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儉衛(wèi)
湘潭縣人民醫(yī)院,湖南湘潭 411228
骨肉瘤是骨骼系統(tǒng)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但頜骨腫瘤是骨肉瘤中較少見的腫瘤,所占比例僅為骨肉瘤病例的6%~9%。頜骨腫瘤的在臨床病癥表現(xiàn)差異大,缺少統(tǒng)一的特征性[1-2]。該文通過該院收治的40例頜骨腫瘤的醫(yī)學影像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同時對不同的醫(yī)學影像資料提供的檢查方法和表現(xiàn)特點進行比較,以此來準確了解頜骨腫瘤的醫(yī)學影像資料特點,提高對于頜骨腫瘤的臨床診斷和治療預后。
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7例,年齡范圍較大,從14~70歲不等,平均年齡42歲,其中30歲以上的患者比例達80%,嗜好煙酒的患者15例,有飲酒史的患者19例,有吸煙史的患者25例。
40例頜骨腫瘤患者中,腫瘤表現(xiàn)較硬者28例,腫瘤固定不動者22例,局部按壓有痛覺者26例,患病早期同側頸頜區(qū)淋巴節(jié)有腫大現(xiàn)象者10例,牙齒有牙松、牙痛、脫牙現(xiàn)象者8例(口腔齦癌),按壓腫瘤手感如乒乓球者6例。40例患者中病理分類為圓柱瘤者4例,神經纖維肉瘤者2例,造釉細胞瘤者8例,牙釉質母細胞瘤者2例,軟骨肉瘤者2例,纖維肉瘤者2例,惡性纖維細胞瘤者2例,間葉源腫瘤者2例,成骨肉瘤者6例,巨細胞瘤者6例,骨化纖維瘤者2列,其中病理顯示惡性腫瘤未能分類者2例。
其中30例患者進行手術切除腫瘤,4例患者進行局部刮出,另外6例患者由于年齡及身體健康等原因不便于施行手術化療。40例患者均做過長時間的隨診復查追訪,對其治療效果進行對比;但對患者術后隨診復查追訪年限都不同。
40例患者均應用普通正位、側位和斜位等拍攝頜骨平片,另有12例患者有CT掃描片,8例患者進行過頜面骨CR拍片,2例有口腔科診斷用的口腔拍片。該院采用多層螺旋4排機器,硬件設施達到掃描頜面骨的標準,主要硬件信息:重建間隔2 mm,螺距為1.5 mm,掃描時間1.0 s,掃描電壓140 kV,掃描電流200 mA,掃描層厚度2 mm。有必要時施行病灶薄層多平面(MPR)高分辨(HRCT)橫斷面矢狀面及冠狀面掃描,重建掃描參數,采用數字多平面重建和縮小掃描視野;掃描電壓140 kV,掃描時間1.0 s,掃描層厚度0.5 mm,掃描電流200 mA,視野為(FOV)180 mm。
40例患者中下頜骨者34例,其中16例處于右側與18例處于左側;腫瘤位置處于上頜骨者6例,其中2例處于右側,4例處于左側。
一般表現(xiàn)為骨質透亮,頜骨呈囊狀,根據其臨床結構信息常分為蜂窩型、單房型和多房型這3種類型。蜂窩型的臨床表現(xiàn)為房室呈卵圓形,形狀不規(guī)則但邊界清晰,內部結構為不規(guī)則網狀,如蜂窩小房般密集成簇,房隔較厚,內有點狀鈣化區(qū),之間有明顯的透亮區(qū);單房型的臨床表現(xiàn)為房室呈卵圓形或標準圓形,邊緣清晰整齊且有分葉切跡,由于瘤體大且有完整的包膜,骨壁被瘤體壓迫可形成骨質凹陷從而出現(xiàn)有邊緣切跡或邊界銳利的單囊狀改變,周邊可硬化,瘤內可含牙根部等現(xiàn)象;多房型的臨床表現(xiàn)為房室呈卵圓形或標準圓形,邊界和間隔相互重疊且清晰可見,內呈大小不等之分房狀且透亮。由于有大小不等的結節(jié)存在于腫瘤表面,且呈骨嵴隆起狀,似肉芽狀突入骨壁,形成大小不等之多房性狀。
腫瘤在成長過程中還可發(fā)展成周邊硬化型瘤緣,影像學資料可見瘤體呈致密硬化帶高密度影,環(huán)繞于腫瘤周圍,這是由瘤體過大對骨壁產生慢性壓迫所致。
表現(xiàn)為牙根中斷或推移,牙槽骨蜂窩狀透亮,當腫瘤穿破纖維包膜可沿牙根間槽浸潤,可出現(xiàn)牙根浸潤征,。
