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90周年,也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吨泄仓醒腙P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史工作的意見》發(fā)布后,中共黨史學界對陳獨秀、胡耀邦等中共黨史人物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客觀?!陡哒Z罕傳》(王軍著,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就是在這樣的新形勢下出版的一本黨史著作,第一次全面勾畫了參與建黨建軍建團的中共早期黨員高語罕的生平,填補了中共黨史人物研究的一項空白。
本書的傳主高語罕是反清志士、新文化運動的先行者、中共早期黨員、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籌建者、黃埔軍校政治主任教官、八一南昌起義策劃者。他是陳獨秀的摯友,早年在安徽發(fā)起反清運動,在《新青年》(《青年雜志》)創(chuàng)刊初期發(fā)表多篇文章,后同陳獨秀聯(lián)名發(fā)表《我們的政治意見書》,晚年同住江津。時人稱他為“畢生知己陳獨秀,身后蕭條一樣寒”。
一個好的人物傳記,必須將傳主放在特定時代的潮流下,與其前后左右的人物作對比研究,其位置才恰當,才能深入,傳主才能立得住。傳主的特殊身份,對于了解中共早期建黨、建軍、建團,早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早期新文化運動與中國思想界論戰(zhàn)及托派歷史、國共合作均有一定幫助。作者詳細描述了傳主橫跨國共兩黨和早期兩黨知名人士的交往。
早期建黨時,高語罕與毛澤東、陳獨秀、李大釗、李達、沈澤民、楊匏安、周恩來、林伯渠等人接觸頻繁。高語罕曾兼任毛澤東為所長的第六屆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政治訓練主任;曾任黃埔軍校政治主任教官、入伍生部少將黨代表兼共產(chǎn)黨黃埔黨團書記,與周恩來共事;曾介紹朱德、孫炳文、章伯鈞及學生蔣光慈、阿英、李克農(nóng)、曹淵等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與葉劍英、葉挺、賀龍等共同策劃南昌起義。
傳主也是早期國共合作的重要人物,見證了許多大事。譬如他同汪精衛(wèi)、邵力子起草國民黨二大宣言,任國民黨中央監(jiān)察常委,同鄧演達、惲代英、張治中被蔣介石稱為“黃埔四兇”。他在中山艦事件中是當事人,被迫離開黃埔時寫了致蔣介石的公開信,他吟誦的“離騷讀罷聽悲笳,入夜江聲走萬蛇。曾住此間三月暮,而今一水是天涯”詩句曾廣為流傳。
1920年,亞東圖書館出版了傳主的宣傳馬克思主義的著作《白話書信》,屢遭國民黨政府查禁卻再版39次,影響無數(shù)青年。這部書當時與陳獨秀《獨秀文存》、胡適《嘗試集》并稱三大暢銷書。傳主在離開政治舞臺退往書齋后,始終堅持政治信仰,二十年如一日埋頭著譯,出版包括宣傳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經(jīng)典》《理論與實踐——從辯證法唯物論的立場出發(fā)》《中國思想界的奧伏赫變》等重要著作三十余部。他是中共早期著名的理論家、思想家,若干重要文稿如八一南昌起義《中央委員宣言》等即出自他之手?!陡哒Z罕傳》在描繪傳主人生軌跡的同時,并未忽略對他思想、理論及其變化的挖掘,這對研究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在序言中概括了高語罕的立德、立功和立言。除了以上的立功和立言,作者還突出了傳主的輝煌燦爛的人格,始終堅持政治信念以及為真理而犧牲的堅定意志和勇敢精神。高語罕對時局有著清醒的認識,如他在1945年10月7日所說:“吾人敢正告國人曰,團結(jié)談判希望不大,內(nèi)戰(zhàn)似難避免。即勉強妥協(xié),其為時也亦必至暫。斯言雖苦,卻將成為歷史真理!”即為后來的事變完全證實。
《高語罕傳》的構思別具匠心,傳主在世61年,全書即作61節(jié),以一個個引人的歷史事件和故事描繪出他在不同歷史階段的浮沉軌跡,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擴大了傳記的受眾面。黨史人物傳記的意義不僅限于研究,更主要在于資政和育人。也就是說,它不能只受到專家學者的關注,還要能為大眾所接受。這是我們撰著歷史時所應學習和借鑒的。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作者通過選取被湮沒已久的中共黨史早期人物,來看中共黨史的大潮。按歷史本來面目來撰寫這本書,這里也體現(xiàn)了作者的膽識。
高語罕在《百花亭畔》序言中說到:“我只是在這二十年革命的大潮中滾來滾去的一點一滴,而且是極平凡的一點一滴,但是惟其一點一滴,惟其是極平凡的一點一滴,所親見親聞親自參加的事實,或許于一切平凡的普通的社會更較為親切。”《高語罕傳》正是為紀念建黨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奉獻的,為中共黨史研究奉獻的一點一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