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通過對一則西方法理學經典案例的分析,從法律的淵源和發(fā)展歷程兩個角度,即中國法律文化講求倫理道德和集體利益,而西方法律文化則更注重理性精神和個人權利的保護來說明中西法律文化的差異,從而對我國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有所啟示。
關鍵詞: 中西法學思想差異 文化背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黨的十五大提出了在法制建設方面到2010年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目標,十六大作了重申,十七大提出了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任務。吳邦國委員長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一次會議上又提出了明確的立法工作目標,要求在提高立法質量的前提下,確保到2010年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并不斷加以完善。
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社會各界堅持不懈的努力,截至目前,我國已制定憲法和現行有效法律共237部、行政法規(guī)690多部、地方性法規(guī)8600多部,我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及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總體上做到了有法可依。一個立足中國國情,適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求,體現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統(tǒng)一,符合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以憲法為統(tǒng)帥的多層次、多部門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即將形成。
西方法學思想對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的影響是深遠的。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司法改革大量學習西方先進的法制理念,不僅從形式上,而且從思想上受到了一些西方的影響。西方源遠流長的法學思想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和共同的財富,對其揚長避短,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是建設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所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西方法學思想的理論豐富而龐雜,任何一個片段的截取都有其獨具的代表性,啟示也將是多樣的。本文不做抽象的理論介紹,而是通過形象的案例來比較中西法律思想的差異,從而對我國當今的法律文化建設有所啟發(fā)。
一、案例分析
法律制度的產生、發(fā)展,特色的形成,都與不同的政治、經濟、文化、風俗、傳統(tǒng)等社會條件密切相關,不同的文化造就不同的法律制度,不同的法律制度體現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對法律文化的研究就有很大的意義,本文的案例就體現了深刻的中西法律文化之別。
這是一則西方法理學上的經典案例:
一個由四人組成的探險小組正在一個山洞里考察,洞口突然崩塌,還好,探險小組可以用手機和外面取得聯系——救援隊、地質專家和生理專家馬上趕來,經過測量和研究,地質專家告訴被困在洞內的探險人員,打開洞口需要十天的時間。探險人員問外面的生理專家,說他們沒有帶任何食品,能夠活多少天。生理學家說,最多七天。洞里的人問,如果殺死其中的一個人,其他三個人吃死者的肉,能夠活到洞口被打開嗎?生理學家極不情愿地說,是。這以后,洞里的人就再也沒有和外面聯系。第十天,洞口被打開,有三個人還活著,原來,這四個人進行抓鬮,三個幸運者將抽到死簽的人殺死并把他的肉吃掉了。
這三個人身體恢復后,被送上法庭。對于如何做出判決,西方的法官們展開了激烈的爭論,信奉實證法學的法官認為,法律應嚴格遵循條文,不應有特例,只要是故意殺人,就應該問罪;信奉自然法學的法官則認為,探險人員被困在山洞里,與外界隔絕,不應再適用人類社會的法律,而應根據自然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法則,不對他們問罪;信奉經濟法學的法官認為,與其四個人都死,不如讓三個人活,這是有效益的,對這三個人沒必要再定罪,可以讓他們付出一定的經濟代價,補償死者的家屬。
同樣的一個案例,中國法官也做出了不同的判斷:一是判罪,理由之一是這三個人罪大惡極,天理不容,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理由之二是中國當前正處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過程中,為維護法治的權威,必須依法辦事。二是無罪,理由也有兩個:其一,按照中國的傳統(tǒng)思想“舍生取義,殺身成仁”所宣揚的精神,如果死去的那一個人是舍生取義,那就沒有必要追究其他人的責任;其二,根據社會主義道德的價值標準,犧牲自身來挽救旁人是集體主義的精神體現,也是無可厚非的。
這是一則虛擬的案例,而且所謂中國法官的判斷理由也是通過對人們的看法進行調查加工整理而成的,但是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就很容易地看到了中西法律文化的差別:首先,西方實證法學派法官的判決強調對法律的遵循,因為在他們看來,法律是理性的體現,能最大限度地維持公平和正義,而且人的生命是無價的,必須加以維護;自然法學派法官的判決強調對自然規(guī)律的遵從,因為在他們心目中在實定法之外還有一個適用于萬物的法律——自然法,而自然法才是真正理性的體現;經濟法學派的觀點則充分體現一種經濟理性。相應的,中國人做出的判斷充分體現出受到傳統(tǒng)倫理道德的制約,以及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的影響。
二、中西法學思想差異形成的文化背景
從上述案例來看,中西法律文化的區(qū)別主要有兩點:其一,中國法律強調倫理道德,西方法律講究理性;其二,中國法律注重集體價值,西方法律講求個人利益。以下對這兩點區(qū)別產生的文化背景進行探討。
