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溫故而知新:對《中國法制史》編撰的一點看法

2011-12-29 00:00:00張松
考試周刊 2011年37期


  摘 要: 作為法學核心課程之一,中國法制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現(xiàn)行的中國法制史教材卻呈現(xiàn)出泛濫而少精品的特點,究其原因,主要是編寫者因循守舊,缺少創(chuàng)新精神。要改變這一現(xiàn)狀,從事法律史教學與研究的同仁就要積極“溫故”,從而“知新”,進而創(chuàng)新。
  關鍵詞:中國法制史教材 教材編寫 “溫故而知新”
  
  近年來,在“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大背景下,法學教育得到了快速發(fā)展,高校法學教育的理念、目標、模式、方法都發(fā)生了深刻變化。中國法制史作為法學基礎理論課,肩負著提高法科學生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法律思維、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等重任,但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因?qū)W科內(nèi)容時間跨度大、資料紛繁龐雜、與現(xiàn)行法制有較大差異等而導致學生學習興趣減弱和出現(xiàn)畏難情緒等消極現(xiàn)象,直接影響到課程的教學效果,更是影響到法史研究人才的后續(xù)培養(yǎng)。要解決這些問題,中國法制史教材的編寫成為重中之重。
  一
  自清末建立的法政學堂和京師大學堂等高等學校里開設中國法史學方面的專門課程(當時有“中國古今歷代法制考”、“中國歷代刑律考”、“東西各國法制比較”等名稱)以來,①中國法制史(中國法律史)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歷史已有一百多年。而對中國法制史的研究歷史則更為悠久,可以遠溯至歷代史書之中的《刑法志》,屬于典制體史學范式。至近代,西學東漸,學法東瀛,法史學教材體系和內(nèi)容及研究范式發(fā)生明顯變化。以沈家本《歷代刑法志考》②為代表開近代中國法史學研究之先河,一代大家梁啟超更是以“新史學觀”奠定了近代中國法史學的學科地位和研究范式。③與之相應,中國法制史的教材編寫體例及內(nèi)容也漸趨穩(wěn)定。中國傳統(tǒng)法律制度的變遷發(fā)展有著數(shù)千年的歷史,內(nèi)容龐雜,雖然自近代以來,各種法制史教材刪繁就簡,詳略并重,但總體上來看,其內(nèi)容仍顯得過于厚重,目前絕大多數(shù)教材字數(shù)都在40萬字以上。
  1949年以后,受蘇聯(lián)影響,法制史教材政治化,強調(diào)階級性,其編寫體例和內(nèi)容均發(fā)生明顯變化,法制史研究陷入僵化的階級決定論,對于以往的研究成果基本摒棄。因此,長達兩千多年的中國法律發(fā)展史也就被簡化成為一部簡單的階級壓迫史,忽視了中國傳統(tǒng)法文化中的科學性、民主性的特點。直到1978年以后,法制史教材的編寫及研究和教學才逐漸擺脫政治化傾向,向著學術方向發(fā)展。尤其是進入90年代以來,法制史教材的編寫及研究更是進入一個蓬勃發(fā)展的鼎盛時期,不論是教材的數(shù)量、質(zhì)量,還是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都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如張晉藩、朱勇、葉孝信、楊一凡、范忠信等主編的教材,吸收了學界的最新研究成果,站在教材的最前沿,成為教材編寫的精品和楷模。但相比較而言,絕大多數(shù)由于學術繁榮催生的大量法制史教材內(nèi)容重復,從篇章體例到形式、內(nèi)容都在重蹈前人覆轍,沒有突破前人的成就,甚至還有一些版本教材內(nèi)容之間相互矛盾,從而形成目前法制史教材泛濫而少精品的現(xiàn)象。
  此外,當前的中國法制史教材大多采用按照朝代分編的編排方式,雖然該體系便于學生以時間為線索掌握每個朝代的法制建設成就,但對于具體制度的變遷卻缺乏系統(tǒng)的闡釋,容易導致學生無法理解掌握具體法制的歷史演變。且教材內(nèi)容文言文較多,文字生疏,缺乏必要的圖示或文字解釋,導致學生難以理解。同時,多數(shù)中國法制史教材只滿足于文本的撰寫,沒有現(xiàn)代化手段支撐,缺乏豐富的表現(xiàn)力和良好的交互性,無法實現(xiàn)動態(tài)并及時更新,缺乏網(wǎng)絡技術的支持使教材存在天然的缺陷。
  可見,目前國內(nèi)法制史教材從編排體例,到知識內(nèi)容均存在一定缺陷,導致其既無特點,又無新意,趨于保守狀態(tài),甚至于無法滿足現(xiàn)代中國法制史課程教學的需要。如此狀況,自然對當前漸趨邊緣化的中國法制史教學與研究有百害而無一利,如何改變這種狀況,是當前法史學界應當深思的問題,同時也是非常迫切的問題。
  二
  與大陸法制史教學與研究相比較,臺灣的法制史教材編寫在量上是遠遠不及大陸的,但其教材的編寫水平卻絲毫不遜于大陸。雖然我并沒有見到最新的教材,但戴炎輝、李甲孚、張金鑑等人撰寫的中國法制史卻可以證實這一點。不可否認,這些教材也有其不足之處,但其體例和知識點的編排,均具有自己的特點,并能結合法學界的各項研究,可謂是匠心獨具,令人耳目一新。下面就以戴炎輝先生所著為例略加比較分析。
