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富彥
下腰疼痛是目前困擾人類常見的疾病之一,據(jù)統(tǒng)計,在國外約有70%的成人有腰痛癥狀么人就診人數(shù)僅占25%。國內統(tǒng)計結果顯示約有超過70%的人出現(xiàn)腰疼癥狀。而且很多人因為腰疼而喪失了勞動能力[1]。而導致大比例成人出現(xiàn)腰疼的主要原因很大原因是由于腰椎不穩(wěn)所致[2]。本研究后路椎體間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釘固定治療腰椎不穩(wěn),取得顯著療效,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于2009年6月到2011年8月共收治腰椎不穩(wěn)患者60例,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齡25~76歲,平均45歲,中位年齡47歲,病程4個月~68個月,平均30個月。其中16例患者為腰椎間盤突出同時合并節(jié)段性不穩(wěn)定,20例患者為椎管狹窄,4例患者為峽部椎體滑脫,4例患者為退變性椎體滑脫;6例患者為Ⅰ度滑脫,12例患者為Ⅱ度滑脫。其中5例患者有高血壓病史,10例患者有冠心病史,15例患者有糖尿病病史。不穩(wěn)節(jié)段位于L2~3者4例,L3~4者6 例,L4~523 例,L5~ L1者 17 例,L3~4+L4~510 例。所有患者就診時均出現(xiàn)了下腰疼以及酸脹等癥狀,32例患者出現(xiàn)了間歇性的跛腳,45例患者出現(xiàn)了下肢麻木和腿疼癥狀,23例患者出現(xiàn)跟腱反射消失癥狀,15例患者出現(xiàn)了膝鍵反射消失癥狀。24例患者部分肌肉的力量顯著性下降,45例患者出現(xiàn)了直腿提高實驗陽性癥狀。
1.2 治療方法 手術之前對患者進行全面檢查,包括患者心肝腎功能以及血常規(guī),確定患者沒有其他病變。對患者腰椎各個體位進行X光片分析,同時采用CT和核磁共振對患者腰椎進行掃描。手術時進行連續(xù)硬膜外麻醉,使患者處于清醒狀態(tài),以便能與手術者很好的配合,保證手術的安全性。患者手術時取仰臥位,并將骼骨前部太高,是患者腹部處于懸空狀態(tài),使腹腔中的壓力下降,防止硬膜外靜脈叢出現(xiàn)充血線性。然后以病變部位為中心在腰椎后側做一縱切口,然后剝離兩側的肌肉,沿著橫突中軸線與上關節(jié)突外緣垂線交點進針,鉆孔時應向外側傾斜一定的角度,手術時應采用X線機透視觀察以確定釘?shù)臏蚀_性。在安裝椎弓根螺釘系統(tǒng)時,進行椎管減壓,患者有錐體脫位者首先進行復位,凡對神經根以及硬膜囊有壓迫的物質全部切除,并保留咬下的軟組織作為植骨用。用神經剝離子將神經根分離后,將椎間盤組織取出,并刮除相鄰椎體之間的軟骨板。并在兩側放置連接棒在適當將撐開椎間隙之后將螺母旋緊。將取下的骨塊修剪之后植入椎間隙內,再用椎弓根螺釘系統(tǒng)進行加壓。手術結束后用生理鹽水沖洗切口并負壓引流管。手術結束后給予甘露醇、地塞米松進行治療,同時給予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術后6 h后鼓勵使患者進行翻身,麻醉過后進行直腿抬高訓練。對患者隨訪10~40個月,對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影響療效的因素進行分析。
60例患者手術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現(xiàn)神經根損傷現(xiàn)象,也沒有椎間隙感染病例出現(xiàn)。手術后隨訪10~40個月,平均17.5個月。2例患者由于曾進行過相應節(jié)段腰椎手術,在本次治療中出現(xiàn)了腦脊液遺漏現(xiàn)象,在實施加壓包扎后患者痊愈。手術前患者的平均臨床療效評分為(9.45±2.34)分,手術后10周臨床療效評分為(22.17±5.31)分,與手術前相比較,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療效評分顯著性增加,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影響患者療效的影響因素分析顯示患者的年齡、病程以及病情是影響手術療效的關鍵性因素。
腰椎不穩(wěn)癥是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該病癥極容易使患者運動節(jié)段剛度顯著性下降,并出現(xiàn)了頑固性的腰疼以及腿疼。在正常生理條件下,脊柱保持著人類正常的生理曲線,是脊柱和神經保持損傷,一旦患者的脊柱出現(xiàn)損傷,則導致脊柱的生理完全改變,直接導致神經受到壓迫導致腰疼癥狀的出現(xiàn)。目前對于腰椎不穩(wěn)的治療主要有兩種,一般患者在早期進行保守型治療,通過運動,鍛煉以及藥物達到治療的作用,但是部分患者保守治療效果較差,臨床癥狀變化較小,層的誤診率,減少死亡率的關鍵。
[1]張文武.急診內科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1255-1265.
[2]陳灝珠.心臟病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9:1325-1340.
[3]陳灝珠.實用內科學.第1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593-1597.
[4]中華醫(yī)學會編著.臨床診療指南-心血管外科分冊.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133-139.
[5]趙飛.急性主動脈夾層26例臨床分析.中國全科醫(yī)學,2010,13(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