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公共精神看民辦高校健康發(fā)展的制約因素

2012-01-21 15:13薛金玲宋秋蓉
關鍵詞:家族化張伯苓學者

薛金玲 宋秋蓉

(南開大學 高等教育研究所,天津 300071)

從公共精神看民辦高校健康發(fā)展的制約因素

薛金玲 宋秋蓉

(南開大學 高等教育研究所,天津 300071)

公共精神是西方現(xiàn)代公民文化的核心觀念,指在承認個人獨立自主性的前提下,公民所擁有的著眼于社會整體的公共精神。目前我國部分民辦高校辦學者缺乏誠信自律意識、法制規(guī)則意識、公共責任意識等公共精神,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背離公共精神的家族化意識。辦學者缺乏相關的公共精神,是制約民辦高校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我國君主專制制度和儒家文化的負面效應是辦學者缺乏公共精神的主要原因。昔日私立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所擁有的公共精神,值得當今民辦高校的辦學者學習。

民辦高等教育;民辦高校辦學者;公共精神;君主專制;校長張伯苓

隨著我國市場經(jīng)濟的建立,公共生活范圍的日益拓展,公共事務的日益增多,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日益頻繁和密切,人們以往的行為習慣、價值觀念、文化傳統(tǒng)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社會風氣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滑坡,這就需要一種新的價值體系來規(guī)范和指導人們的行為,因此人們對公共精神的吁求越來越迫切。同時,在市場經(jīng)濟環(huán)境下,具有當代意義和中國特色的公民社會初見端倪,非政府組織、獨立社團等民間組織蓬勃興起,公民特有的品質——公共精神進入了當代研究者的視野。

一、公共精神的內(nèi)涵

公共精神是西方現(xiàn)代公民文化的核心觀念,不同的人擁有不同的理解。

帕特南在《使民主運轉起來》中指出:“公共精神是孕育于公共社會之中的,位于最深的基本道德和政治價值層面的以公民和社會為依歸的價值取向,它包含民主、平等、自由、秩序、公共利益和負責任等一系列最基本的價值命題?!盵1]帕特南對公共精神的理解是基于西方社會的公民傳統(tǒng)以及現(xiàn)代西方的政治現(xiàn)實而提出的。西方的公共精神產(chǎn)生于古希臘公民積極參與公共事務,保障公民自由平等、以公民為本位的政治社會中,公共領域的生成是公共精神發(fā)生的場域條件。與公共領域相伴隨的私人領域的活動,為公民從事公共活動創(chuàng)造了物質前提和條件。古希臘城邦明確規(guī)定只有相當財產(chǎn)的自由民才能成為公民,也就是說,無須為生計操勞奔波的雅典公民才有閑暇和時間從容地進行公共活動。漢娜·阿倫特對此的解釋是:“城邦之所以沒有侵害公民的私人生活,并且還把圍繞著每一份財產(chǎn)而確立起來的界限視為神圣的,這并不是由于它尊重我們所理解的那種私人財產(chǎn),而是由于這樣一個事實:一個人假如不能擁有一所房屋,他就不可能參與世界事務,因為他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屬于自己的位置?!盵2]可見,對個人獨立性和主體性的認可是公民參與公共生活的基礎和保障。

也有學者認為,公共精神是個龐大的體系,涉及經(jīng)濟、政治和文化等公共生活領域,包括獨立的人格精神、社會公德意識、自制自律的行為規(guī)范以及善待生命社會的慈悲胸懷。簡單地說,公共精神可以理解為社會成員在公共生活中對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規(guī)范的主觀認可并體現(xiàn)于客觀行動上的遵守和執(zhí)行。[3]

筆者認為,公共精神是西方現(xiàn)代公民文化的核心觀念,指在承認個人獨立自主性的前提下,公民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應當具備的誠信自律意識、法制規(guī)則意識、公共責任意識、團體互助意識、政治參與意識以及善待生命與社會的慈悲胸懷等。作為現(xiàn)代公民基本品質的公共精神,產(chǎn)生于政治學中相對于國家的公民社會。

