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旦龍,鄧明亮,李光輝,魏垂勝
(1.河南煤業(yè)化工集團城郊煤礦,河南永城 476600;2.河南煤業(yè)化工集團車集煤礦,河南永城 476600)
風氧化帶錨網(wǎng)索支護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劉旦龍1,鄧明亮1,李光輝1,魏垂勝2
(1.河南煤業(yè)化工集團城郊煤礦,河南永城 476600;2.河南煤業(yè)化工集團車集煤礦,河南永城 476600)
城郊煤礦21205工作面膠帶巷掘進至通尺1100m時遭遇風氧化帶,通過“冒落拱”模型對巷道斷面進行了優(yōu)化,利用“懸吊理論”對支護參數(shù)進行了重新設計,同時通過加強監(jiān)控檢測等方法安全有效地通過了風氧化帶區(qū),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風氧化帶;錨網(wǎng)索;斷面優(yōu)化;冒落拱;懸吊理論
Technology of Anchored Cable Mesh Supporting in Oxidation Zone and Its Application
城郊煤礦是河南煤業(yè)化工集團永煤公司本部的5個現(xiàn)代化大型礦井之一,設計生產(chǎn)能力為5Mt/a。井田南北長約12km,東西寬約11km,北鄰陳四樓井田,面積103km2。井田地表高程大約為34m。礦井設計利用儲量為 725.76Mt,可采儲量402.29Mt,其中第一水平 188.30Mt,第二水平213.99Mt。
21205膠帶巷位于城郊煤礦12采區(qū),該工作面西為21401工作面 (未采),東為21204工作面(未采),南鄰西北膠帶運輸巷保護煤柱,北至煤層露頭風氧化帶保護煤柱。設計長度1627.76m,巷道沿煤層掘進,煤層傾角最大為5°,最小為1°,平均為3°,煤厚3.18m;直接頂為泥巖,平均厚3.48m;基本頂為中粒沙巖,平均厚3.7m,屬穩(wěn)定巖層。設計巷道斷面為矩形,凈寬4.2m,毛斷面按巷高2.9m計算,凈斷面按巷高2.8m計算。巷道頂板采用錨網(wǎng)帶+錨索梁聯(lián)合支護,幫部采用錨網(wǎng)梯支護。
21205膠帶巷掘進至通尺1100m時,頂板0~7m段出現(xiàn)風化軟弱巖層,頂板巖石強度明顯降低,親水能力變強,軟化系數(shù)變低,支護非常困難,經(jīng)過取樣檢測,得到風化巖層實際力學參數(shù)見表1。
表1 21205膠帶巷風化巖層力學參數(shù)
在原來的設計中巷道斷面的確定是根據(jù)“冒落拱”理論確定的。巖層原巖應力因巷道的開挖而被破壞,在達到新的應力平衡之前,巷道上覆巖層要產(chǎn)生滑移、離層、冒落等運動,這些運動勢必會對上部巖層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1]。根據(jù)“冒落拱”高度的計算公式:
式中,B為巷道開掘寬度;f為巖石堅固性系數(shù)。
在頂板條件穩(wěn)定時巖石堅固性系數(shù)f值為4,巷道開掘寬度取4.4m,所以在原設計條件下“冒落拱”高度H=0.55m。
遇到風氧化帶后,經(jīng)實測頂板巖石堅固性系數(shù)下降至3.5。由于原來的錨桿長度及錨固力等參數(shù)都是由原設計里的“冒落拱”高度進行驗算,所以要保證支護質量滿足要求,必須重新設計巷道寬度B,使冒落拱高度小于原來設計冒落拱高度。由式 (1)可以得到:
式中,f取遇到風氧化帶后的頂板巖石堅固性系數(shù);H為原設計冒落拱高度。代入得巷道寬度B=3.85m。
為了預留一定的安全系數(shù),巷道寬度取3.6m。經(jīng)進一步驗算,優(yōu)化后的巷道斷面能滿足掘進及回采時巷道正常通風行人等需求。
通過現(xiàn)場實測,風氧化巖層頂部在距煤層上部5~7m的位置,整個風氧化巖層呈土黃色,強度很低,巖石物理力學性質與正常巖層物理力學性質相比結果見表1。錨桿及錨索的錨固段是否達到上部穩(wěn)定巖層中,錨固力是否能懸吊住下部不穩(wěn)定巖層是錨網(wǎng)索支護技術的關鍵。
