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選秀節(jié)目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湖南衛(wèi)視的《超級女聲》就是很好的例子。這樣的選秀節(jié)目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一定的積極影響,但是隨著選秀節(jié)目的不斷發(fā)展,也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比如,有的女生為了登上夢想的舞臺而努力減肥,甚至絕食,對自己的身體造成了嚴重的傷害。隨著一些負面信息的出現,人們開始慢慢猜測,這場看似豪華完美的比賽背后到底是什么樣子呢?選秀節(jié)目如此的深入人心值不值得呢?為什么當年非常火爆的選秀節(jié)目如今的收視率卻大不如從前呢?自從選秀節(jié)目出現以來,人們心中的問號也多了起來。我想,在選秀節(jié)目最輝煌的時期并沒有達到它的成熟階段,所以才讓人們產生了這么多的疑問。
現階段中國內地選秀節(jié)目面臨的問題和發(fā)展瓶頸
2004年《超級女聲》的出現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超級女聲》是對歐美掀起收視熱潮的《美國偶像》等選秀節(jié)目的模仿。在2005年,《超級女聲》異軍突起,從一個選秀節(jié)目上升到了一種社會現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2005年的《超級女聲》在總決賽期間的整體收視率為6.22%,收視份額為17.89%。?譹?訛可以說,《超級女聲》所取得的成績是非常令人震驚的。隨后,在2006年期間,有十多個電視臺在同時播放類似的選秀節(jié)目,掀起了一股“選秀潮”。但是在2007年8月被強行降溫,而《美國偶像》等歐美選秀節(jié)目仍維持著高收視率。為什么中國的選秀節(jié)目的收視率在短短幾年間竟大不如從前呢?將同是以唱歌比賽為主的《超級女聲》和《美國偶像》對比后,我認為造成《超級女聲》收視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比賽的設置過于復雜。
整個比賽的選拔過程過于復雜?!冻壟暋返恼w流程是:報名、萬人海選、然后依次是五十進二十、二十進十五、十五進十二、十二進十、十進八、八進六、六進五、五進三。這種做法變相延長了賽程,使得有的觀眾朋友可能不關注比賽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只關注最后的前三名,這樣也就失去了比賽的真正意義。而《美國偶像》在進入24強以后,是男生一組、女生一組。在整個比賽的過程中沒有太復雜的晉級過程,他們把重心放在最后的冠軍爭奪上,可以進入最后爭奪的名額只有兩名,競爭也更加激烈,讓觀眾感覺到這是一場激烈的競爭,美國偶像只屬于一個人,觀眾也會感到這場比賽的重要性。而中國的選秀節(jié)目最后總決賽的爭奪要分為好幾期,五進四、四進三,再評選出冠亞季軍,讓觀眾覺得整個比賽下來,誰是冠軍已經沒有那么重要了,也就失去了比賽的意義。在中國觀眾的心中,有很多個“超女”“快男”,而在世界人眼里,只有一個“美國偶像”。
選手風格過于單一?!冻壟暋返膱竺麠l件是:喜歡唱歌的年滿18周歲的女性。在近幾年的比賽中,雖然在前幾輪的選拔比賽中有一些年齡大的選手參與,但是到最后的晉級賽所選的選手都是非常漂亮的年輕女孩子。有的觀眾質疑,雖然說是零門檻,但是還是長得像明星一樣的漂亮女生才能入選。此外,選手演唱歌曲的曲風過于雷同,大部分選手演唱的歌曲都是流行歌曲,整個比賽看上去更像是年輕人的舞臺,因而限制了受眾范圍,長時間地觀看節(jié)目也讓觀眾產生了審美疲勞。而《美國偶像》更堅持平民化的路線,不管外形是否漂亮、胖瘦程度如何,強調的是選手的個性差異,在選手的差異性上做文章。如第七季的第一集首先出場的是一個減肥的兄弟,聲線很好唱得很棒。之后印象深刻的搖滾護士、模仿布蘭妮的Kady、大扇子男等,由于其鮮明的個性,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正實現了全民參與的意義。?譺?訛選手代表著不同年齡段、不同階層、不同生活背景的人們,因而受到了各行各業(yè)人們的大力支持。
