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杉 王 梅 (山東理工大學圖書館 山東 淄博 255049)
吳慰慈先生曾指出,“許多人包括圖書館界內(nèi)和圖書館界外的人們都毫不遲疑地斷言:圖書館學的研究對象是圖書館工作?!盵1]在圖書館學術界這類說辭曾經(jīng)很受重視,但是終究抵擋不過信息化浪潮的沖擊。隨著時間流逝,圖書館學研究逐漸與圖書館實踐尤其是圖書館日常工作疏離,并讓位于信息管理和情報學研究。對此,黃宗忠教授曾撰文指出,“要充分發(fā)揮圖書館的功能,圖書館學要研究圖書館?!盵2]圖書館工作的研究視角有很多,其關系到圖書館事業(yè)和圖書館學術研究的發(fā)展,但是關于圖書館日常工作這一問題的直接關注與研究較少。通過對哲學領域“日常生活”和“日常生活批判”的了解,結合自身對圖書館學研究和圖書館日常工作的感悟,本文試探討圖書館日常工作的重要性,以期以一種全新的角度闡釋圖書館本質(zhì)問題。
圖書館的存在狀態(tài)可分為日常工作與非日常工作。圖書館日常工作是外顯的部分,是圖書館最普遍的現(xiàn)象,是圖書館為滿足讀者需要而提供的直接服務。而圖書館學理論研究相對而言則是隱藏于圖書館日常工作背后的部分??梢哉f,圖書館不僅是以其建筑、設備及理論研究存續(xù)的,還以其日常工作(如圖書借還、參考咨詢服務、閱讀推廣活動等)存續(xù)和發(fā)展。圖書館日常工作是館員與讀者接觸最密切的領域。對于圖書館的正常運營來說,圖書館日常工作是圖書館最為外顯的形式。
圖書館員以提供圖書館服務為其工作常態(tài)。圖書館員的日常工作瑣碎、細小,似乎沒有什么技術性,經(jīng)常被人看作簡單的職業(yè),而且在圖書館員的職業(yè)生涯中,絕大部分時間都在處理圖書館的日常工作,長年累月,默默無聞,普通而平凡。單調(diào)、簡單、機械、乏味的日常工作常常使館員感到寂寞和孤獨,經(jīng)受不住職場的挫折。如果館員心理素質(zhì)差,沒有足夠的積極精神,就無法實現(xiàn)其自身與圖書館工作的和諧,并會產(chǎn)生各類心理問題與精神困惑,甚至無法工作。由于工作于一線崗位的圖書館員很難有機會獲得職業(yè)的價值感和榮譽感,以致無法或不愿意更多地打開職業(yè)空間,那么他們很有可能進入這樣的狀態(tài):對舒適、安逸的圖書館工作習慣了,被圖書館日常生活的表象俘獲了,成為圖書館日常生活的奴隸,神經(jīng)麻痹,心態(tài)老化,不思進取,不求變化,只滿足于現(xiàn)狀。
由于圖書館日常工作缺少變化,很多投身于圖書館日常工作的館員常常被忽略。這導致很多具體的實踐工作無法得到理論升華,從而無法成為圖書館學術領域有價值的資源。也許這種狀況對于圖書館學術界不會有什么損失與不妥,但是對于圖書館來說,若要將靜態(tài)的書刊、設備、館舍等資源與動態(tài)的圖書館日常工作結合起來為讀者服務,使圖書館學理論能夠指導讀者服務,就需要深刻反省圖書館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圖書館學理論研究應對圖書館日常工作給予足夠的關注與重視,將其作為豐厚的理論資源加以研究和探討。
從圖書館學理論發(fā)展的歷史和現(xiàn)有的研究成果來看,很多圖書館學研究課題都是先受到圖書館實踐領域的關注,后成為特定時期圖書館學理論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的。例如,“‘我國第一部概論性的圖書館學著作’——《麟臺故事》共12篇,其中2篇講解機構沿革和建筑格局,4篇介紹人員情況,介紹具體工作的則有6篇之多”[3];“圖書館學開山鼻祖”—— 諾德的《關于創(chuàng)建圖書館的建議》一書是“最早的圖書館學概論著作”[4]34,也是一部極具實用性的圖書館實踐工作手冊,“該書闡明了為何要搜集圖書,還列舉了應該搜集和不應該收藏的圖書,探討了排列圖書的方案,描述了合乎要求的圖書館建筑及其裝飾”[5];從施萊廷格到艾伯特,從愛德華茲到杜威,他們對于圖書館學的研究都是“從圖書館的具體實踐活動出發(fā)的”[4]23,形成了以“圖書館工作中一切實際的技術、方法和操作過程”為研究內(nèi)容的“實用圖書館學派”[6]。
