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宋代武舉武學與社會生活

2012-01-28 21:24周興濤楊曉宇
中國考試 2012年2期
關鍵詞:太學三學武學

周興濤 楊曉宇

宋代武舉武學與社會生活

周興濤 楊曉宇

宋代是典型的科舉社會,本文從武舉與社會的關系考察出:武舉雖在地位上低于文舉,但作為科舉的組成部分,仍受到社會的尊崇,其及第后的慶典仍有賜錢物、酒食、誥牒,也置聞喜宴、狀元局等,依然有朝謝活動,其待遇、地位均比照文舉而略低;地方社會(官方和民間)對武舉者也建有武狀元坊,作《題名錄》以旌揚之,且有貢士莊、鹿鳴宴、義約等資助活動;武舉和武學生在參政意識上與文士同樣積極,尤其對南宋政治影響甚大。宋代武舉、武學是文治的表現(xiàn)而非尚武精神的反映。

宋代;武舉;社會

4 武學生的日常生活與武學之橫

歷史研究的對象不能僅是政治制度或重大事件,更應該關注曾經(jīng)存在的生命個體。武舉及第或武學舍選的榮耀固然令人歆羨,但未及第之時如何呢,才是我們更關注的問題。武舉人材料太分散,這里僅從武學生的日常生活來體會宋代社會的某些真實細節(jié)。

宋代官方教育更多的是體現(xiàn)一種特權(quán)身份。州縣武學生獲得學籍后,政治地位立即改變。崇寧四年詔:“諸州縣生徒補入學,經(jīng)試終場及自外舍升內(nèi)舍者免身丁,內(nèi)舍仍免解,升上舍即依官戶法?!闭推吣?,縣學生補試入州學可免身丁,如有犯法之事,也有專門的條文對待?!稇c元條法事類》卷七六“當贖門”:“諸州縣學生、醫(yī)生、州職醫(yī)助教犯公罪杖以下,太學、武學外舍生、僧道犯私罪杖以下,攝諸州助教、翰林祗候曾得解及應免解舉人(武舉同)、太學、武學上舍內(nèi)舍生、僧道錄犯贓罪(以上稱私罪贓罪,并謂非重害者)、公罪徙以下,御前忠佐犯贓私罪、公罪流以下,并贖。”太學生的待遇已有張邦煒《宋代文化政治文化史論》中《宋代國子學向太學的演變》一文介紹,而武學則闕如。武學與太學生一樣是天子門生,是預備官員,是“士”的待遇,但又不能完全等同于太學生,其間差別也不小。

4.1 武學生的日常生活

(1)中央武學的日常生活。其一,燒尾。燒尾習俗自唐代就有。唐劉肅《大唐新語》卷三:“景龍末,朝綱失敘,風教既替,公卿大臣初拜命者,例許獻食,號為‘燒尾’”。唐封演《封氏聞見記·燒尾》:“士子初登榮進及遷除,朋僚慰賀,必盛置酒饌音樂,以展歡宴,謂之‘燒尾’。說者謂:虎化為人,惟尾不化,須為焚除,乃得為成人。故以蒙拜受,如虎得為人,本尾猶在,體氣既合,方為焚之。故云‘燒尾’。一云:新羊入群,乃為諸羊所觸,不相親附,火燒其尾則定?!泵髦靽鴺E《涌幢小品》卷一四:唐進士宴曲江,曰燒尾;而大臣初拜官,獻食天子,亦曰‘燒尾’。”宋代有了變化??灼街佟墩勗贰肪硭模骸俺跞雽W或初登科者,必展歡宴,謂之‘燒尾’。”然后引用封氏“虎化為人”和“新羊入群”的解釋,又說:“魚躍龍門,必以雷電燒尾乃化。”舉辦燒尾宴的緣由從登科及遷除改為入學或登科,能看出宋代更加重視教育。究其釋義,所謂“新羊入群”是希望以后相處融洽,“化虎為人”或“魚躍龍門”則是強調(diào)地位升遷的榮耀。

其二,鄉(xiāng)會。宋朱彧《萍州可談》卷一:“太學生每路有茶會,輪日于講堂集茶,無不畢至者,因以詢問鄉(xiāng)里消息?!蔽鋵W生也有相似的習慣?!冻邦愐肪砦澹骸爸T處士大夫同鄉(xiāng)曲并同路者,共在朝及在三學相聚作會曰‘鄉(xiāng)會’?!边@大約是今天大學里“同鄉(xiāng)會”的雛形了。

其三,服飾。宋代學生未入仕前著襕衫,即白衣,除官后文官綠袍、武官紫袍,故謂“釋褐”,意即脫下百姓的服飾。明郎瑛《七修類稿》卷二六:“襕衫,生員之服,自宋至我國初,皆白衣也。宋時嘲生員十七字詩云:‘圣駕臨辟雍,諸生盡鞠躬,頭烏身上白,米蟲?!彪m是戲謔口氣,但卻證明了儒學生員是著白色服裝。武學生似乎是黑衣。華岳《呈諸同舍》:“洛陽年少不知幾,十載南州賦式微。三舉不登黃甲去,兩庠空笑白丁歸?!薄鞍锥 狈貉圆家律矸荨F洹毒聘琛分^同舍生來時,“回頭忽喜黑衣至,急破紅泥傾數(shù)船”。然此為孤證,尚待進一步的確切證據(jù)。

