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清,余華寧,赫玉欣,姚大虎
(河南科技大學(xué)納米技術(shù)與高分子材料重點實驗室,河南洛陽471003)
聚雙環(huán)戊二烯(PDCPD)是由雙環(huán)戊二烯(DCPD)開環(huán)易位聚合而得到的一種熱固性交聯(lián)聚合物。PDCPD具有優(yōu)良的物理性能,綜合性能優(yōu)于尼龍、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氨酯(PU)等,其單體黏度低、聚合反應(yīng)速率高的特點特別適用于制造結(jié)構(gòu)復(fù)雜的大型結(jié)構(gòu)部件[1-3]。
采用共聚的方法可擴展PDCPD的性能,特別是引入功能性共聚單體可使PDCPD獲得一些特殊性質(zhì)。DCPD的共聚可按兩種聚合機理進行,一種是開環(huán)易位聚合機理[4-7],產(chǎn)物是熱固性聚合物;另一種是加成聚合機理[8-9],產(chǎn)物是線性聚合物。文獻[10-11]采用碘化烷基鋁與元素碘的混合物做催化劑,制備出了環(huán)戊烯和雙環(huán)戊二烯共聚物。文獻[12-13]采用阻燃型鹵代降冰片烯與雙環(huán)戊二烯共聚,制成的模塑制品具有優(yōu)異的阻燃性能。文獻[14]用DCPD和分別由芴、苊、蒽取代的降冰片烯單體在開環(huán)易位催化劑的作用下進行共聚,共聚產(chǎn)物具有較高玻璃化轉(zhuǎn)變溫度。
雙環(huán)戊二烯與其他單體進行加成共聚的研究文獻報道很少。加成聚合反應(yīng)的催化劑一般有兩類:傳統(tǒng)的前過渡金屬Ziegler-Natta催化體系、茂金屬/鋁氧烷催化體系和具有一定親電性的鈀、鎳等后過渡金屬催化劑。文獻[15]采用β-二酮鎳(鈦、鋯)做催化劑研究了DCPD與降冰片烯的共聚,共聚反應(yīng)活性比降冰片烯的均聚要低,共聚物中DCPD結(jié)構(gòu)單元占20.5%(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文獻[16]等采用茂金屬Et[Ind]2ZrCl2-烷基鋁(MAO)催化體系將乙烯和DCPD進行共聚,制備出了乙烯-雙環(huán)戊二烯共聚物(EDCP)。本文對DCPD的開環(huán)易位聚合進行了研究,在采用單配鎢酚催化體系催化DCPD聚合時發(fā)現(xiàn),苯乙烯(St)單體的存在可明顯促進DCPD的聚合,而且兩者可以共聚,制備出了一種聚雙環(huán)戊二烯/聚苯乙烯(PDCPD/PS)共聚物。目前還未見DCPD與單烯烴共聚的報道。
雙環(huán)戊二烯(DCPD):分析純,浙江杭州楊利石化有限公司,CaH2干燥后減壓蒸餾后使用;苯乙烯(St):分析純,天津市化學(xué)試劑二廠,CaH2干燥后減壓蒸餾后使用;六氯化鎢(WCl6),分析純,長沙華京粉體材料有限公司;一氯二乙基鋁,工業(yè)級,南京雙聯(lián)化工;對叔丁基苯酚,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xué)試劑有限公司。
Nicolet iS10傅里葉紅外光譜儀,美國Thermo公司;Diamond型示差掃描量熱儀,美國PE公司;JSM-5610LV掃描電鏡,日本電子公司;STA409PC型同步分析儀,NETZSCH公司。
主催化劑制備:在氮氣保護下,將物質(zhì)的量比為1∶1的WCl6和對叔丁基苯酚溶于甲苯中,在70℃下攪拌反應(yīng)24 h。蒸出甲苯后加入同量DCPD配制成鎢酚絡(luò)合物溶液[17-18]。
助催化劑制備:在40℃下,將定量烷基鋁溶解到DCPD單體中,配成一定濃度的溶液,同樣放在陰涼干燥處待用。
以一定的比例將DCPD和苯乙烯加入到干燥的安瓿瓶中,真空充氮氣置換3次,保證瓶內(nèi)無氧環(huán)境。在60℃下加入雙組分催化劑進行催化反應(yīng)5 h。
將一定量的粉碎樣品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80℃下真空干燥5 h,除掉未反應(yīng)的苯乙烯和DCPD單體,分別按式(1)、式(2)計算苯乙烯的轉(zhuǎn)化率w1以及總轉(zhuǎn)化率w2,