在原設計中,巷道頂部采用錨網(wǎng)帶支護,錨桿選用20mm×2200mm高強錨桿,設計錨固力120kN,錨桿間排距為800mm×800mm,鋼帶選用長3600mm的BHW-220-2.75型鋼帶,鋼帶排距為800mm,頂板采用錨索梁加強支護,錨索梁沿巷道中心線布置2排 (巷道中心線偏左800mm布置一排,偏右800mm布置一排);每側錨索梁縱向間距為5000mm,錨索梁長度為3000mm,一梁三索。錨索使用 φ18.9mm鋼絞線,長度不低于7000mm,預緊力150kN。巷道斷面支護見圖1。
圖1 原巷道支護設計
低幫選用 φ16mm,長1800mm的樹脂錨桿,排距800mm,高幫錨桿及布置同頂錨桿。
遇到風氧化帶后,頂板錨桿無法有效地錨固到風氧化巖層上部的穩(wěn)定巖層中,錨桿將失去懸吊作用,僅僅起到組合梁加固拱的作用,支護強度不符合要求。按照懸吊理論對支護參數(shù)進行重新設計。
錨索的間距、排距計算 (按最大斷面計算),設計令間距、排距均為a,則:
式中,a為錨索間、排距,m;Q為錨索設計錨固力,150kN/根;H為冒落拱高度,0.55m;r為被懸吊泥巖的重力密度,19.992kN/m3;K為安全系數(shù),一般取2,考慮到頂板條件不好取較大值5。
通過以上計算,確定沿巷道中心線兩側各700mm布置兩排走向錨索梁,錨索梁成三花布置,梁長3000mm,一梁三索,分別在距兩端200mm及中間各鉆φ22mm的錨索孔。錨索梁縱向間距由5000mm縮短為900mm,錨索規(guī)格為 φ18.9mm×8000mm,錨索使用有效長度不低于7500mm,預緊力150kN,另在錨索梁及索具中間加200mm×100mm×10mm的墊片,保證錨索外露長度為50~100mm。錨索梁緊跟工作面迎頭。另外,為了保證頂板錨桿的組合加固效果,將錨桿間排距由原來設計的800mm×800mm優(yōu)化成750mm×750mm。優(yōu)化后巷道斷面支護見圖2。
圖2 優(yōu)化后巷道支護設計
(1)監(jiān)測內(nèi)容 21205膠帶巷監(jiān)測主要內(nèi)容有:巷道表面位移、圍巖深部位移、頂板離層、錨桿錨固力、預緊力、錨索的預緊力等。
(2)監(jiān)測方法 巷道頂板離層量使用頂板離層儀進行監(jiān)測,在原設計中要求每隔50m安裝1個,遇到風氧化帶后要求每隔30m安裝1個,且讀數(shù)必須每隔3d觀測1次,當頂板下沉速度每天大于5mm時要求每天觀測。
巷道幫部位移量采用“十字測點”法監(jiān)測,在原設計中要求每隔50m設置1個觀測點,遇到風氧化帶后要求每隔30m設置1個觀測點,每隔3d觀測1次,有任何異常情況及時匯報處理。
從2011年11月開始,歷經(jīng)兩個多月的跟蹤監(jiān)測,通過后期的的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分析,可以明顯地看出巷道的變形規(guī)律。大致可以將其分為掘進影響期、掘后穩(wěn)定期[2]。
掘進影響期巷道相對變形量較為明顯,頂板最大下沉速度達到7mm/d,距掘進工作面70~80m時巷道趨于穩(wěn)定,頂板最大下沉量80mm。頂板離層儀淺基點最大讀數(shù)為10mm,深基點無讀數(shù) (見圖3)。兩幫最大相對位移量為20mm。掘進穩(wěn)定期圍巖變形量顯著降低,并且保持微小的速度,不斷地產(chǎn)生蠕變。
圖3 頂板離層
城郊煤礦21205膠帶巷遇到風氧化帶后,通過合理優(yōu)化巷道斷面,增強改進支護參數(shù)同時加強監(jiān)護監(jiān)測,成功地控制住了頂板風氧化帶軟弱巖層,杜絕了冒頂事故。
[1]郭成志.風氧化帶內(nèi)頂板支護技術的研究[J].能源技術與管理,2004,3(3):38-39.
[2]陳福林,林雪禮,范高賢.風氧化帶錨網(wǎng)梯支護監(jiān)測技術應用 [J].煤礦現(xiàn)代化 (S),2006:125-126.
TD353
B
1006-6225(2012)03-0061-02
2012-03-01
劉旦龍 (1988-),男,湖南寧鄉(xiāng)人,助理工程師,城郊煤礦技術員。
[責任編輯王興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