其四,學錢與飲食。武學生與太學生一樣國家每月?lián)苡猩钯M?!秹袅轰洝肪硪晃澹骸白?、武學,俱有學廩。膳供、舍選、釋褐,一如太學例?!蔽鯇庨g規(guī)定給生員“常膳”,撥給郭固的一萬緡費用于辦學。單靠這似乎不夠,“又廢俸日一,營建武學隙地,創(chuàng)小宅數(shù)十,收賃以充學費”。元豐三年,“增國子監(jiān)歲賜錢六千緡。初,給外舍生食,人月為錢八百五十,至是增至千一百故也。”考慮到武學生人數(shù)遠比太學生少,而且要進行消耗體力較大的軍事技能訓練,他們的月錢應該高出很多。次年,赴馬軍所學習武藝的生員“可于封樁闕額禁軍米內(nèi),人給三升”。為了有充足的資金,武學還曾“于朝廷封樁錢內(nèi)支撥本錢十萬貫,付開封府檢校庫,依兩學法抵當,據(jù)每年收息數(shù),以十分為率,將五分充本學支用”。宋代中央武學以房租和利息作為經(jīng)費的事實,也許可以填補我國教育史研究領域的某些不足。宋代朝廷下?lián)艿膶W校經(jīng)費皆經(jīng)秘書省。米芾曾設想書學“依武學例:秘書省錢不足,以太學錢通給”??芍珜W費用較武學充分多了。

武學廚最初由國子監(jiān)公廚兼管,學校的糧食有專門的倉庫提供。吳自牧《夢梁錄》卷九:“省倉上界……充上貢及宰執(zhí)百官親王宗室內(nèi)侍。省倉中界,在東青門外菜市塘,有廒三十七眼,皆受浙右苗綱經(jīng)常和糴公田榼積等米,以供朝家科支、農(nóng)寺宣限。凡諸軍、諸司、三學及百司、顧券、諸局工役等人皆給焉?!鄙仙嵘皠e齋增給食”,享受特殊待遇,內(nèi)、外舍也有漸次有了差別?!秷D書集成·選舉》引鄧志《寧沙縣重修縣學記》:“天下學者,約之黌舍,校訂其文藝,等為三品,飲食之給,因有差?!薄吨熳诱Z類》卷一〇九:“向者三舍之弊,某嘗見及老成人說劉聘君云:縣學嘗得一番分肉,有內(nèi)舍、外舍多寡之差,偶齋仆下錯了一分,學生便界力打齋仆,高聲大怒云:‘我是內(nèi)舍生,如何卻只得外舍生肉?’”縣學尚且如此分明,作為天子門生的武學當更甚。后來凡考試優(yōu)異者,加餐一日,且有季節(jié)之差異。周密《上庠錄》云:“兩學公廚,例于三八課試二日,別設饌,春秋炊餅,夏冷淘,冬饅頭。饅頭尤有名,士子往往攜歸饋親識。元豐初,神宗留心學校,一日令取學生所食以進。是日適用饅頭,神宗食之曰:‘以此養(yǎng)士,可無愧矣?!别z頭即今之包子,專門給皇帝的不知是否日常所食?!吨熳诱Z錄》卷一〇三:“所謂季考行藝者,尤可笑,只每月占一日之食?!币源斯膭钌鷨T,怪不得有“米蟲”之譏。史繩祖《學齋占畢》卷二:“士人會飯,則攫拏?cè)缭斥哂兄?,吼罵齋庖者有之,打損器皿者有之,褻語喧笑,視飯僧為有愧?!蔽娜醯奶珜W生尚如此這般,武學生定有過之而無不及。校舍內(nèi)的飲食不令人滿意,外面卻是一派繁榮景象?!秹羧A錄》卷四“餅店”:“武成王廟前海州張家、皇建院前鄭家最盛。每家有五十余爐?!庇帧懊堪赣萌迦撕磩┳炕ㄈ霠t。自五更卓案之聲遠近相聞”。生意如此興隆,固然與京城繁華有關,由于地緣關系,其中的食客也有不少武學生??梢姡未摹靶@經(jīng)濟”也發(fā)展得很好。

其五,燕集。酒樓歌妓是宋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生員或是平日的一般集會或是中舉或是以舍法釋褐,都要在齋舍內(nèi)或至酒樓燕飲。這種宴會一般比較鋪張。周密《齊東野語》卷一六記太學生點菜時“品目多異”,武學也不會遜色許多。光是吃好還不能標榜其風流韻味,于是“學舍燕集必點妓”?!段淞峙f事》卷六“酒樓”條羅列了臨安城中十一座高檔酒樓,其奢侈非同一般:“每庫設官妓數(shù)十人,各有金銀器千兩,以供飲客之用。每庫有祗直者數(shù)人,名曰‘下番’。飲客登樓,則以名牌喚佑樽,謂之‘點花牌’?!泵穗m“深藏邃閣,未易招呼”,但三學生員還是受歡迎的。故“往往皆為學舍士夫所據(jù),外人未易登也?!敝茌x《清波雜志》卷四:“兩學群居燕處,雖一時浪謔之語,人皆喜聞而樂道之?!本妥C明了生員與妓女相處歡快。

其六,假日。武學學制雖為三年,但沒有規(guī)定必須在校內(nèi)待滿三年,有時規(guī)定是在學百日,有時是一年。故很多生員會學習一段時間后可返鄉(xiāng)。在北宋有一定期限,否則就得開除。大觀四年后允許因請假落籍不退黜之人獲得學牒。此后,對在學時期限制就少了。于是不少人就以此為混跡京城的好出去。據(jù)記載,在學達十五年甚至三十年的人都有。在校者沒有今天所謂的寒暑假,節(jié)假日較少。據(jù)《癸辛雜識》后集:“太學上巳暇一日,武學則三日;清明太學三日,武學乃一日。殊不可曉?!鄙纤葹槿氯招揿?jié)。

