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高等師范學校海門校區(qū)(226100)施 兵
圖1為“甲、乙、丙、丁四地正午太陽高度年變化幅度與6月22日正午太陽高度示意圖”,完成l~3題。
圖1
1.甲、乙、丙、丁四地中,地球自轉線速度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6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晝時間由長到短的排序是
A.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
C.丙、甲、乙、丁
D.丁、乙、甲、丙
3.依據(jù)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分布及移動規(guī)律,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甲地,受盛行西風帶控制
B.乙地,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
C.丙地,受東南信風帶控制
D.丁地,受極地高氣壓帶控制
答案:1.B 2.C 3.B
解析
本組題以四地正午太陽高度年變化幅度與6月22日正午太陽高度為引入點,比較四地線速度大小,白晝時間長短及與氣壓帶、風帶的關系。涉及的主要知識點有:正午太陽高度角與晝夜長短的變化規(guī)律,地球自轉線速度的變化規(guī)律與氣壓帶、風帶的分布及移動規(guī)律。
圖2 全球正午太陽高度年變化幅度緯度分布示意圖
圖3 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緯度變化示意圖
第1題,解答此題的關鍵是通過比較四地正午太陽高度年變化幅度與6月22日正午太陽高度來判斷四地緯度的高低。為使全球正午太陽高度年變化幅度與6月22日正午太陽高度緯度變化規(guī)律更加直觀,可作圖2與圖3。圖1中丁地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為0°,結合圖3可知丁地緯度是66.5°S。結合圖1與圖2可知丙地位于溫帶,其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約75°,結合圖3可知丙地緯度與北回歸線相差15度左右(正午太陽高度差=緯度差),其緯度約為38.5°N。由圖1可知甲、乙兩地正午太陽高度年變化幅度在23.5°~47°之間,結合圖2可知兩地在熱帶或寒帶,由于兩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在60°~90°之間,結合圖3可知兩地緯度在6.5°S~23.5°N之間,圖1中甲地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略小于90°,結合圖3可知甲地緯度略小于23.5°N。圖1中乙地正午太陽高度略大于60°,結合圖3說明乙地緯度略小于6.5°S。綜上所述,四地緯度由低到高的順序是:乙、甲、丙、丁。因為地球自轉線速度的分布規(guī)律是由赤道向兩極遞減,所以乙地的自轉線速度最大。
第2題,根據(jù)以上分析可知四地由北向南的順序是丙、甲、乙、丁。夏至日白晝時間的緯度變化規(guī)律是由北極圈向南極圈逐漸遞減,所以四地白晝時間由長到短的排序是丙、甲、乙、丁。
第3題,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熟練掌握氣壓帶、風帶的分布及移動規(guī)律。根據(jù)氣壓帶、風帶移動示意圖(圖略),夏至日,氣壓帶、風帶北移,甲地靠近北回歸線的以南地區(qū),此時受東北信風帶控制;乙地緯度靠近6.5°S的以北地區(qū),此時受東南信風帶控制;丙地緯度約為38.5°N,此時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丁地緯度為66.5°S,此時受極地東風帶或副極地低氣壓帶控制。
本題中將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guī)律與正午太陽高度年變化幅度的緯度分布規(guī)律這兩個難點集中在一幅圖中,往往使學生難以下手,而將這兩個難點分解,并配上直觀易懂的示意圖,從而大大降低了解題難度,使難題不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