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D-半乳糖致衰老動物模型的建立及評價

2012-01-21 16:17吳克芬
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 2012年1期
關鍵詞:半乳糖動物模型小鼠

吳克芬, 胡 予

?

D-半乳糖致衰老動物模型的建立及評價

吳克芬, 胡 予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老年病科, 上海 200032)

建立衰老動物模型是研究人類衰老過程的有效方法。結合動物的生理特性及自然屬性, 建立不同的動物模型, 已成為衰老及抗衰老研究的焦點。D-半乳糖衰老動物模型與其他幾種衰老動物模型(如自然衰老模型、臭氧損傷衰老模型、去胸腺衰老模型、SAMP系小鼠衰老模型等)相比, 簡便易行, 價格低廉, 結果穩(wěn)定, 因而得到廣泛應用。結合該模型近年來的運用和發(fā)展, 本文對該模型構建原理、劑量、具體方法和評估手段作一綜述, 并對行為學水平、生化水平、形態(tài)學水平、分子生物水平檢測指標進行總結。總之, 采用D-半乳糖 120~125mg/(kg·d)連續(xù)皮下注射6~8周是較為可靠、穩(wěn)定的建立衰老動物模型的方法。

D-半乳糖; 衰老; 模型, 動物

衰老又稱老化, 是生物體在生命后期階段所出現(xiàn)的進行性、全身性、十分復雜的退化過程, 它是指隨著年齡增大, 自身機能減退, 結構功能逐步退行性變, 趨向死亡且不可逆轉的現(xiàn)象。2007年聯(lián)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發(fā)表的《2007年世界經濟和社會調查報告》顯示, 全球大多數(shù)國家正迅速進入老齡化社會, 2005~2050年, 世界人口增加的一半是>60歲的老年人, >80歲的人口將從9000萬增加到4億[1]。因此, 與衰老相關的各種老年疾病及如何延緩衰老成為老齡化社會關注的熱點。在科學研究中, 理論上以自然衰老動物為模型進行研究最理想, 但存在飼養(yǎng)周期長、價格昂貴, 并且動物來源有可能非同一批動物, 進而導致實驗結果不可靠的缺點。因此建立衰老動物模型將越來越普及、越來越重要。

1 常見的衰老動物模型

1.1 自然衰老模型

趙彩紅等[2]對自然衰老小鼠進行評價, 結果顯示自然衰老小鼠的抗疲勞能力、常壓耐缺氧能力、T淋巴細胞轉化率和溶血素的水平顯著降低, Y迷宮智力測驗及跳臺智力測驗的錯誤反應率均顯著升高, 表明小鼠自然衰老后, 抗應激能力低下, 免疫功能降低, 學習記憶功能減退。理論上采用自然衰老動物進行衰老研究是最為科學和理想的。但這一模型存在一些不足: (1)老年動物難以得到, 其來源不統(tǒng)一、飼養(yǎng)周期長、價格昂貴等因素導致其在實驗中難以發(fā)揮作用; (2)老年動物的健康狀況差, 死亡率高, 在藥物吸收、代謝、分布上的變異性大, 有時會產生統(tǒng)計意義不確定的結果, 故多采用人工衰老動物模型進行研究。

1.2 人工衰老動物模型

根據(jù)研究目的不同, 可選用不同的動物采取D-半乳糖(D-galacose, D-gal)注射、β-淀粉樣蛋白(β-amyloid protein, β-AP)注射、快速老化小鼠(senescence accelerated mouse, SAMP)、輻照γ射線、臭氧(O3)損傷、AlCl3致急性衰老模型、去除胸腺等方法建立衰老模型。

