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語言“腫瘤”的出現(xiàn)頻率之高超乎想象,給學生帶來的危害值得深思。作者認為,唯有對此進行有意識的“診治”分析,才能促使廣大教師達到新課標的要求。
關(guān)鍵詞: 初中語文教學 教師口頭禪 對策
語言是人類所特有的用于表達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在教學中,語言則是“教”與“學”的橋梁。初中學生的身心正處在迅速發(fā)展階段,人生觀、世界觀還未真正確立,可塑性極大,但他們獨立辨別是非的能力又很差。這個階段的學生常常從具體形象的事物開始自己對外界的進一步認識。而教師的語言正是學生接受知識的媒介,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就認為教師的語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是“一種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1]可見,教師語言在具體的教學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無獨有偶,中國的教師語言行為規(guī)范也要求課堂語言的表達要盡可能準確、貼切、完整,達到盡可能理想的語言效果。于是,眾多的教育工作者把目光、筆觸伸向了語言素養(yǎng)研究,他們希望通過此舉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但要想真正提升自己,就必須切實地關(guān)注自己在教學中的語言,尤其要注意盡量避免那些無益甚至有害的教學語言口語化的副產(chǎn)品的高頻率出現(xiàn),這類語言,我們稱為“口頭禪”。
教師的口頭禪看似無意行為,卻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學生的人生態(tài)度和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