將公共精神放諸于民辦高校視野來看,民辦高校是市場經(jīng)濟的產(chǎn)物,為推動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其整體發(fā)展狀況尚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國部分民辦高校辦學者缺乏公共精神是其中之一。其具體表現(xiàn)為:辦學者缺乏誠信自律意識、法制規(guī)則意識、公共責任意識以及背離公共精神的家族化意識。

二、部分民辦高校辦學者公共精神的缺失

應該說,我國有相當一部分民辦高校規(guī)范辦學、注重教育教學質量,但也有部分民辦高校教學質量低下、辦學聲譽不高。這與辦學者缺乏公共精神有一定的關系,具體影響有如下四個方面。

(一)缺乏誠信意識損害學校聲譽

近些年民辦高校的誠信問題一直為社會所關注:部分民辦高校為多招學生,虛假宣傳,無序競爭,互相詆毀。學生入學后發(fā)現(xiàn)學校地處偏僻,設備簡陋,師資不足,與宣傳內(nèi)容相去甚遠。部分辦學者為賺取更多利潤,利用較少的投資和銀行貸款在政府無償劃撥或租賃來的土地上建校辦學,招收學生,通過收取學費或其他渠道回籠資金,然后將所得資金轉投其他行業(yè)盈利或放在銀行、股市賺取利息或股息。[4]

上述種種虛假宣傳、無序競爭以及辦學者謀取私利的行為,說明部分民辦高校辦學者缺乏誠信自律意識,此類行為嚴重損害了民辦高校的整體聲譽,致使民辦高校失去學生、家長和社會的信任,并影響了整個民辦高等教育的健康發(fā)展。

(二)缺乏法制規(guī)則意識妨礙良性運行

有些民辦高校不遵守行政機關批準的收費標準,巧立名目亂收費用,對差生收取更多費用,這些都成了他們的暴利生財之道。[5]民辦高校內(nèi)部也存在著嚴重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問題,如決策不科學、管理不規(guī)范、財務制度不健全以及資金流向缺乏控制等,有的學校甚至沒有專門的財務人員,收取的學費直接放入創(chuàng)辦者的腰包。[6]

上述的部分辦學者缺乏法制規(guī)則意識的違規(guī)辦學行為,不利于民辦高校的良性運行。

(三)缺乏公共責任意識難保辦學質量

有的民辦高校大量壓縮課程內(nèi)容,縮短課時,以便空出教室和宿舍招收更多的學生,收取更多的學費。有的還常常找各種理由提前放假、延遲開學,由此減少課時費開支,降低辦學成本。

減少授課時數(shù),縮短學生上課時間,是部分民辦高校辦學者缺乏公共責任意識的表現(xiàn),致使學生質量很難得到保障。由此,畢業(yè)生的“含金量”也會受到影響,從而影響他們未來的就業(yè)和發(fā)展。

(四)家族化意識易走入“人治”困境

目前許多民辦高校所有權歸家族,家族擁有資產(chǎn)產(chǎn)權和資源支配權,并且享有對學校的經(jīng)營權和管理權,董事會中主要領導成員也多為家族中人,領導交替在家族內(nèi)進行等等。[7]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高等教育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家族化的弊端日益凸顯。一些以親情關系為基礎的民辦高校家族化管理行為,打消了社會力量對民辦高校捐資助學投資的積極性,制約了民辦高校規(guī)模的發(fā)展。而且在家族化管理的民辦高校,家長是絕對的權威,家族成員唯其馬首是瞻,極易走入“人治”困境。[8]

綜上所述,一些民辦高校辦學者缺乏相關公共精神,極大地損害了民辦高校整體的辦學信譽,妨礙了民辦高校的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