1931年,世界圖書館學界巨擘、印度著名圖書館學家阮岡納贊的《圖書館學五定律》面世,得到了廣泛的認同?!皥D書館學五定律”的實質(zhì)是對圖書館日常工作現(xiàn)象的理性描述。著名圖書館學家杜定友、劉國鈞先生等提出的“要素說”曾在我國圖書館學史獨領風騷數(shù)十年。早在1934年,劉國鈞在《圖書館學要旨》中繼杜定友的“三要素”說后提出了“圖書、人員、設備和方法”的“四要素”說[7];1957年劉國鈞又在《什么是圖書館學》中提出了“讀者、圖書、領導與干部、工作方法、建筑與設備”的“五要素”說[8]。“人們在談到圖書館學研究對象時,一般會將劉國鈞的觀點概括成‘要素說’。其實,劉國鈞所言的研究對象明確指的是‘圖書館事業(yè)’,而不是圖書館要素,所以是典型的‘圖書館事業(yè)說’。這些要素綜合起來,就是圖書館事業(yè)”[9]。顯然,“要素說”是對圖書館實踐工作的具體概括,“要素說”或者“事業(yè)說”其實都是一種“圖書館”說。
雖然圖書館日常工作表面上瑣碎而凌亂,但從其實質(zhì)和深刻性上看,是一種包含著圖書館價值美學、圖書館員心理學和圖書館學理論拓展等在內(nèi)的哲學現(xiàn)象。因此,對圖書館日常工作進行適度的哲學思考、深入挖掘其內(nèi)在價值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國圖書館學研究長期注重非日?;膱D書館學理論研究,卻忽略了對日常化的圖書館實踐工作的研究,這使得圖書館學的學科實踐基礎過于薄弱,學科理論價值指向過于泛化和抽象化。因此,我們應把圖書館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作為一個整體,從非日?;腿粘;慕嵌韧瑫r進行研究,這對改變我國圖書館學一直以來單向度的工具理性和方法理性的理論走向、開拓新的研究視野、轉換新的研究內(nèi)容、推動圖書館學科的理念與價值的自我更新、提升圖書館學研究的學術水平是十分有益的。
圖書館是收集、整理、加工、開發(fā)和傳播文獻的公益性文化服務機構。圖書館文化是圖書館在其活動過程中形成或創(chuàng)造的具有圖書館個性特征的精神財富,是圖書館在長期為社會大眾服務過程中形成的思想理念、價值觀、群體意識和行為規(guī)范的總和?!皥D書館宗旨的確定、目標的建立、戰(zhàn)略的選擇、政策的制定、讀者的服務等方式和手段,都受到圖書館文化的影響。圖書館要著眼未來,適應大眾需求和社會發(fā)展趨勢,建立具有挑戰(zhàn)性的圖書館發(fā)展戰(zhàn)略,離不開圖書館文化的導向功能,圖書館發(fā)展戰(zhàn)略的實施更需要圖書館文化建設提供保障。圖書館文化是一種強有力的黏合劑,可以說用文化手段,比用物質(zhì)、行政等手段調(diào)動職工的積極性,更能凝聚人心,更富有持久效力”[10]。圖書館文化通過圖書館日常工作尤其是圖書館員的語言、行為等表現(xiàn)出來,決定著圖書館的生存和發(fā)展。因此,圖書館的日常工作狀態(tài)直接關系到圖書館文化的存在狀態(tài)。關注和重視圖書館日常工作并對其進行相關的理論研究,有利于完善圖書館的文化建設,從而使圖書館事業(yè)更具生命力、凝聚力和競爭力。
圖書館員的日常工作瑣碎、繁雜,而且多為重復性勞動,很難從中獲得滿足和保持愉悅的精神狀態(tài)??鞓肥菆D書館員積極工作的源泉,是圖書館員抵御職業(yè)單調(diào)、枯燥的精神武器。對于工作的滿足和快樂可以使圖書館員不受現(xiàn)實得失的影響而始終如一地投入圖書館工作,因此圖書館員在日常工作中要以快樂作為工作的原則之一。圖書館員在日常工作中快樂與否,甚至有可能影響到其職業(yè)生涯,因為在漫長、枯燥的日常工作中,圖書館員需要心平氣和地處理與讀者之間、與上級領導之間、與其他館員之間的關系,找到心理與精神的平衡點,盡最大努力以飽滿的精神為讀者提供服務,并在工作中獲得真實的快樂感覺與體驗。北京大學圖書館的王波老師在《快樂的軟圖書館學》中以生動有趣的文筆,暢談圖書館學理論、圖書館人、圖書館界專業(yè)會議、圖書館學新書,說理嚴謹,幽默詼諧,堪稱圖書館界的《世說新語》[11]。其實,快樂的軟圖書館學的背后是快樂的圖書館員工作實踐。因此,要讓快樂走進圖書館學,讓快樂走進圖書館員的職業(yè)生活和精神世界里,使圖書館員的工作與奉獻成為一種快樂的哲學體驗和價值追求。