?。ㄒ唬┲形鞣▽W思想的淵源
中國法律最早有“刑起于兵”的說法,不過確切地講,中國法律最重要的淵源是“禮”和儒家學說:“禮”即以維護宗法等級制為核心的一整套行為規(guī)范,以及相應的典章制度、禮節(jié)儀式;儒家學說對法律的滲透主要體現在法律儒家化的過程中,其突出表現是漢朝董仲舒的“春秋決獄”,即引用儒家經典《春秋》所載有關事例及其體現的道德原則作為司法審判的依據。
重家族、血緣、倫理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塑造中國傳統(tǒng)法律“依倫理而輕重其刑”的行為特征,甚至可以說,在中國傳統(tǒng)法律制度中,中國傳統(tǒng)的倫理道德規(guī)范與法律規(guī)范是融為一體的,例如,中國古代法律所規(guī)定的“親親相隱”制度、“寸留養(yǎng)親”制度,以及關于親屬間相互侵犯的各種規(guī)定。
漢朝“獨尊儒術”,儒家學說成為正統(tǒng)思想后,其所極力倡導的以“仁義”為核心的道德觀便逐步被法律所吸收采納。在孔子看來,一個人在社會里行事為人,有他的義務,這些義務的本質應當是“愛人”,即“仁”,作為對儒家所倡導的撫恤鰥寡的倫理道德的回應,漢平帝曾頒布詔令規(guī)定:八十歲以上、七歲以下,若犯不道德罪以外的其他罪,不受處罰,而“春秋決獄”則真正開始使儒家道德原則變成法律原則。
在西方法律制度的發(fā)展歷程中,羅馬法和基督教教義規(guī)則構成兩個最主要的淵源,這兩者又分別發(fā)源于歐洲思想文化的兩個源流——古希臘科學理性精神和源自猶太教的宗教精神。
提到古希臘科學理性精神,最先想到的兩個人應是柏拉圖和他的弟子亞里士多德,他們師徒二人的很多思想成為西方法律文化的源流,柏拉圖在《法律篇》里有這樣一句話:“在家庭和國家兩方面都要服從人們內心中那永恒的質素,它就是理性的命令,人們稱之為法律,……法律是表明什么是公正的天然正義的最好法子?!痹诎乩瓐D看來,法出自理性,法中滲透著理性精神,這一觀點在后來逐漸形成的自然法學思想里被繼承并發(fā)揚光大,而羅馬法作為古代社會最為發(fā)達和完備的法律,其自身就是人類理性精神的高度體現。
西方社會中的宗教精神,以基督教神學和教會法的形式滲透于社會的每個角落,自從公元380年羅馬皇帝定基督教為羅馬的國教之后,基督教就開始奠定其在西方社會的統(tǒng)治地位,基督教的教義自創(chuàng)立之時就已確立,反對一切偶像崇拜,只承認《圣經》為唯一權威;而教會法是以基督教精神為指導,以基督教教義為內容的一種神權法,從羅馬法中汲取結構、原則及一些具體規(guī)則。最偉大的經院哲學家圣·托馬斯·阿奎那更是從分析理性著手來尋求神法和自然法的結合點。
?。ǘ┲形鞣▽W思想的發(fā)展歷程
由于中華文明從來沒有中斷過,即使曾經發(fā)生過少數民族統(tǒng)治中原的情況,結果也是入侵的少數民族文化被漢文化所同化,因此中國傳統(tǒng)法律制度呈現出一種在繼承基礎上發(fā)展的特點,直到新中國建立以后,才逐步確立起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法律制度。
兩千多年的中國封建統(tǒng)治,一直受以“禮法結合”為特點的法律制度的制約,少有大的突破,甚至可以說,到宋朝以后,封建倫理道德的制約更進一步,以女子的“三從四德”最為典型。而且,中國是一個典型的宗法社會國家,于是傳統(tǒng)法律當中的株連制度成為一大特色,甚至可以說,在中國古代社會,自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開始,個人的概念就很少使用。新中國成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個人的概念又被集體主義,如“犧牲小我、保全大我”等理論所掩蓋,當然,近年來我國已把“人權”作為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列入憲法,并在各部門法中貫徹實施,逐步提高了對個人權利的重視。
西方文化發(fā)展以斷裂性、沖突性為顯著特點,從日耳曼民族對古羅馬的替代,到近代資產階級革命,社會無不發(fā)生巨大的變革,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徹底性的變革催生新的文化,與傳統(tǒng)文化一起促進西方社會在近代的迅速發(fā)展。
西方法律文化經歷幾次變革的洗禮,有極大的突破,其中最顯著的一點就是自文藝復興、啟蒙運動以來資產階級革命中人權理念在法律制度中的確立和體現,自法國《人權宣言》最早做出“人們生來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論斷之后,人權便成為一種不可動搖的理念,扎根于西方法律文化當中,這也證明了文化和法律的相互促進性。
三、中西法學思想差異對我國的啟示
我國法學思想強調倫理道德,注重集體價值,雖然會導致人情社會影響司法公正的隱患和對人權的忽視,但在當代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中仍有可吸取的合理成分,注重倫理道德,使違背善良風俗的惡行得到輿論和司法的雙重審判;注重集體價值,使傳統(tǒng)的重義輕利的價值觀得到發(fā)揮,有利于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
西方法律講究理性和個人利益,理性精神是我們應該學習的,不僅應用于法律的運行,而且在社會的各個方面都應該有所借鑒;個人權利是現代文明社會共同推崇的人類共同的價值觀念,更應該為我國的社會主義法制建設所尊重和發(fā)揚,權利本位的義利觀是我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目標之一。
綜上所述,我國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應吸取中西方法學思想的精髓,本著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治國理念,打造科學、理性的社會主義法制文化。
參考文獻:
?。?]張文顯.法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2]谷春德.西方法律思想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張晉藩.中國法律的傳統(tǒng)與近代轉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日]大木雅夫.東西方的法觀念比較[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萬斌,陳柳裕.西方法理思想的邏輯演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