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肖昌斌 曾憲波 安 子
把課堂還給學生
——枝江市全面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紀實
◎/本刊記者 肖昌斌 曾憲波 安 子
2009年4月,本刊以《突圍》為題,報道了枝江市通過布局調整、資源調配等“物理方式”實現(xiàn)區(qū)域內(nèi)義務教育發(fā)展均衡,成功破解擇校難題的經(jīng)驗。有人說,成功就是比他人多走一步。枝江教育不僅多走了一步,而且早走了一步。破解擇校難題的突圍只是枝江市教育發(fā)展戰(zhàn)術上的突圍,實際上,戰(zhàn)略上的突圍此時也已悄然展開。
>>開放式的課堂教學,孩子們都喜歡
是什么圍困著教育,使學生厭學,視學習為苦役;效率低下,質量在低水平上徘徊;教育變異,功利和近視大行其道?枝江市教育局局長王少林原以為解決了學生擇校難題,這個教育根子上的問題會有所好轉,然而事實并非所愿。原因在哪里?這引起了枝江市教育局一班人的深思。他們逐步認識到,課堂是推進教育改革的支點,課堂是實現(xiàn)教育內(nèi)涵發(fā)展的種子。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上的突圍,必須深度推進課堂改革,通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進而轉變教育質量的增長方式。
2009年秋,從課堂出發(fā)的枝江市教育教學改革正式啟動。他們改革的目標非常明確:把課堂還給學生。
教室里,學生的課桌上堆滿了課本、資料,小山似的;課堂上,教師喋喋不休,霸占課堂,學生或趴在桌子上睡覺,或“人在曹營心在漢”,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一進課堂就變得無精打采。
王少林看到此情此景,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深入課堂聽課,走訪師生。有學生說,聽老師講課,像聽“天書”;有學生說,課堂枯燥無味……王少林茅塞頓開,毛病出在育人的主渠道上——教師把持著課堂,學生主動參與率低,精力流失率高。學生最不想上的是文化課,最累的是做作業(yè),最怕的是考試,最想的是睡覺。因為課堂效率的低下,教師只能無限拉長學生的學習時間,“堤內(nèi)損失堤外補”,教師便打起課外的主意——用題海戰(zhàn)術提高分數(shù),于是應試教育有恃無恐,課業(yè)負擔愈加繁重。當這種高能耗的課堂成為常態(tài)時,教學質量就只能在低水平的狀態(tài)下擺動。
要改變當前課堂狀態(tài),就必須改變當下的教學關系,一切以學習為中心;就必須改變當下的師生關系,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此為理念的課堂教學改革迅速成為枝江市教育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副局長侯玉龍帶領市教研員兵分兩路,緊鑼密鼓地調研,收集信息,聽取意見,起草《枝江市課堂教學改革方案》。2009年秋季,教育局出臺了《枝江市中小學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六三二”工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六三二”工程即抓實六項研究:抓實集體備課,提高課前準備的高效性;抓實學生自主預習,提高學生學習準備的高效性;抓實師生多邊活動,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抓實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提高教學方式的高效性;抓實學生作業(yè)反饋,提高學生作業(yè)的高效性;抓實課堂科學評價,提高教學評價的高效性。落實三大活動:校本教研創(chuàng)特色活動;“三聯(lián)系”幫扶活動;高效課堂評比活動。務實兩個管理:課程管理規(guī)范化和過程管理精細化。課堂的變革帶動了教學評價、教學研究、教學流程等一系列改革。
《方案》明確了課改的重點,即區(qū)域內(nèi)整體推進,不留空白。不分年齡,青年教師要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中老年教師也要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不分學校,初中要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小學、高中也要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不分區(qū)域,城區(qū)學校要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農(nóng)村學校也要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然而《方案》剛剛公布,反對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枝江市教育局及時召開“三個會”,即全市動員會、分“部”(高中、初中、小學三個部)動員會和分“科”推進會。一邊動員,提高認識,一邊制訂《枝江市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活動教師教學常規(guī)指導意見和評價辦法》和《枝江市教學研究室關于深化課程改革,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提高教育質量的指導意見》,引領廣大教師走進高效課堂。