近些年,圖書館員的心理問題越來越突出,尤其是在圖書館工作多年的館員,其壓抑、郁悶等心理問題愈來愈嚴重。范并思教授較早地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我曾經(jīng)工作過的圖書館中,有心理健康問題的館員比例遠遠高于學校的平均值。后來在其他圖書館,我也發(fā)現(xiàn)類似情況。我當時很認真地考察過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最值得關注的原因是工作環(huán)境。狹窄、陰暗的書庫空間,各種不良氣味,工作時無法與人交談,接觸的是臉難看的讀者等,也許都能剌激圖書館員的心理健康疾病”[12]?!拔矣X得圖書館界需要關心圖書館員的心理健康。也就是說,需要建立一種機制,系統(tǒng)地幫助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圖書館員??赡苓€有其他措施,我不懂心理學想不出來。但是,這應該成為圖書館學的一個課題”[12]。其實對圖書館員來說,每天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圖書館日常工作上,所以必須擁有健康的心理,這樣才能應對讀者提出的各種服務要求。而圖書館員的心理感受往往是一種自覺的理性認識與調(diào)試行為,需要超越日常工作的煩惱與郁悶情緒,提高職業(yè)快樂指數(shù),依靠內(nèi)心的色彩與力量自主調(diào)節(jié)心理狀態(tài),完善心理掌控能力,從而擺脫心理危機和壓抑情緒。
圖書館日常工作的順利開展與有效運行離不開服務于讀者的一線圖書館員。如果我們不能關注和重視圖書館日常工作并對其進行哲學思考與價值闡釋,那么圖書館員將失去工作的方向感,失去探討圖書館職業(yè)意義的動力。因此,我們要把握圖書館日常工作的重要性,將其作為理性的、充盈的、生機無限的理論資源,進行適度、有意義的開發(fā),讓其為圖書館理論研究和實踐發(fā)展發(fā)揮更為積極的作用。
[1]吳慰慈, 董 焱. 圖書館學概論[M]. 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2:118.
[2]黃宗忠.充分發(fā)揮圖書館功能[J]. 圖書館論壇, 2011(6):14-22.
[3]邱五芳.中國圖書館學應進一步弘場實證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8(1):9-15.
[4]北京大學圖書館學系,武漢大學圖書館學系.圖書館學基礎[M].修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34,23.
[5]泰 勒.關于創(chuàng)建圖書館的建議[G]//袁詠秋,李家喬.外國圖書館學名著選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236.
[6]宓 浩.圖書館學原理[M].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1988:272.
[7]劉國鈞.圖書館學要旨[M].2版. 北京:中華書局,1949:32.
[8]劉國鈞.什么是圖書館學[J].中國科學院圖書館通訊,1957(1):6-9.
[9]陳源蒸.關于“要素說”及圖書館學的研究對象:紀念劉國鈞先生逝世25周年[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6(4) :78-82.
[10]程 遠.試論圖書館文化建設[J].圖書與情報,2011(4):116-119.
[11]王 波.快樂的軟圖書館學[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4.
[12]范并思.值得關注的圖書館員心理健康[EB/OL].[2012-01-21].http://oldhuai.bokee.com/2899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