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曉芳,崔菊芬,顧水琴,蔡英茹
(嘉興市婦幼保健院,浙江嘉興 314000)
膀胱白斑是慢性膀胱炎的一種膀胱鏡下表現(xiàn)形式,病灶主要位于膀胱三角區(qū)及膀胱頸部或兩處相連成片[1],中年女性好發(fā),與結(jié)石、感染等長期慢性刺激有關。主要表現(xiàn)為間斷尿頻、尿急、尿痛、血尿、下腹部不適、疼痛,膀胱鏡檢查、電切鏡檢查能早期發(fā)現(xiàn)膀胱黏膜白色斑狀隆起,通過活檢確診。汽化電切術后膀胱藥物灌注是治療膀胱白斑的主要手段,可清除殘存病灶,預防復發(fā)及惡變[2]。2009年4月至2010年10月,本院泌尿外科收治膀胱白斑108例,均在汽化電切術后予膀胱藥物灌注治療,效果較好,現(xiàn)將護理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108例,均為女性,年齡在26~48歲,平均年齡38.5歲;病程3月~8年;間斷性膀胱刺激征75例,血尿33例,52例伴有排尿不盡感及下腹隱痛不適;病灶位于膀胱三角區(qū)84例、膀胱頸15例、靠近輸尿管口9例;尿常規(guī)檢查顯示48例 RBC(++~+++)、25例 WBC(+~+++),其余患者尿常規(guī)正常;膀胱鏡檢查均見灰白或灰黃色類圓形、橢圓形大小不一的斑片,呈粗糙隆起,表面可有白色絨毛狀物附著,經(jīng)活檢確診為膀胱白斑;均行汽化電切術,術后1周進行膀胱藥物灌注治療。
1.2 療效判斷標準[3]治愈:血尿完全消失,尿常規(guī)轉(zhuǎn)陰,膀胱鏡檢查和活檢無異常;顯效:偶有尿路刺激癥狀,尿常規(guī)有鏡下血尿,但膀胱鏡檢查和活檢無異常;無效:癥狀有改善但不久復發(fā),膀胱鏡檢查或活檢有異常。
1.3 結(jié)果 108例患者經(jīng)膀胱藥物灌注6周后,癥狀均消失,行尿常規(guī)檢查各指標均轉(zhuǎn)陰性,膀胱鏡復查正常,根據(jù)療效判定標準,治愈89例,顯效19例,總有效率100%。隨訪3月~2年,未見復發(fā)及惡變。
2.1 心理護理 由于膀胱灌注需要暴露患者的隱私部位,治療過程患者易出現(xiàn)焦慮、恐懼、不耐煩等心理。治療前向患者介紹疾病相關知識、治療目的、治療過程的保護措施等,緩解患者思想顧慮和恐懼心理。
2.2 藥物灌注護理 有創(chuàng)傷、感染時,灌注治療延遲1周;經(jīng)期或有泌尿系統(tǒng)感染時停止灌注。藥物灌注治療1次/周,連續(xù)6次,3個月后行膀胱鏡檢查。
2.2.1 灌注前護理 選擇隱蔽、舒適、安靜、清潔的環(huán)境,室溫24~26°C,濕度50%~60%,播放舒暢柔和的輕音樂,使患者心情處于放松狀態(tài)。囑患者灌注前4h減少飲水量,禁飲2h,灌注前排盡尿液。
2.2.2 灌注中護理 安置患者仰臥位,插導尿管時嚴格無菌操作,動作輕柔,避免損傷尿道黏膜;連接注射器后緩慢注入化療藥稀釋液,藥液灌注完畢注入10ml空氣或等滲鹽水沖洗導尿管,最后夾閉或反折導尿管末端拔管,以免導尿管中殘存藥液流入尿道。
2.2.3 灌注后護理
2.2.3.1 合理安置體位 灌注后變更不同體位可使藥液與膀胱黏膜廣泛接觸,達到局部治療的目的。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時藥物保留15min,羥基喜樹堿灌注后保留40min。指導用羥基喜樹堿膀胱灌注的患者按順時針方向右側(cè)臥位、俯臥位、左側(cè)位、平臥位,再逆時針重復1次,每種臥位5min,共40min;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時臥位時間減半。
2.2.3.2 進水進食 灌注后2h內(nèi)控制飲水,藥物排除后囑患者多飲水,當日飲水量≥3 000ml,以增加尿量,達到生理沖洗的目的[4];保持尿量>1 600ml/d,提醒患者養(yǎng)成經(jīng)常排尿習慣,減少有害物質(zhì)與膀胱黏膜接觸的時間,以免造成化學性膀胱炎。補充營養(yǎng),進食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少食油炸、燒烤及含亞硝酸鹽食物,忌酗酒。本組108例患者飲水量在1 500~2 500ml/d,能合理飲食。
2.3 不良反應的觀察
2.3.1 化學性膀胱炎 化學性膀胱炎是指化學性溶液進入膀胱內(nèi)引起的炎性反應,嚴重時可造成膀胱組織壞死[5],以尿急、尿痛為主要癥狀。灌注后注意觀察尿量、尿色,詢問患者自覺癥狀。本組5例患者藥物灌注后第1次排尿時出現(xiàn)尿急、尿痛,10例患者灌注后第2天出現(xiàn)癥狀,指導患者飲水2 500ml/d,2d后上述癥狀消失。
