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日本茶道的四大文化元素

2012-12-26 01:39:42陸留弟
關(guān)鍵詞:茶道日本

陸留弟

(華東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上海 200241 )

日本茶道的四大文化元素

陸留弟

(華東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上海 200241 )

日本茶道講究擯棄悅樂甘于苦寂,潛心探究精神修煉之道。型、氣、美、禪是其獨特的四大文化元素。“型”為了摸索“道”而存在,是茶人通過百般冥思才能抵達的無形的茶道規(guī)則和境界;“氣”是指主人和客人在茶室中對彼此的用心,以“一期一會”精神為最終形象,隱現(xiàn)了人與人相互尊重的精神;“美”是指原本不那么起眼的實用性茶具中所散發(fā)出的不拘泥、不刻意、不修飾的自然之美;“禪”是指從茶的感官特質(zhì)、飲茶氛圍或心境來看,茶與禪的靜寂、幽玄、枯淡特性的相融相合。

日本茶道;文化元素;型;氣;美;禪

茶源于中國。 自古以來,飲茶就是中國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生活元素。在悠久的中國文化歷史長河中,飲茶不僅僅是生活元素,同時又被賦予了一種文化元素而受到人們的崇尚喜愛。文人墨客、達官貴人更是以飲茶為媒介追求交友結(jié)緣之“悅”“樂”。因此,在生活元素中融貫了文化元素的飲茶就悄然升華成一種以追求身心快樂為主的藝術(shù)形態(tài)即茶藝。然而,茶被引入日本以后,“悅”“樂”之文化元素褪色,取而代之的是“借助茶水修身養(yǎng)性,探究人生之道”的日本“茶道”。關(guān)于“道”字,最早出現(xiàn)于公元前841年,西周時代的青銅器銘文中。公元1世紀左右,后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這樣解釋:“道,行走之道也。”“道”字在七、八世紀時從唐朝傳入日本。鐮倉時代狛近真(こまちかざね)著的舞樂解說書《教訓抄》首次使用“道”字表示“道理”的意思。日本人往往把帶技藝性并達到一定規(guī)范和思想深度的生活文化現(xiàn)象都稱之“道”。在比較中國《辭?!罚约叭毡镜摹洞鬂h語林》和《字通》對“道”的解釋后可知,中日對“道”字的釋義基本相同,但日本對“道”的解釋中含有“才藝”之語義,說明“道”字進入日本社會后被融入了日本文化元素。日本茶道著眼于精神層面,潛心探究精神修煉之道,通過對某一物質(zhì)的內(nèi)審來達到內(nèi)心世界的滿足。具體而言,就是說擯棄悅樂甘于苦寂,匯納“型、氣、美、禪”,“和敬清寂”以求“修身得道”。筆者現(xiàn)結(jié)合日本茶道的發(fā)展歷史,對其獨特的文化元素型、氣、美、禪等進行分析和闡述。

一、日本茶道的文化元素之一:“型”

嚴格地說,茶的“點前”是指茶道的規(guī)則,涵蓋了從點茶法到飲茶法的諸多規(guī)定。不同的流派做法也各不相同。眾所周知,單是綢巾的疊法,各流派就有不同的擺弄法。

實際上,茶道的學問就是這種規(guī)則的反復。如果撇開這種規(guī)則,茶道就只剩下“樂”,即快樂這一要素了。在茶道中如果沒有一套帶“型” (出自熊倉功夫、渡邊保、松岡正剛、田中仙堂圍繞“作為文化指標的‘型’與‘道’——日本文化論的過去現(xiàn)在未來以及‘型’的創(chuàng)造力”的座談會,《國際交流第81號》 平成十年7月1日)的規(guī)則,那就無法做到身心投入。于是,“型”的學問就具有了重要的意義。

為什么茶道中的“型”如此重要呢?茶道的目的不是追求外在的形式,而是追求內(nèi)在美,以探尋“道”的真諦。如今,裏千家在世界 30多個國家設(shè)立了許多茶道活動支部,廣泛開展茶道活動。已過八十高齡,手持“鵬云齋”這一齋號的千玄室依然秉持著 20世紀初期為岡倉天心所倡導的“胸懷和平心,清茶亦敬賓”這一偉大理念,繼續(xù)發(fā)揮著友好大使的溝通作用。究竟是什么信念讓他這么持之以恒的呢?不用說自然是由于茶道存在“型”的緣故。對茶道貢獻深遠且至今仍為世人所稱道的“型”跨越了近五百年的時間界限而一直延續(xù)至今,具有一種巨大的力量。

在長達五百年的茶道發(fā)展史中,茶道與建筑、茶器、禪、詩歌、人、美以及精神等密切相關(guān),人們對于茶的各種憧憬、對于它的百般冥思都凝聚在茶道的“型”之中。為了完成茶道的“型”而做出種種努力的人們至今依然被銘記在心。這些人中既有留下巨大功績的能阿彌、村田珠光、武野紹鷗、千利休、古田織部、小堀遠州、片桐石州、千宗旦等茶匠,也有佐佐木道譽、足利義政、松永久秀、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蒲生氏鄉(xiāng)、黑田如水、織田有樂、伊達政宗這樣的武將?!靶汀币圆璧罏槊浇?,凝結(jié)了人類堅韌不拔的精神與偉大的智慧,可謂是世界茶文化史上的壯舉,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

