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燈福劉志華張華彪彭國金孫建黃
維生素K1聯(lián)合慶大霉素靜滴治療急性胃腸炎110例
王燈福①劉志華①張華彪①彭國金①孫建黃①
目的:觀察維生素K1聯(lián)合慶大霉素靜滴治療急性胃腸炎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09年3月-2010年9月間筆者所在醫(yī)院消化內科收治的急性胃腸炎患者220例,按隨機化原則分為實驗組及對照組各110例,其中對照組給予慶大霉素24萬U注入10%葡萄糖溶液與林格氏液靜脈滴注,1次/d,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另加維生素K180 mg靜脈滴注,1次/d,均為3 d為1療程,兩組除上述藥物外不用任何其他藥物治療,最終結合臨床癥狀評價療效。結果:實驗組顯效71例,有效32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93.6%,對照組顯效42例,有效48例,無效20例,總有效率為81.9%,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維生素K1聯(lián)合慶大霉素靜滴治療急性胃腸炎臨床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維生素K1; 慶大霉素; 急性胃腸炎; 療效
急性胃腸炎是消化道的常見多發(fā)疾病之一,臨床上以發(fā)熱、嘔吐、腹瀉、腹痛等癥狀為主,亦引發(fā)機體脫水及電解質失衡的情況發(fā)生,若治療不及時,會出現(xiàn)腸穿孔、敗血癥等惡性并發(fā)癥[1]。故臨床應采取有效的藥物及早加以控制,避免病情的進一步惡化甚為關鍵。筆者經臨床治療發(fā)現(xiàn),維生素K1與慶大霉素聯(lián)合應用通過靜脈滴注的方式治療急性胃腸炎療效顯著,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3月-2010年9月間筆者所在醫(yī)院消化內科收治的急性胃腸炎患者220例,男142例,女78例,年齡8~67歲,平均年齡(24.52±6.14)歲,病程在1.8~11 h,平均病程(5.28±1.22)h,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發(fā)熱、嘔吐、腹痛、腹瀉癥狀,排除心、肝、膽、腎功能不全者及消化道發(fā)生氣質型病變患者。按隨機性原則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110例,實驗組男70例,女40例,平均年齡(24.92±3.4)歲,平均病程(5.22±1.44)h,伴發(fā)熱94例,腹痛96例,腹瀉110例,對照組男72例,女38例,平均年齡(23.72±6.33)歲,平均病程(5.34±1.45)h,伴發(fā)熱93例,腹痛99例,腹瀉110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及疾病程度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針對患者患者所出現(xiàn)的癥狀,分別給予對癥處理,脫水嚴重者給予口服補液鹽,并糾正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失衡,嚴重嘔吐,腹痛者給予解痙止痛藥(山莨菪堿,胃瘍平等)等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在常規(guī)基礎上給予慶大霉素24萬U注入10%葡萄糖溶液與林格氏液靜脈滴注,1次/d;實驗組在常規(guī)基礎上給予維生素K180 mg聯(lián)合慶大霉素24萬U注入10%葡萄糖溶液與林格氏液靜脈滴注,1次/d,兩組均3 d為1療程。
1.3 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治療1 d后,患者腹部疼痛、發(fā)熱癥狀消失,腹瀉、嘔吐停止,進食量恢復正常。有效:治療2 d后,患者腹部疼痛、發(fā)熱癥狀消失、嘔吐,腹瀉次數(shù)減少較明顯,進食量好轉明顯。無效:服藥3 d后,各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好轉甚至加重者??傆行?(顯效病例數(shù)+有效病例數(shù))/總病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2.0對觀察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 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顯效71例(64.5%),有效32例(29.1%),無效7例(6.4%),總有效率為93.6%,對照組顯效42例(37.3%),有效48例(43.6%),無效20例(18.1%),總有效率為81.9%,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急性胃腸炎為季節(jié)性較強的胃腸黏膜急性炎癥,好發(fā)于夏秋季節(jié),病勢較急,患者往往表現(xiàn)腹部不適,惡心嘔吐,進而出現(xiàn)疼痛加劇,腹瀉癥狀,在多數(shù)患者的病程中都會伴有不同程度的發(fā)熱,目前臨床治療本病以抗感染,抗病毒為主,多配合止瀉劑來短時間內控制腹瀉,以防止因大量腹瀉所引起的脫水,電解質紊亂等情況,但在短期止瀉效果顯現(xiàn)的同時,細菌毒素排出周期亦隨之延長,體內吸收的毒素量會相對加大,從而加重病情[2]。本研究采用維生素K1與慶大霉素靜脈滴注治療急性胃腸炎,收效顯著,分析其作用機理為慶大霉素本身為一種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對于革蘭氏陰性菌所引起的各類感染,均有顯著的治療效果,其通過與細菌核糖體30s亞基結合來阻斷細菌蛋白質合成,進而達到殺菌,抗感染的功效[3],而維生素K1屬于維生素K族藥物中的一員,維生素K族藥物在藥理上的止血、鎮(zhèn)靜、止痛、緩解平滑肌痙攣的作用已在學界達成共識,且其藥效快而持久,不良反應較少[4]。
結合本研究可得,實驗組顯效率(64.5%)及總有效率(93.6%)明顯高于對照組顯效率(37.3%)與總有效率(81.9%),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維生素K1與慶大霉素聯(lián)用對于本病的治療好于單純使用慶大霉素,且臨床見效快,是值得推廣的治療方法,具有重大意義。
[1] 葉任高.內科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9:398-409.
[2] 陳志君.門冬氨酸洛美沙星注射液治療急性胃腸炎137例[J].中國藥業(yè),2012,21(7):40-41.
[3] 何非,何方.維生素K1聯(lián)合慶大霉素靜滴治療急性胃腸炎165例[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0,17(2):339.
[4] 姚興聯(lián).法莫替丁聯(lián)合維生素K1治療新生兒消化道出血療效觀察[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0,7(13):112-114.
10.3969/j.issn.1674-4985.2012.34.092
2012-08-06) (本文編輯:李靜)
①江西省弋陽中畈中心衛(wèi)生院 江西 弋陽 334400
王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