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力喬
(瓊州學院人文社科學院,海南三亞572000)
歷代文獻資料中記載的海南是一個蠻荒之地,正如光緒崖州志(卷十九)中所說的:“珠崖僻處遐荒,為自古遷謫地”。海南在歷史上長期處于深閉固拒狀態(tài),真正認識到海南島開發(fā)價值的還是到了晚清,有曾紀澤、張之洞等政治家為先聲,力主開路鑿險,安撫教化。到民國初年編成的《海南島志》云:“今則海南一島,土宇形勝,寶藏可興,已顯白于世?!盵1]隨著開發(fā)海南觀念的確立,海南對外交流日漸頻繁,到民國時期,踏上這個美麗寶島,真正以考察研究海南社會文化生活為目的的學者漸漸增多,他們跋山涉水,以游記形式記載了寶島之旅。游記乃途中之所記,是作者對其旅途經(jīng)歷、見聞和感觸的記錄,寫作對象往往是親眼目擊的事實,因此能比較真實地反映客觀現(xiàn)實。隨著時間流逝,游記所反映的內(nèi)容終將成為歷史,游記本身也就成了歷史資料。因而我們能從他們的游記中找到許多寶貴的社會史料,有助于我們對當時社會萬象和作者所思所想有直觀認識。田曙嵐的《海南島旅行記》作為記錄民國海南的游記,其歷史文化價值十分顯著。
田曙嵐(1901-1978),湖南醴陵人,原名田澍,字介人。1923年肄業(yè)北京中國大學。1925年后,長期任中學教員。曾遍游浙、閩、兩廣、湘、黔、滇,對我國南方各民族進行調(diào)查研究,曾參加編修《安順府志》。解放后任安順圖書館館長,貴州民族學院研究室副主任,貴州民族研究所副所長。著有《廣西旅行記》《海南島旅行記》,主編《清實錄——貴州史料選輯》《仡佬族簡史簡志合編》等。從小跟隨名師周游,對于“輿地”一科,頗感興趣,盡管當時的身份只是上海民智中學的一位教師,但從著作成就看已經(jīng)是一個成熟的文化人類學研究專家。徐忍寒在《海南島旅行記》序言中說他“既窺門徑,一志專攻,早具根底。迨負笈故都,所學益進,厥后講學西北,所至有聲,每值假間,輒事游歷,酷好窮究事物,故常實地觀察”,和一般游記作者不同的是,“先生之游,異乎一般常人游蹤群趨通都大邑;有所訪問,輒就縉紳大夫,先生獨否,不遺窮鄉(xiāng)僻壤,不輕販夫走卒,故能深入民間,洞知疾苦。更無走馬看花之弊。”[2]田曙嵐對海南島的考察范圍頗廣,時間較久,舉凡風俗、人情、名勝、掌故、文化建設、社會經(jīng)濟、山川氣候、地質(zhì)物產(chǎn)等。對于他注重實地調(diào)查,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序言里頗多贊譽,說他不肯盡信書籍,或盲從傳說,數(shù)據(jù)和材料都要經(jīng)過自己的實地調(diào)查,親自嘗試,親眼所見,并予描繪而出。這恰恰表現(xiàn)出一個文化人類學學者治學的嚴謹態(tài)度和作為。此書記載各地勝跡與風俗多采用客觀說明,游歷行程則以簡潔記述寫出,盡管對行程的描寫十分簡略,只做一般介紹,對海南昔日風貌不加太多修飾和想象。
司徒尚紀在《嶺南歷史人文地理——廣府、客家、福佬民系比較研究》一書中分析了嶺南不同民系各異的經(jīng)濟發(fā)展模式,其中海南屬于福佬民系,其經(jīng)濟發(fā)展模式具有典型福佬系經(jīng)濟發(fā)展模式特征,表現(xiàn)為一種開放的沿海經(jīng)濟發(fā)展模式,具有強大的發(fā)展后勁[3]。