“型”和“形”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日語發(fā)音上二者都可讀作“kata”。《廣辭苑》中對二者說明如下:型:1)模型;2)傳統(tǒng)、慣例、老方法;3)武道、藝能、體育等活動中的規(guī)矩和規(guī)范;4)把事物分類時,表現(xiàn)出不同特質(zhì)的典型。諸如此類的形式、形態(tài)、類型等。形:1)形狀;2)事物存在的跡象;被人發(fā)現(xiàn)的印記;痕跡;3)模樣;花樣色調(diào);4)占卜時呈現(xiàn)的形狀;5)錢幣的表面;古代錢幣刻有文字的一面;6)仿照某物制成的模型;7)抵押物?!靶汀卑ā靶巍?,“形”囊括于“型”。即“型”是無形的,與之相對的是“形”終究保持著它的形式。

日本茶道的“型”到底是怎么樣形成的呢?關(guān)于這一點,柳宗悅在《茶與美》中講到:“在恰當?shù)臅r間、恰當?shù)牡攸c、利用恰當?shù)钠骶?,就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禮法。當你沉浸在最為樸實無華的過程中時,你就入了其中之‘道’?!汀部梢哉f是其精華。所謂直到把湯汁熬到干,才能得到其精髓。所以說有‘型’才有‘道’”。( 柳宗悅著《茶與美》講談社 2003年 145頁)在茶道中,“型”沒有自己的外在形式,具有“無形性”。為了表現(xiàn)其“型”,人們有必要采取一定的行動。由此可見,茶器的使用方法被茶人上升到“型”的高度,茶道的“型”換言之就是“法”?!胺ā睂嶋H上也是無形的。

日本人以茶道為媒介,化“有形性”為“無形性”,化“日常性”為“非日常性”,化“現(xiàn)實性”為“虛構(gòu)性”,化“游藝性”為“求道性”,最終使茶道世界中的茶完全進入到“虛無的世界”。例如,有位日本僧人對美國的習茶者說了這樣一段話:“在茶室品茶時,一股暖流回蕩在你腹中,進而感到整個宇宙流入人體內(nèi)……繼爾會進一步感受到在飲茶的那一瞬間,自己的存在完全是依賴于他人或他物……”(Richard Silver“在茶道與禪的邂逅中——從日本文化的體驗談起”《國際交流第81號》 平成十年7月1日收錄 79頁),因而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品嘗碗中的清茶。在這里,飲茶者一面把喝茶的行為化做虛無,一面把這種日常性引入了虛構(gòu)性。

除了茶道以外,還存在著像歌道、蹴鞠道、書道(書法)、花道、劍道、柔道、弓道、香道、棋道(象棋)這樣的有“道”的事物。諸“道”皆有其“型”。這些“型”都是似有若無的。與“型”相對的“形”是通過事物表現(xiàn)出來的。茶器具等有實際形態(tài)存在的物品是有形的。雖然陶匠只要發(fā)揮烘培陶器的本領(lǐng)就能夠做出其外在的形狀,但卻無法通過其外形表現(xiàn)出自然的美的理念。茶器以茶的理念為靈魂,陶匠要作出這樣的茶器,不能拘泥于外形,需要超越外形的“形”進行發(fā)揮創(chuàng)造。人類是通過發(fā)揮想象進行創(chuàng)造來體驗事物的美感的,這是一個不受任何束縛、自由奔放的過程。茶道也是追求美的,因此也是需要創(chuàng)造的。茶人必須按照茶道的做法進行研習。但是,僅僅是依照茶道的要求來做,一味地在意其做法,就會變得過于強調(diào)技法,拘泥于技藝。制定自身的規(guī)矩和追求自由,二者之間似乎是矛盾的。但如果完全不加限制的話,自由和不自由之間的差別也就不存在了。因而,“型”是為了摸索“道”而存在的。世間萬物皆有“道”,只有通過修行才可掌握要領(lǐng),由此漸漸悟“道”。這種規(guī)律和禪宗思想中的“悟”與“空”是可以劃等號的。日本茶道的“型”中似有若無的“道”便也成了它的一個特征。

二、日本茶道的文化元素之二:“氣”

日語中有“気を遣う”(用心,費心)、還有“気が疲れる”(傷神)之類的詞句。既然“費心”,當然就會“傷神”。從日語字義來看,其“氣”即為“心”。日語的“気”字即為中文繁體字“氣”字的日本式簡化。使用“気”字表達一種特定的涵義,這在其他語言中并不常見,和日語的“気を遣う”之類相對應的詞句也很少。日語中的這種“気”實際上反映了日本人的微妙人際關(guān)系,有著復雜的心理要素。在一般的交往中,日本人往往會給人一種獨特的感受,通俗地說就是十二分的神經(jīng)質(zhì)。