1.2.1 D-gal注射法 機制及方法詳見后述。

1.2.2 SAMP系小鼠快速衰老模型 SAM小鼠在日本東京大學首次培育成功, 目前共有12個亞系[3], 不同亞系小鼠具有不同的病理表現(xiàn)型。如在增齡過程中, 快速衰老小鼠P系1代(SAMP1)主要特征為免疫功能低下, SAMP2以肺部病變?yōu)橹? SAMP3為變形骨關節(jié)病, SAMP6為伴有主動脈形態(tài)結構異常及中膜輕度鈣化, SAMP8為衰老及學習記憶能力減退, SAMP9為白內障, SAMP10為伴有腦萎縮的學習記憶及情感障礙。這些與衰老相關的病理改變與許多人類老年性疾病的病理改變相似。并且小鼠遺傳信息極為豐富, 與人類遺傳學特征亦有相似性。因此, 研究者可根據(jù)研究目的的不同選擇相應的SAM小鼠作為衰老動物模型。但SAM模型也存在缺點, 如價格昂貴、存在基因缺陷、來源不足等。

1.2.3 輻照γ射線 γ射線能使大鼠機體內產生多種自由基, 啟動脂質過氧化物反應鏈, 增加細胞的通透性, 攻擊生物膜。同時輻射也能使氧化酶和非氧化酶活性系統(tǒng)的防御機制減弱, 白細胞總數(shù)和血紅蛋白明顯降低。大鼠的輻照吸收劑量為3 Gy較為理想, 輻照面積為25 cm×25 cm, 輻照源距動物高度為80 cm, 每次輻照為4 min 53 s, 連續(xù)輻照5 d能快速、有效地建立衰老動物模型。

1.2.4 β-AP β-AP是與老年癡呆密切相關且存在于老年癡呆患者大腦內的一種特有蛋白, 雙側海馬內單次注射β-AP引起大鼠學習記憶功能下降。β-AP具有沉積作用和神經毒性, 較高濃度的β-AP能引起神經退化和死亡; β-AP的神經毒性作用還可增強或加大各種損害性刺激的細胞損傷效應。在D-半乳糖致衰老的基礎上, 海馬內注射β-AP有望成為建立衰老動物模型的有效方法[4]。

1.2.5 AlCl3致急性衰老模型 鋁是大腦細胞的傷害因子, 是阿爾茨海默病的危險因素之一。鋁進入大腦及大腦細胞產生至少以下3種病理作用:(1)神經原纖維形成異常的T型結構, 使其相互纏結; (2)大腦細胞產生淀粉樣前體蛋白而形成老年斑;(3)通過組織相容性系統(tǒng), 產生過量的氧自由基造成對腦神經系統(tǒng)的損害。目前采用AlCl3的大白鼠急性衰老模型是公認的阿爾茨海默病病理模型。

1.2.6 去胸腺致衰老 去除胸腺的動物模型類似于人衰老后各器官的退化狀態(tài), 因此可作為一種衰老模型。

1.2.7 臭氧損傷法 臭氧作為一種強氧化劑, 能與有機分子作用產生自由基, 使細胞膜上不飽和脂肪酸發(fā)生脂質過氧化物鏈反應, 其產物作用于蛋白質分子和某些酶, 使其生物活性受到影響。臭氧致衰老的動物模型在形態(tài)學、行為學以及單胺氧化酶活性、脂質過氧化物、超微結構等方面的指標已被證實與自然衰老動物相似。

我國幅員遼闊,場地類型較多,很多地區(qū)都處于火山地震帶,地震較為頻繁.尤其是特高壓輸電,隨著輸電電壓等級的提高,輸電塔的高度和重量也隨之增加,地震載荷對結構的影響必然增大.現(xiàn)階段我國對特高壓輸電桿塔的抗震設計并不明確,在《電力設施抗震設計規(guī)范》(GB 50260—2013)和《架空送電線路桿塔結構設計技術規(guī)定》(DL/T 5154—2002)僅對500 kV 以下桿塔結構做出規(guī)定:8度及8度以下時,自立式鐵塔可不進行抗震驗算.為此,對特高壓輸電線路進行地震響應分析,在特高壓輸電線路設計時進行抗震設計是十分必要的.