2.3.2 膀胱痙攣 膀胱痙攣與膀胱沖洗液的溫度密切相關[6],主要表現(xiàn)為強烈尿意感,下腹部劇烈疼痛,尿液自尿道不自主流出。保持合適的灌注液溫度,冬季32~35°C、夏季22~25°C,避免膀胱痙攣;出現(xiàn)膀胱痙攣時,采用熱水袋或熱毛巾熱敷下腹部,不能緩解時予消炎痛栓100mg塞肛緩解癥狀。本組58例藥物灌注后出現(xiàn)膀胱痙攣,予熱敷下腹部后40例癥狀緩解,18例遵醫(yī)囑予消炎痛栓100mg塞肛后緩解。
2.3.3 胃腸道反應 使用吡柔比星、羥基喜樹堿均可出現(xiàn)胃腸道反應,可由藥物直接刺激引起,也可通過非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引起,主要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食欲不振。本組22例藥物灌注當天出現(xiàn)惡心、食欲不振,30例在藥物灌注后第2天出現(xiàn),其中5例還出現(xiàn)嘔吐,指導患者聽音樂、看電視轉(zhuǎn)移注意力,予清淡、易消化飲食,20例癥狀好轉(zhuǎn)、32例癥狀消失,未采用藥物治療。
2.3.4 骨髓抑制 化療藥物作用于腫瘤細胞增殖周期的不同環(huán)節(jié),抑制DNA分裂增殖能力,從而起到對腫瘤的治療作用。由于化療藥物缺乏選擇性,在殺死大量腫瘤細胞的同時亦可殺死正常細胞,尤其對粒細胞系影響最大,出現(xiàn)骨髓抑制、白細胞減少[7]。膀胱藥物灌注后觀察患者有無乏力、發(fā)熱等癥狀,復查血常規(guī)1次/周。本組15例患者藥物灌注治療5d后血常規(guī)檢查顯示白細胞2.5~3.8×109/L,指導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熱量及高維生素食物,1周后復查血常規(guī),在正常值范圍。
2.4 健康教育 因膀胱藥物灌注療程長,治療期間需反復置入導尿管,部分患者依從性差[8],會擅自中斷治療,因此,向患者詳細解釋堅持治療的重要性,提高治療信心,并將灌注時間表交與患者及家屬,說明每次灌注的時間;建立患者病歷資料庫,做好跟蹤、隨訪,提高患者依從性,本組108例患者均堅持治療至療程結(jié)束;鼓勵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正確對待疾病,使機體保持積極的應急能力;合理飲食,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養(yǎng)成多飲水的習慣,每日飲水量2 000~2 500ml;注意個人衛(wèi)生,勤換內(nèi)褲,保持外陰清潔;講解膀胱鏡復查的必要性,術后1年內(nèi)每月復查1次,1年后每6月復查1次。
膀胱白斑是一種良性疾病,有惡變可能,患者心理負擔重,嚴重影響生活質(zhì)量。汽化電切術后膀胱藥物灌注治療效果較好,在治療過程中密切觀察藥物不良反應,積極進行護理干預,能有效提高膀胱藥物灌注治療的安全性和舒適度,提高疾病治愈率,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
[1]馬濤,陳新洲,王玉杰,等.窄帶成像技術在診斷膀胱白斑病變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內(nèi)鏡雜志,2010,16(3):255-257.
[2]褚爰桂,徐芄,鮑文卿.自我效能增強干預對膀胱癌術后患者膀胱灌注的依從性影響[J].護理與康復,2010,9(2):95-97.
[3]李香普,唐春林,周杏林,等.膀胱粘膜白斑15例診治體會[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03,18(3):151-152.
[4]鄭燕芬.吡柔吡星膀胱灌注預防膀胱癌復發(fā)的護理[J].護理與康復,2007,6(6):429-430.
[5]吳昀,高光霞.絲裂霉素致化學性膀胱炎1例[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06,21(3):212.
[6]錢春婭,沈燕,喬美珍.沖洗液溫度變化對前列腺氣化電切手術后膀胱痙攣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3):203-205.
[7]譚先杰,吳鳴,郎景和.婦科惡性腫瘤化療后骨髓抑制處理中的實用問題[J].實用婦產(chǎn)科雜志,2009,25(5):272-274.
[8]鄭紅崗,李安茂,江敦信.腺性膀胱炎的診斷與治療[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03,6(11):1078-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