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媒體有個非常強的傳統:報紙雇用一些專欄作家,電臺和電視臺也雇用一些專業(yè)評論員。這些人一般有很強的個人見解,如果這些個人見解和雇主的見解不同,雇主也無權干涉。
2011年1月,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的總裁Vivian Schiller被扣除了2010年的年終獎金,該臺的副主席Ellen Weiss則不得不辭職。這標志著從2010年10月開始的一場政治風暴的結束?;仡欉@場風暴的始末,對于我們了解言論自由的一些基本規(guī)則,具有重大的意義。
在美國,“言論自由”聽起來似乎容易,實際上是說說容易做起來難。當大家沒有根本的價值和利益沖突時,求同存異很簡單,互相的一些小分歧也都可以寬容。但是,當價值和利益有了根本沖突時,就難免要想盡辦法取消對方說話的權利。
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是個非常重要的新聞機構,影響超過一些大電視網和報紙。這主要是因為美國是個汽車社會,通勤時間很長,聽廣播是開車時最好的消閑手段。另外,美國的媒體一般都是私營,國家公共廣播電臺則享受著聯邦的資助。長期以來,保守派不停地抱怨:國家公共廣播電臺拿著納稅人的錢,卻被自由派精英所壟斷,節(jié)目充滿了左派偏見。進而取消其聯邦資助的聲音一直就沒停過。
去年10月,國家公共廣播電臺引發(fā)了一場巨大的爭端。本來,廣播電臺有位黑人政治評論員Juan Williams,在媒體中聲譽卓著,但思想傾向保守,是右翼??怂剐侣劸W的座上賓。對此,廣播電臺的自由派領導層一直耿耿于懷。有次Juan Williams又上了福克斯新聞最右翼主持人的節(jié)目,說自己上飛機時,看到邊上坐著身穿穆斯林服裝的人心里就難免有些緊張。廣播電臺兩天后作出反應,由副主席Ellen Weiss一個電話就把Juan Williams解雇,一下子引爆了媒體。
讓Juan Williams因言獲罪,被認為超越了言論自由的底線。首先,有許多人馬上指出,Juan Williams的話被斷章取義。他其實是以自省的語氣講述自己的感受,因為他接下來馬上問:“我為什么有這樣的感覺?”試圖分析其中的原因。況且,許多人也認為他有自由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如果自由地表達出來,正好可以引起必要的公共討論,有什么不好呢?但是,公共廣播電臺的領導層并不退讓。Vivian Schiller身為總裁,在一次公開講演中挖苦說:Juan Williams那點私下的感受是他和心理醫(yī)生之間的事情,帶到公共領域來討論,不符合公共廣播電臺的職業(yè)標準。雖然她事后為這樣的言辭道歉,但明顯激怒了更多的人。
Juan Williams本人不僅沒有因被解雇而失業(yè),而且身價陡升。??怂剐侣勔皇菫榱顺龉矎V播電臺的丑,二是要打自己的聲譽,一下子給了Juan Williams價值兩百萬美元的三年合同。同時,??怂剐侣劦闹飨罅R公共廣播電臺的領導層是“納粹”。Juan Williams也到??怂剐侣勆厦土夜艄矎V播電臺容不得一點不同意見。共和黨的議員們則又一次要求終止國會對公共廣播電臺的撥款。公共廣播電臺則突然發(fā)現,解雇了Juan Williams后,難以找到一位有同樣聲譽的黑人媒體大腕來填補他的位置。這一點,對一向以捍衛(wèi)黑人利益為使命的左派也交代不過去。
在四面楚歌之中,公共廣播電臺的獨立董事會在律師事務所的幫助下,開始就此事進行審核。結果是自1982年以來就為公共廣播電臺效力的副主席、被普遍看好要接掌主席位置的Ellen Weiss辭職,總裁Vivian Schiller保住了職位,但全年獎金被扣除。一場危機,也就由此化解了。
這次危機,雖然是自由派和保守派在輿論界的一場博弈,但最終雙方不得不回歸言論自由的基本家法。美國的媒體有個非常強的傳統:報紙雇用一些專欄作家,電臺和電視臺也雇用一些專業(yè)評論員。這些人一般是在媒體中有相當影響力的大腕人物,有很強的個人見解。這些個人見解如果和雇主的見解不同,雇主也無權干涉。一旦干涉,就形同丑聞,會遭到四面八方的攻擊。這樣,媒體中的意見領袖們,發(fā)表見解時就可以無所顧忌,言論自由得到了保障。讀者聽眾也更相信這些人的意見是反映著他們真實的見解,而非其雇主的立場。
可惜,最近十幾年美國政治兩極化,媒體也跟著兩極化。左右雙方的媒體,都受到以自己的意識形態(tài)強加于人的誘惑,頻頻有越線行為。公共廣播電臺的危機就是一例。但是,到了最后,越線、犯規(guī)總還是有裁判來管,基本的家法還是不能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