  戴炎輝,臺灣著名的法制史學家,1909年11月28日出生于臺灣省屏東縣,④1992年7月3日病逝,享年84歲。早年畢業(yè)于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部,獲法學博士學位,后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深造,1977年獲韓國中央大學名譽法學博士?;貒笤谓逃谂_灣大學法學院,其后又曾任“司法院”大法官、院長等職。一生著述豐碩,有《唐律通論》、《中國親屬法》、《中國繼承法》、《中國法制史》、《臺灣省通志》、《清代臺灣之鄉(xiāng)治》、《臺北文物》等。戴炎輝先生的影響不僅見之于臺灣的法學研究,而且及于臺灣的司法實務,他是“一個處新舊交替及中外交會之際不可多得的法律學者”。⑤
  戴炎輝先生所著《中國法制史》最初由臺灣三民書局出版于1966年(民國五十六年),先后再版多次。全書共分五編:法源史、刑事法史、訴訟法史、身分法史、財產(chǎn)法史,凡三十二章。由戴著《中國法制史》的篇章體例安排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其中濃厚的西學元素,可以說完全秉承了梅因?qū)糯芍贫劝l(fā)展的描述路徑:“從身份到契約”。⑥戴著《中國法制史》不僅辟有專編“身分法史”,從宗族、親屬、家屬、婚姻、親子、監(jiān)護、繼承等方面對傳統(tǒng)中國的身分法作了非常詳盡的論述,而且在第二編“刑事法史”中也對傳統(tǒng)中國身份與罪行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深刻的闡述。而在其他幾編,如“訴訟法史”、“財產(chǎn)法史”等之中,“身份”的影子也不時可見。非常明顯的西化特征及獨特的體例編排,是戴著《中國法制史》與其他版本之間的顯著不同,同時也是其出彩之處,充分展現(xiàn)了著者深厚的中西法學底蘊。雖然目前大陸也有一些法制史教材采用了部門法的體例安排,但與戴著比較起來,大多數(shù)顯得有些簡單和模式化,只有極少部分能夠?qū)F(xiàn)代法原理融入傳統(tǒng)法制,予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總之,戴著《中國法制史》按照現(xiàn)代部門法的體系及現(xiàn)代法基礎理論對傳統(tǒng)中國的法律制度所作的劃分歸類,突破了以往以朝代相因的敘述模式。無疑,這種模式并非萬能,也有其缺陷,但卻是對以往研究的創(chuàng)新,拓寬了法史人的研究思維和敘述方式,也使人更能深入地熟悉了解中國傳統(tǒng)法制。將戴著《中國法制史》與大陸出版的《中國法制史》相比較,我們也許可以從中體會一二。
  三
  任何一個學科的發(fā)展,都離不開該學科以往的研究成果,中國法制史也不例外。自20世紀初梁啟超等人奠定新史學以來,中國法制史的研究始終未能脫離新史觀的影響。1949年后,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代替新史觀成為法制史研究的指導思想。不可否認,唯物史觀為法制史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和范式,但因政治原因而陷入僵化的狀態(tài),不能不令人為之扼腕。這種狀態(tài)直到1978年才被打破,法制史研究重新步入正軌并呈現(xiàn)出欣欣向榮的局面。但由于歷史的慣性,大陸法制史研究在一片繁榮的同時,也顯露出諸多不足,這種現(xiàn)象在法制史教材的編寫上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
  鑒于前述大陸法制史教材編寫的困境,我以為,要想突破當前中國法制史編寫及研究的困境,必須做到“溫故而知新”。
  如何“溫故”,或者說如何看待一百多年來的中國法制史研究?我們首要的是確立一個公允中正的態(tài)度。雖然由于歷史的原因,一百多年來的中國法制史研究,或許會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點,或許也會有對錯之分,但這些成果無疑都是以往研究者的心血結晶,代表了他們對中國法制發(fā)展歷史的態(tài)度看法,代表了中國法制史學科的歷史發(fā)展軌跡;而在今天的我們,是無權去指責或批評的,所能做的只能是去汲取、去反思,盡量避免重蹈前人的覆轍。只有如此,才能達到“溫故”的目的——“知新”。以史料的使用為例。史料是法制史研究的基礎。以前的法制史教材編寫,所使用的史料基本上是以官方典籍為主,很少使用其他史料。無疑,官方的典籍是研究中國歷史的重要參考史料,但就法律制度而言,他們僅僅反映了國家制度層面的建構,而對于法律的具體運行則殊為闕如。因此,在教材的編寫過程中,充分利用近年發(fā)現(xiàn)的少數(shù)民族習慣法、鄉(xiāng)規(guī)民約、判例判牘、律學著述,以及散見于各種史籍中的法制史料,應成為我們當前法制史教材編寫的重要任務之一,從而使中國法制史這座龐然大廈的建筑基礎更為堅實。
  無疑,學術研究過程中的“溫故而知新”是老生常談的問題,眾人皆知,但如何在學術實踐中真正貫徹和踐行,卻非一日之功,或只言片語就可實現(xiàn)。
  牛頓曾說:“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的。”今天的法制史教材編寫亦如此,但我們不能僅僅站站、看看而已,還必須將所看到的新的世界景象向世人描述。這一點在當前的研究和教材編寫中也有所體現(xiàn)。諸如改變以往朝代興替的敘述模式,代之以法制史的發(fā)展線索、部門法體例或?qū)n};嘗試將法制史與法律思想史合而為“法律史”;將農(nóng)民起義時期的法制史實、各少數(shù)民族的法制史實納入教材內(nèi)容;重視傳統(tǒng)法的激勵功能、組織管理功能和教化功能,等等。毋庸諱言,當前的中國法制史教材仍未能脫離“用西方國家的法學術語套用中國法制,用西方國家的法律體系套稱中國法律”的窠臼,要打破這一窠臼,需要我們不斷地“溫故而知新”。
  