其七,醫(yī)保。武學生的醫(yī)療也有保障。《宋會要》崇儒三之四五:“熙寧間詔興建太醫(yī)局教養(yǎng)生員,分治三學、諸軍疾病?!薄堕L編》卷二七五:“熙寧九年五月,詔太學、律學、武學生,諸營將士疾病,輪差(太醫(yī)局)學生往治,各給印紙,令本學官及本營將校書其所診疾狀、病愈及死,經(jīng)本局官押;或診言不可治,即別差人往治,候愈或死,各書其狀以為功過?!奔词钦f武學病號不用自己到太醫(yī)局,而由對方上門服務,并以治療效果作為考核太醫(yī)局生員的依據(jù)。后太醫(yī)局改為醫(yī)學,由太常寺轉(zhuǎn)交國子監(jiān)。如果意外死亡而又窮寒者,可入葬于專為兩學生員設的義冢,由“本齋長、諭保明申學錄”,國子監(jiān)給“會貳拾千充結(jié)砌等費,委學錄、長、諭及其鄉(xiāng)人營辦”。清明前,學錄、長、諭“同詣義冢致祭”,“行其儀,用雞黍,從食果子共十豆,酒各三酌。墓葚用雞及果子共三豆,酒亦三酌。并備祝文、香之屬”。看守墳墓的墓丁由國子監(jiān)管理。

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卷二四“無官御史”條:“太學古語云:‘有發(fā)頭陀寺,無官御史臺。’言其清苦而耿亮也?!鼻蹇嗟摹坝邪l(fā)頭陀寺”顯然與武學上述情況不吻合,也不完全符合太學實情,是文士們的夸大之詞而已。然而每個家庭情況不同,也有較為困窘的。如家單艱而輟學的崔奕。又宋李頎《古今詩話》:“有一武士忘其姓名,志樂閑散,而家甚貧,嘗作詩曰:‘人生本無累,何用買山錢?!焱断?。”“武士”即未中舉之武學生,“投檄”即遞上檄書,要求脫籍。

(2)地方武學生待遇。諸州設置武學之初,“又管勾按試兵官、教頭皆有添給食錢,官中旋置鞍馬,蓋造馬屋,營葺射圃”。北宋地方武學經(jīng)費統(tǒng)一由州縣學支配,最初都有月食錢,崇寧四年,“縣學并州縣小學,更不給食,愿陪廚者聽”。政和元年(1111)又對“縣學長、諭、教諭、直學系州學選差內(nèi)舍生、外舍生充,自合依條給食、縣學錢糧”,其余生員則罷月給食錢。宣和二年則改為發(fā)放紙幣,“在縣學給食,及州縣小學、武學、醫(yī)學、八行貢士給券”。然因馬匹貴,允許生員自置。

南宋時,地方武學有了獨立的經(jīng)濟來源。慶元五年,“即諸州學置武士齋舍,選官按其武藝,且在官荒田以備餼廩”。各地即有差異,如臺州武齋就由地方政府給與沒官之閑田以資其廩餼,而壽昌則僅靠政府撥錢。又據(jù)《朝野類要》卷二記載,各地實際就學生員與被給食、留宿生員數(shù)目有差異,換言之,在讀生員并非都有補助津貼。但條件好的地區(qū),甚至對沒有取得學籍的“附齋生徒,不以大小,系半其供”。而吳興武生“破供并同諸齋生”。顧宏義認為:“兩宋州縣學所給津貼,基本能保證學生最低生活需要,但貧寒者的生活就相當勉強?!贝笾路蠈嶋H。

4.2 武學之橫

宋代受到禮遇的學生責任感與一般仕宦者看齊,不免自我膨脹,在特定的時候就會表現(xiàn)出來,形成宋代的“學生運動”,即宋人謂之“三學之橫”者。陳寶良《明代儒學生員與地方社會》認為:“生員鬧事,無疑當始于南宋?!比魧Α棒[事”作貶義理解,此話不差,若作廣義(含褒、貶)理解,則始于東漢太學黨禁。就宋代而言,北宋也有?!洞蟮洹肪矶柸d:熙寧中(1068—1077),太學諸生上書,乞鄭穆“為師范,除祭酒”,“太學諸生請留者亦百人”,皆不報。公卿大夫、太學之士設祖道供張帳東門外,辭決而去。當然,北宋不多的幾次活動人數(shù)不多,影響不如南宋。太學生與“三學之橫”的關系請參看王建秋《宋代太學與太學生》一書。本文考察三學之橫中的武學生。

4.2.1 武學之橫

北宋武學參與社會活動,僅見《后山叢談》卷六:“眉山公(蘇)軾卒,太學生候泰、武學生楊選素不識公,率眾舉哀,從者二百余人,欲飯僧于法云,主者惟白下聽?;哿址鹜佣U師聞而招致之?!钡珒H是個別行為,對時政幾乎沒什么影響。而南宋則參加的人數(shù)、次數(shù)極多,造成的影響很廣泛。主要表現(xiàn)為參與議論朝政,干預官員升遷,與官府作對,甚至謀殺權(quán)臣等,情形較復雜,有出于國家考慮,也有私利作祟;有基于正義,也不免無理取鬧;有自發(fā)自覺,亦有被利用裹挾。其形式有獨立參與,有在太學領導下參加,也有與太、宗兩學聯(lián)合的情況。武學生在活動中扮演的角色取決于事件的起因,然歷代文獻中常以“三學”概之,要細細區(qū)分有一定難度,故本文簡單將其分為因時政、護尊嚴、泄私憤三種。

一曰論時政。武學生參與時政活動大多數(shù)時候是在國子監(jiān)官員或太學生領導下進行,但也不乏主動或獨立的。最顯著的莫過于華岳上書彈劾韓侂胄、觸李伯珍、密謀除去史彌遠等事。華岳《寄兩庠同舍》:“昔年鼓槌扣天閽,遠謫南州七度春?!庇帧赌掀炙w》自注:“同舍宴岳其中,麗人不知行客南征之役?!笨芍A岳之事雖過于大膽,但還是得到武學生及太學生的同情和支持。葉紹翁《四朝聞見錄》卷一記載此事后,嘆曰:“惜乎不善用也?!贝篌w是贊成其參與議政,只是認為做法不妥。又“嘉熙初,七士同叩閽,極言時事”,而武學生劉必成“實為之倡”。又林國輔“有龍川氣骨,無垢學問。生平一語不輕發(fā),自號訥庵,而叩閽議時政,別忠邪,多為同舍先”,“痛言邊事甚激切”。淳佑四年(1244),“武學生翁日善等六十七人上書劾權(quán)相史嵩之”。當太學博士李昂英上疏劾史嵩之,而被命與外補時,三學諸生餞諸國門外,以示支持。以上為武學生獨立進行或首倡的。

