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彬,刁衍斌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廣東 廣州 510006)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主動占領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要全面加強校園網(wǎng)的建設,使網(wǎng)絡成為弘揚主旋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1]。自2006年3月全球第一家微博網(wǎng)站Twitter創(chuàng)立以來,美國Twitter的用戶迅速在全球范圍內(nèi)蔓延和傳播,2007年始,中國先后興起了飯否、嘰歪、新浪微博、sohu、網(wǎng)易微博、騰訊微博等一大批微博網(wǎng)站。微博客的及時性、交互性體現(xiàn)出的信息傳播速度和廣度,打破了傳統(tǒng)媒體的延時性、壟斷性[2]。如何有效發(fā)揮網(wǎng)絡微博的功能,讓微博這一新興的媒體形式更好地服務于高校輔導員工作,提升高校輔導員工作績效,成為了擺在高校和高校輔導員面前的新課題。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是一個基于網(wǎng)絡用戶關系的信息分享、信息傳播及信息獲取的平臺。微博用戶可以通過電腦或手機等客戶端以140字以內(nèi)的文字隨時隨地發(fā)布和更新信息,(幾乎)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信息傳播更具有時效性。目前,互聯(lián)網(wǎng)分析咨詢機構“易觀國際(AI)”發(fā)表的研究報告表明,自2009年微博進入我國以來,中國微博市場注冊用戶數(shù)量達到7500萬,預計2011年將達到1.45億[3]。素以思想活躍著稱的高校學生,也加入了這支龐大的微博大軍。據(jù)萬瑞數(shù)據(jù)發(fā)布的《微博媒體特性及用戶使用狀況研究報告》顯示,微博用戶年齡以18歲~30歲的年輕用戶為主,占比高達 67%,另據(jù)相關抽樣調(diào)查不完全顯示,大學生使用微博的人數(shù)占微博使用總人數(shù)的較大比例[4]。
微博正符合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弘揚個性化、平民化精神,用戶可以借助這一平臺表達各自的經(jīng)驗、情感、價值觀,進而促進交流,結交好友。同時淡化了師生身份,老師與學生在平等的對話交流中培養(yǎng)感情。學生也可以通過在微博上發(fā)表評論,把平時不好意思說、不愿說或不敢說的話寫出來。輔導員與學生在表達觀點、抒發(fā)感情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達到了從單純的信息分享上升到思想分享、情感分享的理想狀態(tài),微博在此之中搭起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之橋,提升了輔導員的工作績效。
與騰訊QQ相比,微博更加具有信息及時傳遞、共享、更易保存的優(yōu)點,甚至其也推出了類似QQ群等允許多人共同加盟的微群,方便了多人參與微博建設。微博不僅能成為一個網(wǎng)絡公告欄,如輔導員可以將校園新聞、公示公告、常規(guī)考勤、綜合測評、評優(yōu)評先、助學貸款、就業(yè)政策、招聘信息、團學活動等信息發(fā)布到微博上,起到告知、通知的作用,還可以提供學生參考并參與討論,了解學生對這項政策的觀點看法,還可征集民意,更好地關注學生所需,完善各項規(guī)章制度等。既有利于增強高校學生工作的透明度和民主化,同時,微博還可以成為輔導員關注學生輿論動態(tài)、思想動態(tài)的有效工具。利用網(wǎng)絡的交互性的特點,針對學生提出的相關問題,及時作出回應,準確掌握學生的動態(tài),有針對性的開展學生教育工作,防止學生出現(xiàn)思想過激、做事沖動的行為,將惡性事件遏制在萌芽中。此外,輔導員可以引導班級微博建設,成為班級活動、班風建設等工作的有效工具。
輔導員的工作對象是學生,在評價輔導員的工作方面,學生是最有發(fā)言權的群體,是最能反映輔導員實際工作情況的群體。學生反饋包括學生的意見、建議和學生群體及個體狀態(tài)、學生素質(zhì)發(fā)展程度等。學生反饋及其自身素質(zhì)發(fā)展狀況,是考量輔導員工作最終成效的主要依據(jù),也是落實“以人為本”科學發(fā)展觀的必然要求。因此,建立學生對輔導員工作評價體系至關重要。
現(xiàn)階段的輔導員評估體系,一般采用網(wǎng)上評估,讓學生在規(guī)定的期限內(nèi)去到網(wǎng)上對輔導員進行打分,考察的維度與分值都事先由學校統(tǒng)一制定。網(wǎng)絡評估方法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tǒng)評估方法的上述不足[5]。但這只是形式上的改變和操作上的便捷,對于評估的促進作用并沒有突破性的幫助。要完善輔導員評估體系,不僅要改變與學生們的交流互動方式,增加與學生的交流頻率,還要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需求,說出自己的觀點,提出建議,且輔導員要聽取學生們的建議,改進自身工作的不足,讓學生們知道自己的建議是有效的是被采納的,以此來鼓勵學生們的交流。而此過程中,微博就能提供一個讓學生提建議,師生間互相交流,互談感想的平臺,這個平臺所起的作用,完全依賴于雙方的坦誠、信任和一種微博文化的建設。
