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接受美學看《李爾王》中人物命運變化的“瀑布”效果

2012-03-28 14:01李俊宇
大理大學學報 2012年1期
關鍵詞:李爾李爾王觀者

李俊宇

(寧德師范學院外語系,福建寧德 352100)

從接受美學看《李爾王》中人物命運變化的“瀑布”效果

李俊宇

(寧德師范學院外語系,福建寧德 352100)

接受美學強調(diào)讀者在閱讀和接受過程中的積極參與作用。在悲劇審美中,不能只滿足于闡析文本中作者所給出或提示的意象,應該在閱讀文本后,在歸納的基礎上通過讀者自身的想象加工成新的意象。從接受美學看,讀者在觀照了《李爾王》一劇后,能動地形成了人物命運變化的“瀑布”意象,并與悲劇本身在讀者身上引起的一系列情感反應一起構成了“瀑布”效果。其人物命運變化的“瀑布”具有幾個特點:“瀑布”的巨大落差性、垂直無迂回性和粉碎性,這些特點在作為主體的讀者心理上產(chǎn)生了震驚、恐懼、崇高,并引起觀者對人物命運變化這整個事件的深思。而且,這幅壯麗的“瀑布”圖景給讀者以強烈的美感。

接受美學;悲劇;審美;命運變化;“瀑布”效果

朱光潛認為“觀看悲劇是一項審美活動”〔1〕,其實閱讀悲劇作品同樣是一項審美活動。而審美則通常是通過意象來實現(xiàn)的。意象其實是美的載體,朱光潛說過:“美感的世界純粹是意象世界”〔2〕。對于《李爾王》一劇的解讀,朱光潛和其他許多評論家一樣,注意到了劇中的“暴風雨的場景”這個最明顯的意象。還有評論者注意到了劇本中的其他自然意象如動物意象,甚至還有人指出了劇本中的服飾意象,這些都是文本中顯在的意象;也有評論者敏銳地發(fā)掘了文本中的隱在意象,如正義意象和神明意象等。而通過意象來實現(xiàn)的審美經(jīng)驗是接受與接受史研究的核心問題,因此,筆者在此從接受美學的角度,闡析讀者在觀照劇中人物命運變化后在心理上所形成的整體意象:“瀑布”。

一、《李爾王》中人物命運變化的“瀑布”

接受美學是由姚斯和伊瑟爾等人在現(xiàn)象學和闡釋學的基礎上,吸收了結構主義理論中的“空白論”思想、哈貝馬斯的交往理論、薩特的恢復讀者地位的理論以及馬克思生產(chǎn)—流通—消費的“循環(huán)模式”理論而創(chuàng)建的。接受美學的突出特征是它強調(diào)讀者在閱讀和接受過程中的積極參與作用,認為讀者的參與在閱讀過程中具有決定性意義。姚斯提出了“期待視野”和“視野融合”兩個概念,前者是指“解讀者面對本文時,強調(diào)調(diào)動自己的經(jīng)驗并產(chǎn)生的思維定向及其他所希望的本文對他的滿足”,而后者則是指“接受者的期待視野與本文或生活實踐視野的交融和相互影響”〔3〕。這兩個概念在實質(zhì)上強調(diào)了以讀者為中心,強調(diào)讀者在心理上調(diào)動自己的已往經(jīng)驗對所閱讀文本的主動接受和構建。這種以往的經(jīng)驗既指對以往文本的閱讀經(jīng)驗,也指讀者的生活實踐經(jīng)驗,正如姚斯指出:“一部新作品的讀者能夠在較為狹窄的文學視野中感知它,也能夠在更為廣闊的生活的期待視野中感知它”〔4〕。在大自然中或電視里或圖片里,我們許多人都見過瀑布,而且它在我們腦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來自于生活中的一種經(jīng)驗。當我們合上《李爾王》這個劇本,思考劇中主要人物的命運變化:李爾王由國王變成了一個一無所有的瘋子,三女兒考狄利婭就因為一句“我愛你一分不多一分也不少”,由公主變成了平民,最后被愛德蒙所派的士兵縊死,忠誠的埃德加也成為乞丐,公爵葛羅斯特竟然落得被挖眼而成為瞎子的結局。在該劇前后,主要人物的命運變化是何等巨大!只要稍加運用想象,我們腦海里就會呈現(xiàn)一幅壯麗的瀑布。這種審美感覺是源于“期待視野”和“視野融合”。其根源在于,我們在實際生活經(jīng)驗得來的意象的基礎上,閱讀文本后重新構建了一個意象,而且它們是互相融合的,后者符合了我們的“期待視野”。當然,這個新的意象絕非憑空臆想,其最終來源在于文本。在《李爾王》中,有評論者注意到了“‘謫降’這個意象曾有形無形地多次出現(xiàn)在劇里”〔5〕。這里的“謫降”指劇中主要人物命運的下降性變化,而理查德·吉爾(Richard Gill)是用“跌落”來描述命運的下降性變化,他有這樣的一段論述:“主人公命運的跌落是悲劇的主要特點。這既表現(xiàn)在外部也表現(xiàn)在內(nèi)部。從外部來看是主人公權利和地位的下降;從內(nèi)部看則是精神的紊亂”〔6〕。從這段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出,悲劇最重要的特點,也是之所以成其為悲劇的條件之一是:悲劇的主人公在命運上的一個大跌落。吉爾在這里用的是“fall”來指稱“跌落”,在英語里“fall”既有“跌落”的意思,也可作“瀑布”解釋。因此,筆者借用“瀑布”一詞來描述和闡釋主人公命運的變化既吻合其文本意義,也不違背詞源學上的用法。