2 D-gal衰老動物模型的機制

2.1 D-gal的來源和體內分布

D-gal是一種小分子單糖, 分子中含有6個碳原子, 和D-葡萄糖互為同分異構體。食物中D-gal主要來源于哺乳動物的乳汁, 一分子乳糖水解生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D-gal。D-gal是一種生理營養(yǎng)成分, 在正常機體代謝中可轉變?yōu)槠咸烟? 參與葡萄糖代謝, 但過量供給會導致代謝紊亂。D-gal在體內主要的代謝途徑為:(1)在正常情況下, 半乳糖通過半乳糖激酶和1-磷酸半乳糖尿苷轉移酶的作用, 生成1-磷酸葡萄糖, 進入三羧酸循環(huán);(2)當體內積聚了過量的D-gal時, 半乳糖會在醛糖還原酶的作用下生成半乳糖醇。有研究表明, 半乳糖醇大量堆積會導致毒性反應, 如體內NADPH耗竭, 影響巰基鏈功能, 導致晶體蛋白交聯(lián)失去透明性等;(3)半乳糖脫氫酶在激活后, 可轉化成半乳糖氧化酶(galactose, GOA), GOA可使半乳糖醇氧化, 生成醛和H2O--2。這一途徑總共可以產生三種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2.2 D-gal的主要代謝途徑

半乳糖是動物體內的正常代謝產物。哺乳動物從乳糖中獲得半乳糖, 乳糖在體內水解生成葡萄糖和半乳糖, 而半乳糖在肝臟中迅速被酶解成葡萄糖。半乳糖代謝異常會引起動物生理功能顯著變化。半乳糖血癥是一種染色體隱形遺傳的糖類代謝遺傳疾病。體內半乳糖及其代謝物濃度異常升高所致代謝障礙使患者的肝臟、腎臟、腦組織和晶狀體成為主要受累器官, 可引發(fā)白內障、肝腫大、肝硬化等并發(fā)癥。鑒于半乳糖代謝的特點, 研究者通過大劑量D-gal的給予而造成動物糖代謝紊亂, 可成功建立具有特殊研究目的的動物模型。

2.3 D-gal致動物衰老模型機制

D-gal模型最早在國外應用于白內障研究, 1985年我國學者徐黻本等首次在延緩衰老藥物療效實驗中使用D-gal模型作為衰老模型文獻。D-gal在各種衰老動物模型中應用廣泛, 能夠誘導各組織器官的疾病衰老, 并且與臨床一些疾病也密切相關, 但是具體機制還不明了。國內外許多學者對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 先后提出了糖代謝紊亂學說、自由基氧化損傷學說、半乳糖醇中毒學說、羰基毒化衰老學說等觀點。

2.3.1 糖代謝學說 早期的研究認為, 在一定時間內, 連續(xù)給動物注射大劑量的D-gal, 使機體細胞內半乳糖濃度增高, D-gal代謝主要在肝組織, 在醛糖還原酶的催化下, 還原成半乳糖醇, 不能被細胞進一步代謝而堆積在細胞內, 影響正常滲透壓, 導致細胞腫脹、功能障礙、代謝紊亂, 破壞并消耗機體抗氧化防御系統(tǒng), 最終致使衰老的發(fā)生, 即衰老的代謝學說。但這種途徑多伴有白內障、髓鞘變性、神經傳導速度減慢等糖尿病并發(fā)癥、神經炎性病變等, 而多數(shù)D-gal衰老模型的研究并未報道這些改變。因此, 該機制有待進一步證實。

2.3.2 自由基學說 D-gal衰老模型的氧化損傷機理最早由李文彬等提出[5], 他們利用D-gal皮下注射制成大鼠衰老模型, 發(fā)現(xiàn)實驗動物腦、心、肝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下降, 脂褐素、MDA含量和單胺氧化酶-B(MAO-B)活性升高, 應用電子自旋共振檢測出海馬中O2-水平明顯增高, 因而首次提出了自由基致衰老學說。