正如“費心”這個詞那樣,日本人不斷地關(guān)注著自己的周圍,很在意人們怎么看待自己,總是希望自己在別人眼里的形象如同自己想象的那樣,從而為了讓別人像自己希望的那樣看待自己而費盡心思。這種“費心”顯示在穿著打扮、行為舉止、言語措詞等方面。為此“費心”的同時又會對周圍的人們?nèi)绾慰创约憾鴵?。如果別人沒能像自己所希望的那樣理解自己,他們就會更加用心地努力試圖讓別人理解自己。由于不停地費心而導致傷神,所以最終反而希望一個人獨處了吧。到了近代,日本人的“気” (竹田健二 “‘氣’的本意與‘氣’的思想的成立”,《日語學》1996年第15卷 7月號)主要體現(xiàn)于精神領(lǐng)域。這在茶道中表現(xiàn)得更為顯著。例如,關(guān)于茶道的修學,堪稱茶道鼻祖的村田珠光這樣寫道:“對萬事都要用心一點” (桑田忠親著《茶道的歷史》45頁,講談社學術(shù)文庫 1997年第24次印刷發(fā)行),說的就是主人和客人要相互揣測對方的想法,真心投入地對待對方。茶道的真諦在于:無論是主人還是客人,必須從平時做起,細心地互相體諒關(guān)注。

關(guān)于茶之道,桑田忠親在《茶之心》中這樣論述:“日常茶飯的社交術(shù),即把人與人之間的談判當作是主客之間相敬如賓之禮來對待。那是感情的共鳴,與世俗的權(quán)術(shù)完全不同。主人對如何招待客人懷著至誠之心,客人對如何領(lǐng)受主人的心意絞盡腦汁。因此,主人和客人在茶室中都恭謹?shù)乇憩F(xiàn)。這種待人觀不折不扣地成為茶人們的人生觀、處世法,他們逢人即當客的處世法已充分普及。這種主客相互敬愛的秩序,就是茶之道?!?桑田忠親著《茶之心》東京堂出版)茶道就是主人和客人聚集在一起,通過飲茶來溝通心靈,從主人拿出的簡單食物、點茶、招待開始,茶室被當作一生一次的相遇場所,向?qū)Ψ奖M最大的誠意,以“一期一會”精神為最終形象。通過茶道可以學到協(xié)調(diào)人際關(guān)系的智慧。在日本戰(zhàn)國時代,茶道大師千利休提倡“七則”。

(1)“茶は服のよきように立て。”(點茶要濃淡適宜)“服”就是“喝”的意思,“服のよきよう”就是對于喝茶的人來說“調(diào)度良い加減”(味道正好)的意思。但這也并不單單是符合客人的嗜好就可以了,而是要注意體諒客人的心情,站在在場客人的立場上,“よく考えて立てるように”(仔細思考后點茶)。(2)“炭は湯の沸くように置き?!?添炭煮茶要注意火候)“何々して置く”(事先……)就是說明準備的重要性。在客人面前點茶的時候,為了使?jié)M茶釜的水沸騰,就要在茶釜中注滿水,對其持續(xù)加熱,為此必須準備好燒火的炭?!皽畏肖瑜Δ酥盲?為了使水沸騰而事先準備好),不用說,就是指準備風爐,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最初的火候控制。一旦生起火、架好裝滿水的茶釜以后,炭的調(diào)節(jié)就不能進行了。所以有要求提前放置最好的炭的用心。(3)“花は野にあるように?!?插花要新鮮)“あるように”(像在……一樣)這個說法的意思很重要。并不是“あるままに”(確實在……、真的在……)的意思,這跟“寫實”和“寫真”的差異很相似。“寫實”是指將某一瞬間的本質(zhì)形態(tài)原原本本地刻劃描繪出來,而“寫真”只是模仿現(xiàn)實的影像。總之,是致力于把花插成讓人感覺到花的盛開狀態(tài)的樣子,而不是希望再現(xiàn)花的盛開狀態(tài)。就算當時開著好幾朵花,而用一朵就能將其表現(xiàn)出來的話,就成為“あるように”(像……一樣)。而且,這也有省去多余的東西,而讓觀賞者的想象力盡情發(fā)揮的用心。(4)“夏は涼しく冬は暖かに?!?茶水的溫度要與季節(jié)相適應)這不光是指溫度的高低問題,而是使人將本來通過皮膚感受到的環(huán)境變化,通過耳朵、眼睛等感受與實際不同的狀態(tài)的一種方法??傊?,這是一場依賴于感受性的表演。比如,即使不接觸到諸如水、冰之類的東西,卻能感到“涼”,不烤火、曬太陽或者對著能讓人聯(lián)想到它們的東西,卻能感到“暖”,這是讓人從聲音和顏色上去感覺的。注意點茶者在茶席的環(huán)境布置上花了什么樣的工夫是很重要的。(5)“刻限は早めに?!?時間要早些)這也并不僅僅是說要守時,“刻限”是指對“時刻”的意識、認識。也就是說,將時間“早めに”(提前),即通常將自己心中的鐘的指針撥快一點點。為了能以閑適的心情和人相處,不焦躁、以平常心為之這點很重要。(6)“降らずとも傘の用意?!?不下雨也要準備雨具)用一句話講,就是說不疏于防范。只是,因為這里是指主人一方對客人的用心,所以成了對他人體貼的意思。這里說的“傘”,是在與現(xiàn)在不同的狀況下才用得著的東西的象征??傊?,不管發(fā)生什么事,為了不讓別人“憂慮”,主人在事先預想到突發(fā)事態(tài)是很重要的。(7)“相客に心せよ?!?照顧好客人)“相客”就是同座的客人,“心せよ”就是要照顧好的意思。這是說,在同一個場所的話,就要互相體貼、懷有關(guān)懷之心。(《利休七則》的解說,引用“茶道俱樂部”網(wǎng)頁)這“七則”正是主人如何招待客人這一茶道中最為用心的體現(xiàn),也是隱現(xiàn)了主客關(guān)系中人與人相互尊重的精神。千利休不僅主張“要知道茶道的根本只是燒水、點茶、喝茶而已”,而且不斷地思索如何構(gòu)筑以茶為媒介的主客相對(自己和他人的關(guān)系與他人和自己的關(guān)系)的人際世界,也就是在小之又小的狹小茶室“懷著”一顆尊敬的“心”去體貼對方。