三、公共精神缺失的原因

從中國傳統(tǒng)專制制度及其文化視角分析,一些民辦高校辦學者缺乏誠信意識、法制規(guī)則意識、公共責任意識以及管理中濃厚的家族意識是當今國人缺乏公共精神的一個縮影。國人缺乏公共精神與我國長期的君主專制和儒家文化的負面效應是分不開的,具體因素如下。

(一)儒家“三綱”道德倫理和崇公抑私文化

回顧中國傳統(tǒng)君主專制的社會,君主為維護其統(tǒng)治,在價值觀和行為意識上大力提倡“崇公抑私”、“以公滅私”,“私”字成為萬惡之源,無私、無欲、無我是理想境界,把私人空間壓縮到零,既無私人領域存活空間,也無公共生活立足之地,結果是私人領域與公共領域兩無的格局,使得國人既缺乏個體獨立自主性,又缺乏著眼于社會整體的公共精神。[9]372

儒家的“三綱”道德倫理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要求為臣、為子、為妻的必須絕對服從于君、父、夫。這使人們自然形成了崇拜權力的意識和服從的習慣,毫無獨立人格可言。

(二)集權政治生活的虛偽和宗法社會

在中央集權統(tǒng)治下,王朝獨占權力資源,支配著自然資源,入仕者的政治權利、政治地位和利益乃為君主“恩賜”所得。在這種集權統(tǒng)治下,臣民不得不唯命是從,養(yǎng)成了“惡直”、“崇虛”的品行。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上層官員為了生存不惜說假話、毀信用,這種政治生活中的虛偽現(xiàn)象必然散播于社會。換句話說,以小農(nóng)經(jīng)濟為基礎的傳統(tǒng)官僚集權體制是滋生社會誠信缺乏的政治土壤。我國傳統(tǒng)文化倡導的誠信根植于宗法社會的土壤,往往囿于熟人、朋友、親人等狹小范圍,具有封閉性。傳統(tǒng)中國社會就是一種熟人社會,血緣家庭關系以及由此延伸出來的其他社會關系構成了最基本的社會環(huán)境。在熟人社會中,熟人關系成為一種信用憑證,人們愿意對那些自己喜歡的、熟悉的、尊敬的人作出承諾,對他人的道德判斷往往憑個人的直覺,依據(jù)的是感性而不是理性。韋伯在100多年前就指出:中國人的信任是建立在親戚關系或親戚式的純粹個人關系上面的,是一種憑借血緣共同體的家庭優(yōu)勢和家庭紐帶而得以形成和保持的特殊信任。[10]

綜上,儒家文化所倡導的誠信更多的是指家庭誠信,并沒有成為惠及全社會的誠信意識;專制統(tǒng)治下人們在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崇虛”、“惡直”的心理導致普通民眾“輕信”、“趨炎附勢”。這些因素致使相當部分國人在當今公共生活中缺乏誠信意識。

(三)小農(nóng)家庭制和儒家“五倫”

在小農(nóng)家庭經(jīng)濟條件下,社會經(jīng)濟利益單位是家庭,家庭既是基本的生產(chǎn)單位也是基本的生活單位,人們的經(jīng)濟生活和社會生活無不依賴于家庭,人們的社會關系和社會活動也無不以家庭為依托和中介。

儒家文化所倡導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的“五倫”之中,三倫是家族關系,君臣關系是父子關系的放大,“這最后一項的朋友關系,可以說,是和家庭一致的,因為朋友是可以包括在家庭圈子里的人——‘家里的朋友’”。[11]其結果是,“家庭與朋友一起組成了一座有圍墻的城堡。城內(nèi)是最大限度的共產(chǎn)主義大協(xié)作,相互幫助;對城外的世界則采取了一種冷漠無情,一致對抗的態(tài)度。結果正如人們所見到的那樣,家庭成了有圍墻的城堡,城墻之外的任何東西都可以是合法的掠奪物?!盵11]