自由基的氧化積累會損傷細胞內的DNA、蛋白質、細胞膜脂質等大分子, 致使機體逐漸衰老。個體的代謝率越高, 自由基的氧化積累越快, 由此造成的細胞損傷也越大, 其壽命也就越短。在D-半乳糖誘導衰老模型中, 過量的D-半乳糖的給予導致了機體代謝率的提高, 由此產生了由于自由基的增加而引起的一系列與氧化應激相關的病理生理變化[6]。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 D-半乳糖模型大鼠腦、胃、肝、大腸、小腸的線粒體和細胞漿中SOD、脂質過氧化物、丙二醛(MDA)、過氧化氫酶(catalase, CAT)、黃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 XOD)、過氧化硝基(ONOO-)有顯著變化。同時, D-半乳糖處理組大鼠體內多種抗氧化酶活性下降, Na+/K+-ATP酶(鈉泵)、Ca2+含量、一氧化氮(NO)、血管緊張素II和胰島素活性與正常小鼠直接存在顯著性差異, Zn2+/Cu2+比值也下降, 主要臟器的脂褐素、脂質過氧化物增多, 皮膚羥脯氨酸含量降低。

另外, 李文彬等[5]在系統(tǒng)研究后提出了D-gal活性氧應激效應態(tài)是擬衰老和腦老化的啟動因子學說。他認為, D-gal合成酶的作用, 產生了O2-和H2O2等活性氧, 導致SOD活性下降, MDA和脂褐質(LIP)水平升高, 其中活性氧是D-gal擬老化作用的啟動因子, 而基因表達和調控過程受累是重要環(huán)節(jié)。D-gal進入體內引起的氧自由基代謝失衡是誘發(fā)衰老的主要原因這一機制現(xiàn)得到普遍公認。

2.3.4 信號轉導機制 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 神經生長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通過與轉羥乙醛酶(Trk)受體結合, 激活神經元存活信號轉導通路, 啟動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號轉導途徑, 通過PI3K-Akt-CREB-pCREB通路, 使神經元存活并維持正常功能。當各種原因引起神經存活因子減少或損傷性因素對信號傳導通路的刺激減弱, 使多種維持神經元存活的重要蛋白不能隨之激活時, 則引起神經元功能減退和神經元退行性變。研究發(fā)現(xiàn), D-gal模型小鼠海馬神經元PI3K信號轉導途徑中的多種重要蛋白質均處于低水平表達[8]。D-gal還可通過半胱天冬酶的介導促進神經元程序性壞死及抑制神經干細胞遷移核心的神經細胞生成, 增加神經細胞的氧化損傷。

2.3.5 相關基因表達 研究證明, D-gal使原癌基因和表達下降, RNA含量減少。此外, 在研究D-gal誘導大鼠白內障形成過程中發(fā)現(xiàn)晶狀體上皮細胞的原癌基因高表達增加。

3 D-gal致衰老動物模型的建立

3.1 D-gal衰老模型動物來源

選用D-gal來建立衰老動物模型時發(fā)現(xiàn), 雄性大鼠相對于雌性大鼠更為敏感, 可以首選雄性SD大鼠作為動物來源。但亦可選用Wistar大鼠、昆明小鼠、ICR小鼠等。

3.2 D-gal注射方法

D-gal誘導衰老動物模型可采用腹腔注射、皮下注射的方式。但考慮D-gal對肝臟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 較少采用腹腔注射。同時需要D-gal緩慢吸收, 故多采用皮下注射方式。皮下注射部位在文獻中沒有具體規(guī)定, 一般為安全及注射方便起見, 可選取頸背部皮下、側腹壁或后肢外側皮下。李春海等[9]通過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 大小鼠口服D-gal 700 mg/kg連續(xù)6周, 可獲得較好的擬衰老效應, 與皮下注射70 mg/(kg·d)連續(xù)6周所產生的衰老效應基本相似。但口服D-gal致動物衰老效果缺乏進一步實驗研究的支持。