孔子提倡“仁”,主張在禮的基礎(chǔ)上抑制自己、體諒他人。“仁”字光有單人旁就會有失偏頗,是靠兩個單人才能平衡。主客相對的人際關(guān)系中,首先自己要坦率投入真心相待、謙虛恭讓、不驕縱跋扈。在中國,這種“二人”的對應關(guān)系有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師徒、朋友等。在茶道世界,其基本中的基本也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在千利休看來,人與人、人與物、人與自然的一切關(guān)系都凝縮在茶室中,他的茶道“七則”就是作為主人今后該如何表示對客人體貼照顧的理念體現(xiàn)。

在戰(zhàn)國時期,每天生活在生死線上的統(tǒng)治者和茶人們之間以茶為媒介的“瞬間的用心”,其緊張度是令人難以想象的。而且那個時代的“用心”是出自精神的,不容許絲毫的虛偽。因為包括茶道在內(nèi)的日本傳統(tǒng)文化是從中世封建社會的精神和環(huán)境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包含著很多封建因素,所以與精神性深深地結(jié)合在一起。遺憾的是,村田珠光“對萬事都要用心一點”的茶道精神到了今天似乎變成了“費心傷神”。如某某流派非要有怎樣的規(guī)則不可,掛軸花瓶非舶來品勿屬,竹制品才為王道,等等諸如此類的胡亂費心最終帶來了更多的傷神。其實,“費心”精神也反映在日語中,即為“費心”的日語。不同場合各自有其固定的語言形式。日本人的日常會話其實也是一種邊感受周圍邊用心會話,被高度“傷神”的語言。比如,“お茶が入りました?!?茶泡好了)這句很普通的句子中也有著深刻的用心。它的意思是“茶不是自然而然就泡好的,是我為了你特意泡的”,可以說全面用心,深度傷神。

三、日本茶道的文化元素之三:“美”

日本雖有其固有的美術(shù)表現(xiàn)形式,但沒有“美術(shù)”這個詞?!懊佬g(shù)”是明治時期從英語“fine art”翻譯過來的一個新詞?!墩f文解字》解釋說,“美”字由“羊,大而肥者味佳”之處創(chuàng)造出來的。由此解釋出發(fā),可以想象無論羊有多么美味都不會像美術(shù)品那樣給人美感。所以說,用羊肥味佳來表述鑒賞“美”的感受似乎不太恰到好處。但是說“善術(shù)”就更不妥當了,所以不得不暫時使用“美術(shù)”。(山內(nèi)金三郎“日本美術(shù)史抄 黎明篇——本刊是經(jīng)對美術(shù)史諸書多方涉獵而特別編輯而成”,《美術(shù)工藝》一月號總卷第22號29頁)

岡倉天心的三部代表作之一英文版《茶之書》系統(tǒng)地闡述了東洋傳統(tǒng)精神文化的奧秘,論述了他圍繞茶道的歷史觀、宗教觀、人生觀、文化觀、藝術(shù)觀,指出東洋傳統(tǒng)精神文化有別于歐美的物質(zhì)主義文化。岡倉天心說:“到了十五世紀,日本將其推崇并發(fā)展成一種審美的宗教,即茶道。茶道是一種儀式,它基于對存在于日常生活的俗事中存在的美好事物的崇拜,諄諄教導純凈與調(diào)和、相互敬愛的神秘、社會秩序的浪漫主義。茶道的要義在于崇拜‘不完整的東西’,是在所謂人生這個無常、不可捉摸的時期內(nèi),實現(xiàn)一些可能實現(xiàn)的事的簡單意圖?!?岡倉天心著 村岡博譯《茶之書》21頁,巖波書店2006年第104次印刷發(fā)行)關(guān)于日本茶道和美術(shù)的關(guān)系,岡倉天心寫道:“茶道是一種儀式,它基于對存在于日常生活的俗事中存在的美好事物的崇拜(后略)”。這里所說的“存在日常生活的俗事中的美好事物”也就是指日本人日常生活本身包含著藝術(shù),宗教般的作為文化要素的茶道就在其中。那么,“存在于日常生活的俗事中的美好事物”究竟是從哪里產(chǎn)生的呢?