課改不是百米短跑,更像馬拉松長跑。枝江市教育局為了激勵廣大教師和各學校堅持在馬拉松的跑道上,建立了一系列激勵機制,其中《枝江市高效課堂創(chuàng)建達標活動驗收方案》便是強有力的評價激勵機制,通過學校自評、申請驗收、評估驗收組評估等程序強力推進高效課堂建設。
2011年5月,教研室主任王潤紅帶領高效課堂創(chuàng)建達標小組成員開始對全市初中學校進行驗收。驗收組累計聽評課90節(jié),查閱學校及教師過程性資料468份,發(fā)放學生問卷180份,訪談教師90人次。他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校已將辦學的價值取向定位于對智慧的追求和對生命的關懷,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師生個體智慧的生長和生命價值的提升。學校逐步形成了格調高雅、催人奮進的獨特的學校文化和班級文化。走進每一個班級,都能感受到美善、儒雅、和諧、超越的氛圍,令人振奮?!盀橹腔凵L而教,為生命發(fā)展而學”已成為實驗中學、馬店中學、安福寺中學等學校的核心治校理念。
一次侯玉龍推門聽課,上課教師正在講陶淵明的《飲酒》,聽著聽著,侯玉龍眉頭緊鎖。這位教師依然以“教”為中心,教師問學生答,整節(jié)課教師都在“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課后,侯玉龍一針見血地評價了這堂課,“學生應該和詩人對話,而不是和老師對話……”有共識,但更多的是教師的不解。侯玉龍深感“轉變觀念”在課堂教學改革工作中的難度。
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在各校如火如荼地進行,然而,有的教師依然眷戀傳統(tǒng)課堂,“新瓶裝老酒”,在低效的課堂里打轉。
枝江一中有幸邀請到中央教科所的韓立福博士對課堂教學進行診斷。韓立福博士聽完幾節(jié)課后,在學校報告廳和全體教師交流,他很不客氣地指出課堂教學的問題。一位教師中途憤然離場,表示對韓立福博士這種“不客氣”態(tài)度的不滿。后來這位教師終于意識到自己的莽撞,向韓立福博士致信道歉。韓立福博士對枝江一中課改進行的理論和實踐指導是一場“及時雨”,然而“及時雨”卻“澆”出了“火星”。這看似是枝江一中教師和韓立福博士的對抗,其實是新舊教育觀念的一種較量。
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的阻力在哪里?究竟是教師觀念落后,還是教師的課改能力欠缺?
市教研室副主任鄧正清認為,其實大多數(shù)教師內(nèi)心還是認同課改理念的,只是還沒有從傳統(tǒng)課堂中走出來,有的教師之所以“對抗”課堂教學改革,主要是他們?nèi)狈?chuàng)建高效課堂的能力??此剖怯^念落后,實際是能力欠缺。
市實驗中學校長趙大進是課改的活躍分子,他說,課堂中學生的問題,就是教師的問題。教師從臺前退到幕后,對教師的能力要求更高,教師的能力影響著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的進程。
枝江市教育局迅速對《方案》作了微調,將提高教師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的能力作為“六三二”工程的重點。
如何提高廣大教師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的能力?他們雙管齊下,一是組織教師學習,開闊眼界;二是建立評價機制,激活教師課改的動力。
密集型培訓學習在枝江這塊教育的熱土上有條不紊地進行。2009年11月28日,市教研室全體研訓員和中小學校長、教導主任、教師代表共300多人參加了宜昌市教育局組織的高效課堂培訓;12月16-18日,組織各校分管教學的副校長、教導主任、鄉(xiāng)鎮(zhèn)各科教研組長共400多人在枝江市馬家店鎮(zhèn)團結路小學、實驗中學、枝江一中開展“實施‘六三二’工程,打造枝江高效課堂”的培訓研討活動和高效課堂上課、備課組說課、研訓員點評、專業(yè)引領系列活動。
教育不是給小白兔喂把草,也不是給小綿羊一個擁抱。耳聞目睹了新課堂、新理念,教師們感悟到了教育即解放、教師即開發(fā)、學校即成長、學生即創(chuàng)造的真正含義。
>>枝江市團結路小學教師李紅彥正在上課
如何將傳統(tǒng)課堂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教師改造成與高效課堂相適應的教師?枝江市的思路是“抓兩頭,促中間”:培養(yǎng)枝江課改的領軍人物,督促課改的“貧者”和“庸者”迅速上路前行。
誰是枝江課改的領軍人物?有人說,過去的骨干教師是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的領軍人物。有人質疑:過去的骨干教師還是“骨干”嗎?
