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穡
(湖南女子學(xué)院 旅游系,湖南 長沙 410004)
宋代女作家自我意識的覺醒及其詩詞呈現(xiàn)
謝 穡
(湖南女子學(xué)院 旅游系,湖南 長沙 410004)
相對而言,宋代婦女生活在一個較為寬松自由的社會家庭環(huán)境中,出現(xiàn)了以李清照、朱淑真、魏夫人等為代表的女性作家群體,其自我意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覺醒,主要表現(xiàn)在對理想抱負的主動追求、對自我才華的充分自信、對自身愛情主角地位的確認三個維度,并鮮明地呈現(xiàn)在她們的詩詞作品中。
女作家;自我意識;詩詞呈現(xiàn);宋代
宋代,女性文人群體逐漸形成一支不可忽視的文學(xué)力量,尤其是李清照在女性詞學(xué)領(lǐng)域取得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輝煌成就,登上了中國古代女性文學(xué)的制高點。這種文學(xué)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與當(dāng)時女作家自我意識的覺醒不無關(guān)系。
魏晉時期曾短暫出現(xiàn)過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當(dāng)時因為戰(zhàn)亂頻仍,儒學(xué)所制定和提倡的秩序、規(guī)范等受到質(zhì)疑,班昭《女誡》中所標舉的“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四行和七誡有所松懈,女性在長期封建禮教的壓迫中尋找到了一個透氣口,有少部分女子因才識而彪炳史冊。這時期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主要表現(xiàn)為女子對于才學(xué)的追求。唐代即使是并稱唐代四大女詩人的李冶、薛濤、魚玄機、劉采春留下來的詩作也不多,其中三大女冠詩人李冶、薛濤、魚玄機加在一起留存下來的詩作也只有150多首,劉采春是藝人,《全唐詩》歸入她名下的作品僅6首??傮w而言,魏晉南北朝和唐朝女性作家數(shù)量不多,離女性文人的崛起還有一段距離,她們的影響還很有限。另外,在唐代以及元明清時期,對女子禮法教訓(xùn)非常完備,出現(xiàn)了許多規(guī)范婦德教育的女書,桎梏著當(dāng)時女性意識的覺醒。如長孫皇后的《女則》三十卷(唐太宗就曾以此頒行于世),著名才女宋若莘、宋若昭姊妹撰有《女論語》,侯莫陳邈妻撰有《女孝經(jīng)》。明成祖徐皇后著有《內(nèi)訓(xùn)》二十篇;蔣太后撰《女訓(xùn)》十二篇。呂坤著《閨范圖說》,溫氏著《母訓(xùn)》,黃尚文等著《女范篇》,王相母劉氏著《女范捷錄》。清朝的“女學(xué)”教科書有陸圻的《新婦篇》等。它們對于婦女的言行舉止,為人女、為人妻、為人媳的規(guī)矩、禮法規(guī)范備至,成為套在婦女頭上解之不去的牢固繩索。
宋代是繼魏晉后中國女性自我意識覺醒的又一個時代,而且女性作家群體的人數(shù)更多,文學(xué)成就也更加突出。宋代女作家自我意識的覺醒與當(dāng)時寬松的社會家庭環(huán)境密切相關(guān)。宋代只出現(xiàn)了一些零散的婦德教育篇目,如司馬光的《居家雜藝》和《溫公家范》,“女學(xué)”的相對缺乏可從側(cè)面印證宋代婦女生活在一個較為寬松自由的禮法社會中,上自宮廷下至民間多半主張女子應(yīng)受一定的文化教育,一些有文化背景的家庭還非常注重培養(yǎng)女子的文化修養(yǎng)。本文所強調(diào)的宋代女作家自我意識,并不能等同于現(xiàn)代社會女性要求地位平等、經(jīng)濟獨立的自主意識,而僅僅是指她們在宋代這個特定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中所表現(xiàn)的逾越封建道德與禮教規(guī)范的女性意識的覺悟,更多的是一種內(nèi)求而非行動。