大久保喬樹在《日本文化論的系譜——從“武士道”到“恃寵撒嬌”的構(gòu)造》(大久保喬樹著《日本文化論的系譜——從“武士道”到“恃寵撒嬌”的構(gòu)造》,中公新書2003年88~89頁)一書中贊譽柳宗悅的《雜器之美》是“堪稱民藝宣言的、有紀念碑性質(zhì)的論文”,“是將八百至一千字左右的斷章逐一粘貼、并貼上簡單的序言和后記的短篇”。“首先,在引用開頭一節(jié)的序言中,柳宗悅認為的民藝的最大本質(zhì)——信仰與工藝的一致融合得到大力提倡。工藝也是在百姓生活中根據(jù)‘民藝’這個詞想出來的,而在創(chuàng)造出與百姓生活密切聯(lián)系的工藝的工匠們的生活中,卻絲毫沒有自我表現(xiàn)的意識。他們純粹是以沒有邪念的心境,身體聽憑熟練的手藝行動,等待物品的誕生。”(“民藝”是大正十五年民眾工藝的略稱)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由于歐州的現(xiàn)代化、機械工業(yè)自動化的快速發(fā)展,使得日本的雜器也將開始滅絕,所以可以深切地感到雜器的落伍。但恰恰在這個時候,雜器的美術(shù)性意義通過柳宗悅得到了重新確認。

據(jù)有關(guān)字典解釋,雜器的“雜”:多種東西混雜在一起;非主要的,難以分類的;沒用的;粗糙的,不細致的。用一句話來說,就是不純凈的東西。既然不純凈,為什么和美結(jié)合在一起呢?柳宗悅的“雜器”究竟是什么呢?“首先,實用性。即為了能經(jīng)得起每天的使用,要求結(jié)實牢固。因此,光是花哨的異常物品、或過度裝飾的物品應排除在外”,“其次,無名性、非個人性。藝術(shù)作為某個特定藝術(shù)家個人的作品,一般都帶有相應的個性。但工藝是由不計其數(shù)、且不知其名的工匠制造出來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應把共同的性質(zhì)作為其本質(zhì)?!薄霸俅危瑲w根結(jié)底,工藝是從自然中產(chǎn)生的。具體來說,只有當?shù)氐耐寥?、樹木等材料才算是工藝的出發(fā)點,只有不違背這些素材各自的性質(zhì)、順應它們,做出來的東西才會呈現(xiàn)出自然而然的天然之美?!?/p>

“實用性”、“由不知名的工匠制造出來”、“從自然中產(chǎn)生(中略)自然而然的天然之美”,這三者即指從生活中產(chǎn)生的東西、通過民眾的手創(chuàng)造出來的藝術(shù)、自然形成的自然美。日本茶道中不時讓人們感受到的一種不拘泥,不刻意,不修飾的那種自然美就是源于原本不那么起眼的雜器物品。日本人的美感和精神主義一樣都通過“物”來表現(xiàn)。把這個“物”定位到茶具上來看的話,它就是指民眾生活中的茶碗、桶、壺、鐵壺、茶釜、扇子等種類豐富的生活用品本身。這種雜器的創(chuàng)想其實從千利休時代起就已經(jīng)有了,如千利休用過井戶茶碗之類的高麗雜器。井戶茶碗其實是當時朝鮮人盛飯的飯碗,另外還有漱口茶碗、涮筆器、藥用人參的茶碗等。長次郎根據(jù)千利休的構(gòu)思燒制的茶碗以及之后的樂茶碗,其實也只不過是雜器而已(桑田忠觀著《茶道的歷史》105頁,講談社學術(shù)文庫1997年第24次印刷發(fā)行)。

千利休主張“茶匙必須親手制作來招待客人”( 桑田忠觀著《茶道的歷史》78頁,講談社學術(shù)文庫1997年第24次印刷發(fā)行)。根據(jù)千利休的創(chuàng)意而發(fā)明的物品中就有吊桶、凈水罐、竹制的蓋托、木飯盒的水罐等,這些都是雜器類的物品(桑田忠觀著《茶道的歷史》講談社學術(shù)文庫1997年第24次印刷發(fā)行104頁)。

從中世到近世逐漸形成的日本獨特的審美觀即“侘美”觀,可以說這是對中國物品豪華感的一種逆向發(fā)展。包括富人在內(nèi)的茶人們不斷地思考著“侘”如何從“福”到“貧”,崇尚與“豪華”相對的“樸素”。