3.3 D-gal注射劑量

D-gal致衰老動物模型所需劑量及時間尚無統(tǒng)一規(guī)定, 劑量范圍從50~1250 mg/(kg·d)不等。但根據(jù)文獻報道, 在制備D-gal衰老大鼠或小鼠模型時, 給D-gal 50~500 mg/(kg·d), 連續(xù)6~8周比較合適[10]。徐智等[11]通過不同劑量D-gal造模結果與正常衰老大鼠比較, 發(fā)現(xiàn)D-gal 125 mg/(kg·d)皮下注射40 d, 可得到相當于24個月齡大鼠的模型。崔美芝等[12]采用D-gal 500 mg/(kg·d)腹腔注射56 d與20月齡自然大鼠比較其血清血糖、膽固醇等生化指標及血清SOD值、MDA值等無顯著差異。

3.4 D-gal造模注意事項

制作D-gal致衰老動物模型時, 給藥時間應準時, 注射時注意無菌操作, 避免模型制作后期大鼠因感染而死亡或致造模失敗。另外D-gal溶液需妥善密封保存, 避免變質。

3.5 D-gal造模的優(yōu)缺點

簡便易行(成模時間短)、價格低廉、結果穩(wěn)定(重復性好)是D-gal致衰老動物模型的優(yōu)點。這種方法不僅可用于建立衰老大鼠動物模型, 還可用于建立衰老小鼠動物模型, 但D-gal皮下注射所需時間較之臭氧等方法造模的時間長。

D-gal模型鼠是由化學損傷造成的, 難以真實反應衰老的生理生化改變, 因此, D-gal模型鼠不宜應用于免疫、行為等方面的衰老研究。相對而言更適合于氧化損傷方面的研究[13]。

4 D-gal致衰老動物模型的評價

4.1 外觀特征

觀察指標包括實驗鼠體重下降, 毛色枯黃, 行動遲緩, 精神萎靡等。

4.2 血液、組織生化指標檢測

常用的有(1)血清、紅細胞、腦、肝組織MDA或MAO-B、含量血清脂質過氧化物(Lipid oxygen, LPO)及SOD活力;(2)血清溶血素檢測;(3)腦、心、肝中脂褐素含量;(4)血糖、血清膽固醇含量;(5)胸腺指數(shù)、脾臟指數(shù)、體重增長率。徐智等[11]將D-gal衰老大鼠的酶學指標、生理生化指標和免疫指標分別與3月齡鼠和24月齡鼠比較, 化學比色法測定血清SOD活性, 熒光分光光度法測定腦、心、肝中脂褐素含量, 結果顯示D-gal衰老大鼠腦中MAO-B活性、血清LPO含量較3月齡大鼠明顯增高, 而SOD活力較3月齡大鼠明顯降低。上述指標與24月齡大鼠無顯著差異。證明了D-gal衰老動物明顯的可靠性。

較少使用的還有內耳組織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Na+-K+-ATP酶檢測, 血清白介素2(interleukin-2, IL-2)含量測定。研究表明內耳組織GSH-Px、Na+-K+-ATP酶在D-gal衰老模型鼠中活性顯著下降[14]; IL-2含量亦較正常動物明顯降低[15]。

4.3 行為學檢測

常用的有迷宮試驗、游泳水迷宮試驗、興奮性試驗、跳臺被動回避試驗等。這種行為學檢測多用于研究衰老大鼠或小鼠學習、記憶、辨別能力的改變方面。如迷宮試驗即在一個Y型迷宮內(分安全區(qū)和電擊區(qū)), 給小鼠電擊刺激, 迫使它逃避并獲得迅速找到安全區(qū)的記憶力, 觀察小鼠空間分辨的學習和記憶能力。凡小鼠受電擊后能直接逃至安全區(qū)為正確反應, 否則為錯誤反應。每只小鼠訓練10次, 分別在24 h后、48 h后測其記憶力情況。D-gal小鼠較正常小鼠在第1, 2, 3 d訓練時正確反應明顯減少, 學習記憶辨別能力明顯下降。對D-gal大鼠的研究常應用上述研究方法檢測衰老大鼠探究行為及空間學習記憶能力的下降情況。