  注釋:
 ?、俅笄宸ㄒ?guī)大全·教育部(卷三).大學章程.
 ?、诖藭撌鰵v代律法,著重在漢律、唐律及明律,全書共4冊,中華書局1985年點校出版。
 ?、哿簡⒊P于中國法制史研究的看法及其判斷可參見梁啟超著.梁啟超法學文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
 ?、苡终f戴氏生于1908年。參見黃靜嘉著.中國法制史論述叢稿.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206.
 ?、蔹S靜嘉.中國法制史論述叢稿.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220.
  ⑥[英]梅因著.沈景一譯.古代法.商務印書館,1984:97.

杨浦区| 皮山县| 临邑县| 宝兴县| 滁州市| 游戏| 绵竹市| 奉贤区| 会理县| 上高县| 凤翔县| 孝义市| 竹山县| 施甸县| 沁源县| 襄城县| 华容县| 洪雅县| 泸西县| 谢通门县| 保德县| 肃宁县| 嫩江县| 太仆寺旗| 永济市| 札达县| 宣汉县| 鄂尔多斯市| 鄢陵县| 万全县| 广宁县| 高邑县| 荔浦县| 泾源县| 成武县| 沙雅县| 福鼎市| 南木林县| 乌拉特后旗| 泌阳县| 沾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