四、日本茶道的文化元素之四:“禪”

《山上宗二記》說:“茶湯出于禪宗,僧人專行于此。珠光、紹鷗皆禪宗也??谡b密傳而來?!?熊倉功夫校注《山上宗二記 付 茶話指月集》99頁,巖波書店 2006年6月16日)岡倉天心在《茶之書》“道教與神道”一章中寫道:“‘禪’出自梵語的‘禪那’(Dhyana),意為‘靜慮’。通過努力的靜心思考,能夠達到了解自性的極致。”該章末還寫道:“一切茶道的理念,都是從人生的瑣事中悟出‘偉大’這一禪的思考的產(chǎn)物。道教提供了審美性理念的基礎(chǔ),而禪將其實際化了?!?/p>

鈴木大拙的《禪與日本文化》(鈴木大拙著《禪與日本文化》,巖波書店 1981年)“禪與藝術(shù)”的部分例舉了七種禪藝術(shù)的特性,即“不勻稱、簡樸、枯高、自然、幽玄、脫俗、靜寂”,還論述了“茶禪融合之美”。禪與茶如此密切相關(guān),其理由可以從以下幾點來考慮。首先,茶有提神醒腦的功效。其次,茶的綠色給人以非常寧靜安詳?shù)母杏X,能使人聯(lián)想到生命和自然。在略帶苦味的甘甜中,有著越品越美味的深邃幽遠之感。茶與禪之所以有著如此深厚的先天性的淵源就是因為有以上兩點。此外,茶禪一味思想的形成,茶的傳入和飲茶的普及,禪僧都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平安時代,天臺宗的始祖最澄從大唐帶回了茶種并將其播種在坂本。到了鐮倉時代,兩渡宋朝的的僧人榮西不僅將臨濟宗傳入日本還帶回了茶樹,而且把它們分別種于九州地區(qū)和位于京都西北部的高山寺院里。但是,高山寺中的茶園并非是真正的茶園。據(jù)寺中石水院的人說,真正的茶園在高山寺北面的山腳下??傊?,從中國唐代帶回茶樹確實是分種在寺院里的。那些留學中國的僧侶們看樣學樣地把中國寺院中的茶以及飲茶方式等帶回了日本,于是,日本茶道在不知不覺間就與佛教寺院禪宗世界結(jié)了緣。

平安時代天臺宗的僧侶(1011~1081)巖倉大云寺住持成尋于延久四年(1072年)3月15日離開肥前國(佐賀)松浦郡壁島潛赴中國。翌年 6月 12日在明州送別弟子回國時,把自己在中國寫的游記《參天臺五臺山記》(以下簡稱《參記》)八卷,交付給弟子帶回大云寺經(jīng)藏,為中日文化交流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在將《新加別記類》“參天臺五臺山記”八卷(近藤瓶城編《改定史籍集覽》第26冊647~814頁,臨川書店昭和59年)與浙江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許偉晴、楊濤等人整理校正、王勇主編的《改訂史籍集覽》“參天臺五臺山記”八卷(王勇《參天臺五臺山記》解題,浙江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 2004年 1月 8日)進行對照后,兩個“參天臺五臺山記”八卷中有關(guān)茶的記載整理如下:

首先,出現(xiàn)最多的是“點茶”(用繁體字寫的文字),共有九十余處。其中也有在“點茶”后面加上“藥”、“湯”等字的“點茶湯”、“點茶藥”等詞。眾所周知,在中國的南宋時代,主要的茶法就是點茶法。而且,事實上斗茶也是由點茶演變而來的。具體地說,點茶法就是用茶研、白臼把茶研磨成粉末狀,然后用茶筅擊佛?!包c茶”在當時的禪寺中如此頻繁地舉行,無非是為誦讀長篇經(jīng)文做準備。另一個原因是,禪宗的世界最重要的是集中力。即從點茶的動作可以看出,坐禪時將精神集中在一點也是重要的?!包c茶湯”恐怕要比點茶復雜一點,也就是說必須是好茶葉。文獻中,關(guān)于大師自帶“好茶”(即好的茶葉)前來的記錄有好幾處。講到某某大師到訪時,一般都能看到“點茶湯”。由此可以推測,有了好茶葉,才有“點茶湯”的可能。還有“點茶藥”的茶藥就是把多種東西混合放入釜中加以煮煎,這就比茶湯更接近液體狀了。

其次,“喫茶”這個表現(xiàn)也很多。禪寺中的“喫茶”任務就像修行的代名詞。眾所周知,禪院茶的最初目的是消除坐禪時的睡意,禪院內(nèi)的飲茶和禪的修行同時進行。還有,茶具有消除疲勞的藥效性,對坐禪有所幫助。從文獻上看,“喫茶”和“點茶”一起出現(xiàn),而“喫茶”出現(xiàn)頻度略高。所以,“喫茶”是先注重茶作為藥的實用機能,其后才成為有解渴效果或有益健康的飲料。

一千多年前,有位名叫趙州〔じょうしゅう〕的禪僧去拜訪兩位新來的同仁。他問其中一人:“你來過這里嗎?”那人回答:“沒有?!壁w州禪僧對他說:“喫茶去!”然后,又問另一個僧人:“你來過嗎?”那個僧人說:“來過?!壁w州禪僧也對他說:“喫茶去!”于是院主問道:“和尚,對沒來過的說‘喫茶去’還可以理解,為什么對來過的也說‘喫茶去’呢?”趙州禪僧對院主道:“院主!”院主應了一聲。趙州禪僧還是說:“喫茶去!”