海南沿海商貿(mào)活動在民國時期就已經(jīng)有很好的發(fā)展。海南島沿海清末有港口61處(光緒《廣東輿地全圖》下,瓊州府圖和各縣圖)。到了明末,??诟邸胺珯{之眾,森如立竹”,依托港口發(fā)展起來的“海口城商賈絡繹,煙火稠密”,大批集市也應運而生;到了清中葉,??诘募幸呀?jīng)發(fā)展到310處。(道光《瓊州府志》卷六,《建置志·城池》)。而《海南島旅行記》的旅行路線,即沿著海南東西海岸線繞行,從海口至定安,再至瓊東,后返回???,再從??谥僚R高,臨高至澄邁,澄邁至儋州,再沿海而下,至昌江、感恩、崖縣、三亞,后從陵水,經(jīng)萬寧嘉積返回???,完成全島游歷,書中詳細記述的港口就有??诟?、新盈港、新英港、海頭港、墩頭港、三亞港、榆林港和藤橋港。目錄記載中有“三亞埠與三亞港”、“藤橋市與藤橋港”,更是把市鎮(zhèn)建設與港口建設聯(lián)系,顯示出一條清晰的海南市鎮(zhèn)發(fā)展沿海帶狀結構。
而民國時期海南東部沿海地區(qū),出洋已經(jīng)形成風氣。在《海南島旅行記》中記載瓊東(今瓊海)“縣屬俗尚樸實,民性任勞苦,善儲蓄。在昔安土重遷,鮮有去鄉(xiāng)而糊口于外者;今則遠渡南洋,或工或商,與文昌、樂會二縣,同為瓊屬出洋最多之縣分?!边@里說的文昌和樂會二縣即今天文昌與瓊海二市,這兩個城市是海南華僑最多的地方。
1860年,根據(jù)《中英天津條約》規(guī)定,瓊州(即???被辟為對外通商口岸。與廣東汕頭同時開埠。1926年??谠O市,成為繼廣州、汕頭之后廣東第三個建制城市,時人口達4.1萬人;而瓊州府城瓊山只有1600余家,人口約1萬人[3]。由于地緣、物源、族源等關系,??谂c福佬系地區(qū)貿(mào)易占主導地位,對外交通與暹羅、新加坡等地往來較多。
《海南島旅行記》記敘了“初抵??凇钡挠∠?“午后,參觀街市情形,略與閩之廈門、粵之汕頭相伯仲。惟港口淤淺,較大之船,俱遠泊于十里之外,船與埠,實可望而不可即;不若廈、汕港水之深,大小船舶俱云集于其埠頭也。近年當?shù)丶澤?,曾有睿修海口之議,然以種種關系,不克實行,致大好計劃,終成畫餅,良可惜也?!?/p>
根據(jù)《海南島志》記載,??诘暮I腺Q(mào)易在民國初年已有明顯發(fā)展,如《交通·水運》一章記述:海南天產(chǎn)富饒,鹽魚、果實、家畜、皮革、麻藤之屬輸出年有增加。而地當廣州、香港與安南、暹羅、南洋群島間交通要沖,往來船舶恒寄碇于???。海口海上貿(mào)易之繁華景象可見一斑,主要的對外貿(mào)易航線就有本島—暹羅、本島—新加坡、本島—廈門、本島—廣州、汕頭、本島—新洲,本島—海防等六條航線,商輪國籍主要有中國、德國、法國、英國、挪威、丹麥、日本,均1000噸以上,最高有3000噸。這些客觀的貿(mào)易往來成就了??诘某鞘邪l(fā)展,而《海南島旅行記》的作者將一個現(xiàn)實的??谡宫F(xiàn)在讀者面前,將真實游歷所見加以文學之描繪,構建起一段珍貴的民國海南城市發(fā)展的文學想象。
海南著名的勝跡在《海南島旅行記》中多有描繪,例如??诘奈骞?,三亞的南山嶺、落筆洞、大小洞天,萬寧的東山嶺等,其他各縣勝跡也盡可能網(wǎng)羅進來,分別加以統(tǒng)計和進行客觀說明。但書中描寫的這些名勝雖較有名氣,卻還處在開發(fā)之初,到處荊棘畢現(xiàn),涉步艱難,展現(xiàn)出海南一些真實的原始風貌。例如作者這樣描寫游歷三亞街的經(jīng)過:“四月八日,天晴。上午十時余,登崖亞長途汽車,十二時至馬嶺,在站旁飯館便餐次復上車經(jīng)三亞街而至三亞埠。沿途風景頗優(yōu);遙望海中之大、小二洲,頗與東西兩玳瑁洲相類似。公路兩旁,亦不時有裸體黎人來往于其間。”