式中,A0、A1分別為真空干燥前后樣品的質(zhì)量;B為空白樣品的損失質(zhì)量;C為樣品中苯乙烯的質(zhì)量。
稱取一定量的真空干燥樣品,用甲苯抽提8 h,將聚苯乙烯(PS)和線性PDCPD抽出,按式(3)計算溶出率w3,
式中,A'0、A'1分別為抽提前后樣品的質(zhì)量。
紅外光譜(IR)分析,采用KBr壓片法制樣,分辨率4 cm-1,掃描32次;差示掃描量熱分析(DSC),在氮氣氛圍下,升溫速率10℃/min;掃描電鏡(SEM)測試,選取聚合物樣品淬斷面,噴金處理后,觀察其微觀結(jié)構(gòu),加速電壓20 kV;熱失重(TG)分析,在氮氣氛圍下,升溫速率10℃/min。
苯乙烯質(zhì)量分數(shù)對轉(zhuǎn)化率的影響見表1。由表1可知:苯乙烯的轉(zhuǎn)化率很高,能夠達到90%以上;同時,隨著苯乙烯質(zhì)量分數(shù)的增加,聚合物的轉(zhuǎn)化率幾乎不變。這些現(xiàn)象都說明了苯乙烯可能與DCPD發(fā)生了共聚合反應(yīng)。
表1 苯乙烯質(zhì)量分數(shù)對轉(zhuǎn)化率的影響 %
表2是苯乙烯質(zhì)量分數(shù)對溶出率(抽提失重率)的影響,由表2可知:隨著苯乙烯質(zhì)量分數(shù)的增大,試樣的抽出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趨勢,但都比1號純PDCPD的溶出率小,說明了苯乙烯對DCPD的聚合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
表2 苯乙烯質(zhì)量分數(shù)對抽提失重率的影響 %
圖1和圖2分別是聚合物樣品抽提前后的紅外(IR)光譜圖,圖3是聚合物樣品抽提溶出物的紅外光譜圖。
對比圖1和圖2可知:抽提后,696 cm-1和755 cm-1處苯環(huán)單取代C—H面外彎曲振動的吸收峰,以及1 605 cm-1,1 495 cm-1,1 455 cm-1處苯環(huán)的骨架變形振動峰依然存在,說明PS不能從樣品中被抽提出來。對比圖3,在溶出物中不能明顯地觀察到上述吸收峰,也說明了樣品中的PS不能被抽提出來,由此說明苯乙烯可能與DCPD發(fā)生了共聚合。
圖1 抽提前聚合物樣品的紅外光譜圖
圖2 抽提后聚合物樣品的紅外光譜圖
圖3 聚合物樣品抽提溶出物的紅外光譜圖
圖4是聚合物樣品以及PS的差示掃描量熱分析(DSC)圖,由圖4可知:苯乙烯的玻璃化轉(zhuǎn)變溫度約為100℃,但是在苯乙烯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的聚合物樣品中卻觀察不到明顯的玻璃化轉(zhuǎn)變溫度。通過對DSC的分析,說明苯乙烯與DCPD可能發(fā)生了共聚反應(yīng)。
圖5是6號樣品熱失重(TG)曲線。由圖5可知:PDCPD-PS(其中PS質(zhì)量分數(shù)為20%)聚合物只有單一的分解溫度,430℃。這說明聚合物樣品不是苯乙烯和DCPD的共混物,而可能是兩者的共聚物。
圖4 聚合物以及PS的差示掃描量熱分析圖
圖5 樣品6的熱失重曲線
為了考察PS在基體中的存在形貌,將PDCPD均聚物和6號聚合物分別用液氮冷凍淬斷后再用甲苯刻蝕,用掃描電鏡觀察刻蝕面的形貌,如圖6所示。
圖6 PDCPD均聚物和6號聚合物淬斷面的掃描電鏡圖
6 號樣品是含有DCPD與20%的苯乙烯的聚合產(chǎn)物,如果DCPD和苯乙烯是分別獨立聚合,則產(chǎn)物中的兩種聚合物是以分相存在的,刻蝕去除PS后的表面形貌會顯示出很多凹痕,即聚苯乙烯是以海島的形式分散于ODCOD中。然而,圖6c的形貌與刻蝕前一樣,沒有出現(xiàn)PS溶出后產(chǎn)生的空洞,說明材料中并沒有PS的聚集相,由此推斷苯乙烯很有可能與DCPD發(fā)生了共聚。
在單配鎢酚-Et2AlCl催化體系下,苯乙烯的存在對DCPD有明顯的促進作用。經(jīng)紅外光譜分析、差示掃描量熱分析、熱失重分析和掃描電鏡表征都說明,在反應(yīng)條件下苯乙烯和DCPD可以發(fā)生共聚形成PDCPD-PS共聚物。
[1] 王偉,劉繼純,張玉清,等.雙環(huán)戊二烯研究新進展[J].化學(xué)與黏合,2007,29(2):117-121.