這種覺醒一直以來也是學(xué)術(shù)界比較關(guān)注的問題,相關(guān)的研究成果也較豐富,但多集中于對李清照和朱淑真?zhèn)€體自我意識的解析,把宋代女作家群體自我意識的覺醒作為研究范疇并對其進行歸納概括的研究相對比較缺乏。這種自我意識覺醒雖然在女作家個體上的表現(xiàn)因人而異,但她們爭取自己獨立自由的思想和精神仍有著一些共同之處。筆者擬結(jié)合宋代時代文化背景和女作家群體的身世經(jīng)歷,并通過她們的詩詞來分析概括其女性自我意識覺醒的具體表現(xiàn)。
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男權(quán)封建社會中,具有較高文化素養(yǎng)的宋代女作家根本不可能有建功立業(yè)、施展抱負的機會,但這并不妨礙她們在其詩詞作品中張揚遠大理想,去追求一種獨立和自由的女性自我意識。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女人應(yīng)該謹守婦德婦規(guī),不能議論政事。但李清照在其大量作品中卻無所顧忌地表現(xiàn)出自己高明的歷史見識和不同尋常的政治眼光,其雄心勃勃的理想與抱負甚至和一般士大夫相比都毫不遜色,甚至境界更高,眼界更廣。如“生當(dāng)做人杰,死亦為鬼雄?!?《烏江》)[1]344借項羽寧死不辱、所向無懼的豪氣來批判和抨擊南宋朝廷議和茍安之派和朝中文武的懦弱自私,浩然正氣和愛國情緒躍然紙上?!澳隙梢鹿谏偻鯇?dǎo),北來消息欠劉琨。”(《佚句》)[1]348借稱頌輔晉中興的王導(dǎo)和與北方侵略者頑強作戰(zhàn)的西晉愛國將領(lǐng)劉琨來感嘆在南宋的統(tǒng)治階層中竟然難以尋覓為國建業(yè)、殺敵立功的文臣武將?!八燥猩ⅲ了辣∫笾??!盵1]344(《詠史》)表達出對一身正氣反對司馬昭篡權(quán)的愛國志士嵇康的欽敬,希望南宋能走東漢的中興之路?!澳蟻砩星訁墙洌贬鲬?yīng)知易水寒?!?《佚句》)[1]348諷刺以宋高宗為首的投降派,表達對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茍安偷生的強烈不滿,希望朝廷早日出兵打退敵兵、收復(fù)失地、滅恥雪恨。在國勢頹敗的殘酷現(xiàn)實下,她更以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凱旋而歸的木蘭直抒自己烈士暮年的壯志,展現(xiàn)巾幗不讓須眉的豪氣:“木蘭橫戈好女子,老矣不復(fù)志千里。但愿相將過淮水?!?《打馬賦》)[1]362其《漁家傲》將她宏大的理想抱負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zhuǎn)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xué)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fēng)鵬正舉,風(fēng)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盵2]這首詞格調(diào)昂揚,豪邁奔放,通過對夢境的描述,充分反映出詞人積極進取的豪邁氣概和對遠大理想的熱烈追求。結(jié)尾更是借乘風(fēng)展翅、志在千里的大鵬來抒發(fā)個人抱負,希望憑著自己的努力,探尋到一條通往理想境界的道路。李清照與丈夫一起收集整理??苯鹗瘯?,也是為了實現(xiàn)自己“窮遐方絕域,盡天下古文奇字之志”(《金石錄后序》)[1]357的遠大志向,因而即使在晚年的流亡生活中,她仍盡最大努力保存著不少古器書畫,珍視它們到了“與身俱存亡”[1]357的程度。