二、人物命運變化的“瀑布”特點

(一)“瀑布”上空的渲染性

在《李爾王》中,宮廷里的陰謀,就如同天空烏云密布。當愛德蒙等使用欺騙的陰謀詭計時,其父看天象直覺“最近的一些日蝕和月蝕果然不是好兆頭”〔7〕163。天空因日蝕和月蝕變得陰暗,即天象將有大的變化,而對于宮廷、社會則預示著重大的變端在醞釀。社會變化直接關聯(lián)著宮廷中主要人物的命運,并為人物命運的變化準備了前提條件。這如同瀑布上空的烏云和暴雨,為瀑布的壯觀成型提供了條件。更明顯的是,在戲劇的高潮階段,莎士比亞刻畫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暴風雨場景。當心如毒蝎的高納里爾和里根把年邁的父親李爾無情地逐出家門時,狂風大作,同時也使得“瀑布”更為壯觀。這種濃墨重彩式的描繪和“瀑布”的壯麗相得益彰。莎士比亞不僅在場景上著力渲染,而且還用劇中主要人物氣勢磅礴的言辭來加以渲染,如葛羅斯特:“受到那樣狂風暴雨的霧靄的海水,也要把它的怒潮噴向天空,熄滅了星星的火焰”〔7〕227。而李爾更是言道:“瀑布一樣的傾盆大雨;思想一樣迅速的硫磺的閃電;劈碎橡樹的巨雷”,似乎要“擊平這生殖繁密的、飽滿的地球,打碎造物的模型”〔7〕208。

(二)“瀑布”的巨大落差性

所謂瀑布,其形成必須得有一個較大的落差,而且落差越大就越壯觀,也越能震撼觀者。劇中幾個主要人物的命運變化也有此特點。該劇的主人公國王李爾,在劇本開始時是一個高高在上,任意妄為的國王,最終卻成了個連平民都不如的瘋瘋癲癲的老頭子,其落差大得簡直難以置信。葛羅斯特伯爵,被康華爾殘忍地挖去雙眼,這比殺死他殘酷千百倍。反面人物埃德蒙,他的狡詐、貪婪、冷酷、卑劣卻大大超出我們的預期:他根本不念父子的人倫之情,故意回避以便讓康華爾挖去他親生父親的雙眼,其心之毒勝過毒蝎。不僅如此,他還極端功利貪婪,企圖同時占有高納里爾和里根兩個女人,并最終取代李爾登上寶座。他的無恥、狡詐、貪婪和殘忍大大超出我們的心理預期。正如美國學者大衛(wèi)·貝文頓(David Bevington)所說:“在描畫人類生存之悲慘這點上,除了《哈姆雷特》和《麥克白》沒有其他悲劇能與之比肩;葛羅斯特伯爵被挖去雙眼和考狄利婭死在李爾懷抱里這兩個悲慘的景象,就是《哈姆雷特》和《麥克白》也無與倫比”〔8〕。所有這些人物的命運變化都在我們心中形成了一個很大的落差,就如同水簾從懸崖上部直墜谷底。

