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谷川俊太郎 著 田 原 譯
谷川俊太郎研究
給世界!*
〔日〕谷川俊太郎 著 田 原 譯
一具死尸,橫躺在天地之間,被亙古不變的太陽照耀著,一具時時刻刻腐爛而去的死尸。對于他,詩謂何物?這個問題讓我痛苦。雖然他微睜著雙眼,但已經(jīng)什么也看不見。對于他,詩謂何物?無數(shù)白蛆從他的鼻孔里爬出。對于他,詩謂何物?他的陽具徒然下垂,已經(jīng)氣力喪盡?對于他,詩謂何物?
他沉默著,已經(jīng)永遠不再回答。無論怎樣美麗的挽歌,也不再屬于他。現(xiàn)在,詩歌對于他已什么都不是。因此,面對他的我也不再是詩人。即使我為他寫下千百首挽歌,我也會因為他而失去詩歌,而并非失去了一位讀者。我將由于他,喪失所有的詩歌。
我必須趁他活著的時候質(zhì)問:對于你,詩謂何物?這個質(zhì)問,是對一個人的質(zhì)問。它一定要與對“詩謂何物?”的質(zhì)問區(qū)別開來。我僅僅是質(zhì)問一個人。對你來說,詩謂何物?
活潑的一位少女,佇立于天地之間,被亙古不變的太陽照耀著,一天天茁壯成長起來的一位少女。我質(zhì)問她:對于你,詩謂何物?她用明亮的雙眸凝視我,快活地笑著回答:“我不懂得那些呀!”她的手腕被曬得黝黑。她的乳房在純棉的寬罩衫下?lián)u晃。我再次質(zhì)問自己,對于她,詩謂何物?可是,她卻回答了這個不曾期待的質(zhì)問。她說:“我雖然不明白對我來說詩謂何物,不過,我很喜歡讀詩。你看,今天為了打算在這片樹陰下閱讀,我還特意帶來了詩集呢?!彼央S身攜帶的一本詩集拿給我看。然后,俯身坐在一棵大榆樹的樹陰下,倏然地伸展雙腿,開始閱讀詩集。她說:“這樣讀詩非常快樂,尤其是讀到我喜愛的詩句時,時間簡直要停滯下來,在世界變成無數(shù)的我增殖著,好像要撐破世間。那種感覺類似于在學校舉行的芭蕾舞比賽時的心情,又與我喜歡的戀人在夜晚的河邊散步的心情相仿。總覺得我的自身已經(jīng)完成,已經(jīng)完美無缺,而且與世界結(jié)為一體,像一個走動著的什么光環(huán)。”
對她來說,詩謂何物?我知道這個答案。那是平凡無奇,抑或是令大多數(shù)詩人失望的回答。對她來說,詩歌與其他很多東西一樣也是她生活的一部分。
詩歌為何存在?它是為了今天在滿載乘客的電車里、緊抓著吊環(huán)默讀著詩歌的禿老頭而存在的。詩歌在昨天是因坐在劇場加坐的椅上聆聽詩歌朗誦的青年而存在的。而且,也是為了明天橫躺在原野上、留著發(fā)辮吟誦著詩歌的少女而存在的。詩歌讓他們的休日充實和快活,進而也是為了使他們繼續(xù)生活下去而存在的。不得不思考詩歌正如是生活之外的一個客觀價值存在一樣,人生是屬于每天的。那么只要人生屬于每天,詩歌也就屬于每天。詩歌因每天的“一次性消費”而完成自身。詩歌為了一個人的生存而身肩著“一次性消費”的榮譽。詩歌是通過詩歌和為其感動的一個人而開始完成自身的。除此之外,詩歌自身不再為何物。
詩人是怎樣度過自己一生的呢?他不是為了寫出一首出色的詩篇而苦吟一生活過來的。他與普通人無異,一生也是為了生活而活著。他欲創(chuàng)作詩篇時,并非為一首出色的詩篇等抽象的觀念而鋪開稿紙,他只是渴望一種生活而已。他的愿望是通過詩歌寫作能與更多的人 “結(jié)緣”,如果可能或者想因為詩歌獲得一天的生活費用。
某日清晨,我伏案在筆記本上寫下了幾行詩句。
活著
六月的百合花讓我活著
死去的魚讓我活著
被雨淋濕的狗崽
和那天的晚霞讓我活著
活著
無法忘卻的記憶讓我活著
死神使我活著
活著
猛然回首的一張臉讓我活著……
