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悅 劉曉云 佟 丹 趙小二
MRI診斷多病灶神經纖維瘤?、蛐?例
殷 悅 劉曉云 佟 丹 趙小二
神經纖維瘤;磁共振成像
【中國圖書資料分類法分類號 】R739.41;R730.42
患者女,18歲,因雙耳聽力下降2年,加重5個月入院?;颊哂卸喟l(fā)神經纖維瘤家族史,曾于2個月前行經迷路進路聽神經瘤切除術(左側聽神經瘤術后)和面神經腦干端端吻合術。入院查體:雙側瞳孔直接、間接對光反射靈敏,左側角膜反射減弱,左側聽力喪失,右側聽力下降,左側周圍型面癱,左側肢體肌力Ⅳ級,肌張力減弱,余肢體肌力、肌張力基本正常,肢體可見多個皮下結節(jié),大小不一,移動度差。
影像學檢查:顱腦MRI示延髓旁、雙側橋小腦角區(qū)、鞍旁、左側中耳乳突部、環(huán)池、四疊體池區(qū)多發(fā)占位性病變(圖1、2),增強掃描病灶明顯強化(圖3)。頸、胸、腰椎MRI示,頸2椎體至骶2椎體水平椎管內多發(fā)占位(圖4~6),頸椎部分病變經椎間孔向椎管外延伸,增強掃描病灶明顯強化(圖7)。病理檢查示顱內多發(fā)腦膜瘤;頸、胸段椎管內神經鞘瘤。
圖1 多發(fā)神經纖維瘤病顱內平掃T1WI示雙側橋小腦角區(qū)多發(fā)長T1異常信號(箭)。圖2 多發(fā)神經纖維瘤病顱內平掃T2WI示雙側橋小腦角區(qū)多發(fā)長T2異常信號(箭)。圖3 多發(fā)神經纖維瘤病顱內增強T1WI示雙側橋小腦角區(qū)病灶明顯強化(箭)。圖4 多發(fā)神經纖維瘤病頸椎平掃T2WI示頸段椎管內多發(fā)占位性病變(箭)。圖5 多發(fā)神經纖維瘤病胸椎平掃T2WI示胸段椎管內多發(fā)占位性病變(箭)。圖6 多發(fā)神經纖維瘤病腰椎增強T1WI示腰段椎管內多發(fā)明顯強化影(箭)。圖7 多發(fā)神經纖維瘤病頸椎增強T1WI示頸椎椎管內、椎間孔內外明顯強化影,病變跨椎間孔生長(箭)
神經纖維瘤?、蛐停∟F-Ⅱ)為臨床少見的NF-Ⅱ基因突變形成的常染色體畸形疾病,發(fā)病率約為1/50 000[1]~1/40 000,基因位于22號常染色體。
2.1 NF-Ⅱ的診斷標準 ①雙側聽神經瘤;②一級親屬患有NF-Ⅱ的子女中患單側聽神經瘤,或患神經纖維瘤、腦或脊膜瘤、膠質瘤、施萬細胞瘤(神經鞘瘤)或青少年晶狀體后包膜下混濁2種以上病變者;③多發(fā)腦膜瘤加單側聽神經瘤,或加上至少2種以下病變:神經纖維瘤、膠質瘤、神經鞘瘤、白內障;符合以上3條之一者,即可臨床診斷為NF-Ⅱ[2]。近年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不斷提高,對NF-Ⅱ的基因診斷和篩查也成為診斷和治療該病的重要步驟,尤其是在有家族史的患者中,分子遺傳分析技術可預測后代罹患該病的風險,能對患者制訂個體化的病情監(jiān)測、隨訪及臨床干預,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2.2 NF-Ⅱ的臨床表現(xiàn) 90%以上的NF-Ⅱ主要表現(xiàn)為雙側第Ⅷ顱神經施萬細胞瘤,因此,最典型和最常見的癥狀為患側感音性耳聾。根據(jù)腫瘤的大小及生長方向,臨床上主要表現(xiàn)為:①聽神經的刺激或破壞癥狀:耳鳴、耳聾或眩暈②腫瘤向橋小腦角和顳骨巖骨尖方向生長并壓迫三叉神經:同側面部痛覺及角膜反射減退;③向橋小腦角和腦干方向生長并壓迫面神經和腦干:面肌抽搐、面癱、對側肢體輕癱和錐體束征;④向小腦腳方向生長并早期壓迫小腦腳:行走不穩(wěn)、小腦性共濟失調;⑤向內下方枕骨大孔方向生長壓迫后組腦神經:聲音嘶啞、吞咽困難、進食嗆咳、同側咽反射減退或消失。NF-Ⅱ也可伴有其他顱神經和脊神經瘤、室管膜瘤、膠質瘤及晶狀體后囊混濁斑和皮膚咖啡色斑[3]。