在古代傳統(tǒng)社會,女性的話語權(quán)和才情表現(xiàn)權(quán)被無情剝奪,但朱淑真強烈渴望打破社會強加在女性身上的這種精神束縛?!蹲载?zé)二首》就是她這種憤懣感情的直接展露:“女子弄文誠可罪,那堪詠月更吟風(fēng)。磨穿鐵硯非吾事,繡折金針卻有功?!薄皭灍o消遣只看詩,又見詩中話別離。添得情懷轉(zhuǎn)蕭索,始知伶俐不如癡?!盵3]307在第一首詩中朱淑真反話正說,表面上看,詩中的意思正符合“才藻非女子事”的婦德要求,是詩人對自己行為的自責(zé)和反省,但從作者一生的所作所為來看,實際上是作者在對封建倫理秩序的嘲諷中抒發(fā)心中蘊含的不平和憤怒,是對封建禮教歧視與壓迫婦女的現(xiàn)實進行嚴厲的抨擊?!笆贾胬蝗绨V”,朱淑真說自己如果不是有知識、善思考,而只是一個渾渾噩噩、困守封建婦德的女子就不會有這種苦悶與感傷了。這些悲憤的反諷言辭,直接譴責(zé)了封建禮教對自己的摧殘。說到底,朱淑真并不認可“繡折金針”的“婦功”最高標準,而是希望能像須眉男子那樣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抱負,成就經(jīng)天緯地的大事,在其“春暖長江水正清,洋洋得意漾波生。非無欲透龍門志,只待新雷震一聲”中,(《春日亭上觀魚》)[4]123這樣的心跡表露無遺。其《余氏攀鱗軒》也集中表明了自己的遠大志向,希望自己有一試鋒芒的出頭機會:“瀟灑新軒傍琴岑,攀鱗勃勃此潛心。易驚誰羨葉公室,入夢當(dāng)為傳說霖。變化一聲雷霆遠,騰凌千里海波深。臥廬曾比崇高志,肯憶當(dāng)時梁父吟。”[4]109在這首詩里,朱淑真借攀鱗軒的氣勢磅礴,贊揚軒主的超凡出眾,說他正如隱居臥龍的諸葛亮有著宏大的志向,必將是位了不起的人物。實際上是借軒主抒發(fā)自己的崇高理想,希望憑借自己出眾的才華、淵博的知識而作出一番光輝的事業(yè)。其《月臺》詩“下視紅塵意眇然,翠闌十二出云顛??v眸愈覺心寬大,碧落無垠繞地圓?!盵4]110也是以居高臨下之勢抒發(fā)自己心志高遠、超凡脫俗的情懷。其《題斗野亭》詩則以登臨所見氣勢遼闊、境界高遠的景象來表現(xiàn)自己非凡的胸襟。
在眾多歌詠項羽的詩詞作品中,魏夫人的《虞美人》從女性角度借古喻今,重新審視項羽和虞姬這一對悲劇性的人物。在此詩中,作者不顧女性身份,透露出“剛強”的大丈夫氣概,“英雄本學(xué)萬人敵,何用屑屑悲紅妝”,“香魂夜逐劍光飛,清血化為原上草”[3]268等句,都盡力洗除脂粉氣,追懷一種英雄主義精神?!疤咸鲜潘鹘窆?,漢楚興亡兩邱土。當(dāng)年遺事久成空,慷慨尊前為誰舞?!盵3]268慨嘆自己空有滿腹才華無所施展,既不能追隨丈夫替他排憂解難,又不能到社會中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队菝廊恕穼嶋H上是魏夫人借古喻今、渴望自由平等和實現(xiàn)自己人生理想的真實寫照。
胡云翼在《中國婦女與文學(xué)》中說:“因為生活的層層桎梏,那些被壓迫在宗法社會底下的婦女,她們一切值得謳歌的天才和能力,都不容許表現(xiàn)出來,簡直可以說,她們的能力是受禮教的摧殘而葬送了……然而,宗法社會盡管是宗法社會,壓迫盡管是壓迫;盡管壓迫的重力能夠使婦女各方面發(fā)展的能力都全部斫喪,卻不能壓抑女性特殊的藝術(shù)天才在文學(xué)里面的表現(xiàn);雖說學(xué)術(shù)史上不曾有女哲學(xué)家、經(jīng)學(xué)家、史學(xué)家,然而在文學(xué)方面,女性卻曾遺下卓越的成就,使一部中國文學(xué)史還籠罩著女性文學(xué)的異彩,給與我們一點讀文學(xué)史時的安慰?!盵5]
