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峰
(江蘇省徐州財經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 江蘇 徐州 221008)
高職貧困生心理問題的成因與對策
張 峰
(江蘇省徐州財經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 江蘇 徐州 221008)
高職貧困生不僅承擔著經濟上的困難,還承受著來自不同方面的心理壓力。因此,剖析高職貧困生存在的自卑、嫉妒、孤獨、焦慮等心理問題及其主要成因,探索解決高職院校貧困生心理問題的可行性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高職貧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高職貧困生;心理問題;成因;對策
當前,高職教育在國民教育體系中占據(jù)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辦學規(guī)模與招生人數(shù)逐年增長,同時,來自貧困家庭的學生比例也在不斷增加。貧困生作為高職院校學生中的一類特殊群體,他們在承受著物質貧乏的同時,還要承擔心理上的困擾,有的甚至成為物質與心理的“雙困生”,由于貧困而導致的這部分學生的自卑、嫉妒、孤獨、焦慮等心理問題已經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成績不理想與成長環(huán)境導致的自卑心理 高職貧困學生的自卑心理主要來自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由于成績不理想導致的自卑心理。生活貧困的學生往往肩負著“努力學習替父母爭氣”的使命。而高職院校卻一直被認為是低層次的學校,高職學生也被認為是學習基礎和學習主動性較差的學生,與那些升入理想高校的同學、好友相比,高職貧困生的心理壓力更大,總是覺得自己低人一等,自卑心理較為嚴重。二是由于成長環(huán)境落后導致的自卑心理。高職院校的招生范圍相對廣泛,貧困生在區(qū)域分布上有兩大類型。一種是居住在非貧困地區(qū)卻由于種種原因導致家庭貧困的學生;另一種是居住在貧困地區(qū)的學生。居住在經濟文化相對落后地區(qū)的貧困生,往往會因為封閉、落后的思維方式——如自我封閉、習慣性安逸等,阻礙了他們的積極進取心。第二類貧困生可能因為長期的貧困使他們感受到生活的艱辛,因自己和家人對改變貧困狀況無能為力而深感自卑。成績的落后與經濟的拮據(jù)是大部分高職貧困生產生嚴重自卑心理的主要原因。
與他人比較導致的嫉妒失衡心理 嫉妒也是高職貧困生常見的心理狀態(tài)之一。在與比自己學習成績好或者家境優(yōu)越的同學相比較時,他們的囊中羞澀,有一部分學生會發(fā)出“同樣是學生,為什么有那么大的差距”的感慨,因此羨慕嫉妒恨。與生活富裕的同學相比,他們的學習成績、獨立交往能力并不差,所缺的只是家庭生活條件所能夠提供的支持和優(yōu)越感。由于高職院校學習任務的特殊性,社會實踐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家庭富裕的學生在面試和實踐的過程中服裝考究,并且尋找自己喜歡的工作時不必考慮酬金問題,而高職貧困生卻不能如此灑脫??吹絼e人擁有的東西自己僅僅因為經濟困難而無法得到,強烈的失落感和不公平感會使他們心理失衡。
相對早熟導致的孤獨心理 孤獨是一種孤單寂寞的心理狀態(tài),是一種渴望與人交流但又存在戒備的心理。一般情況下,貧困生尤其害怕別人問起家庭及家人的情況,不愿意參加聚會或游玩。由于生活費用的不足,高職貧困生在日常與人交往和團體活動中,積極性表現(xiàn)不足。另外,家庭經濟拮據(jù)會使貧困生相對早熟——“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比起一般的學生,他們更為獨立、謹慎和敏感,即使在教師、同學、朋友愿意幫助的情況下,也存在故意回避的心態(tài)。在很多時候,他們想與人坦誠交流,卻欲言又止,想融入群體,卻害怕被嘲笑,對教師與同學的善意相助可能會理解為施舍。貧困生的心理狀態(tài)不斷地阻滯他們的健康成長,他們獨自承受著心理上的重擔,將自己排除在集體與溫暖之外。
青春期困惑與未來就業(yè)形勢的迷茫導致的焦慮心理 高職生正處于由青少年向成人過渡的關鍵時期,從生理到心理上,他們都經歷著從不成熟,到成熟的發(fā)展歷程。在青春期的急劇變化中,膚淺的社會閱歷使得他們心理上的成長滯后于生理上的發(fā)育,心理上的相對脆弱,更容易引發(fā)焦慮情緒。對于高職貧困生而言,他們成長中最難以磨滅的體驗就是如何把有限的每一分錢“花在刀刃上”,如何對得起辛苦工作、省吃儉用甚至舉債供自己讀書與生活的父母。因此,高職貧困生有迫切的通過讀書改變命運的渴望,但是面對著巨大的就業(yè)壓力,他們感到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幫助家庭早日擺脫困苦環(huán)境的愿望似乎很難實現(xiàn)。舉步維艱的生活、青春期的早熟和就業(yè)前景的迷茫加劇了貧困生的心理焦慮。