“家國同構”的“家天下”的社會結構,致使國人具有濃厚的家族化意識。

(四)傳統(tǒng)“人治”社會和儒家“禮”文化

“人治”社會,君主的權威高于一切,即君主的意志至高無上,舉朝上下唯君命是從,致使民眾法治觀念不強,法律意識淡薄。

儒家強調(diào):“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論語·顏淵》)也就是說,人的視、聽、言、動,都要受“禮”的約束,只有合于“禮”的才能做,不合于“禮”的就不能做,并提倡禮治,用“禮”來約束人的行為?!叭恕碧幱谟懈鞣N禮儀構造的社會關系中,禮是天子至庶人整個社會的行為規(guī)范。這種以禮治國的理想,不利于國人法制規(guī)則意識的養(yǎng)成。

(五)君主專制下的官僚集權

19世紀,美國傳教士明恩溥通過在中國20多年的觀察,說:“中國人不僅對屬于‘公眾’的東西不感興趣,而且防范不嚴,便唾手可得,很容易成為偷竊的目標。鋪路的石頭搬回家去了,城墻上的磚也一塊一塊的不見了?!盵12]這種無公共責任意識的民族心理與我國傳統(tǒng)的君主專制是分不開的。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下,皇帝為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加強中央集權,除了少數(shù)官紳士大夫,一般民眾無法參與政治事務。

儒家倡導“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強調(diào)普通百姓束身寡過,不與聞公事以為高。政治上百姓參與意識的弱化,致使民眾形成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民族性格,導致國人缺乏公共責任意識。

四、民辦高校辦學者公共精神回歸的思路

除了政府肩負培育國人公共精神重任以外,民辦高校辦學者也需要逐步確立公共精神。民國時期,私立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堪稱公共精神的表率,值得民辦高校辦學者借鑒。張伯苓任職私立南開大學校長期間所擁有的公共精神的具體表現(xiàn)如下。

(一)講求公共責任的辦學理念

張伯苓擔任校長期間,為力矯國人“私”與“散”的弊病,樹立了講求公德與合作精神的辦學理念,旗幟鮮明地確立了南開“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的校訓。他認為,“惟‘公’故能化私,化散,愛護團體,有為公犧牲之精神;惟‘能’故能去愚,去弱,團結合作,有為公服務之能力”?!霸使誓埽阋灾蚊褡逯蟛?,造建國之人才?!盵13]310該辦學理念體現(xiàn)了張伯苓公共責任意識的訴求。

(二)建立健全內(nèi)部管理規(guī)章制度

張伯苓主張實行規(guī)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各種規(guī)章制度,有令則行,有禁則止,實行“法治”,而不是一人說了算的“人治”。1916年他就明確提出將學校變成“法制”學校,總不使一人之去留,影響全校,如古籍所云“人存政舉,人亡政息”之意則可耳”,體現(xiàn)了張伯苓認可與遵守公共生活的準則和規(guī)范的公共精神。[14]

(三)樹立恪守誠信的辦學精神

張伯苓早在1916年開辦南開中學時期,就闡明了其恪守誠信的辦學精神。他指出,南開“精神則在‘誠’字、‘真’字、‘信’字。本校至今辦理小有效果者,恃有此耳?!盵13]13他總結自己辦教育獲得成功的二字秘訣是公和誠,體現(xiàn)了其講求誠信的公共精神訴求。

(四)摒棄家族化傳統(tǒng)模式

張伯苓在創(chuàng)辦南開過程中,毅然摒棄東方文化所特有的家族控制權力模式。他指出,舊家族可謂之一堆一塊,分不清楚,不成民國,今當將此制度打散了,使成個人,然后再合起來使成社會,使成國家。對于中國家族制的反省和批判,使得張伯苓成為破除中國家族化意識的先驅。他沒有將私立南開大學作為一己之私有財產(chǎn)傳及子孫,董事會成員中也沒有他的親屬。20世紀40年代中期,南開大學特別制定了近親回避制度。[15]

綜上,張伯苓校長身體力行公共精神,取得了私立高等教育辦學實踐的成功,私立南開大學也由此贏得民國時期政府的高度重視,并成為享有國際聲譽的綜合性私立大學。

當今的民辦高校要想贏得政府的支持和社會的信賴,其辦學者就要像張伯苓校長那樣,擁有公共責任意識,對社會和學生負責;具備法制規(guī)則意識,建立健全學校內(nèi)部的管理規(guī)章制度,提升民辦高校公平、公正的形象;確立民主意識,避免家長制或家族意識,從制度上抵制家族化、“近親繁殖”的現(xiàn)象??傊?,民辦高校辦學者需要確立現(xiàn)代意義上的公共精神。

[1] [英]帕特南.使民主運轉起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103-104.