應(yīng)該說,宋代是中國封建社會中少有的女性文學(xué)取得卓越成就的朝代,這與宋代女性寬松的文化教育環(huán)境和她們本人對自我才華的自信息息相關(guān)。宋代一些有文化背景的宦門之家比較注重女子的文化修養(yǎng),如李清照、朱淑真、魏夫人、張玉娘等從小都受過很好的家庭文化教育,在文學(xué)史上幾乎是作為專業(yè)作家的身份而出現(xiàn),甚至都留下了自己的專集,如李清照的《漱玉集》、朱淑真的《斷腸集》、魏夫人的《魯國夫人詞》、張玉娘的《蘭雪集》。與古代女子一般只帶著夫家或者娘家的姓氏作為身份符號不同的是,她們多以居士即居家文化人自命,如李清照自號“易安居士”,朱淑真自號“幽棲居士”,張玉娘自號“一貞居士”,孫道絢自號“沖虛居士”,胡與可自號“惠齋居士”。由她們給自己居家才女的定位即可看出這些女子一開始就存有打破男性獨占文壇的傳統(tǒng),存有與男性文人比肩而立的自信。這種自信在李清照身上表現(xiàn)尤為突出。李清照生活在一個文學(xué)氣氛濃厚的家庭,其父李格非為當(dāng)時著名學(xué)者、文學(xué)家,母親王氏也是一位文學(xué)修養(yǎng)很高的女性,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對李清照卓越的文學(xué)才華起到了重要的培養(yǎng)和引導(dǎo)作用。李格非有一句詩“中郎有女堪傳業(yè)”,借贊譽蔡邕和蔡文姬父女而表達自己對女兒的贊賞以及繼承自己文風(fēng)的欣慰。這種寬松的家庭文化環(huán)境,造就了李清照一種逞強好勝的思想,并對她的整個人生形成了巨大影響。她在《感懷》詩序中說:“宣和辛丑八月十日到萊,獨坐一室,平生所見,皆不在目前。幾上有《禮韻》,因信手開之,約以所開為韻作詩,偶得‘子’字,因以為韻,作感懷詩云。”[1]346無須思考,信手開韻即可為詩表明李清照對自己的詩歌才華非常自信,這種不經(jīng)意之作,顯然也有逞露才華之意。她作詩甚至喜用生僻、難押的字作為詩的韻腳,其“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念奴嬌》)[1]352的表述即為明證。
在文學(xué)批評上,李清照在其創(chuàng)作的《詞論》一文中,鮮明地提出“詞別是一家”的詞學(xué)理論,從思想內(nèi)容、藝術(shù)風(fēng)格、表現(xiàn)形式等方面對詞壇名家作了獨到的評述,批評的矛頭直指前代和當(dāng)代的詞學(xué)大家,對于后世的影響極大。這種對于文學(xué)大家的批評正是李清照對自己才華充分自信的表現(xiàn)。這種自信甚至?xí)r時彌漫在她的生活瑣事中,如《金石錄后序》中所記和她丈夫趙明誠比賽智力的情事:“余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決勝負,為飲茶先后。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xiāng)矣!故雖處憂患困窮,而志不屈。”[1]358宋人周輝《清波雜志》卷八中也記載了她踏雪尋詩、邀夫唱和之事:“頃見易安族人,言明誠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頂笠披蓑,循城遠覽以尋詩。得句必邀其夫賡和,明誠每苦之也。”這種夫妻間的即興唱和往往是李清照勝出,令趙明誠感到苦惱。這雖然有著趙明誠公務(wù)繁忙無暇陪伴的因素,但趙明誠苦于文采不足難于唱和,令他有江郎才盡之感應(yīng)該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正是這種對自我才華的充分自信,使李清照站在了女性文學(xué)的至高點上。歷代評論家對其文學(xué)成就也是推崇備至。如“才力華瞻,逼近前輩。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婦人,當(dāng)推文采第一?!盵5]“閨秀詞唯清照最優(yōu),究若無骨,存一篇尤清出者?!盵6]“易安居士能書能畫又能詞,而尤長于文藻。迄今學(xué)士每讀《金石錄序》,頓令心神開爽,何物老嫗,生此寧馨,大奇大奇?!盵7]因為李清照卓越的詞學(xué)成就,更多的批評家則完全把她與男性一流大家相提并論,給予其極高的盛譽。如“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dāng)行本色?!盵8](沈謙《填詞雜說》)“李氏、晏氏父子,耆卿、子野、美成、少游、易安至矣,詞之正宗也?!盵9]“清照以一婦人而詞格乃抗軼周、柳,雖篇帙無多,固不能不寶而存之,為詞家一大宗矣?!盵10]就連曾經(jīng)指責(zé)李清照“不終晚節(jié),流落以死”的朱彧也在《萍洲可談》中極力稱贊她:“本朝婦女之有文者,李易安為首稱……詞尤婉麗,往往出人意表,近未見其比。”