于是,我同時祈愿著這幾行詩句能在某時某地讓一個人好好地活著。那是比想寫出好詩,抑或想寫詩的心情更具有根源性的一種本能,也是我想靠近人類生活的小小欲望。
窗外,麻雀嘰嘰喳喳,孩子們推著兒童三輪車嬉耍,主婦們在埋頭浣洗。天空層云密布,收音機里的天氣預報說傍晚時分會有大雨。為了世界和在這個世界的人間生活,我正是為他們在創(chuàng)作著詩篇。一個人在轉(zhuǎn)動著車床,一個人在耕作,一個人在洗衣,一個人在寫詩,我們因此相互和諧共存,這不就是所謂的人類生活嗎?背離它們,詩歌便不存在任何抽象價值和意味。當然,我不認為詩與鍋相同。但是,除了繼續(xù)生活之外,還有什么生存方式留給人類呢?詩人既不會成為流浪者,亦不可能成為英雄。
留給詩人的是讓更多的人生活和自己繼續(xù)生活的一條奇妙的途徑。這與讓人們生活和繼續(xù)自己的生活之類的普通職業(yè)稍有不同。在生命和生活如此分離的今天,接受兩者間的割裂,或許反倒可以使詩人將它們在人們心中重新連結(jié)起來。
所有的人通常都想通過什么繼續(xù)生存下去。詩人也不例外,他想通過詩歌繼續(xù)生存,絕不是為了追求詩歌本身才生存的。我們并非為寫詩而活著,而是為了繼續(xù)生活,或者正由于活著才寫詩。我并不戀慕詩歌,我戀慕的是這個世界。我之所以能夠捕捉到語言,并非是我追求語言的緣故,而是緣于我對世界的追求。我為何追求世界呢?原因是我生活在這個世界。
對我來說,世界酷似女性。我渴望與世界同眠共枕。我這樣說會引起觀念性的回響嗎?可是,對我來說,世界是一個非常性感的詞。
八月的海岸,太陽閃耀著刺眼的光芒,少年們的腿已被曬黑,我在一瞬間目擊到孩子們的嬉戲聲,海面上飄著旗幟,與女人飛快的接吻。女人的嘴唇咸津津、濕潤潤的。女人發(fā)現(xiàn)有人看著而生氣,我被灌了很多海水。那時我感覺自己正與世界一起酣眠。世界在那一刻完成,我的生活進而也得以完成。但那只是瞬息之間。女人把笑臉轉(zhuǎn)向我笑,當她問“你愛我嗎?”的時候,我與世界之間短暫的性高潮結(jié)束了。
語言對于詩人是怎樣的詛咒呢?語言只不過是頻繁地使詩人與世界之間變得更加不和睦而已。這句據(jù)說是從前馬拉梅對一位音樂家所說的名言,在我聽來充滿了痛苦的放棄。
我越想成為詩人世界就越疏遠我。但作為人類的一員為了生活下去,我不得不以詩人而存在。因此,在作為人的責任和渴求與世界共存的欲望之間,我常??鄲啦⑦M退維谷。但是,這種進退維谷的困境不僅僅局限于詩人。現(xiàn)代社會中,在生活與生存之間的進退維谷不也或多或少地困惑著所有的人嗎?每天以同樣的無聊重復著非人性的工作,長年與結(jié)伴的老妻每晚吝嗇的愛,這些可以說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活著。我們是為了繼續(xù)活下去而生活的,但是,生存卻隨著生活在喪失。那種生活不是真正的生活。我認為現(xiàn)代社會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生存與生活的不協(xié)調(diào)。
詩人能肩負起什么樣的責任呢?詩人也和其他人一樣備受著生存與生活不協(xié)調(diào)的困擾。人們絕不允許他成為冷眼旁觀的局外人。相反,我認為對詩人來說尤為重要的是:主動置身于那種進退維谷的困境中。