與太、宗學生共同參與的就更多。略舉數(shù)例。嘉定十二年(1219),太學生何處恬等二百七十三人相率上書,言工部尚書胡榘及其兄槻中外相挺,引董居誼、聶子述、許俊、劉琸,誤軍敗國。奏聞未報。宗學生公玘等十二人、武學生郭用中等七十二人又相繼伏閣極言其事。又宋李森《書韋丞相立齋先生墓詩后》云:淳佑間,“三學生相繼伏闕,求罷史嵩之”,史卒去位,“未幾劉(漢弼)及祭酒徐公元杰俱暴卒,中外洶洶,三學載伏闕”。宋許仲鵬《宋山屋先生許月卿行狀》則稱徐元杰“與劉漢弼等言權(quán)相,冤死,公率三學諸生,伏闕訟之,言至激切”?!端问贰肪硭亩妮d:國子祭酒徐元杰暴卒,“朝紳及三學諸生往吊”,太學諸生伏闕訴其為中毒,于是三學諸生相繼扣閽訟冤,臺諫交疏論奏,監(jiān)學官亦合辭聞于朝,有旨付鞠治,然無成,“海內(nèi)人事傷之”。端平丁酉(1237,嘉熙改元前)臨安火災,“三學生員上書,謂火起新房廊,乃故王舊邸,火至仙林寺而止,乃故王舊宅之林,皆指為伯有為厲之驗”。其實是替繼位失敗而被人慫恿謀反被殺的濟王趙竑鳴不平。景定五年(1264)有彗星出現(xiàn),三學在京癢上書者日至,又武學生杜士賢等書,謂:“都司之職,操壟斷之權(quán),以專使之遣,奪悉商之利。百姓皆與蹙額。今之秉鈞軸者,前日之功固偉矣,今日之過未掩;閫外之事固優(yōu)矣,閫內(nèi)之責未盡塞。以戎虜待庶民,不可也;以軍政律士類,不可也;以肥家之法經(jīng)國,不可也?!币髨?zhí)政省悟,“以回天變”。

生員們的動機是維護國家利益,是忠義的體現(xiàn),但是在權(quán)力斗爭交錯復雜的朝廷,時時處處表現(xiàn)出強大的力量,并不能使最高統(tǒng)治者安心。周輝的說法極有代表性,其辭云:“三學之橫,盛于景定、淳佑之際。凡其所欲出者,雖宰相臺諫。亦直攻之,使必去權(quán),乃與人主抗衡。或少見施行,則必借秦為喻,動以坑儒惡聲加之,時君時相略不敢過而問焉。其所以招權(quán)受賄,豪奪奸庇,動搖國法,作為無名之謗,扣閽上書,經(jīng)臺投卷,人畏之如虎狼。若市井商賈,無不被害,而無所赴愬。非惟京尹不敢過問,雖一時權(quán)相如史嵩之、丁大全不恤行之,亦未之如何也?!睘榱丝刂茟B(tài)勢,掌握輿論導向,當政者恩威并施以鉗其口。寧宗嘉定十五年(1222)正月,因得寶璽,大敕天下,推恩文武官各進一秩,大犒諸軍,三學士人并推恩有差,“蓋當國者粉飾太平,故一時恩賞”,“茍為兩學之士,獨沾免舉之渥,則非特柄國者欲鉗天下公論之口,而三學之士適自鉗其口耳”。寶祐四年理宗連下兩詔,禁止生員參與議政。強調(diào)“權(quán)在人主”,“令學官告諭三學諸生,各安業(yè)肄業(yè)”,“若或怙終不悛,自畔名教,則正典憲,亦非得已”。令三學立石刻之。至賈似道作相,度其不可以力勝,遂以術(shù)籠絡。周輝《清波雜志》卷四載其術(shù):“每重其恩數(shù),豐其饋給,增撥學田,種種加厚。于是諸生啖其利而畏其威,雖目擊賈似道之罪,而噤不發(fā)一語。及賈要君去國,則上書贊美,極意挽留,今日曰‘師相’,明日曰‘元老’,今日曰‘周公’,明日曰‘魏公’,無一人敢指其非。直至魯港潰師,始聲其罪。無乃晚乎?蓋大全之治三學,乃懲嵩之之不敢為;似道之不敢輕治,乃鑒大全之無能為。至彭成大之為前廊,竟摭為平日之臟決配南恩州,學舍不敢發(fā)一語。”周密《癸辛雜識》別集上有一條趣聞,可見其術(shù)之高明:“賈似道之為相也,學舍纖悉,無不知之。雷宜中長成均也,直舍浴堂久圯,遂一新之?;驎浔谠疲骸德蹬璋恢?,忽見古瓶洗?!孜粗娨?。一日,見賈,語次忽云‘碌碌盆盎中’,雷恍然不知所答,深用自疑。久之,入浴堂見之,乃悟云?!贝耸乱矎膫?cè)面印證三學對南宋朝政影響之深。