(三)“瀑布”的垂直無迂回性

大凡壯麗的瀑布,不僅有較大的落差,而且落下的位置是垂直的,越垂直越壯觀,這樣的瀑布會給人心理上的恐懼和震撼。在《李爾王》這個劇本的開頭,在李爾隨心所欲地分封他的土地的場景中,李爾對小女兒考狄利婭態(tài)度的變化也是陡然直下的。當考狄利婭沒有說出違心之言來奉承他時,李爾說道:“我發(fā)誓從現(xiàn)在起永遠和你斷絕一切父子之情和血緣親屬的關系”〔7〕153。連法蘭西國王都無法理解李爾這種態(tài)度上前后反差巨大的變化,“怎么一瞬間,就會干下這么一件罪大惡極的行為”〔7〕154。同樣,他的兩個大女兒得到了他的土地后,對李爾的態(tài)度就陡然直下,毫不留情地把老父趕出家門,流落荒郊。愛德蒙更是毫不遜色,當他得到了父親的信任,把哥哥趕出去后,便毫不猶豫地殘忍地對待他的親生父親。所有主要人物的命運在短短的時間內(nèi)就發(fā)生了如此巨大的“垂直”變化。該劇中人物命運的變化雖有點出乎讀者意料且情節(jié)較復雜,但絕無迂回曲折之感。這是一個垂直下瀉的“瀑布”,水流臨到懸崖邊緣,就直瀉下來。

(四)“瀑布”的粉碎性和歸整性

作為瀑布,還有一個顯著而且讓觀者肅然起敬的特點:粉碎性。巨大的水簾從高處墜下,落下時被重力扯成碎片,在谷底濺起水花乃至升騰成霧氣。而且那水的碎片也好,顆粒也好,在深谷里完全混合起來了。這在《李爾王》中也體現(xiàn)得很明顯。利欲熏心的愛德蒙被愛德伽殺死,里根被高納里爾毒死,后高納里爾自殺,考狄利婭被愛德蒙派去的軍官隊長縊死,國王李爾最后死于心力交瘁。戲劇結尾時舞臺上尸橫遍地。國王死了,國王的3個女兒都死了,這說明了舊的統(tǒng)治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有待建立,王國所經(jīng)歷的陣痛是必然也是必須的。在戲劇的開頭就顯示了王國內(nèi)部矛盾重重。國王李爾80多歲了,年事已高,難免昏聵。他的兩個大女兒互相之間勾心斗角。愛德蒙代表著出身較低的階層,不滿于被輕視和壓抑的地位,他們力圖打破原來的舊秩序。這些說明了王國必然要經(jīng)歷一場大變。就如同瀑布處在懸崖的邊緣,墜落并粉碎是必然的。王國的命運在哪里?這一切,莎士比亞無法給出答案,只能留給那奔騰不息的歷史長河。

三、人物命運變化的“瀑布效果”

在實際生活中,瀑布留給我們最初的印象是什么?毫無疑問,是壯觀。因為它那突兀眼前的瀑布和隨之而來的巨大聲響沖擊著我們的視覺和聽覺;同時,瀑布也給我們的心靈以強烈的震撼,因為它激起了我們對那渾然一體的水簾被摔下來乃至升騰成霧氣的嘆惋和對力量的一種畏懼,我們在這大自然的杰作面前因顯得極其渺小而對它生出了崇敬。這,就是實際生活中的瀑布效果,當我們親臨了每一個大的瀑布后都會有這樣一種悲壯的感覺。同樣地,當我們閱讀了《李爾王》這個劇本后,這種感覺也是那么的強烈。如前所述,在《李爾王》中,存在一個隱在意象——瀑布,而這個意象在閱讀主體的心理上產(chǎn)生了強大的效應,筆者在此把它稱為“瀑布效果”。毫無疑問,《李爾王》是一個悲劇,而對于悲劇及其效果,亞里士多德有較詳細的論述,但亞氏在其論述中“主要強調(diào)悲劇本身具有引起觀眾憐憫與恐懼并加以陶冶的功能,而未強調(diào)觀者對效果的能動作用”〔9〕。筆者在本文中的“效果”是接受美學中所指稱的效果(effect),是文本與讀者相互作用的結果?!捌俨夹Ч卑俗x者或觀者在腦海中所形成的“瀑布”本身,同時這個意象在主體的心理和情感上產(chǎn)生了強烈的反應,如崇高、震驚、恐懼和深思。從接受美學看,這里的“瀑布”意象本身是觀者的能動作用所產(chǎn)生的效果。