囊壁骨質破壞影像不清晰,可能為腫瘤浸潤骨壁所致,瘤體包裹牙齒,瘤內有白色鈣化點。
①腫瘤侵犯骨質后,穿破骨膜,繼而造成軟組織感染,引起局部軟組織腫脹。②瘤細胞在成長過程中,腫瘤骨形成和骨破壞活動也在交替進行,最終導致骨結構破壞后形成新生瘤骨,或骨質不規(guī)則致密,引起骨針狀瘤骨的出現(xiàn)。③腫瘤細胞侵蝕骨質,形成不規(guī)則骨質破壞,此類病人骨質一般呈斑片狀、蟲蝕狀,邊緣模糊不整齊。④頜骨腫瘤早期的臨床表現(xiàn)為頜骨邊緣模糊,局部骨密度降低,骨小梁遭侵蝕,采用MPR(多平面重建矢狀面冠狀面橫斷面)及薄層高分辨CT(HRCT)多方位掃描能發(fā)現(xiàn)頜骨腫瘤早期的病灶,為臨床上診斷疑似早期頜骨腫瘤最為有效方法之一。由于日常體位等因素,長管骨中的骨膜反應平時也難以發(fā)現(xiàn),而CT結合MPR技術能掃描出任何微小的細節(jié)部位,這大大增加了腫瘤診斷的準確率。
在所有已發(fā)生的頜骨腫瘤中,良性腫瘤所占比例明顯大于惡性腫瘤的比例,而造釉細胞瘤是最常見的牙源性腫瘤。該研究中,良性腫瘤患者有8例為造釉細胞瘤,所占比例高達20%,居第2、3位的分別為成骨細胞瘤和巨細胞瘤。這與鄒氏統(tǒng)計理論[3]顯示的占牙源性腫瘤首位的為造釉細胞瘤的觀點相符合。在惡性腫瘤患者中,有6例患者為成骨肉瘤,所占比例為15%,軟骨肉瘤與纖維肉瘤緊隨其后。
中青年人常發(fā)生造釉細胞瘤,好發(fā)于頜骨以下部位且病程長。膨脹性和局部浸潤性是腫瘤兩種不同的生長方式,導致其形態(tài)多樣的囊狀透亮區(qū),特點為牙根浸潤征及周邊硬化征,也是放射影像學診斷該病的主要依據;頜面骨髓炎,多為牙源性腫瘤且病程較長,以病牙為中心圍繞齒根進行廣泛的破壞性溶骨活動,頜面骨惡性轉移灶,從其他部位惡性轉移到頜骨骨髓內,骨破壞內有死骨,引起骨增生硬化[4],還可侵犯頜骨破壞骨質,從而導致唇頦麻木。有原發(fā)灶病史的此類患者不難確診。相對少見的頜骨中央型鱗癌,多是由于齒囊上皮島狀殘留在頜骨內發(fā)生惡變,有時破壞區(qū)內見小斑點骨島,溶骨性破壞完全在頜骨內。必要時行細胞學檢查病理定性圓柱瘤巨細胞瘤、造釉細胞瘤等對放射影像不典型的細胞瘤
醫(yī)學影像資料顯示頜骨腫瘤的診斷價值:腫瘤呈單房性,邊緣清晰且整齊,通常提示腫瘤包膜完整,予手術刮除后有較好的臨床預后效果;腫瘤呈邊界欠銳,多房性,通常提示有局部浸潤的可能,切除術為臨床指定的治療方案,防止腫瘤復發(fā)??纱_定腫瘤的部位、形態(tài)、大小、影響范圍和鄰近器官的侵犯情況,CT(HRCT及MPR)可比較細致全面的對顱底骨進行觀察,有助于臨床診斷和治療方案的制定。
綜上,頜骨疑似占位性病變時,一定要進行全方位檢查,防止漏診或錯診,盡早排除不良病變,減少侵犯周圍組織器官。
[1]Garrington GE,Scofield HH,Cornyn J,et a1.Osteogenic Sarcoma of the Jaws:Analysis of 56 Cases[J].Cancer,2007,20(3):377-391.
[2]Bertoni F,Dallera P,Bacchini P,et a1.The Istituto Rizzoli-Beretta exp erience with osteosarcoma of the jawEJ].Cancer,2008,68(7):1555-1563.
[3]Lindquist C,Teppo L,Sane J,et a1.Osteosarcoma of the mahdible:analysis of nine cases[J].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7,44(10):759-764.
[4]Clark JL,Unni KK,Dahlin DC,et al.Osteo sarcoma of the jaw[J].Cancer,1983,51(12):2311-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