4.4 形態(tài)學研究

研究較多的是神經病理學變化, 如大腦皮層的形態(tài)學變化等。采用TUNEL法檢測可發(fā)現(xiàn)D-gal大鼠齒狀腦回、海馬CA1區(qū)、CA3區(qū)TUNEL陽性細胞顯著增加, 觀察到細胞萎縮和大量核固縮, 即大量神經元變性[16]。原淑娟等[17]應用透射電鏡結合圖像分析對大鼠海馬CA3區(qū)突觸形態(tài)結構進行觀察, 發(fā)現(xiàn)D-gal模型大鼠海馬CA3區(qū)突觸后致密物厚度變薄, 突觸間寬度增大, 突觸活性區(qū)長度縮短。這些改變是導致空間學習記憶行為障礙的基礎。

另外, D-gal模型小鼠的晶狀體、視網膜色素上皮、脈絡膜的高級糖基化終末產物特殊熒光減弱, 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增大, 基底側面連接減少, Bruch膜增厚, 外膠質層突出, 絨毛毛細血管基底膜裂開、增厚, 絨毛毛細血管內皮穿孔出現(xiàn)損傷。

4.5 分子生物學檢測

將從內耳組織中提取的線粒體DNA采用巢式PCR進行DNA檢測從而了解衰老情況, 結果顯示D-gal衰老模型組小鼠內耳線粒體DNA缺失明顯[14]。徐智等[11]取大鼠的腦、心肌、肝組織用熒光分光光度法進行脂褐素測定, 結果發(fā)現(xiàn)模型鼠該指標含量增加。用PCR-ELISA法進行端粒酶活性檢測, 發(fā)現(xiàn)模型小鼠該指標活性顯著下降[18]。

綜上所述, 采用D-gal 120~125 mg/(kg·d)連續(xù)皮下注射6~8周建立衰老動物模型是較為可靠、穩(wěn)定的。但畢竟衰老模型動物與自然衰老動物的各種指標間有一定的差異, 且該模型的評價指標較多, 沒有一項單一指標可全面、正確反映衰老的形態(tài)、生理或免疫等方面的變化, 因此應根據(jù)所研究的具體內容有針對性地選用其中某些指標進行檢測, 從而更科學地進行與衰老有關的疾病、機制、藥物方面等的研究。

[1] 劉 瑩, 曹軍皓. 衰老動物模型研究進展[J]. 動物醫(yī)學進展, 2007, 28(12): 96-98.

[2] 趙彩紅, 王欽富. 小鼠自然衰老模型的評價[J]. 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 2003, 12(5): 588-589.

[3] Chen YC, Hosoda K, Tsai CJ,. Favorable effects of tea on reducing the cognitive deficits and brain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senescence-accelerated mice[J]. J Nutr Sci Vitaminol(Tokyo), 2006, 52(4): 266-273.

[4] 張 葳, 張 昱, 趙 晴. 淀粉樣蛋白對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學習記憶及海馬超微結構的影響[J]. 吉林大學學報, 2005, 31(2): 246-248.

[5] 李文彬. D-半乳糖衰老模型的現(xiàn)狀與展望.中華醫(yī)學會首屆全國老年基礎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 1994, 10: 3-12.

[6] 許 揚, 吳 濤, 顧佳黎, 等. D-半乳糖誘導衰老動物模型研究進展[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09, 7(29): 1710-1713.

[7] Stadtman ER. Protein oxidation and aging[J]. Free Radic Res, 2006, 40(12): 1250-1258.