三學生在全社會獲得了普遍的肯定和支持。葉實贊同武學生對貪污官員的彈劾,以為:“邦之杌揑,僉曰汝由,三學糾義,挾而去之,如距斯脫。豈不快哉!”并“準韓愈頌子產(chǎn)例,佐頌二十章,章十句”。牟子才則對壓制生員言論不滿:“士氣不可一日不養(yǎng)也。去歲四學之士,始也以敢言而蒙榮,終也以多言而蒙辱?!备咚沟谩渡涎詫W校疏》反對誡諭三學生言事的措施:“陛下邇者加惠三學,既頒奎章以賁儒官,復命學官公舉經(jīng)明行修氣節(jié)之士。圣意所屬昭如日星,中外方鼓舞踴躍以誦圣德。乃聞以小過上觸霆威,至煩御筆特申警戒,天語峻厲,聞者怛焉……愿陛下以學校為重,錄其大節(jié),棄其小過?!焙俟秴桥硕_官以直言左遷董夕郎亦以薦賢之故相繼翩然而去公論惜之三學叩閽來歸劉聲撥感而賦詩因次其韻》:

三鳳高飛挽不留,轅駒仗馬轉(zhuǎn)堪羞。明朝封事排閶闔,公論從來在士流。風采才看聳柏臺,如何又遣賦歸來。晚年造物多顛倒,雷發(fā)原來是禍胎。

“公論從來在士流”對三學議政持贊許態(tài)度,“雷發(fā)”即《癸辛雜識》中的雷宜中。“雷發(fā)原來是禍胎”,說明被收買的學生還是少數(shù)。戴復古《讀三學士人論事三書》評價景定五年(1264)武學生杜士賢上書事件:

邦計傷虛耗,邊民苦亂離。諸公事緘默,三學論安危。災異天垂戒,修為國可醫(yī)。傳聞上元夜,絕似太平時。

二曰護尊嚴。前已指出作為天子門生的武學生在各方面都有優(yōu)待,當其違法或有不當行為時,先受學規(guī)制約,或免罰或罰錢。然而南宋時,生員與官府的關系較為緊張,就有一些矛盾引出了風波。

第一樁風波因服飾問題而起。衣著是身份的象征,官方有嚴格限制,但不免朝三暮四之弊,而生員有時未必合作。龔明之《中吳紀聞》卷一九:“宣和初,余在上庠時,有旨令士人系結(jié)巾帶,否則以違制論。當時有謔詞云:‘頭巾帶,難理會三千貫賞錢?!滦袟l制:不得向后長垂,胡服相類。法甚嚴。人甚畏,便縫闊大帶,向前系,稱‘我太學先輩,被人呼保義’?!比ж炠p錢尚不足以使之服從系巾帶之命令,以武人之“保義”自稱則是消極抵抗,實際是珍視太學生身份?!顿F耳集》卷上:“紹興、乾道間,都下安敢張蓋。開禧間,始創(chuàng)出皂蓋。程覃尹京出賞,嚴皂蓋之禁。有越士張蓋過府門,遂為所治。后學中有詩云:‘冠蓋相望自古傳,以青易皂已多年。中原數(shù)頂黃羅華,何不多多出賞錢。’”“所治”之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記之稍詳,“太學諸生以為既不許用青蓋,則用皂絹為短簾傘,如都下賣冰水擔上所用,人已共嗤笑”,有兩個武學生持蓋,而臨安府“邏者杖持蓋仆”,翌日,諸生群起,訴京兆,求罷臨安知府。未果,遂盡出太學,“置綾紙于崇化堂,皆望闕遙拜而去”,學為之空。永陽郡王楊次山本右癢武生,“偶遣饋舊同舍,介者寂無所睹,復持以歸,白以兩學俱空”。楊次山乃“皇后兄”,“避權(quán)勢,不預國事”。于是免去知府。

第二樁風波與經(jīng)濟活動有關。嘉定三年武學生柯子沖、盧爾德宜因與百姓爭奪田產(chǎn)而有行賄嫌疑,被臨安知府判打竹篦二十,押出府城。諸生陳詞于學官,武學博士曾準、武學諭劉靖申報國子監(jiān)。國子監(jiān)申報尚書省、御使臺諫院。府尹知之,責罪司理參軍和推吏。“右學之士遂詣都省投牒”,以為“無面目復為天子學生”,不肯歸齋。太學生詣監(jiān)投牒,表示支持,乃罷臨安知府,武學二官也被換職。在武學生看來,柯、盧二人是否有不妥之處不是核心問題,而是作為“天子生員”不該由政府官員直接處理而且是不加于士的鞭打。換言之,臨安府不承認其士人身份,剝奪了其特權(quán)。這無疑招惹了所有生員,故以退學相威脅。以退學為手段達到目的并非武學特有,地方學校也發(fā)生過。王炎為潭州教授,“以教養(yǎng)為己責”,提學蘇詡欲易教武崗,“諸生卷齋乞留”。

第三樁是為維護亡者尊嚴。俞文豹《清夜錄》:

淳祐十二年六月,武學到札,札為同舍求棺木。京尹余大監(jiān)晦差都轄院長、仵作四十五人,突入搔檢。揭帛裂,示暴露兩日。齋眾同太學、宗學伏闕上書,不報。各卷堂散去。司業(yè)蔡九軒抗申朝廷,乞罷余大監(jiān)以謝諸生,罷抗以謝京尹。余帥密表奏陳,隨往見執(zhí)政。至通江橋聞大諫葉大有、察院蕭秦來,再有按章即就出浙江亭,呼吏結(jié)案正財賦出榜云:“當職蒙恩,權(quán)領京尹,凡五閱月,一毫不敢妄支。今當焉去?就撥官會一百萬委陳?!备校骸罢諘着凭肷⒁员碣c恤之意?!碑斎者^江,司業(yè)亦出門,有旨勸諭諸生歸齋。

