it?
It is waterproof, shatterproof, proof
Against fire and bombs through the roof.
Believe me, they'll bury you in it.
Now your head, excuse me, is empty.
I have the ticket for that.
Come here, sweetie, out of the closet.
Well, what do you think of that ?
Naked as paper to start
But in twenty-five years she'll be silver,
In fifty, gold.
A living doll, everywhere you look.
It can sew, it can cook,
It can talk, talk , talk.
It works, 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it.
You have a hole, it's a poultice.
You have an eye, it's an image.
My boy, it's your last resort.
Will you marry it, marry it, marry it.
ClassNo.:I106.2DocumentMark:A
(責任編輯:鄭英玲)
AnalysisoftheApplicantofSylviaPlathBasedontheTheoryofConceptMapping
Liu Hongjing
The poem the Applicant has been studied by many scholars. Many of the analysis are made from the angle of discourse analysis or other aspects. The paper made an analysis of the poem from the angl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As a form of literature, poems should make the contents meaningful through the artistic images created by the author .From this aspect ,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images appeared in this poem ,which showed us the significance of images and how they are blended into the readers’ minds. Shoul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se images and interpretation of readers is made , can the meanings of poems be deconstructed accordingly.
integration of concepts;principles optimization;poetry
劉洪靜,碩士,助教,棗莊學院大學英語教學部。
1672-6758(2012)11-0087-3
I106.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