朱淑真出身于書香門第,從小就受到文學(xué)藝術(shù)的熏陶,擅詩詞、工書畫、曉音律,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大家閨秀。少女時代即對自己的才學(xué)非常自信,她曾說“謝班難繼予慚甚”(《賀人移學(xué)東軒》)[4]32,把自己比為晉朝的謝道韞與漢朝的班婕妤。但封建社會不會給她提供展現(xiàn)自己才干的機會,詩人只能“默默深閨掩書關(guān),簡編盈案小窗寒。卻嗟流水琴中意,難向人前取次彈?!?《春書偶成》)[4]35“孤窗鎮(zhèn)日無聊賴,編輯詩詞改抹看?!?《寓懷》其一)[4]38閱讀和寫作激發(fā)了朱淑真在封建禮教壓抑下蒙昧的女性意識,伯牙在深山彈一曲《高山流水》竟能驚喜地遇到鐘子期這個知音的賞識,但有著不隨流俗的清操雅志的自己,卻是只能“難向人前取次彈?!惫录胖兄荒茑祰@機遇難逢、知音難遇的惆悵,以抒發(fā)自我價值難以實現(xiàn)的憂思。朱淑真也如李清照一樣非常善于表現(xiàn)自己的詩歌才賦,朱淑真曾去魏夫人家赴宴飲酒,魏夫人叫丫鬟們表演歌舞,并向朱淑真索詩,朱淑真當(dāng)即賦詩五首。這五首詩的題目是《會魏夫人席上,命小鬟妙舞,曲終,求詩于予,以“飛雪滿群山”為韻作五絕》。從其題目來看,五首詩的韻正好組成了一句詩。朱淑真杰出的文學(xué)才華在她死后不久即引起了后人的關(guān)注。在現(xiàn)存的資料中,最早見于魏仲恭的《斷腸詩集·序》:“嘗聞?chuàng)ぴ妍惥?,固非女子之事。間有天姿秀發(fā),性靈鐘慧,出言吐句,有奇男子之所不如,雖欲掩其名,不可得耳。如蜀之花蕊夫人,近時之李易安,尤顯著名者?!睂O壽齋在《斷腸集》后序中對朱淑真也略有評價:“有如朱淑真稟嘲風(fēng)詠月之才,負《陽春》《白雪》之句,凡觸物而思,因時而感,形諸歌詠,見于詞章,頃刻而就。一唱三嘆,聽之者多,和之者少,可謂出群之標格矣?!闭侵焓缯嬖谖膶W(xué)上表現(xiàn)出的卓越才華,自元代以來,已有不少文評家對朱淑真的詩詞細加評論,有些甚至把她提升到了和李清照相提并論的地位,認為她們是宋代女作家中的雙璧。
宋代女作家有著較高的文學(xué)修養(yǎng)、聰慧敏感的內(nèi)心,在感情生活上她們往往不甘囿于傳統(tǒng)禮教的束縛,被動接受命運的安排,而是主動追求愛情,尋求美滿幸福的婚姻。作為婉約派正宗,李清照寫了大量膾炙人口的愛情詞,這些愛情詞中的女子,不再作為循規(guī)蹈矩、只是被動接受男子愛戀的傳統(tǒng)女性出現(xiàn),而是以一種主動的姿態(tài)追求自己愛戀的對象。如李清照《點絳唇》中的“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2]13把她借嗅青梅而偷瞥意中人時嬌羞、俏皮的神態(tài)活潑靈動地表現(xiàn)出來。后世有人認為此詞是一首娼婦之詞,因為在封建衛(wèi)道士的眼里,這樣的行為是不符合封建禮教規(guī)范的,但這正好從反面表明李清照在愛情方面的大膽和自主。其《浣溪沙》(繡面芙蓉一笑開)中那位嬌美多情的青年女子與心上人幽會并相約在月夜花影中再度幽會的情景,也正反映出她內(nèi)心對愛情主動熱烈的追求?!稖p字木蘭花》(賣花擔(dān)上)的女主角從花擔(dān)上買得一枝含苞待放的梅花時,擔(dān)心情郎認為“奴面不如花面好”,因此“云鬢斜簪,徒要叫郎比并看?!盵2]18貌似撒嬌的執(zhí)拗中,表現(xiàn)的也是女性對于愛情大膽而巧妙的追求,是同所愛之人在情感交流中的主動態(tài)勢,明確表現(xiàn)出超越封建女性的自尊自愛與大膽自信。