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前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相比以前已近有了很大的改進,但還是普遍存在著教學效率不高的問題。本文就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和注意點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探討。
關鍵詞: 初中教學 教學效率 方法探究
一、問題的提出
《新課程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shù)學;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闭n堂教學應該煥發(fā)出無限的生命活力,使學生成為真正學習的主人,這是廣大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標。
二、問題的解決
傳統(tǒng)的數(shù)學課堂基本上都是遵循同一種教學模式,即包括復習舊知識、傳授新知識、學生練習鞏固新知識三個環(huán)節(jié)。這一教學模式不但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而且剝奪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我在實際教學中一直著眼于面向全體學生,發(fā)展個性,注重對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結構進行調(diào)整和優(yōu)化,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ㄒ唬┱n前準備,做到有效備課。
上課之前應明確本堂課的教學目的、任務,突出重點、化解難點。做到備教材,備教案,備學生,備習題。我們必須急學生之所急,想學生之所想,制定貼近學生、切合實際的課堂教學目標,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課堂導入,做到簡潔有趣。
數(shù)學知識一般較抽象,學生若無學習興趣則無法參與其中。因此,課題的引入不能再像傳統(tǒng)課堂上一樣以簡單的復習舊知識進行,而是要設定豐富的問題情境。問題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例如在教學“平方差公式”這節(jié)時,我創(chuàng)設出問題情境:學校準備買下附近一塊長202米,寬198米的長方形地,若價格為每平方米2元,誰能口算出學校需花多少錢?這一問題的列式很簡單,但要口算202×198似乎太難,正在學生為難之時,我適時地引入:“如何口算出202×198?通過今天的平方差公式的學習,我們就能解決這個問題。”這樣自然激發(fā)了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望,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平方差公式”的學習中。
?。ㄈ┙虒W方法,做到選擇恰當。
數(shù)學教學的方法很多,對于新授課,我們往往采用講授法來向?qū)W生傳授新知識。而在立體幾何中,我們還時常穿插演示法,來向?qū)W生展示幾何模型,或者驗證幾何結論。如在教授立體幾何之前,要求學生每人用鉛絲做一個立方體的幾何模型,觀察其各條棱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各條棱與正方體對角線之間、各個側面的對角線之間所形成的角度。這樣在講授空間兩條直線之間的位置關系時,就可以通過這些幾何模型,直觀地加以說明。俗話說:“教無定法,貴要得法?!敝灰芗ぐl(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就是好的教學方法。
?。ㄋ模┱n堂提問,做到全面調(diào)動。
課堂提問是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催化劑。在這方面,教師應針對學生的不同心理特點和學生的學習情況,精心設計問題。容易的問題讓后進生回答,較難的問題讓好學生回答,把好、中、“差”生的積極性都調(diào)動起來。如對課后題的處理,可以將題型按照難易程度分類,讓學生進行講解。這樣可大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ㄎ澹┱n堂討論,做到有的放矢。
課堂討論是實施有效教學的重要方法,它為全體學生積極地進行數(shù)學學習提供了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實踐中運用好討論式教學法,提高學生課堂討論實效,不失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1.討論問題的設計。討論題目必須能將學生置于“發(fā)現(xiàn)者”“探索者”的位置,便于喚起學生對各種知識的聯(lián)系和應用,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同時難度也要適中,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水平。例如,在教學“完全平方公式”的時候,通過小組交流討論,從計算和比較試驗田的面積,引出公式:(a+b)2=a2+2ab+b2。試驗田的總面積有多種表示方式,通過對比這些表示方式能使學生對此公式有一個直觀的了解。接著提出新任務,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并給學生提出明確的討論目標,要求學生說明每一步的理由,同時,也進一步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強化學生討論的效果,將課堂氛圍推向高潮。
2.討論時機的把握。在實施討論式學習時,切忌將課堂討論僅當做一種活躍課堂氣氛的工具。討論頻率不宜過高,因為頻繁的討論無形中會減少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從而使討論止于表面,不能深入。久而久之,就會讓學生對討論這種學習方式失去新鮮感,為討論而討論。因此,在組織討論學習前,應給學生留有一定的獨立思考的時間,使他們對所討論的問題要先形成自己的見解,然后在討論中不斷地補充、修正和提升。只有這樣,在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時,學生之間才能相互啟發(fā),思維才能不斷碰撞,對問題的認識才能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六)課堂練習,做到例題強化。
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和處理好例題,多做課堂練習,騰出時間讓學生多實踐。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啟發(fā)學生掌握學習規(guī)律,掌握解題方法,總結和歸納知識結構顯得尤為重要。例題的選編和教學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例題又是教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課堂教學中例題既能承上啟下,引入新概念,又能使學生加深對概念、公式、法則、定理的理解;還能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智力,舉反例還能證明假命題,揭示錯誤根源。所以在每堂數(shù)學課上,教師應騰出一部分時間,讓學生做做練習或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或解答同學的提問,以進一步鞏固本堂課的教學內(nèi)容。若課堂內(nèi)容相對輕松,也可以指導學生進行預習,提出適當?shù)囊?,為下一次課做準備。
總之,有效地組織好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將課堂還給學生,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就能提高課堂效率。課前多動腦子,課后收獲頗豐。
參考文獻:
?。?]陳鳳梅.初中數(shù)學課堂提問低效現(xiàn)象及策略研究[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9,(5).
[2]張大華.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再思考[J].中學數(shù)學教學參考,2009,(10).
?。?]張麗.淺談如何優(yōu)化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J].教育科研,2010,(14).
?。?]高慎英,劉良華.有效教學過程[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