如前所述,《李爾王》中人物命運變化的“瀑布”具有4個特點,即“瀑布”上空的渲染性;“瀑布”的巨大落差性;“瀑布”的垂直無迂回性;“瀑布”的粉碎性和歸整性。而這4個特點與“瀑布”在讀者心理和情感上產(chǎn)生的反應直接相關。“瀑布”上空的渲染性給讀者心理上造成了一種疑慮,且在這種疑慮中充滿了懸念。天空中的日蝕月蝕,令讀者或觀者為主人公的命運而擔憂。這種疑慮的堆積在讀者心理上產(chǎn)生了一種強烈的動量,一種需要宣泄的動量。而瀑布的巨大落差性和垂直無迂回性,以及粉碎性,在讀者心里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了一種恐懼感,這種恐懼不能和實際生活中的恐懼混為一談,這種恐懼是悲劇感中不可缺少的一個成分。在悲劇中,恐懼和震驚密切相關。對于李爾王的近乎瘋癲,葛羅斯特的被挖去雙眼,埃德蒙的狠毒,我們只能用震驚一詞來形容,“所謂震驚,是一種專對殘酷或狂暴的情景的特殊心理反應”〔10〕。這種特殊的心理反應就是瀑布效應之一。隨著“瀑布”的墜落,使讀者在恐懼中得到一種心理上的暢快的宣泄?!捌俨肌钡臍w整性,又使讀者的心靈得到了凈化,在這種凈化中,讀者對整個事件進行著深深的思索。在《李爾王》中,由于戲劇情節(jié)的迅速推進,讀者或觀者在欣賞的過程中來不及細想,只有等到戲劇結束后,才會對整個事件,或對整個“瀑布”的發(fā)生過程進行思索。值得注意的是,接受美學并不排斥文本與現(xiàn)實及歷史的關系,并非為美學而美學。接受美學強調(diào)讀者的主體性,強調(diào)讀者在閱讀中的主觀能動性,而這種能動性是讀者與文本之間一種積極的互動,即由讀者的期待視野到視野融合。而讀者的期待視野帶著讀者強烈的時代現(xiàn)實感與讀者文本閱讀經(jīng)驗,因此與現(xiàn)實及歷史的關系十分密切。文本及讀者共同產(chǎn)生的意象對讀者本身在心理和情感上給予極大的觸動,并引起讀者的深深思考,尤其是“瀑布”的粉碎性,不僅增強了作品的道德意蘊,而且讓讀者進入沉思。在《李爾王》中,主要人物命運的急劇變化,直接表征了當時社會變化的特點:舊的勢力趨于朽敗,新的力量在醞釀、積聚和發(fā)展,變化往往發(fā)生在一瞬之間。經(jīng)歷了這次大變,一切皆得其所,正如劇中奧本尼所言:“一切朋友都要得到他們忠貞的報酬,一切仇敵都要得到他們罪惡的苦杯”〔7〕272。然而,莎士比亞對于未來還是充滿了希望。在該劇里有這樣一個場景:葛羅斯特欲從懸崖上跳下去結束他痛苦的生命,脫離這說不清的世道,他兒子愛德伽出于挽救他的目的善意地騙了他,讓他從平地跳到平地,因而葛羅斯特沒能跳崖自殺。這與勃魯蓋爾在《盲人》一畫中刻畫的場景形成鮮明的對比。在《盲人》中,一群盲人一個跟著一個走向懸崖,懸崖下面是萬丈深淵。這幅畫充分表明了一種悲觀絕望的處世態(tài)度:人類走向毀滅的命運是不可避免的。而在《李爾王》中,雖然葛羅斯特兩眼瞎了,但愛德伽并不瞎,而且他沒有把葛羅斯特領向懸崖邊緣,愛德伽是要拯救一個受到重創(chuàng)的絕望的心靈。“悲劇性把無與倫比的個性的死亡理解為整個世界的不可挽救的崩潰時,同時也確立了宇宙的牢固性、永恒性和無限性”〔11〕。如同瀑布一樣,水簾從高處落下并被粉碎后,又重新得到了歸整,匯聚成新的河流,奔流而去。總之,這種粉碎性和歸整性,給觀者或讀者以深深的思索。