她的寫相思之苦的閨情詞,在纏綿悱惻之中也始終掌握著一種與對方平等交流的話語權(quán)。其中首屈一指的當(dāng)屬《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此詞是李清照前期抒寫別愁的代表作,極力傾訴對丈夫的苦思深念之情,但這種傾訴是建立在與對方平等交流的基礎(chǔ)上的。尤其是“一種相思,兩處閑愁”[2]19,在寫自己相思之苦、閑愁之深的同時,充分顯示了夫妻情愛之篤和彼此信任之深。她的《瑞鷓鴣·雙銀杏》中的“居士擘開真有意,要吟風(fēng)味兩家新”[2]18借“新”“心”諧音隱喻自己和丈夫兩心相連。
與封建社會傳統(tǒng)女性在感情婚姻中只能處于一種完全被動的地位不同,宋代部分覺醒的女作家在愛情中采取主動態(tài)勢追求自己的知心伴侶。朱淑真從少女懷春開始,就編織著美好的愛情理想,在她看來,詩女配才郎,才是理想中的愛情生活,她的“待將中秋抱滿月,分付肖郎萬首詩”(《秋日偶成》)[4]71就明確表達了這種追求。而“更深露下衣襟冷,夢到陽臺不奈醒”(《夏夜有作》)[4]46中則借“陽臺”之事,極言自己在夢中與意中人追逐歡樂的情景?!霸附糖嗟坶L為主,莫遣紛紛落翠苔?!盵4]46(《惜春》)祝愿連理之花常開不敗也是基于她對永恒愛情的期待。在現(xiàn)實生活中她也是毫不畏懼地尋求愛人,并找到了自己理想中的愛人,從“坐上詩人逸似仙”(《湖上小集》)[4]47可知這是一個英俊瀟灑、才華橫溢的年輕詩人,作者本來把自己與這個青年詩人認定為一對佳偶,“白璧一雙無玷缺”(《湖上小集》),但“吹簫歸去又無緣”(《湖上小集》)[4]47,美好的愛情終究只能以悲劇結(jié)尾,這種有情人難成眷屬的遭遇不能不令她感到痛心和遺憾。所嫁非偶后,朱淑真在反思自己感情的同時進行了不屈的抗爭,其《愁懷》、《黃花》、《秋日述懷》等詩中的憂愁怨恨之語就是她對封建禮教作出的大膽的叛逆。夫妻關(guān)系破裂后,朱淑真與丈夫分居,返回娘家杭州過獨居生活,朱淑真在怨恨交集的哀愁生活中,奮起抗爭,試圖找回自己失去的幸福,其感情生活也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對昔日情人的愛火更加熾熱地燃燒起來。在《清平樂·夏日游湖》中,朱淑真描述了自己與情人幽會時甜蜜幸福的愛情:“惱煙撩露,留我須臾住。攜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黃梅細雨。嬌癡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最是分攜時候,歸來懶傍妝臺?!盵2]87這是她大膽表達自己驚世駭俗的戀情的一首詞。煙雨蒙蒙的梅雨季節(jié),朱淑真和戀人漫步游湖賞花。情至濃處,再也按捺不住愛的激情,情不自禁地躺在戀人懷里如癡如醉地享受這愛情的甜蜜與幸福。雖然朱淑真的愛情最終在封建禮教的扼殺下釀成了一幕人間悲劇。但在強調(diào)“男女授受不親”的禮教森嚴的封建社會,朱淑真這種不避世俗的目光,主動勇敢地追求自主愛情的行為,無疑是對封建禮教的大膽反叛。
張玉娘是宋末元初的詩人,其愛情生活可稱得上是一出“梁山伯”與“祝英臺”式的愛情悲劇。張玉娘與未婚夫沈荃自幼青梅竹馬,在沈荃赴京應(yīng)試的幾年時間里,刻骨的相思折磨著玉娘,也成就了她眾多的愛情名篇。如《山之高》寫出了玉娘在皎潔的月光下熱烈而滿懷憂愁地思念被高山阻隔在遠道的心上人,尤其是“汝心金石堅,我操冰雪潔”[3]411的告白充分表達了詩人對愛情的不懈追求和忠貞不渝。沈荃死后,父母欲替其另擇佳偶,玉娘悲苦不已,矢志守節(jié),五年后因相思抑郁而死。但玉娘的死與封建婦道所要求的“貞節(jié)”還是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因為他們雖然也曾憑了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有過形式上的訂婚,但終究還是與當(dāng)時那些男女雙方一面不識毫無感情者不同,而是有著堅實的感情基礎(chǔ),因此玉娘為情而亡的舉動不能說是困守封建禮教的貞節(jié),而是對于自己純真愛情的堅守。