此段敘述,三言兩語簡要勾勒出原始而生動的三亞街景象,給讀者以清晰的感受。另外,“南山嶺之游”記敘了一段艱辛的旅程,作者與隨同人員在荊棘遍布的山嶺中穿行,多次迷路,垂頭喪氣,道路上遍布的荊棘讓人生出“人生遍地皆荊棘,世道艱辛不易行”的感慨。后來登上南山嶺后,苦苦尋覓著名的石船、仙人足、大小洞天,但因位于南山嶺東麓,而其他勝跡須沿海繞行,最后竟近在咫尺而不能至,成為此行游歷一大遺憾。這次真實記敘,讓后來讀者真實把握南山與大小洞天所處具體地理位置,并對它們的今昔巨變有具體清晰感受。
訪讀名勝,作者的書寫尤佳,常常以文學筆觸加以勾勒和描繪,使得海南一些自然和人文景觀的豐富內(nèi)涵得以展現(xiàn)。例如作者寫“瓊山的蘇公祠及五公祠”一段:“十二月十三日,天晴。早飯后,復往府城,至瓊山圖書館瀏覽《瓊州府志》,除因食午飯曾一度離館外,至下午二時余始出。嗣游縣屬著名勝跡之蘇公祠及五公祠,距府城約一里許,未至祠前約二十武,道左有浮粟泉,泉水甘洌;周甕以石。既至祠前,祠額顏曰:‘蘇公祠’,因拾級入門,門內(nèi)屏風上有橫匾一,上書‘南溟奇甸’四字,蓋語出明太祖而為近人趙藩所書者,由屏風旁門入,視線直指二楹,楹上有聯(lián)云:‘此地能開眼界,何人可配眉山’繼見廳堂楹柱,復有數(shù)聯(lián)頗蘊藉;其一云:‘五指未開山,可惜長公非久宦;寸心原似水,屢嘗浮票亦前緣’又一云:‘讀公書近四十年,追溯宗盟,源遠渾忘流派別;離鄉(xiāng)約二千里,仰瞻遺像,風微彌覺感人深?!贝硕斡浭鑫膶W性很強,祠堂景象隨著作者游移的視線徐徐展開,仿佛一個慢鏡頭帶領觀眾進入祠堂深處,描述輕盈,敘寫從容,筆者以為歷代寫“五公祠”的游記未能超出這段文字。在寫出五公祠各個方位景觀后,面對先賢名士留下的文字,作者不勝感慨:“余讀竟,為之神注片刻;于此益想見東坡為人,不覺有超世出塵之想?!?/p>
旅游除了游山玩水,怡情養(yǎng)性,也能深入民間生活,體察每一個地方不同的風土與人情。對海南風土人情的記述占據(jù)了《海南島旅行記》的主要篇章,作者幾乎每到一縣均詳細整理出該縣勝跡與風俗,計有“瓊山的風俗”、“定安的風俗”、“文昌的勝跡與風俗”、“瓊東的風俗”、“澄邁的勝跡與風俗”、“臨高的風俗”、“儋縣的風俗”、“昌江的風俗”、“感恩的風俗”、“崖縣的風俗”、“陵水縣的勝跡與風俗”、“萬寧的風俗”等十二個縣風俗人情。其中對海南北部人情風俗與南部之概括較為準確,并可讓讀者自行比較。如“文昌風俗”中記述:“縣屬風俗醇厚;民性敏捷而勇于去國;故自海通以來,僑居海外謀生者頗多。而貪慕虛榮,尤為普通一般之共同心理。食用、服飾以及日常生活,多效法歐美。雖鄉(xiāng)村小戶,亦必咖啡、紅茶以待賓客。俗喜玩麻將牌,而有以有產(chǎn)階級為尤甚。一經(jīng)入席,可置一切于不顧。婚禮亦多采用新儀式;無論城鄉(xiāng),一律改用汽車以資迎娶。”文昌風俗的記述代表了海南北部醇厚而受外洋影響的民風。而在海南西北部風俗就與文昌殊異,以臨高風俗為典型:縣屬俗尚樸野;彼此多隱諱。競事鬼神,罕信醫(yī)藥。男子重耕作,鮮事工商。婦女業(yè)蠶桑、習紡織。鄉(xiāng)市貿(mào)易,老嫗居多。日用衣食,多從簡便。嚼食檳榔是海南南部一種古老的民俗,在《海南島旅行記》的民風描寫中,注意到海南南部各縣有喜食檳榔,以檳榔待客的民俗,以崖縣、陵水為盛:“俗嗜檳榔,尤以女人為最普遍。日常往來,常以檳榔為禮,賓至必先以敬主,主亦出以禮賓。成為普通交通之必需品。且往往有口角之爭,以檳榔一口可作和解條件?!?/p>
