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復習導入,把握整體
師:孩子們,你們已經(jīng)初讀了第18課,請同學讀課題——《我和祖父的園子》,作者的童年故事發(fā)生在哪里?(強調(diào)“祖父的園子”,齊讀課題。)
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課前同學們提出了一些問題,(祖父的園子是怎樣的多姿多彩?“我”在祖父的園子里又是怎樣生活、成長的?祖父的園子為什么讓作者念念不忘?……)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再次跟隨作者走進這個大園子。
【點評:教學開始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培養(yǎng)學生的質(zhì)疑能力,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文本,激發(fā)閱讀期待。】
二、欣賞園中景物自由
1.找出文中直接描寫園子的段落。
2.引讀第二節(jié)。這一自然段寫的是什么?
3.自由讀第13節(jié)。這一段主要寫什么?
聯(lián)系這兩段文字,想一想漫步在祖父的園子中,你有什么感覺,請你在書上寫一兩個詞。
讀著讀著,我們就會覺得園子里的一切_________,要做什么,_________,要怎么樣,_________,都是_________。(紅字標出)
4.請大家默讀這一段,看看作者是怎么來寫園中景物生活自由的?注意那些有趣的、特別的詞句,可以畫下來。同位交流。
交流,相機指導朗讀。(運用了擬人、排比的手法,句式有“……就像……似的……,……愿意……就……,一會……一會……”文中一連用了十個“就”,看起來似乎是啰唆,實際樸素靈動的文字更能表現(xiàn)園中景物的自由。)
5.讓我們把這種自由的感受帶進這一段中,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
【點評:以第13自然段為切入點,找出文中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句子,抓住文眼“自由”兩字展開教學,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在潛心會文時關注文本獨特的表達方法,對于特別的語句反復品讀,從對語言文字的玩味中感受語文的魅力?!?br/> 三、品讀童年生活自由
為什么在作者眼里,祖父園中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聯(lián)系上下文想一想。
1.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又是怎么表現(xiàn)出來的呢?
讓我們繼續(xù)漫步于園中,默讀課文3—12節(jié),看看“我”和祖父在園中都做了些什么?“我”是怎么做的?注意那些最有趣、最好笑的細節(jié),用心體會并圈畫出來。
2.交流,品析,指導朗讀。
(如第12段:課件出示文字?!拔摇笔窃趺礉膊说??讀讀課文,找找描寫“我”動作的詞:搶、拼盡了力氣、一揚、大喊著。
把水往天空里這么一揚,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這一大瓢水沖下來,你渾身濕淋淋的,像只落湯雞,你的心里呢?把你內(nèi)心的自由暢快讀出來。)
3.小結(jié)。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下種,“我”就瞎鬧;祖父鏟地,“我”就亂勾;祖父澆菜,“我”就亂鬧。漫步在園中,我們看到,無論“我”想怎么樣,就_________,想做什么,就_________“我”完全是_________。
【點評:引導學生抓關鍵詞,體會其表達效果,在一邊讀書一邊想象畫面的過程中品讀感受作者自由快樂的童年生活。】
四、感悟自由的源泉
1.其實,“我”在園中做過有趣的事兒還有很多很多,“我”曾經(jīng)在祖父拔草時,在他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盛開的玫瑰,紅彤彤足有二三十朵,祖父不知道,還以為那年春天雨水大,玫瑰香氣傳得遠呢!
2.在別人的園子中“我”可以這樣做嗎?“我”在祖父的園中這樣自由自在,隨心所欲地玩耍、瞎鬧,祖父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
3.品味文中的“笑”,從文中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祖父?
祖父的笑中有慈祥,有寬容,有疼愛,有呵護,有教育,祖父的笑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愛。祖父的笑和愛一起永遠留在“我”的心底。許多年以后,作者這樣深情地回憶: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課件出示)
課文還有一處直接寫祖父的:“呼蘭河這小城里住著我的祖父?!斌w會作者為什么這樣寫。
?。ㄊ捈t一生坎坷,母親早逝,父親對她十分冷酷,唯一疼愛她、呵護她的只有祖父,祖父是她最親的人。作者童年時在祖父的園子里所享受到的愛和自由成了她一生的憧憬和追求。)
【點評:引導學生讀懂文字背后的意思,感悟祖父“笑”中蘊含的豐富內(nèi)容,由表及里,深入人物內(nèi)心世界,再現(xiàn)立體的、形象鮮明的祖父,體會祖父和“我”之間的濃濃親情?!?br/> 五、揣摩寫法,拓展延伸
1.正是因為有了祖父的疼愛和呵護,我才覺得自己的心是——自由的。(引讀)我感覺到花開了,就像_________,我看到鳥飛了,就像鳥_________,……我要做什么,_________,要怎么樣,_______,都是自由的。
2.想一想,作者寫自己在祖父的園中生活自由為什么要寫這些景物的自由呢?
?。ā耙磺芯罢Z皆情語”。作者寫園中景物的自由實際上是要表現(xiàn)“我”童年生活的自由。像作者這樣借助事物來表達人物感情的寫法就叫借物抒情、借物喻人。)
3.作者想告訴我們什么?
在“我”眼里,這還是一個普通的園子嗎?這園子不僅是祖父的,也是“我”的,更是“我”和祖父的,再讀課題。
回顧上課開始提出的問題,小結(jié)。
4.從這篇課文中我們感受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樂,體會到了祖父對她的疼愛呵護,老師讀完《呼蘭河傳》卻有不一樣的感受,在這本書的尾聲部分作者這樣寫道:(課件出示,配樂)
呼蘭河這小城里邊,
以前住著我的祖父,
現(xiàn)在埋著我的祖父。
從前那后花園的主人,
而今不見了。
老主人死了,
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園里的蝴蝶、螞蚱、蜻蜓,
也許還是年年仍舊,
也許現(xiàn)在根本沒有了……
他們充滿我幼年的記憶,
忘卻不了,
難以忘卻……
我想你們讀了這本書以后,對《我和祖父的園子》這篇課文一定會有新的感受,有條件、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老師期待著和你們交流。
【點評:在把握整體,聚焦部分的基礎上揣摩寫法,領略作者布局謀篇的精妙,體現(xiàn)讀書的層次性。同時將學生的視角引向更加廣闊的語文天地,激發(fā)對《呼蘭河傳》的閱讀興趣,加深情感體驗,增加文本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