思想政治教育的享受價值屬于其個體價值的一個重要部分,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滿足人的各種需要、提高人的素質(zhì)時所帶來的愉悅快樂和幸福感受以及進行思政教育之后達到自然、社會與人之間和諧的美中所領略到的高尚的、美好的生活情趣[6]。利用微博平臺進行入學教育,從校園生活、學習考試、校風校紀以及大學文化等方面為學生傳送相關信息;通過微博宣傳國家和學校政策,校規(guī)校紀,同時收納學生各方面意見建議,掌握學生心理動態(tài),完善和改進學校日常工作,提高學生管理工作效率。嘗試建立班級微博社區(qū),提供一個師生交流互動的平臺,這有利于積累學習資源,促進學習型組織的建立。班級成員可以在微博上發(fā)表個人意見、感想,提出不同觀點,也可針對某一論題開展討論,相互學習等[7]。傳統(tǒng)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過課堂教育、樹立典型、宣傳引導等方法進行,這些方法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權威性強,信息指向性明確、映射力度大。但是,在當今時代,大學生不愿意被傳統(tǒng)的思想觀念所束縛,也不愿接受填鴨式的指導意見,有求新、求變的訴求?!拔⒉弊鳛橐环N全新的網(wǎng)絡應用,將被視為一種“反傳統(tǒng)”的事物而得到大學生的認可。
輔導員可以嘗試正面引導通過微博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以同學們喜聞樂見的各種形式,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不斷發(fā)布校園新聞、校園動態(tài)、活動信息,為同學們提供信息服務,與同學們實現(xiàn)課外的交流,走下嚴肅的講堂,傾聽同學們的心聲,解決他們的困惑和難題。
微博在輔導員工作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在應用微博時輔導員必須見微知著,引導教育學生正確使用微博,使其為工作所用,為交流所用,而不能適得其反。為此,對輔導員使用微博工具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輔導員工作的主要對象是思想活躍的大學生,當微博走進大學生的生活,其強大的滲透力和吸引力,將對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作為大學生,仍然需要將主要精力跟時間放在學業(yè)上,因此輔導員要積極引導學生做好時間管理工作,以防造成學生沉迷微博,本末倒置。
多元化的傳播、碰撞和交融,不可避免的會使一些無聊、低俗的觀念充斥到校園文化中,而微博的即時性、開放性特點又使得這些思想的傳播飛速蔓延,各種合法或非法、健康或非健康的信息迅速地進入人們的視野,社會不能實施有效的管理和監(jiān)督,給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因此,輔導員在通過微博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必須要有預見性,只有這樣才能明確特定的教育對象、內(nèi)容和方法等。只有正確認識微博,引領大學生的思想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fā)展,并注意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才能夠更好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8]。
微博最吸引學生積極參與的魅力就在于保持了他們之間的恰當?shù)木嚯x感。微博的個人化表達方式適應了大學生追求個性化、釋放自身情感的需要,同時滿足了他們追求自我實現(xiàn)的價值訴求。因此,輔導員在管理班級微博時,要注意自身扮演的角色是與學生平等的,而不是還是課堂上權威的老師。學生數(shù)量較多的可以在微博中按班級、社團組織、班干部等進行分組,并且輔導員要跟這部分同學更多的溝通交流,鼓勵這部分同學以積極的態(tài)度帶動班上其他同學參與到微博的討論及評論。
微博為高校師生搭建了平等、互動的交流平臺,既體現(xiàn)了對人的尊重、關心、理解的人本主義理論,又體現(xiàn)了師生之間民主、平等交流的精神,有助于輔導員工作考評體系的建立、完善。不僅如此,微博平臺還可以加強輔導員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高校輔導員工作增加與學生溝通的渠道。既順應了信息化時代管理、教育的要求,又增加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的興趣。
[1]董亞平.論思想政治教育網(wǎng)絡化的機遇、挑戰(zhàn)及途徑[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5):62-64.
[2]李 弋.微博對傳統(tǒng)傳媒生態(tài)的改變[J].成都大學學報, 2011,(4):77-80.
[3]張 兵.基于微博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棗莊學院學報,2011,(1): 82-84.
[4]于 陽.大學生使用微博原因初探[J].傳媒e時代,2011,(5):98-99.
[5]劉新庚,曹關平,劉邦捷.想政治教育網(wǎng)絡評估方法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4):33-34,43.
[6]尹曉敏,微博興起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zhàn)與應對[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2):49-52.
[7]龐志偉,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應用研究[J].出國與就業(yè),2011,(2):112-113.
[8]范蕓蕓,畢 瑩.為大學生思政教育圍上一條溫暖“圍脖”——淺談微博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科學資訊,2010,(21):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