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教學中,氣候類型的確定既是一個重點,又是一個難點,在各種考查氣候類型判斷的習題和檢測試題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由于全球氣候類型眾多,學生往往無從下手,更說不上準確判斷。無論考題如何變化,判斷氣候類型的基本方法有三種。
一、根據(jù)某地氣溫和降水的資料、圖表資料,判斷氣候類型
這種考題通常是以氣溫變化曲線——降水柱狀圖或是圖表資料等的形式給出某地氣溫和降水資料。由于氣候類型的基本特征是由氣溫和降水這兩大氣候要素構成,不同的氣候類型其氣溫和降水的特點是不相同的,但從氣溫和降水的具體數(shù)據(jù)或資料等入手,就可以分析出其氣候特征,再把分析的氣候特點與相應的氣候類型對號入座,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在教學過程中可讓學生運用一線串的方法:全球—半球—氣候帶—氣候類型,以準確確定氣候類型,效果特別明顯。在教學中,要進一步讓學生領會:以溫定帶,以水定型,即以給出的氣溫資料確定其熱量帶,以提供的降水資料確定其具體的氣候類型。具體步驟如下。
?。ㄒ唬┟鞔_該地是在北半球,還是在南半球。
由于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產(chǎn)生黃赤交角,使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作往返運動,引起南北半球的熱量分配不均,致使南北半球的季節(jié)剛好相反,因而氣溫的變化也是相反的,根據(jù)氣溫的最熱月和最冷月及氣溫曲線的形態(tài)可以確定該地在北半球還是在南半球。其判斷方法如下:
北半球:氣溫最高熱月:6、7、8,氣溫最低冷月:12、1、2,月氣溫曲線形態(tài):向上凸,成峰型。
南半球:氣溫最高熱月:12、1、2,氣溫最低冷月:6、7、8,月氣溫曲線形態(tài):向下凹,成谷型。
?。ǘ┡袛嘣摰厮鶎俚臏囟葞А?br/> 根據(jù)最冷月或最熱月的均溫值,確定該地溫度帶(即氣候帶)。
最冷月均溫:>15℃熱帶,0—15℃亞熱帶,<0℃溫帶,最熱月均溫<10℃為亞寒帶和寒帶。
特例:溫帶海洋性氣溫最冷月均溫值>0℃。
(三)確定該地的具體氣候類型。
在第二步的基礎上,根據(jù)資料提供的年降水量(各月降水量相加)和降水量的季節(jié)分配(主要是雨季),最后確定氣候類型,其判斷指標如下表所示。
表中年雨型:是指全年降水量多,季節(jié)分配均一,沒有明顯的雨季和旱季。
夏雨型:是指夏季雨水多,且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雨水比較少。
冬雨型:是指冬季雨水多,且降水集中于冬季,夏季雨水比較少。
少雨型:是指全年少雨或無雨。
二、根據(jù)某地氣候類型的形成原因,判斷氣候類型
縱觀世界氣候的種類,其形成原因是各具特色的,為此就要把題中給出的氣候成因與各氣候類型的成因加以對應,從而準確判斷其氣候類型。這就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各種氣候類型的主要形成原因,判斷的指標如下表所示:
各氣候類型都是分布在一定的氣候帶、氣壓帶、風帶和海陸位置上,從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把該地的地理位置與各氣候類型進行恰當?shù)钠ヅ?,就可以迅速確定其氣候類型。這就要求學生在大腦中形成一幅氣候分布模式圖。氣候分布模式如下:
具體步驟是:根據(jù)資料中給出的緯度位置,確定該地是在北半球還是在南半球及其所在的熱量帶;再從題中提供的經(jīng)度位置,確定其所在的位置是大陸東部、大陸中部還是大陸西部;最后對照上面氣候類型分布模式圖,采用對號入座的辦法,就可以確定其所屬氣候的類型了。
總之,對學生進行上面三種氣候類型判斷方法的訓練,能有效地讓學生掌握世界氣候類型的基本特征,以及氣候的形成原因和氣候類型的分布規(guī)律。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nèi)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