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戈砂
談音樂教育的情感
■楊戈砂
情景,是音樂教學“情感化”的基礎和前提,按照音樂教學的審美規(guī)律精心地創(chuàng)設音樂審美情境,是音樂教學得以成功和優(yōu)化的保證。師生在特定的音樂審美情境中觸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獲得審美情感體驗,陶情冶性。創(chuàng)設音樂教學情境,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心境,喚起學生的音樂審美注意。當學生進入一種特殊環(huán)境、面對特定的審美對象、耳聞目睹全是美的形象及充滿新異性的事物時,新鮮感便會油然而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比如,組織教學時,教師優(yōu)雅的儀表,親切而真誠的問候,清晰簡潔的談話,優(yōu)美輕盈的背景音樂等,都會使學生感到輕松、和諧和愉快。使其產生良好的音樂審美心境,這便是與音樂審美注意相伴隨的特定情緒,即一種對音樂學習期待的、企盼的、渴望的情緒。
創(chuàng)設音樂教學情境,在音樂教學的不同階的作用。用于教學過程的各環(huán)節(jié)和教學內容的連接,能起到承上啟下、培育新的審美心境、喚起新的審美注意的作用;用于教學內容之中,則會使原有的審美要素更加豐富多彩,產生更加宜人、感人、化人的審美效應。例如教師在上音樂欣賞課《藍色多瑙河》時,可播放維也納宮廷舞——華爾茲,甚至可以請有舞蹈天賦的學生上臺進行表演。欣賞完畢后可以動員全班學生隨音樂學習華爾茲,讓身心一起去感受圓舞曲的特點和魅力。教師在優(yōu)美的音樂伴奏下,以其生動而富于情感的語言音調,從容地吟誦導言,教師的一切語言和情景演示,都隨著音樂的展開而同步進行。來自情感、視覺、動覺、想象等一切可感的審美因素,從各種渠道綜合地運用于學生的情感,可以達到以情動人、以美育人的極佳審美境地。
情趣是音樂教學“情感化”“審美化”的重要形式,在音樂教學中,師生們常被抽象的音樂知識和單調的技能訓練所困擾,教學在一種刻板機械的訓練中反復,甚至會產生厭煩音樂的心理。音樂教學的情趣性,是審美教育發(fā)生情感體驗和優(yōu)化效應的心理機制,就是要變單調為豐富多彩,變刻板為生動活潑,變機械為愉快靈活。在教學中體現形象性、趣味性、愉快性等一系列原則。音樂教學方法的情趣化,不僅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快樂,而且會使他們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變“要他唱”為“他要唱”,使“唱得多”變?yōu)椤俺煤谩保儭翱鄬W”為“樂學”,真正體現“樂”(音樂)既是“樂”(快樂)的至理。在音樂教學中,應努力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情感傾向場,以各種趣味性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形式吸引學生,使他們自覺主動地參與音樂審美活動和音樂學習。
情感,是音樂教學“情感化”和“審美化”的主要標志。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給人的情感移入比其他藝術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地進入人的感情世界,情感在音樂教學中是最為活躍的心理因素,既是音樂審美感受的動力,又是音樂教育目標之一。音樂教育應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則,不時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花,使其在情緒的勃發(fā)與激動中進入審美的圣境。音樂審美活動,是從審美對象的感知開始的,在審美感知中,必須帶有情感因素。如在《二泉映月》中阿炳對二泉的描繪,首先是對二泉的感知。情由景生,這里的情,是阿炳真摯情感的表露,反過來又影響感知活動本身,“二泉”提供了感知的直感條件。而作品中的音外之音,景外之景所蘊含的豐富內容只有借助想象和理解,才能使感知的內容遠遠超過“二泉”所賦予的東西,這樣情景交融,最生動地說明了情感在音樂審美中所起的動力和中介作用。
情感體驗,是音樂教學至高至美的境界,音樂教師應努力去追求和創(chuàng)造,使音樂教育成為真正美育意義上的教育。通過情景、情趣、情感的教育和培養(yǎng),不僅讓學生掌握音樂的技能、技巧,更能夠發(fā)掘學生的音樂潛能,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對藝術美的感受力、表現力和創(chuàng)造力。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善于運用一切美的教學手段來喚起學生的美感,使他們在輕松、活潑的音樂氣氛中感受美,表現美,創(chuàng)造美,培養(yǎng)和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總之,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動腦,組織好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用生動形象的,甜美的教學語言和動聽的音樂打動學生的心扉,喚起學生的美感,使學生享受到真正來自心靈的、愉悅的、有生命力的音樂。
(作者單位:武漢市文華中學)
責任編輯 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