不看證書,看課堂。誰是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的先行者,誰就是枝江課改的領軍人物?!肮歉山處熾m然不是終身制,但也不能全盤否定過去的骨干教師,過去的骨干教師曾經(jīng)也是課改的先行者?!蓖跎倭终f。
于是,全新的《枝江市骨干教師評選辦法》出臺了。全市366名骨干教師在高效課堂中站立起來,脫穎而出,行走在枝江課改的前列,成為枝江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的領軍人物。
這些領軍人物,不用揚鞭自奮蹄。教育局和學校及時為他們搭建舞臺,提供平臺。這些教師已經(jīng)在宜昌市小有名氣,有的教師還走出湖北,到外省上示范課。
提高廣大教師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的能力的硬骨頭還是課改的“貧者”和課改的“庸者”。有些老年教師一直穩(wěn)穩(wěn)地站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中,受傳統(tǒng)觀念影響很深,他們或遲遲不肯上路,或在課改的道路上步履蹣跚。他們是新課改理念的“貧者”,他們最需要“幫扶”。各學校組織他們外出學習,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呼吸課改的新鮮空氣,欣賞課改的藍天白云。
同時,廣泛開展“結對幫扶”活動,結對幫扶從市教研室的研訓員開始,他們每人與2-3名中青年教師結成師徒關系,幫助中青年教師制定專業(yè)成長規(guī)劃,指導他們備課、上課、開展專題研究、撰寫教學反思和教學案例,幫助他們迅速摘掉“庸者”的帽子,逐步成為骨干教師。城鎮(zhèn)學校每年至少選派2-3名優(yōu)秀骨干教師與結對農(nóng)村學校相同學科的教師結成對子,捆綁式發(fā)展,通過聽課、評課、示范教學、開展專題講座、參加校本教研活動等方式進行結對指導,提高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的能力。本校的骨干教師與本校的老年教師結對,幫助他們更新觀念,盡快“脫貪”。
領軍人物站立起來了,“貧者”和“庸者”的帽子摘掉了,前有領跑者,后有追兵,課改的中間者則自覺調整步伐往前沖。
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已經(jīng)成為枝江教師的自覺行為,因為他們明白:靠他人推著走,不可能走得特別美麗;只有自己推著自己走,才能走出自己的風采。
2011年6月,湖北省教育廳決定在全省中小學開展“課內(nèi)比教學、課外訪萬家”工作。枝江市教育局把“比教學”當作常規(guī)工作抓,充分利用“比教學”這一平臺,檢測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的實效性,為區(qū)域整體課堂教學改革提速。他們印發(fā)了《枝江市中小學教師‘課內(nèi)比教學’工作規(guī)程與標準》,要求做到全覆蓋,即覆蓋所有教師,覆蓋所有學科,覆蓋所有學校。在“比教學”這個平臺上,各學校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學校領導先拔頭籌。枝江一中校長董云、副書記付偉、副校長袁新宏等以“423”課堂教學模式執(zhí)教示范課,課堂氛圍活躍,真正把課堂還給了學生,每堂課均有上百名校內(nèi)外教師觀摩學習;公園路小學校長何慶華率先在其蹲點的體育組上體育示范課。
王少林親自抓“比教學”工作,他多次與分管教育的副市長深入到學校聽課評課,參與“比教學”工作。在枝江,“課內(nèi)比教學”工作已經(jīng)是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的延伸,是提高教師素質的抓手,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手段,是提高辦學水平的良機。
記者隨機走進枝江一中的課堂,學生討論,神采飛揚;學生講解,有板有眼;學生質疑,窮追不舍。教師走下講臺,來到學生中,這時,他已不是教師,而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全班年齡最大的學生。任課教師說,這堂課體現(xiàn)的就是枝江一中的“423”課堂教學模式。