而從“瀑布”上空的渲染到“瀑布”的粉碎,人物命運的變化這整個事件在讀者心中產(chǎn)生了“崇高”的效果。凱瑞特在《美的理論》一書中,對客體能引起主體崇高感所應具備的特點作了比較詳細的闡述:第一,引起我們情感的超常的體積或力量。第二,首先是一個受挫或拒絕的消極狀態(tài)。第三,隨后,一個自我擴張或者提高。第四,最后的情感是與客體合一的積極情感〔12〕。在凱瑞特的解釋中,他認為“高山”、“彩虹”這類靜態(tài)的事物可以作為崇高的客體,因為它們具備了“超常的體積或力量”這個條件。同時他也承認“颶風”這類動態(tài)的事物也可以作為崇高的客體。既然動態(tài)的事物可以作為崇高的客體,那么在客體動態(tài)的變化中,觀者這個主體的心理和情感也會隨著客體的變化而相應變化。動態(tài)的事物是因,主體情感變化是果,無因則無果,因此,可作為崇高的動態(tài)客體也相應地遇到“受挫或拒絕”、“自我擴張或提高”,而且在這個動態(tài)的變化中,客體更能顯示其內(nèi)在的力量,增強其崇高感。而大型“瀑布”正是這種動態(tài)的客體,其本身所具備的特點使其恰好吻合客體引起主體崇高所應具備的條件。水流大量積聚,在懸崖處受挫,同時相對于深谷處而被突然抬高,產(chǎn)生一種巨大的動量,接著跌落到深谷里,最后又重新匯集成水流。水流的大量積聚與懸崖的高度符合了條件一;水流處于懸崖的邊緣,它引起了我們一個受挫或拒絕的消極狀態(tài),即符合了條件二;水流在懸崖處被抬高,在觀者心理上必然產(chǎn)生自我擴張感,最后水流從高處墜落,使得觀者心理上的“動量”也得到了一種釋放,或情感上的宣泄。李爾王的命運變化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其形成的“瀑布”意象具備了產(chǎn)生“崇高”感的特點。李爾在分封土地前,是一個受萬人景仰、高高在上的君主,他內(nèi)心充滿了強烈的自大感,這種自大感是由他的地位所決定了的。盡管他年事已高,卻是一個富有激情的男人,他的暴怒,他在暴風雨中的一番話,是他內(nèi)心充滿激情的表現(xiàn)。因此,莎士比亞給李爾王賦予了一種超常的內(nèi)在精神力量。然而,他的自大感卻受到了挫折,首先被小女兒考狄利婭的真實表白所打擊,接著是被兩個大女兒趕出家門,流落荒野。在暴風雨中,他那充滿激情的訴說,顯示了他對倫理道德的尊重,對邪惡的痛恨。在荒郊的暴風雨中,他的整個胸腔擴展了,全身的血管噴張了,他近似瘋狂的狀態(tài),使他無視暴風雨所造成的肉體上的傷痛,他聲聲有力的訴說,顯示了他內(nèi)心強大的力量。他寧愿在暴風雨中,讓雨水澆透他那曾經(jīng)糊涂的思想,也讓他認識到了窮人的痛苦,顯示出了對普通人的人文關懷,隨著李爾王精神的高亢,觀者的激情也被調(diào)動起來。尤其是其小女兒的死亡,更是給了他沉重的一擊,他抱著考狄利婭,那一番深情的訴說,充滿了對生命的尊重,對愛和幸福的珍視。當李爾王顯示出他內(nèi)心深處的愛時,觀者也跟著進行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禮,一次凈化。最后,考狄利婭死去后,他也完全失去了求生的愿望,他內(nèi)心的激情已經(jīng)發(fā)泄完畢,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我們可以看出,李爾王本身并不能給人以崇高感,而是他命運的變化給人以崇高感,確切地說,是命運變化所激發(fā)出來的力量、激情和內(nèi)心深沉的愛給人以崇高感。