[8] 王 蓉, 趙志煒, 姬志娟, 等. D-半乳糖老化小鼠神經元信號轉導通路的改變以及APP63-73的作用[J]. 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 2005, 12(1): 26-28.

[9] 李春海, 劉亞千, 陳 華. 口服D-半乳糖致動物衰老效應的評價[J]. 實驗動物科學, 2008, 25(3): 5-7.

[10] 朱亞珍, 朱虹光. D-半乳糖致衰老動物模型的建立及其檢測方法[J]. 復旦學報(醫(yī)學版), 2007, 34(4): 617-619.

[11] 徐 智, 吳國明, 錢桂生, 等. 大鼠衰老模型的初步建立[J]. 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 2003, 25(4): 312-315.

[12] 崔美芝, 劉 浩, 李春艷. 衰老動物模型的建立及評價[J]. 中國比較醫(yī)學雜志, 2006, 16(2): 118-121.

[13] 劉克明, 王春花, 李國星, 等. D-半乳糖模型鼠與自然衰老鼠的比較研究[J]. 衛(wèi)生研究, 2007, 36(6): 685-688.

[14] Kong WJ, Wang Y, Wang Q,. The relation between D-galactose injection and mitochondrial DNA 4834bp deletion mutation[J]. Exp Gerontol, 2006, 41(6): 628-634.

[15] Deng HB, Cui DP, Jiang JM,. Inhibiting effects of Achyranthes bidentata polysaccharide and 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 on nonenzyme glycation in D-galactose induced mouse aging model[J]. Biomed Environ Sci, 2003, 16(3): 267-275.

[16] Zhang Q, Li XK, Cui X,. D-galactose injured neurogenesis in the hippocampus of adult mice[J]. Neurol Res, 2005, 27(5): 552-556.

[17] 原淑娟, 張志雄, 吳定宗, 等. D-半乳糖對大鼠空間學習記憶行為與腦海馬結構電生理以及突觸形態(tài)學的影響[J]. 中國臨床康復, 2005, 9(37): 172-175.

[18] 李友元, 鄧洪波, 王 蓉, 等. 衰老小鼠組織端粒酶活性的變化及黃精多糖的干預作用[J]. 醫(yī)學臨床研究, 2005, 22(7): 894-895.

(編輯: 任開環(huán))

Establishment and evaluation of D-galactose induced aging animal model

WU Kefen, HU Yu

(Department of Geriatrics,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

Establishment of aging animal model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tudy the aging process of human being. It has been a focus to establish different aging models for research of aging and anti-aging agents according to th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natural attributes of various animals. Compared with other aging models, including naturally aging model, ozone induced aging model, thymus removed aging model, and aging SAMP model, D-galactosis induced aging model has been widely used because of its easy feasibility, low lost, and stable performance. In this paper, regarding its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we reviewed the D-galactosis induced aging models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mechanism and the dosage of the D-galactose to induce aging, the specific protocols, and the evaluation for successful establishment. In addition, we summarized some indexes to assess aging, such as behavioral, biochemical,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biological indices. In summary,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120~125mg/(kg·d) of D-galactose once per day for 6 to 8 weeks is a reliable and stable way to establish the aging model.

D-galactose; aging; models, animal

R332

A

10.3724/SP.J.1264.2012.00018

2011-02-16;

2011-03-1

胡 予, Tel: 021-64041990, E-mail: hu.yu@zs-hospital.sh.cn

猜你喜歡
半乳糖動物模型小鼠
澳新擬批準來自轉基因米曲霉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果膠酯酶作為加工助劑
miR-373通過P2X7R影響抑郁癥小鼠行為的作用機制
胃癌前病變動物模型復制實驗進展
萌小鼠,捍衛(wèi)人類健康的“大英雄”
濕熱證動物模型造模方法及評價研究
生物催化法制備低聚半乳糖的研究進展
如何應對半乳糖血癥
小鼠大腦中的“冬眠開關”
潰瘍性結腸炎動物模型研究進展
今天不去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