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要不要模式?這是一個焦點問題,也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枝江一中校長董云認為,模式只是一根拐杖,有了這根拐杖,教師們則可以拄著拐杖行走在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的路途上。枝江一中在模式探索的路上幾經(jīng)周折,有過“山重水復疑無路”的陣痛,也有過“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
枝江一中早在2007年便集中探討了“三案導學”模式,對學案的功能、學案的編寫與應用、學案與教案的關系有了一個比較明晰的認識,初步形成了學案、教案、練案“三案合一”的編制與應用模式,逐漸構建了由注重教材設計轉變?yōu)闈M足學生需要的導學案編用體系。但是“三案導學”模式僅僅運行了一年,問題就浮出水面?!叭笇W”教學模式的重點在于研究學案的編寫和使用,側重于教師的“教”,卻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學”。為了課改“穿新鞋走新路”,枝江一中提出了“211三案導學”教學模式,這一模式規(guī)范和約束了教師的教學時間,將40分鐘的課堂切割成三塊——教師講20分鐘,學生互動10分鐘,達標檢測10分鐘。然而,在調研中學校發(fā)現(xiàn)“211三案導學”模式的課堂也危機四伏:這一模式建立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之上,但學生課后作業(yè)多,根本沒有時間預習,學生也不知道怎么預習。沒有預習這一環(huán)節(jié),再完美的教學模式也只是空中樓閣。
一次次希望之火被一盆盆冷水澆滅,枝江一中的課堂教學改革一度陷入前所未有的迷茫之中,一中課改輸不起,課改之路風雨交加。校長董云承受著巨大的壓力。2009年3月,董云在石家莊二十九中的一場研討會上,遇到了中央教科所的韓立福博士。韓立福介紹了“先學后導——問題評價”的教學模式,這一模式將目光聚集在學生層面。聽完韓立福的介紹,董云一陣驚喜,會后,董云一路追隨韓立福,請韓立福到枝江一中指導課改。
不久,韓立福來到枝江一中,深入課堂,從了解課堂教學實際入手,對課改進行了理論和實踐的全方位指導。由于韓立福介紹的“先學后導——問題評價”教學模式與枝江一中的“211三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具有價值理念、根本目的、操作方法等方面內(nèi)在的一致性,于是枝江一中在“211三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實踐經(jīng)驗的基礎上,結合韓立福博士“先學后導——問題評價”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成果,總結提煉形成了“423”課堂教學模式。這一課堂教學模式,特色鮮明,在枝江一中生根開花結果。
枝江一中課改的成功,為全市其他學校課改提供了樣本。市教研室為中小學各學科提供了“高效課堂教學基本模式”,但他們明確指出,不能照搬或復制這些模式?;凇跋葘W后教”“以學定教”“以教促學”的基本理念,全市各學校探索和提煉出適合本校的課堂教學模式,如實驗初中形成“三大板塊、八個環(huán)節(jié)”的課堂教學模式;公園路小學確定了“生為主體、師為主導、精講多練、輕負高效”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等。符合實際的課堂模式,為課堂改革的順利推進提供了保障。
在最近的宜昌市“課內(nèi)比教學”優(yōu)質課競賽中,枝江市高中教師在參賽的15個學科中獲得8個一等獎,初中教師在參賽的13個學科中獲得8個一等獎,小學教師在參賽的9個學科中獲得5個一等獎。面對優(yōu)質課競賽前所未有的全面豐收,王少林十分淡定,“這些只是課堂改革的副產(chǎn)品,我們所期待的學生生命狂歡的課堂已經(jīng)離我們越來越近。”
>>枝江市教育局局長王少林(左一)深入課堂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