提供解決經濟困難的途徑 導致貧困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最根本原因是經濟困難,因此,在經濟上進行直接資助是解決貧困生生活及心理健康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學校可以通過免除、緩交學雜費的形式解決貧困生面臨的經濟困難。最主要的是可以通過一系列措施提高貧困生的自我解困能力,比如,開展勤工助學活動,或者組織學生進行有償社會實踐,使貧困生在校園和校外均有機會利用自己課余的時間參加有益的活動,如參與校園的園藝工作,也可以在周末走出校園做派單員等勞動強度適中的工作,使他們在增長實踐經驗的同時緩解經濟上的壓力。
多方引導強化心理素質 目前,學校對貧困生的管理體制尚不健全,但仍需要給予這部分特殊學生足夠的重視和更多的人文關懷,在心理上給予他們正確的導向。一方面,可以通過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大力倡導勤儉節(jié)約主旋律,讓學習成為學生共同關心的話題,要讓學生懂得物質上的貧困是可以通過自己的智慧和勞動加以改變的,要重視學術學識,減輕對金錢與貧困的敏感度。另一方面,要在文化課教學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從貧困生的心理特點出發(fā),通過心理健康教學、講座、培訓等形式,讓貧困生了解心理防御的有關知識,掌握心理調試、提高抗挫折能力的基本方法,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堅強的意志品質,使貧困生學會悅納自我、善于合作,積極關注和參與社會的發(fā)展。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在貧困生入學后及時建立其心理檔案,關注和重視貧困生的心理問題,并根據(jù)不同貧困生的特殊需要,開展形式多樣的、針對性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對于已經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可以采用對話、咨詢的形式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幫助他們盡快走出心理低谷。
高職貧困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存在是長時間忽視的結果,其心理問題的發(fā)展趨勢與現(xiàn)代社會所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心理素質南轅北轍,也是導致高職貧困生“人貧志也貧”這種“雙困”局面的重要原因。因此,解決高職院校貧困生心理健康的問題,不僅僅是貧困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更是建設和諧校園的需要,是關乎高職貧困生家庭的安定、高職院校的發(fā)展、社會穩(wěn)定的大事。
[1]王茂利.職業(yè)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S1).
[2]楊嵐.高職貧困生心理問題及其解決的新思路[J].中國成人教育,2007(3).
[3]陳志偉,黃上上.淺談高職院校貧困生的心理問題及對策[J].長沙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4).
[4]林玲.高職院校貧困生不良心理及應對措施[J].教育探究,2008(9).
[5]董彬.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J].教育探索,2005(10).
[6]田筱鴻.高校貧困生心理輔導與經濟資助互動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2008(3).
[7]金秀舫.關于貧困生心理教育的幾點思考[J].河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2).
G715
A
1672-5727(2012)08-0031-02
張峰(1975—),女,江蘇徐州人,心理學碩士,江蘇省徐州市財經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講師,研究方向為學校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