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走進課堂之前并不是一張白紙,而是帶著不同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走進課堂的,并且不同的學生是帶著不同的生活經驗走進課堂,這些經驗中有些是正面的、積極的,有些是無效的甚至是負效的。如何有效利用呢?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鉆研教材時能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努力預設,課堂根據學生的生成情況靈活調控,就可把負效經驗轉化成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的經驗。
一、用負效生活經驗導入新課
學生很小就喜歡打撲克,對撲克中的每張牌都很熟悉,但是學生只是把它當成游戲來玩的。撲克在數學中有用嗎?學生不關心,也不知道。我們如果恰當應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導入新課,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師:你們喜歡玩撲克牌嗎?
生:喜歡。
師:下面我們就來玩一個撲克牌的游戲,好不好?
生:好!
師:用撲克牌玩24點,玩過嗎?
生:玩過。
師:我給大家四張牌,比一比,哪位同學最先算出來。
生:6、10、7、A 。
師:大家同意嗎?
生:同意。
師:老師可有個問題,撲克牌里根本就沒有1,怎么來的?
生:A就是1。
師:哦!字母A可以表示1(板書A—1)。也就是說,用字母可以表示數。(板書課題:用字母表示數)
師:撲克牌里還有沒有其他字母可以表示數的?
生:還有J、Q、K。
師:這些字母分別表示什么數?
生:11、12、13。
師:像撲克牌中的A、J、K都可以表示一個確定的數。那么,字母除了表示一個確定的數外,還可以表示什么?還在哪些地方用到?這節(jié)課我們就專門研究“用字母表示數”的問題。
這樣導入新課,把學生對撲克的負效經驗加以利用,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為新課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用負效生活經驗強化概念
如在學習角之前,生活中的很多角已經進入了學生們的視角,如桌角、墻角等,但生活中的這些角與我們所學的角又有所不同。如在教學“認識角”時,我是這樣運用墻角等負效生活經驗的。
師:小朋友們,我們已經認識了角,你能在我們的生活中找到角嗎?
生1:桌面上有角。
生2:電腦屏幕上有角。
生3:墻角。
……
師:墻角最常見了,那墻角的角與我們所學的角一樣嗎?小組討論后交流。
生4:我們小組認為墻角與我們所學的角不一樣,我們所認識的角是由兩條射線組成的,而墻角有三條線,所以墻角不是我們所學的角。
生5:墻角與我們所學的角不一樣,我們所學的角是一個平面圖形,而墻角是立體的,所以不是角。
生6:老師,我覺得墻角中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