這就是禪宗的公案,是云水僧(禪宗的修行僧)修行的必經(jīng)之路。論述禪僧和茶的關(guān)系經(jīng)常引用這個“趙州喫茶去”的典故。趙州禪僧的話“趙州喫茶去”〔じょうしゅうきっさこ〕成為即對一個問題的答復不管其“是”“否”,都同樣地用“喫茶去!”接續(xù),同時對感到驚訝而提問的第三者也用“喫茶去!”來回應。這就是來自趙州把喫茶作為公案來使用,巧妙說服眾人的故事,它被當作使茶與禪宗結(jié)緣的趣事廣為流傳。

臨濟宗始祖榮西禪師所著《喫茶養(yǎng)生記》(1211)有“喫茶”這個詞,并記載了榮西將茶作為藥勸因宿醉而頭痛的將軍源實朝飲用隨即見效的軼事?!秵瞬桊B(yǎng)生記》說,人的五臟通過大量攝取各自喜好的五味而變得更加健康,即肺臟好辣味,肝臟好酸味,脾臟好甜味,腎臟好咸味,心臟好苦味。這樣一來,作為藥用的飲茶風習就開始從寺院傳入武家社會,最終進入尋常百姓家。

《參記》(1072.05.19 卷一/延久四年)中寫道:“參石橋以茶供養(yǎng)羅漢五百十六杯”,成尋親眼見過這種場景。關(guān)于天臺山石橋的羅漢供養(yǎng)茶,東京學藝大學的高橋忠彥教授介紹說,“在聞名天下的浙江茶文化中心地天臺山,五百羅漢供養(yǎng)儀式點了茶,許多禪僧在詩中吟誦該茶生花?!倍覐幕实巯蛭灏倭_漢獻茶的記錄可以分析出當時飲用的多為散茶而非餅茶,還有人指出京都大德寺所藏的五百羅漢圖是了解五百羅漢茶的貴重資料。

在《參記》“1073.03.09 卷七/延久五年 ~惠凈阇梨與的乳茶壹帖”的日記中,“乳茶”這個詞只出現(xiàn)了一次。這是宋太宗時(紀元九九五年),作為給皇室的貢茶而在福建制造的乳茶,是奢侈品。除此之外石乳、的乳、白乳等也在貢茶之列。

在成尋的《參記》這部日記中,關(guān)于茶器涉及到兩三處,其中比較引人注目的是銀茶器。為了點茶而使用銀茶器給人相當豪華的印象,當時在寺院作招待客人之用,也可能是因為喝完一杯茶要收費而采用的。通過表1可以了解到《參記》中的“茶”字蘊含的內(nèi)容。

表1 《參記》中“茶”字蘊含的內(nèi)容

關(guān)于11世紀初寺院中的茶的形式,成尋禪師是如何看待的呢?關(guān)于中國禪寺的茶的種類、點茶方法、茶的意義內(nèi)容及作用,成尋又是如何思考的呢?這都是一個疑問。但他所寫下的珍貴日記由弟子們帶回日本以后,當時日本開始種植茶樹,而且在一定的擴大生產(chǎn)得到確保的基礎(chǔ)上,有樣學樣地學習起中國禪寺中的茶的形式,并在日本的寺院中進行實踐。像成尋一樣的留學僧們一邊學習禪寺的戒律、禮儀,一邊對茶在禪中的作用和地位作了很多觀察與學習,并將其帶回了日本。茶不僅僅是用來喝的,禪寺中的茶反而超越了日常性,成為修行和講法不可或缺的東西,而且還包含著社交性(招待客人和交流)、禮儀性(贈與)、藥效性(消除疲勞)、祈愿性(供茶)等作用。