[1]王延梯.中國古代女作家集[M].濟南:山東大學(xué)出版社,1999.
[2]李清照,朱淑真.漱玉詞·斷腸詞[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3]鄭光儀.中國歷代才女詩歌鑒賞[M].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8.
[4]黃嫣梨,吳錫河.斷腸芳草遠——朱淑真?zhèn)鱗M].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2001.
[5]胡云翼.中國婦女與文學(xué)[M].揚州:廣陵古籍刻印社,1998:125.
[6]王 灼.王灼集·碧雞漫志卷二[M].成都:巴蜀書社,2004:11.
[7]周 濟.詞辯·介存齋論詞雜著[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4:58.
[8]張 丑.清河書畫舫[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78.
[9]張 璋,職承讓,張 驊,等.歷代詞話全編[M].鄭州:大象出版社,2001:189.
[10]徐釚,唐圭璋.詞苑叢談[M].上海:中華書局,2008:69.
Awaking of self- awareness of Song authoress and its poetic presentation
XIE Se
(Tourism Management Department,Hunan Women’s University,Changsha 410004,China)
The awaking of women’s self-awareness is a long and arduous process.Compared to the Yuan,Ming,Qing dynasty,the women in Song dynasty lived in a more relax and fre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their self-awareness awoke in certain degree.A group of female writers such as Li Qingzhao,Zhu Shuzhen and Medame Wei appeared in that period.This paper presents their awaking of self-awareness in their poetries from three aspects: Seeking actively for ideal; having self-confidence for artistic talent; self-confirming the female’s subject position in love.
authoress; self- awareness; poetic presentation; Song dynasty
I205
A
1009-2013(2012)01-0087-06
2011-12-21
湖南省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基金資助項目(2010YBA123)
謝 穡(1970—),女,湖南益陽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宋詞。
曾凡盛
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2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