[2] 王偉,劉繼純,于劍昆.聚雙環(huán)戊二烯/蒙脫土納米復(fù)合材料的性能[J].合成樹脂及塑料,2009,26(2):15-18.
[3] 潘炳力,張玉清,嚴一楠,等.聚雙環(huán)戊二烯材料的研究進展[J].中國塑料,2009,23(4):8-14.
[4] Li H,Wang Z,Wang Y Q,et al.Ring-Opening Metathesis Polymerization of Dicyclopentadiene Catalyzed by a Polymer-Supported Tungsten Catalyst[J].Reactive&Polymers,1997,33:193-200.
[5] Kessler M R,White SR.Cure Kinetics of the Ring-Opening Metathesis Polymerization of Dicyclopentadiene[J].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Part A,2002,40(14):2373-2383.
[6] 嚴一楠,余文杰,李俊賢,等.聚雙環(huán)戊二烯催化體系及成型方法[J].化工新型材料,2009,37(10):17-20.
[7] 郭敬,袁莉,梁國正,等.雙環(huán)戊二烯催化開環(huán)移位聚合研究進展[J].材料導(dǎo)報,2007,21(2):57-60.
[8] Davidson T A,Wagener K B.Polymerization of Dicyclopentadiene:an Investigation of Mechanism[J].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Chemical,1998,133(1/2):67-74.
[9] Davidson T A,Wagener K B,Priddy D B.Polymerization of Dicyclopentadiene:A Tale of Two Mechanisms[J].Macromolecules,1996,29(2):786-788.
[10] Robert J.Cyclopentene-Dicyclopentadiene Copolymer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US,4002815[P].1977-01-11.
[12] 谷本博利,山本誠,八木下茂.難燃性ノルボルネン系樹脂成形品、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に用いる反応原液の組み合せ:日本,特開平7-227863[P].1995-08-29.
[13] 原重義,中谷梅若.可塑化重合體成型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ぴ反応性溶液の組合せ:日本,平2-269733(A)[P].1990-05-11.
[14] Sjardijn,Willem,Snel.Copolymerization of Dicyclopentadiene with Norbornene Derivatives and Copolymers Obtainable Therewith:NL,EP0372600[P].1989-07-11.
[15] 楊敏.單活性中心催化劑催化乙烯共聚及環(huán)烯烴聚合的研究[D].天津:河北工業(yè)大學(xué),2009:73-87.
[16] Adriane G.Ethylene Copolymerization with Cyclic Dienes Using rac-Et[Ind]2ZrCl2-Methylaluminoxane[J].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Part A:Polymer Chemistry,2002,40:471-485.
[17] Wang Z,Li H,He B L.Macroligand Effect of Tungsten Catalyst for Ring Opening Metathesis Polymerization of Dicyclopentadiene[J].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Chemical,2000,159:121-125.
[18] Zhang H,Zhang H J,Chen K J,et al.Synthesis of Macroligand-Tungsten Complexes of Containing Nitrogen and Silicon and Their Catalysis Behavior for Dicyclopentadiene Polymerization[J].China Elastomerics,2009,19(6):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