民國時期編撰的《海南島志》記載民國教育史料甚多,但田曙嵐得以親臨海南,與當?shù)刂袑W校長、教師、學生接觸,記事寫人,繪聲繪影,往往給人以更加真實鮮活的印象,從另一個角度留下了海南教育的歷史敘事。
作者常將旅行途中的見聞以素描之筆簡單勾勒,由定安至文昌的路途上所見為我們提供了關于孩童上學途中的想象:“十二月二十日,因連日天雨,預料公路多泥濘不堪,腳車難以行駛;因于胡君決定汽車至文昌。九時許,有開往文昌之車駛至,遂附搭焉,車行至溪仔口,渡河,經(jīng)舊州、益來、潭文而至三門坡,沿途牧童成對,各披一蓑衣,騎于牛背,意態(tài)消閑自在,點綴于濛濛細雨廣大之草場中,亦殊美觀也?!边@一幅畫在海南的“牧童騎牛圖”,隨意點染而成,不得不佩服作者寫畫之功。海南文昌被譽為文化教育之鄉(xiāng),長期以來形成了勤學興教傳統(tǒng),在游記中有詳實記載:縣屬文化,素稱發(fā)達。學校教育有文昌縣立中學一所(在縣城),第二區(qū)區(qū)立瓊文中學一所(在白延),完全小學七十五所,高級小學六所,初級小學五百零六所。文昌初級小學的數(shù)量大于瓊山,也可見教育在文昌推廣范圍之大。
關于學人遺風,作者記下了親身經(jīng)歷的一件事:十二月二十一日,天陰。有八十三歲老人王福景來訪,辮發(fā)猶存,意殊謙謹。初識面時,即行打躬作揖,猶不失科舉時代之禮節(jié),亦現(xiàn)代有數(shù)之人物也。談有頃,袖出生平得意之文章一卷示于余曰:“某篇是為某事而作,某篇是為某人而作。”余皆閱之,大抵皆針砭時俗,勸善懲惡之文章。句猶近八股,閱畢,題“‘?!鄙迫珈悖祼喝绯?,‘景’此良言,洵利且溥”十六字以贈之。王君樂甚,蓋嵌“福”“景”二字在內(nèi)。在偏遠的海疆邊陲之地,仍然有一種讀書的精神和種子在播撒和傳承,這樣的記述恐怕在海南地方志史料中是很難見到的。
田曙嵐《海南島旅行記》中記載的民國海南景況雖已隨歲月遠去,但我們通過作者的筆觸,跟隨作者的游蹤,仍然可以沉浸于昔日的繁華和落寞,品味出一種特殊的土地感情。海南,這一片神奇的土地,它的歷史,它的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正像一艘經(jīng)歷風霜的船只,等待天地間雨露、陽光的造訪,也等待詩人、畫師和學者的想象和描繪。
[1]陳銘樞.海南島志[M].???海南出版社,2004.
[2]田曙嵐.海南島旅行記[M].北京:中華書局,1936.
[3]司徒尚紀.嶺南歷史人文地理:廣府、客家、福佬民系比較研究[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1.
[4](明)唐胄.纂正德瓊臺志(上、下)[M].???海南出版社,2004.
[5](清)阮元.道光廣東通志·瓊州府(上、下)[M].???海南出版社,2004.
[6](明)歐陽璨.萬歷瓊州府志(上、下)[M].???海南出版社,2004.
[7]樂史.地理志·海南[M].???海南出版社,2004.
[8]周偉民,唐玲玲.歷代文人筆記中的海南[M].???海南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