最后,所有這4個特點合力構成了一幅壯麗的“瀑布”圖,充滿了強烈的美感。這種美以意象為載體,以情感為驅動力。

綜上所述,《李爾王》中人物命運的變化充分體現(xiàn)了“瀑布”的特點,它在讀者或觀者心里形成的意象是一幅極其壯觀的“瀑布”,它具有“巨大的落差性”、“垂直無迂回性”和“徹底的粉碎性”。這的確是一部在藝術手法上很有特點的悲劇,特別是“巨大的落差性”這一點,是莎翁其他3部悲劇《哈姆雷特》、《麥克白》和《奧賽羅》)所不具備的。當我們合上這部戲劇,留在我們腦海里的還是那壯麗的瀑布,那墜落下來時的轟然巨響,還有那激起的片片浪花。

〔1〕朱光潛.悲劇心理學〔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09:14.

〔2〕朱光潛.朱光潛全集:第二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52.

〔3〕方建中.論姚斯的接受美學思想〔J〕.求索,2004(5):156.

〔4〕〔德〕H.R.姚斯,〔美〕R.C.霍拉勃.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M〕.周寧,金元浦,譯.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8:31.

〔5〕劉旭彩.淺析《李爾王》中的象征意義〔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2,21(1):76.

〔6〕Richard Gill.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M〕.London:Palgrave Macmillan,2008:191.

〔7〕〔英〕莎士比亞.莎士比亞全集〔M〕.朱生豪,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

〔8〕David Bevington.Shakespeare’s Tragedies〔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2007:185.

〔9〕朱立元.接受美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76.

〔10〕〔加〕諾斯羅普·弗萊.批評的解剖〔M〕.陳慧,袁憲軍,吳偉仁,譯.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6:323.

〔11〕〔俄〕A.A.別利亞耶夫.美學詞典〔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3:27.

〔12〕汝信.外國美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22.

(責任編輯 黨紅梅)

“Waterfall”Effect of Character Fate's Change in King Lear from the Angle of Reception Aesthetics

LI Junyu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Ningde Normal University,Ningde,Fujian 352100,China)

The Reception Aesthetics puts its emphasis on reader's participation in the process of reading and reception.On the base of induction,readers shouldn't be content with the image the author conveys.This image should be transformed into new image by readers themselves after reading books in tragic aesthetics.After mindfulness of King Lear,readers actively form the"waterfall"image of character fate's change,and a series of emotional reaction constitutes"waterfall"effect,which is happened to readers combined with tragedy itself.The waterfall of character fate's change manifests some features,such as massive drop,perpendicularity and smashes.These features give rise to shock,horror and sublime in readers'psychology,and make readers to ponder deeply over the whole incident.Besides,this magnificent picture of"waterfall"gives readers strong aesthetic feeling.

reception aesthetics;tragedy;aesthetic appreciation;“waterfall”effect

I106.3

A

1672-2345(2012)01-0031-05

福建省教育廳社科基金資助項目(JB11283S)

2011-09-20

李俊宇,講師,主要從事英美文學研究.

猜你喜歡
李爾李爾王觀者
端午節(jié)觀龍舟賽
《李爾王》漢譯的序跋研究
“適宜君王的風度”:論《李爾王》中的新舊君主
《李爾王》
離開李爾王的荒野
皇上胸肌好偉大
李爾亞太總部及技術中心新址正式奠基
麥格納接替李爾為寶馬提供座椅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
崇信县| 漯河市| 新巴尔虎右旗| 福海县| 台安县| 中卫市| 泰顺县| 洪湖市| 宝山区| 工布江达县| 米脂县| 文登市| 贡嘎县| 东乡| 峡江县| 顺平县| 高邑县| 页游| 宜宾县| 宣恩县| 惠安县| 兴化市| 怀仁县| 新田县| 太仓市| 阿克| 乃东县| 南京市| 江达县| 泰州市| 古蔺县| 肃北| 红安县| 旬邑县| 深泽县| 福建省| 洱源县| 定日县| 永州市| 孟州市| 福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