[2] [美]漢娜·阿倫特.人的條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23.

[3] 潘強恩.論公共精神[EB/OL].(2007-11-23).http://www.godpp.gov.cn/misc/2007-11/23/content_11746809.htm.

[4] 郭文霞.民辦高校誠信缺失行為的因分析與對策研究[D].湖南:中南大學,2006.

[5] 晃永國.教育誠信的反思與建構[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6(l):113-115.

[6] 董汝萍.民辦高校財務管理的探討[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8,9(24):5-6.

[7] 徐緒卿.我國民辦高校家族化的若干問題探討[J].高等教育研究,2009(7):30.

[8] 石猛.對我國民辦高校家族化管理的思考[J].山東英才學院院報,2010(3):6.

[9] 蔣璟萍.誠信缺失原因分析[J].湖南商學院學報,2004(3):5

[10] [德]馬克思·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6:36.

[11] 林語堂.中國人[M].上海:學林出版社,1994:185.

[12] [美]明恩溥.中國人缺乏公共精神[EB/OL].[2012-03-18].http://www.china.com.cn/chinese/ch-yuwai/309468.htm.

[13] 崔國良.張伯苓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14] 梁吉生.張伯苓教育思想研究[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4:169.

[15] 南開大學校史資料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89:118.

(責任編輯毛紅霞)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Non-governmental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Spirit

XUE Jinling amp; SONG Qiurong

(HigherEducationResearchInstituteofNankaiUniversity,Tianjin, 300071,China)

Public spirit, as the core concept of modern citizen culture in western world, refers to the consciousness of society as a whole held by citizens with the acknowledgement of full personal independence and autonomy. Some of the current administrators in non-government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n China lack the public spirit of the awareness of integrity and self-discipline, regulation and legislation, as well as the sense of public responsibility. To some extends, they depart from public spirit and believe in family consciousness. This i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that prevent non-government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from their healthy developments. The negative effect from China’s autocratic monarchy and Confucian culture is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administrators’ lack of public spirit. The lifelong affection of public spirit of Zhang Boling, a former president of Nankai University, is well worth learning by his peers today.

non-governmental higher education; administrators of non-government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public spirit; monarchy;president Zhang Boling

2012-05-10;

2012-09-11

薛金玲(1988- ),女,山東濰坊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史。

G648.7

A

1671-2714(2012)06-0025-04

10.3969/j.issn.1671-2714.2012.06.005

猜你喜歡
家族化張伯苓學者
學者介紹
學者簡介
學者介紹
基于產(chǎn)品族DNA的商用咖啡機設計研究
自黑也能激勵人
學者介紹
張伯苓在教育與政治之間
探索破解名村“家族化”之路
農(nóng)村基層黨組織的家族化現(xiàn)象研究
張伯苓戒煙
彭州市| 建水县| 洛隆县| 弥勒县| 鱼台县| 安庆市| 通道| 东至县| 道真| 衡东县| 黄大仙区| 霍邱县| 封开县| 商洛市| 禄劝| 交口县| 松江区| 武城县| 宜阳县| 大港区| 射阳县| 大洼县| 连南| 陆川县| 常州市| 永平县| 临清市| 甘谷县| 株洲市| 洮南市| 玉溪市| 乐清市| 紫金县| 聂拉木县| 响水县| 周口市| 嘉峪关市| 河间市| 杭锦旗| 安新县| 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