《新安文獻志》卷七五《程元鳳家傳》也從另一側(cè)面記載此事:三學扣閽上書言狀,請罷余晦,“卷堂而去”。右正言兼侍講程元鳳“亟草奏,數(shù)晦罪劾之。奏上,除晦大理少卿,蔡(抗)宗正少卿。先公率全臺拜疏,乞留蔡而黜晦,以安士心。尋奉旨,蔡仍兼司業(yè),晦與郡。三學生始還”。余晦做法顯然過于粗魯,而最后的結(jié)果也算不得學生勝利。

三曰泄私憤。宋張仲文《白獺髓》:“寧廟朝高文虎知貢舉,以《天子大采朝目》為賦題試貢士,而舉人困厄于此。學舍皆嘆怨。后文虎因作《西湖放生池碑》,誤引故事及上殿墮笏失儀。兩學齋舍袬金,作彩帳贈,教禽獸伎人趙十一部寓意以譏之,其中有云:‘鼠猴搢笏而不失其儀,士有所愧;禽鳥之人,書而咸知所出?!边@是因考試不順,抓住官員失誤而開的一個玩笑,是無實質(zhì)性的報復。《說郛》本蔣子正《山房隨筆》:“秋壑(引者注:賈似道)在朝,術(shù)者言:‘平章不利姓鄭之人?!虼?,每有此姓為官者,多困抑之。武學生鄭虎臣登科輒以罪配之,后遇敕得還。秋壑喪師,陳靜觀諸公欲置之死地,遂尋其平日極仇者監(jiān)押?;⒊妓煺埳頌橹D思僖晕涔Υ蠓蜓浩湫?。虎臣一路凌辱,求死不能。至漳州木棉庵,病篤,泄瀉,踞虎子欲絕?;⒊妓戾N數(shù)下而殂?!辟Z似道為政不得人心,術(shù)者之語或為假托,而虎臣之恨則當有所據(jù)。

4.2.2 武學之橫的原因

出現(xiàn)這般現(xiàn)象的內(nèi)部原因是武學受到重視,外部因素是天下公議由臺諫轉(zhuǎn)向三學。

其一,武學在南宋受到重視。宋代重視教育,有視學的慣例。如元祐六年,幸太學、武成王廟,呂大防、劉摯率百官皆從,于是丞相賦詩以形容,諸在位如李之純、范祖禹、周商、梁燾都有《駕幸太學》詩唱和,而張耒《和門下相公從駕幸學》:“繼圣文明舉舊章,儒官傳蹕駐膠庠。地疑闕里弦歌宅,經(jīng)奏周書隸古行。遣子東夷思入學,受成西旅佇來王。魯侯在泮猶歌誦,盛事須刊孔子堂?!睍r在潁州的陸佃《依韻和門下呂相公從駕幸學》:“纁帛升龍日月章,平明鸞輅幸膠庠。侍臣獨恨身千里,邸報空看字數(shù)行。故事一遵皇考廟,余波仍及武成王(仁宗有視學故事)。誰知玉尺橫經(jīng)處,猶是當時舊講堂?!倍济鞔_提到視學活動包括武學。而李之純、范祖禹、周商、梁燾、曾肇、顧臨皆有《駕幸太學詩》唱和,卻都未言及武學。

南宋則有了變化,因高宗趙構(gòu)登基有武學生的功勞,以及“中興”的需要,歷代皇帝對武學比較關注。一是重建武學,二是增加武學生名額,三是增加幸學次數(shù),濃重其儀式。前兩點前文已有說明,現(xiàn)介紹幸學。而南宋則于淳熙、嘉泰建多次視學。《夢梁錄》卷一五“學?!保骸按疚?、嘉泰,主上幸武學,謁武成王,行肅揖禮?!薄断檀九R安志》卷一一:“淳熙、嘉泰幸太學,就謁武成王行肅揖之禮。”還曾有人要求將皇帝謁太學與武學的禮儀統(tǒng)一。《宋元學案》卷七九:“議者欲降太學釋奠為中祀與右學等,樓鑰曰:‘乘輿臨幸,于先圣則拜,武成惟肅揖,厥禮異矣,祀可均敵乎?’遂得無變。”雖未成功,但也可見武學地位在提高。幸駕過程,周密《武林舊事》卷八言甚之詳:

先期三日,儀鸞司及內(nèi)侍省官至國子監(jiān)相視八廂,亦至學中搜檢。次日,諸齋生員,盡行搬出學外安泊,各齋門并用黃羅封,學官預擬御課題,用黃羅裝備大冊,面僉云:“太學某齋生臣姓某供。”以大黃羅袱護之,置于各齋之前,以備駕至殿索。崇化堂后,即圣駕歇泊之所,皆設御屏黃羅帷設,供御物等。凡敕入宮門號,止于國子監(jiān)外門;敕入殿門號,止于國子監(jiān)內(nèi)門;敕入禁衛(wèi)號,止于崇化堂天井,謂之“隔門”。除司業(yè)、祭酒外,其余學官、前廊、長諭,并帶黃號于隔門外席地坐,賜食三品,以俟迎駕。駕至純禮坊,隨駕樂部參軍色念致語,雜劇色念口號,起引子,導駕至大成殿欞星門,禮部太常寺官、國子監(jiān)三學官及三學前廊。長諭,率諸生迎駕起居。上乘輦?cè)腴T,至大成殿門降輦,有旨免鳴鞭,以昭至敬。閣門太常禮直官前導入御幄,太常卿跪奏稱:“太常卿臣某言:請皇帝行酌獻之禮?!鄙铣鲇?,詣文宣王位前,三上香,跪受爵,三祭酒奠爵兩拜,在位皆兩拜,降階歸幄。太常卿奏禮畢,陪位官并退。上乘輦鳴鞭入崇化堂降輦,入幄更衣。禮官、國子監(jiān)官、三學官、三學生并于堂下分東西立,次引執(zhí)經(jīng)官、講書官于堂下東壁面西立,宰臣、執(zhí)政以下北向立,閣門奏班齊上服帽、紅上蓋、玉束帶、絲鞵,出崇化堂坐。宰臣已下宣名奏圣躬萬福。御藥傳旨,宣升堂,各兩拜贊賜坐,分東西階升堂席后立。次引執(zhí)經(jīng)官、講書官奏萬福,兩拜。次引國子監(jiān)(官)、三學官并三學生奏萬福,兩拜,分引升兩廊席后立。內(nèi)宮進書案聽宣,以經(jīng)授執(zhí)經(jīng)官進于案上講筵內(nèi),承受對展經(jīng)冊。入內(nèi)官進牙界方,舍人贊賜坐,宰相已下及兩廊學官、生員應諾訖,各就坐聽講。講書官進讀經(jīng)義,執(zhí)經(jīng)官執(zhí)牙篦執(zhí)讀,入內(nèi)官收撒經(jīng)書,再以講義授講官,講書官指講訖,入內(nèi)官撒書,堂上兩廊官并起分行,宰臣已下降階,講書官當御前躬身致詞,北向立,兩拜。御藥降階宣答云:“有制,有制謁款將圣,肅尊視學之儀,講繹中庸,爰命敷經(jīng)之彥,茂鳴彝訓,允當朕心?!痹賰砂?。御藥傳旨宣坐,賜茶訖,舍人贊躬身不拜,各就坐。分引升堂席后立,兩拜,各就坐。翰林司供御茶訖,宰臣已下并兩廊官贊吃茶訖,宰臣已下降階,北向立,御藥傳旨不拜;引兩廊北向各再拜訖出?;实燮?,易服,幞頭上蓋,玉束絲鞵,乘輦鳴鞭出學。百官諸生迎駕如前。隨駕樂部,參軍色迎駕,念致語,雜劇色念口號曲子,起《壽同天》引子,導駕還宮。在學前廊并該恩出官諸生,各有免解恩例,余并推恩有差。

武學生數(shù)量的增多必然導致團體力量的加強,再加之南宋武學生舍選除官優(yōu)于北宋和朝廷的禮尊,其自信心也必然增強,對國家的“主人”意識或責任感自必強于北宋。

其二,天下公議由臺諫轉(zhuǎn)向三學。宋張端義《貴耳集》卷下:“本朝治天下,尚法令議論?!薄白h論”即臺諫制度,在宋是一項重要的制度。呂公著認為其“規(guī)主上之過失,舉時政之疵謬,指群臣之奸黨,陳下民之疾苦。言有可用,不以人微而廢言;令或未便,不為已行而憚改?!崩顮c認為臺諫強弱與國運密切關聯(lián),“臺諫太弱,則非國之?!保芭_諫正則朝廷理,朝廷理則天下理”?!端问贰肪砣粍t總結(jié)道:“宋之天下,以臺諫興,亦以臺諫敗宋之立國,元氣在臺諫?!苯袢擞菰茋赋銎湟种仆馄?、制衡相權(quán)、彈擊干政宦官、抑制武將等積極作用。北宋前、中期臺諫制度尚無損,蔡京執(zhí)政后開始逐步受制于權(quán)相,臺諫“捃摘細故,僅塞言責,鉗口結(jié)舌,寖以成風”。責任感開始淡化,然尚能不助虐。南宋時,就開始惡化。秦檜專權(quán),“臺諫便著尋上之,臺諫亦未嘗使人在左右探其意,才得之,即上文字”。臺諫更是權(quán)相拉攏的對象。韓侂胄“以御筆除劉德秀為御史,楊大法為殿院”,“于是言路皆為韓黨矣”。賈似道執(zhí)政,“由是咸淳臺諫一聽命于似道者,十年彈劾,全疏出于似道付下而貼黃”。臺諫與權(quán)相狼狽為奸,“一相去,臺諫以黨去;一相拜,臺諫以黨進”。在朝則私舉曲獄,在地方則橫行州,故時人視其為:“鷹犬之不若,犬亦羞與為伍?!狈皆绖t將宋亡歸罪于此:“宋之革命,豈非前后臺諫與宰相為一之罪乎?”

這時候三學生員勇敢地承擔起臺諫的責任。這與太學生陳東有關。陳東在國家危亡之際,上書挽留李綱,后被殺,再被追封,大大激發(fā)群臣、諸生的熱情,紛紛為之寫跋、作記、寫挽文,風氣極一時之盛,生員干預朝政成為時尚。劉希仁《跋少陽遺稿》:

南渡之初,庶事草創(chuàng),首興太學,以幸多士。今百余年。凡事關天下之大計,若(左忄右僉)壬之污,在朝庭敢怒而不敢言時,聞六館、諸生叩閽上書。大計賴以決而(左忄右僉)壬陰有所忌。茲非國家累世養(yǎng)士之仁而享。蓋言之效與。

這一變化得到普遍的認同。許元杰對理宗說:“正論乃國家元氣,今正論猶在學校?!蹦沧硬拧稇t言災異疏》:“三學草茅有清議,可謂言路不雍塞亦?!蔽奶煜椤兑椅瓷匣实蹠焚澰唬骸笆橙庵?,未能出語以救陵遲之禍,惟學校不憚,懇懇以為言?!庇帧顿R提舉吳西林》云:“雖言路大開,而奸諛熏注之深,縉紳多不能自拔,待聞應詔投匭,則學校與布衣而已?!庇輧墶蹲鸢滋眉肪砦濉恶T惟說除武博制》更主張武學教師對此負有培植之功:“右庠之士,培植而作成之,師儒責也。”大抵南宋的實際情況如《癸辛雜識》后集卷一九所云:“天下公論不歸于上之人,奪歸于兩學之士。凡政令施行之舛,除拜黜落之偏,禁庭私謁之過,涉于國家盛衰之計,公論一鳴,兩學雷動。天子虛己以聽之,宰相俯首而信之,天下傾心而信之。由是四方萬里,或聞兩學建議,父告其子,兄告其弟,師告其徒,必得其說,互相歆艷,謂不負所學?!倍斊渑c權(quán)臣相爭執(zhí)時,又易得到同情。姚勉《雪坡集》卷三〇《與鄒仲遠書》:“諸賢相繼去位,臺諫與士為仇,三學所逐斥諸生,累累滿道?!薄豆镄岭s識》別集卷三:“幾年貪帥毒神京,虎視國家三學生?!?/p>

