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繼郭敬明、張悅然、韓寒之后,青春文學作家安妮寶貝也正式推出了自己主編的文藝雜志,并表示其辦刊目的在于倡導一種“敬畏寫作、專注閱讀”的態(tài)度。同時上市的還有另一套郭敬明旗下的文學刊《文藝風象》和《文藝風賞》的第二期,這套本該二月初上市的雜志為了避開春節(jié)長假,將出版日期延遲了一個月,但卻迎來了另一撥氣勢洶洶的對手。值得關注的是,這兩本雜志的負責人也表達了類似的辦刊思路:“我們相信在當下的都市生活里有著深刻的情感表達與精神訴求,相信在功利、急躁的時代我們能夠延續(xù)‘文學’那縷柔軟、抒情,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魂魄?!?br/> 在《獨唱團》已成絕唱,不少老牌青春文學雜志搖搖欲墜,更多定位模糊、借機分一杯羹的同類雜志不斷創(chuàng)刊之際,或許郭敬明和安妮寶貝這兩位文學領軍人物的選擇能夠讓我們嗅到青春文學期刊領域的一絲新動向——青春文學雜志正在逐漸向“文藝”靠攏,80后的作家們開始尋找一條和傳統(tǒng)文學融合,并在其基礎上表達個性的道路。
其實青春文學期刊領域的“文藝”復興氣息早在去年7月時便初露端倪。
由國內最大女性閱讀出版品牌“悅讀紀”創(chuàng)辦的同名雜志《悅讀紀》去年7月正式宣布改版,并以日系文藝的視覺特色為主基調,圍繞清新、溫暖、精致等關鍵詞,以文藝的方式解讀愛情和時尚,給看慣了青春傷懷的快餐文化的讀者們帶來一種新的閱讀感觸和視覺享受。這本定位為“女生時尚藝文志”的雜志由于較早地摸到了“文藝”復興的脈絡,并擁有辛夷塢、顧漫、連諫等多位國內暢銷書女作家做主筆,得以迅速在青春文學雜志市場上分到了一杯羹。隨著文藝類期刊的興起,一些敏銳的青春文學雜志也開始快速跟進,而如今,隨著《文藝風賞》《文藝風象》等文藝雜志的推出,則讓更多的人們看到青春文學雜志清晰的“文藝”復興思路。
長期以來,青春文學雜志和傳統(tǒng)文學期刊一直呈現格格不入的對抗局面。
郭敬明在商業(yè)上的成功毋庸置疑,但伴隨著《最小說》超過百萬冊銷量的,對其內容等方面的爭議一直不絕于耳。
文化批評家朱大可給出這樣的判斷:排名第一的雜志并不意味著就是最好的雜志,從這樣的追捧中,反而看出青少年閱讀中一味追求更輕松和更膚淺的問題,很多人沒有建立起更有價值的閱讀模式。青春文學作家們碰上了一個流行輕閱讀的時代,而與輕閱讀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傳統(tǒng)文學期刊以及它們所代表的純文學的日益邊緣化。
此時,青春文學雜志的復興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青春文學作家們的理性思考和思想的巨大變化。正如“悅讀紀”總經理侯開所說,“既然青春文學產業(yè)已經粗具規(guī)模,那就不妨多一點精品意識,在形式和內容的多元化上多下點工夫,文學創(chuàng)作無論怎樣商業(yè)化,都應該是情感和靈魂的凝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