對詩人來說,那種進退維谷可以歸結(jié)為兩個問題。其一,只靠寫詩經(jīng)濟生活無法維持。其二,就是如上所述的語言問題。關于第一個問題,我想大膽地責備詩人的懶散。實際上,一九五六年的日本并不存在以寫詩為生的詩人。但盡管如此,那也不能成為詩歌孤立的絕妙借口,我們應該為詩歌的賣得出去而努力。究其原委,因為詩歌暢銷意味著人們在享受著詩歌,同時,也是我們成為詩人的唯一途徑。我所說的享受,并不局限于閱讀。歌曲之中,驚險電影里,甚至脫衣舞表演中都能產(chǎn)生詩歌。我們毫無理由執(zhí)拗于十四行詩、散文詩、鉛字以及同人雜志?,F(xiàn)在,那些每月只寫一兩首二十來行詩的詩人,不論他怎樣致力于社會題材的詩歌寫作,被說成是逃避社會都是無可奈何的。不知為什么,詩人在詆毀富有者之前,為何不去發(fā)表一兩首新作呢?對收音機在黃金時間帶播放無聊的憂國憂民的臺詞之前,為何不去試著排練一場歌劇呢?詩人的社會性并非僅僅局限于對戰(zhàn)爭責任的追究。人類時時刻刻都在繼續(xù)著生活。詩人應該通過實際的作品從中去發(fā)現(xiàn)新的社會性。
詩人必須積極地為詩歌去拼搏。詩人無論受到怎樣的嘲笑,都必須主張詩歌,這是詩人的人性責任。由于被世人冷落,就悄悄地退縮,然后爭論現(xiàn)代詩的貧困與否等問題,是十分吝嗇之舉。我想大聲疾呼:“現(xiàn)代詩是貧困的!”而詩人更加貧困。經(jīng)濟上勿庸置疑,精神上也是貧困的。不去為詩歌賣得出去下功夫,只是不厭其煩地高談闊論詩人的社會性等等而揚名一時。
我并非在教唆詩人向人們賣弄風情。事實上正好相反。正因為是在現(xiàn)代社會詩人才顯得更加重要。我們必須徹底拋棄作為詩人的驕傲。而且正緣于此因,我想呼吁大家必須以詩人的身份去對待民眾。詩人應該為人類提供的是感動。這未必需要深邃的思想、明確的世界觀以及尖銳的社會分析。相反,由于它們讓詩人擺出臭架子,使詩歌喪失感動的例子已不是少數(shù)。詩人由于感動創(chuàng)作出詩篇,由于感動與人們緊緊相連,從而成為詩人。
三根火柴依次在黑夜中擦亮
頭一根為了看一下你的面孔
第二根為了看你的眼睛
最后一根為了看你的嘴唇
剩下的黑暗為了回想現(xiàn)在的一切
一面把你緊摟在我的懷中——普列維爾《夜晚的巴黎》(小笠原豐樹譯)
認為這首詩是淺薄的人可以說對生活的真諦是一無所知的人。
普列維爾那輕快的歌謠調(diào)使我想起詩人的另一個困境。自從那喀索斯窺視了那小小的水池以來,與詩人語言的不和睦現(xiàn)象已經(jīng)不是那樣少見了?;蛟S古代詩人們已不知不覺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或者浪漫派詩人們的熱情過剩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但是,不可思議的是,我沒聽到詩人們對這個問題的論述。是惟恐這個問題過于微妙,無法盡善論述呢,還是除了我之外的詩人們能夠通過感動的激烈程度輕而易舉地意解語言之咒語呢。
對我而言,語言是一種技術,也是一種職業(yè)工具。為此,它不斷與我的真實生活發(fā)生抵觸。比如同是“我愛你”這句話,在創(chuàng)作和真的向女性傾訴時,很明顯其語言所傳達出的內(nèi)涵是不同的。在我的心目中,語言總是衍繹著雙重角色。一種是詩歌語言,另一種是實際生活中的語言。雖然它們是同一語言,但絕不是一致的,闡釋清這種語言的雙重性是比較困難的。雖然它們明顯不同,卻在我的心中奇妙地“盤根交錯”,使我困惑。如果我僅僅因為一個感動,就對女人表白說“我愛你”,同時在把它寫在詩中,我覺得兩者中必有其一是謊言。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為真正的語言只有一個。我就是被這種樸素的實感支撐著不斷地提高著詩的“演技”能力。當然這其中也包含著我的生活語言本身被戲劇化的危險。比方說我呼喚大海時,是以詩的語言呼喚,還是以生活的語言呼喚的呢?此刻的我?guī)缀鯚o從所知。面朝大海,一面深深吸進潮汐的清香,我口中喚出的大海確實是生活的語言。否則,比起語言我更愿意相信沉默。因此,我正在思考的方法是徹底清除詩歌中所有的曖昧私性。基于此,詩歌顯然接近劇本和小說。詩歌變成了完全的虛構,感動已不與語言直接發(fā)生關聯(lián)。更基于此,我的生活語言或許能與我的詩歌語言完全分離開吧。