日本茶道是“侘(閑寂)?寂(幽靜)的含意,即茶道是唯美性、‘心身’性的雙重修煉,超越了世俗的時空”。在日本,關(guān)于茶道的定義很多。比如,岡倉天心在《茶之書》中說,“茶道指頌揚從日常生活的瑣事中發(fā)現(xiàn)美、贊揚美”。 谷川徹三在《茶道的美學》中說,“茶道是以身體動作作為媒介而演出的藝術(shù)之茶”、“是社交性、修行性、藝術(shù)性、儀式性的”。芳賀幸四郎在《茶禪一味》中說,“一般說來,茶道有三個面,即兼有社交禮儀性的優(yōu)雅的游藝面、文雅高尚的藝術(shù)面以及人們形成的‘道’這一宗教面?!毙軅}功夫在《茶道的歷史——敘至千利休》中說,“把茶道作為一種舞臺藝術(shù)捕捉、打扮(服裝和道具)、進行(茶室和露天)、準備(規(guī)矩和禮節(jié)),感受(清凈枯寂之趣)”。倉沢行洋在“一期一會覺書”《一期一會》中的分析很有見地,即茶道“乃由茶至心之道,由心至茶之道”,“茶道含有兩層意思。其中一層意思是,把點茶、喝茶當作機緣,換言之,即把‘茶湯’當作機緣,加深和增強‘心’靈溝通之‘道’。另一層意思是作為加深、增強后的‘心’理作用的點茶、喝茶,即舉行茶道儀式之‘道’。簡而言之,茶道即由茶至心之道,由心至茶之道?!?倉沢行洋“一期一會覺書”《一期一會》211頁,燈影舍 1988年)根據(jù)廣辭苑中的定義,“茶の湯”是“招待客人,點抹茶、設(shè)宴會等。茶會。茶之會。及其禮儀”。而“茶道”既可讀作“さどう”,也可讀作“ちゃどう”,意為“通過茶會修養(yǎng)精神、鉆研交際禮法之道”。這條道指包括動物在內(nèi)的一切事物所走的道路。道路有很多條,有時也會沒有路。將人走的道路比作茶之“道”的,唯一解釋無疑是人類自己的姿態(tài)。俗話說,一個人的姿態(tài)會反映他的內(nèi)心。日本人的精神世界都是通過“事物”表現(xiàn)出來的,他們邊注視著“事物”邊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這才是茶道的真髓。

縱觀世界茶文化的發(fā)展史,可以明顯地看出有兩條迥異的發(fā)展道路。一條是以中國茶藝為代表的飲茶藝術(shù)之路。它是 “最美味的烹茶方法” 并在生活元素悠久沉積中逐漸升華發(fā)展而成的一種藝術(shù)性表現(xiàn)形態(tài)。自古以來,包括文人墨客在內(nèi)的中國茶客們沒有過多地把飲茶看作精神之“道”,而注重把它作為一種健康療養(yǎng)的方法,即“藝”來喜好并世代流傳。另一條發(fā)展之路就是日本茶道。它和一時興起的游藝化傾向不同,而是強調(diào)作為身心修煉的精神論并最終成為禮儀做法的修養(yǎng)而得到普及。飲茶自中國傳入日本后,受到了僧侶、武士、大名、町人等社會上流人士的歡迎和接納。通過人們別出心裁的創(chuàng)意,提出了所謂“和敬清寂”的精神論,并演變成“道”這一日本特有的精神文化形態(tài)。

Four cultural elements of the Japanese “way of tea”

LU Liu-d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China)

The Japanese “way of tea” takes a negative stance toward the concept of “pleasure”,and has a strong tendency to elevate the inner life; hence four cultural elements in the Japanese “way of tea” are formed: form,atmosphere,art,and Zen thought.Among the four elements,“form” exists for exploring “the way”,and it is a practice intending to search the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realm of rules through various tea ceremony of contemplation; “atmosphere” means the host and guest in the tearoom respect each other,which suggests the spirit of mutual respect among people; “art” stands for the natural beauty of practical tea vessels which is informal,without elaboration or adornment; Zen thought,viewing from the sensory quality of tea,the air where people drink tea and people’s mind ,tea infiltrates with the subtle,solitude,“Kudan(dull and plain)” of Zen.

form; atmosphere; beauty; art elements; Japanese “way of tea”

S571.1

A

1009-2013(2012)01-0058-08

2012-02-08

陸留弟(1954—),男,上海人,教授,主要從事中日茶文化研究。

曾凡盛

猜你喜歡
茶道日本
巖骨花香通茶道
日本元旦是新年
華人時刊(2022年3期)2022-04-26 14:29:08
體驗茶道魅力
小主人報(2022年6期)2022-04-01 00:49:32
探尋日本
中華手工(2021年2期)2021-09-15 02:21:08
尋跡萬里茶道
中華瑰寶(2021年4期)2021-04-16 11:15:12
論新時代中國茶道精神
茶道人生
《黃金時代》日本版
電影(2019年3期)2019-04-04 11:57:16
《茶道六百年》
紅巖春秋(2016年11期)2016-12-07 16:15:05
美哭了的日本點心
中學生(2016年28期)2016-08-24 08:09:00
开阳县| 平遥县| 武胜县| 遵义市| 嘉鱼县| 明水县| 蓝田县| 靖宇县| 孝感市| 岚皋县| 五台县| 定南县| 开江县| 察哈| 方城县| 九龙县| 固阳县| 永济市| 花莲市| 贵定县| 六枝特区| 萨迦县| 古浪县| 永寿县| 张家界市| 获嘉县| 襄汾县| 平山县| 林周县| 明水县| 浦北县| 山西省| 兴安县| 井陉县| 惠安县| 彭山县| 乐亭县| 广灵县| 同德县| 屏东市| 油尖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