在此背景下,加之武學生的“天子門生”身份認同意識必然會在“三學之橫”中見其身影。

如何看待“三學之橫”中的武學生活動?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丙編卷二贊其直言的正義精神:“國有大事,鯁論間發(fā),言侍從之所不敢言,攻臺諫之所不敢攻,由昔訖今,偉節(jié)相望?!薄豆沤裨戳髦琳搫e集》卷二《君權(quán)》:“以天下之責任大臣,以天下之平委臺諫,以天下之論付士夫,則人主之權(quán)重矣?!眲t指出其有權(quán)力制衡作用,主要是制約權(quán)臣。而王夫之《宋論》卷一四將亡國歸罪于議政:“戰(zhàn)國之士氣張,而來嬴政之坑;東漢之士氣競,而致奄人之害;南宋之士氣囂,而召蒙古之辱?!边^于偏頗。黃宗羲《明夷待訪錄》指出:“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學校,而后設學校之意始備。……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遂不敢自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學校。是故養(yǎng)士為學校之一事,而學校不僅為養(yǎng)士而設也?!睂W生議政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克服君主集權(quán)的弊端。撇開私憤不談,就宋代武學活動而言,維護尊嚴固然有個人因素,但實際是維護國家制度的權(quán)威性。就時政而言,主流是基于正義,為國家民族利益著想,只有少數(shù)受誘惑而卷入權(quán)勢糾紛,其議政、干政大者左右國家大事,小者也能起到輿論監(jiān)督,是對皇權(quán)、相權(quán)的有效制約,故時人多譽之。宋人高斯得《上言學校疏》認為:“庶幾多士氣節(jié)猶可保全,小人聞風知所畏懼,其于國家大體,誠非小補?!鄙跏恰?/p>

5 結(jié)語

通過以上描述,我們不難看出,科舉的勢力在不斷擴展,即便是培養(yǎng)軍事人才也被納入了科舉而設置了武舉、武學;宋代的武官雖不如文官地位高,但其武舉、武學生受到的待遇則是比照文舉、文學生而來。如果說科舉是我國轉(zhuǎn)向文治的一個標志,宋代科舉就證明了我國社會完成了這一轉(zhuǎn)變,而宋代武舉則是科舉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宋代文治的一個表現(xiàn),而非“尚武”精神的體現(xiàn)。 (續(xù)完)

[1][宋]李心傳.建炎雜記.江蘇書局道光刊本.

[2]顧宏義.教育政策與宋代兩浙教育.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3]陳寶良.明代儒學生員與地方社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4]王建秋.宋代太學與太學生.臺灣著作獎助委員會.1965.

[5][宋]佚名.宋季三朝政要.見:王民信,主編.宋史資料萃編(第三輯).臺北:文海出版社.1987.

[6][宋]戴復古.石屏詩集.四部叢刊續(xù)編本.

[7][元]脫脫,等.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77.

[8][宋]佚名.續(xù)編兩朝綱目備要.北京:中華書局.1995.

[9][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北京:中華書局.1979.

[10]虞云國.宋代臺諫制度研究.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

[11][宋]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1985.

[12][明]陳邦瞻.宋史紀事本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Martial Science and Social Life in Song Dynasty

ZHOU Xingtao and YANG Xiaoyu

The Song Dynasty is a typical imperial society,this article from the military and social relations between:military although in the position below the Ke-ju,but as the component,are still the subject of social respect,and after the celebration has given money,food and drink,the next dispatch,also set smell reception,top board and so on,still have to thank activities,its treatment,according to the position of lifting and slightly lower;local society(official and folk)on military also built Wu Zhuangyuanfang,as a“problem”to list in Jan,and Gong Shi Zhuang,Luming feast,meaning about wu-ju and support activities;Wu Xuesheng in the awareness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with the scribes also actively,especially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politics.The Song Dynasty martial art,Wu is for performance rather than martial spirit reflected.

Song Dynasty;Martial;Art Society

G405

A

1005-8427(2012)03-0055-10

昆明學院
云南省招生考試院

猜你喜歡
太學三學武學
初中數(shù)學線上教學“三學一練一輔”模式探究
謝耀榮
健康中國背景下南懷瑾武學養(yǎng)生文化傳承與發(fā)展
漢代太學如何培養(yǎng)治國安邦之才
基礎教育設施空間演變與用地置換
基礎教育設施空間演變與用地置換
嵇康·絕響
“三幫”促“三學”助他當上狀元郎——記沈陽鐵路金州站行李員矯正偉立足崗位成才的故事
奇葩姐妹換夫記
寧波市采取“三學”“三訪”“三個結(jié)合”開展活動
永福县| 棋牌| 邯郸县| 黔西| 长寿区| 肥东县| 亚东县| 徐汇区| 阿勒泰市| 龙山县| 吉木萨尔县| 临清市| 平凉市| 平邑县| 宁乡县| 安顺市| 天峨县| 夹江县| 连州市| 鹤山市| 邹平县| 颍上县| 清苑县| 秀山| 贵德县| 子长县| 孝感市| 田阳县| 临安市| 马尔康县| 平和县| 南华县| 锡林郭勒盟| 南宫市| 盱眙县| 鄄城县| 德昌县| 册亨县| 库尔勒市| 托克托县| 赣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