上述的普列維爾詩歌,可以認為是我這種思考方法的產(chǎn)物。這樣,詩歌會從一時的激情和稚淺的青春自白中解放出來。創(chuàng)作詩歌的感動充分顯示了那種“真”的力量。它與易變的感情,不可靠的理性相去甚遠。那是一種對待世界的堅定態(tài)度,甚至可以稱之為一種生命力。
這樣,詩人就會擁有全新的表現(xiàn)世界。他只要確保詩歌就足夠了。他創(chuàng)作廣播劇本,也為合唱歌曲作詞;他主持脫衣舞,導演暴力電影;他還寫關于宇宙旅行的隨筆,還為新居的室內(nèi)裝飾忙碌。但是,他絲毫不會變成拙劣的詩歌作者。他讓詩歌滲透到每個角落,用詩歌把人們貫穿起來,從而讓人們真正地生活,自己也因為詩歌而生活……
我對未來風景過于樂觀了嗎?但同時,我也在思考詩人將來獲取生存的唯一途徑。在我看來,每隔三個月自掏拮據(jù)的腰包出版一期同人雜志的詩人更為樂觀。他們連責備“炭坑節(jié)”①炭坑節(jié)為1949年流行于日本的一首民謠,由詩人西條八十作詞,古賀政男作曲。的權利都沒有。詩人若責備“炭坑節(jié)”,他會通過為取代“炭坑節(jié)”的舊歌詞而創(chuàng)作出新歌詞負起責任,雖然他深知現(xiàn)在自己的歌曲會受到人們的抵觸,但他必須通過相信自己能創(chuàng)作出自認為更好的歌詞來主張詩歌,稍微夸大其詞一點講,所有的詩人都必須為日本現(xiàn)在的流行歌曲承擔責任。在賣弄對大眾不足憑信和夸示自己的高尚情趣之前,詩人必須通過實際作品一步一步地拓寬人們(讀者)的心靈。在信口開河地滿足自己的自白癖和主張癖之前,千萬莫忘詩人與其他所有的職業(yè)一樣,也肩負著讓人們活下去的責任。
一具死尸,橫躺在天地之間,被亙古不變的太陽照耀著,一具時時刻刻腐爛而去的死尸。對于他,詩謂何物?對他而言,詩歌必須是讓他無怨無悔的存在,帶給他感動,必須讓他從虛假的生活回到真實的生活之中,有助于他的每天生活,即使是一時片刻也要讓他經(jīng)受住漫長的生活之旅。詩歌是為了讓他與世界共生的存在。于是,詩人佇立在死尸前,必須心無遺憾地說:“我讓他生活了,正如他讓我生活了一樣?!?/p>
世界無邊無際。我們?nèi)绱嘶钪?,且以后還得必將繼續(xù)活下去。覆蓋著一切的只是這個單純無聊的事實。詩也肩負著這樣的使命。詩歌不是我的專屬,詩歌屬于世界和人類。詩人通過詩歌,必須行走連結(jié)人類、連結(jié)世界這條艱難的道路上。盡管有時我也想過僅僅憑靠沉默就能夠與世界相連,但我甚至認為連它也必須成為詩人感動的一個核心。詩人的自我生存與他人的生存之間沒有區(qū)別。詩人通過自己的生活,也是為了讓他人更好的生活;同時又通過讓他人更好的生活,來實現(xiàn)自己的生活。詩人通過新的語言,打破進退維谷的困境時,他同時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科學家們向世界發(fā)射新的宇宙飛船的時候,詩人們向世界發(fā)出新的語言。在沉默的宇宙太空,它們是同樣的武器——讓人類繼續(xù)生活下去的武器。
* 本文譯自Eureka(《發(fā)現(xiàn)》)雜志1956年10月號。
谷川俊太郎(ShuntaroTanikawa,一九三一-)日本當代詩人、劇作家、翻譯家。田原,中國當代詩人,文學博士,現(xiàn)在日本國立東北大學任教,并同時兼任東京大學外國人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