2.3 NF-Ⅱ常合并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病變及其MRI表現(xiàn) ①雙側聽神經瘤:NF-Ⅱ過去又稱雙側聽神經瘤,故聽神經瘤是該病的常見表現(xiàn)之一[4]。聽神經瘤表現(xiàn)為內聽道擴大呈喇叭口樣,腫瘤與聽神經相連,T1WI 常呈低、等信號,T2WI呈高信號,呈明顯均勻強化,瘤體較大時其內可有囊變,信號不均勻,MRI增強掃描有助于發(fā)現(xiàn)較小的聽神經瘤病灶。②多發(fā)腦膜瘤:NF-Ⅱ伴發(fā)的腦膜瘤多數(shù)為多發(fā),可發(fā)生于顱內任何位置,表現(xiàn)為與硬腦膜呈寬基底相連的等或稍長T1長T2信號,增強掃描明顯強化,典型者表現(xiàn)為“硬膜尾征”[5]。③椎管內外脊神經走行區(qū)、頸動脈鞘區(qū)占位性病變,MRI表現(xiàn)為椎管內髓外硬膜下條狀、結節(jié)狀占位,病灶呈等及長T1、等及長T2信號,增強掃描呈均一或不均一明顯強化,部分病灶可穿過椎間孔,呈啞鈴狀跨越式生長并突向椎旁或椎后軟組織,主要為多發(fā)神經纖維瘤、神經鞘瘤。④髓內的室管膜瘤、椎管內多發(fā)性脊膜瘤等。在NF-Ⅱ伴發(fā)的椎管內外及脊髓病變中,MRI能夠很好地顯示腫瘤跨越椎間孔內外的生長方式,并能很好地顯示脊髓內所伴發(fā)的脊髓空洞[6]。⑤其他顱神經腫瘤:表現(xiàn)為受累神經呈梭形或結節(jié)樣增粗,信號特點與聽神經瘤大致相似。NF-Ⅱ中三叉神經是除聽神經外較為常見的受累神經[7]。
本例患者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③,本例合并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神經鞘瘤病灶如此廣泛實屬少見,本例病變范圍貫穿脊髓全長,頸、胸、腰段脊髓內均有病灶,頸2至骶2椎體水平多發(fā)神經鞘瘤病灶共14處。此外,本病合并顱內腦膜瘤的位置較為特殊,與腦膜瘤的常見發(fā)生部位多數(shù)位于大腦凸面不同,本例顱內腦膜瘤均發(fā)生在顳骨巖部和橋小腦角區(qū),而且跨越中、后顱窩生長。對于后顱窩和椎管內病變,因MRI具有良好的軟組織分辨率,能避免顱骨偽影的干擾,較CT能更清晰地顯示顱內和椎管內的結構,能夠為NF-Ⅱ的臨床診斷提供有力證據(jù)。
[1]李達, 郝淑煜. 神經纖維瘤病2型分子生物學研究進展.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雜志, 2010, 37(3): 290-293.
[2]史振乾, 黃文起. Ⅱ型神經纖維瘤病的MRI表現(xiàn). 臨床醫(yī)學 , 2011, 31(8): 95-96.
[3]魯雅琴, 鄭茂華, 雷軍強, 等. 神經纖維瘤病Ⅱ型的診斷與治療(附6例并文獻復習). 中國腫瘤臨床, 2007,34(21): 1222-1225.
[4]吳軍, 趙東, 段閩江, 等.頭面頸巨大神經纖維瘤病. 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 2009, 17(5): 390.
[5]高建偉, 劉霞, 莊永祥, 等. 神經纖維瘤病2型的臨床表現(xiàn)與MRI診斷. 泰山醫(yī)學院學報, 2010, 31(9): 673-675.
[6]馬強華, 楊曉萍, 葉建軍, 等. 神經纖維瘤?、蛐偷拇殴舱裨\斷價值. 醫(yī)療衛(wèi)生裝備雜志, 2008, 29(6): 85-86.
[7]徐志根, 王宇軍, 胡利榮, 等. 17例神經纖維瘤?、蛐突颊叩拇殴舱穹治? 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雜志, 2009, 21(11):1243-1244.
10.3969/j.issn.1005-5185.2012.12.009
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yī)院放射線科 吉林長春130021
佟 丹 E-mail: tongdan1968@126.com
2012-02-19
2012-11-04
(責任編輯 張春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