賽制過于復雜。《超級女聲》在每一期的比賽中會淘汰兩名選手,而淘汰一名選手的過程也是非常復雜的。在每一期的比賽中,將選手分成若干組,每三個選手為一組,三位選手演唱完后,由評委老師選出一位直接晉級的選手,并且必須是所有評委選擇的都是同一名選手。如果評選結果不一致,則在最后一組選手比賽完之后,從這期比賽選手中選出剩余的晉級名額。沒有晉級的選手繼續(xù)比賽,評委選出一名表現力差的選手進行待定,另外一名待定選手將由場外短信票數而定。兩位選手站上PK臺后,再由大眾評委投票,最終淘汰一位選手。每淘汰一位選手都要經歷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尤其是最后的總決賽,比賽環(huán)節(jié)更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而《美國偶像》最后總決賽一共只設置了三輪比賽,兩位選手每一輪唱一首歌,最后選出唯一的“美國偶像”。比賽的過程簡單明了,也能讓評委和觀眾更清晰地了解選手的實力?!睹绹枷瘛纷詈蟮慕侵鸩皇窃谘莶d里舉行,而是在露天的大舞臺上舉行,而臺下的觀眾曾達到7000名之多,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前來為自己心中的偶像加油,可以說是全民娛樂的一場盛宴。
決定選手命運的因素過多?!冻壟暋繁荣惖倪^程中,每一位選手唱完歌后都會有評委點評,這些評委中有音樂制作人、電視制作人、演員、歌手等等,評委也不是固定人選,他們的專業(yè)水平不一樣,對于同一位選手的點評各有差異。評委的點評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決定著一個選手的命運??墒怯械脑u委非常欣賞這位選手的表現,而有的評委則認為此選手的表現非常不盡如人意。差距如此大的點評讓很多觀眾質疑點評的背后到底有著怎樣的黑幕。而一些評委在點評過程中過分地炫耀自己、炒作自己,也讓這場比賽的光芒大減!而《美國偶像》的三位評委都相當地專業(yè),Paula Abdul漂亮性感是位歌手,Simon Cowell和Randy Jackson是音樂制作人,他們對音樂非常在行,所以點評得相當專業(yè),所有的比賽三個人始終坐在評委席,保證了選秀節(jié)目的公平公正。?譻?訛
《超級女聲》中每位選手的命運都是由評委、大眾評審團、場外觀眾短信投票共同決定的。而短信投票的時間是一場比賽結束以后到下一場比賽開始之前,這就相對地有了拉票的時間,出現了很多“粉絲”上街搶陌生人的手機為自己的偶像拉票,甚至出現了拉票公司。有位“超女”的母親說,家有超女是場災難,花費大得驚人,這種情況直接導致了不公平現象的出現。而《美國偶像》由專家評審選出24名決賽選手以后,就把評選大權交給了觀眾,由觀眾投票決定選手的去留。為了體現相對公平的原則,專設了免費熱線投票電話,短信投票時間是在節(jié)目結束后的兩個小時,這樣的制度可以避免一些人為的拉票現象,對拉票、買票有了一定的制約,也體現了比賽的公正性。
中國的選秀節(jié)目發(fā)展瓶頸的解決方案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單從比賽的設置方面就已經存在了很多的問題,通過對《美國偶像》的對比不難發(fā)現,要想真正實現節(jié)目的價值,長時間保持收視率,就要從根本上解決存在的問題。以下是從賽制方面提出問題的具體解決方案:
簡化選拔過程。曾經有報道稱:一位“超女”的父母為了自己女兒的夢想,花掉了家中所有的積蓄,甚至去借錢為她拉選票,可最終還是被淘汰了,女生不僅丟掉了工作,而且還要承擔還債的壓力。我想,給選手增加負擔的選秀節(jié)目并沒有達到全民娛樂的意義。多種原因導致了選拔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電視臺為了增加收視率,延長了整個比賽的過程;電視臺為了謀取廣告、短信的費用,讓節(jié)目變得如此復雜等等。
我認為,應該減少中間過多的晉級賽制,晉級的人數跨度應該大一點,而不是每一期只淘汰兩名選手,我們應把重心放在最后的角逐上,讓所有人知道,“超女”的頭銜只屬于最后的冠軍,這樣在增加觀眾關注度的同時,從另一方面也減輕了選手的負擔。例如:《美國偶像》在24進12的比賽中,每位選手只需要演繹一首歌曲,就可以選出最后的12強。省去了過多、復雜的環(huán)節(jié),提高了比賽的效率。?譼?訛
應注重選手的多元化特點。在《美國偶像》里,有的選手已為人母,她代表著“媽媽”的形象;有的選手從事著非常艱苦的體力工作;有的選手為了家人來到了這個舞臺上等等;在選拔的過程中,無論選手的年齡、身份、社會地位如何,只要有才能,就可以入選。而《超級女聲》都是統(tǒng)一的漂亮并且會唱歌的女孩,在舞臺上,我們僅領略到了選手的歌喉魅力,并且選手的參賽歌曲曲風過于單一,這也讓不少觀眾懷疑她們的真正實力。而近年來非?;鸬摹俺痹W可更是引起了大眾的質疑,雖然她所演唱的歌曲是自己原創(chuàng)的,但是她的音準實在讓人不敢恭維。支持原創(chuàng)歌曲是好的,但是以這樣的方式來支持,難免讓大眾懷疑中國歌手的真正實力。
只有打破所謂的“明星概念”,才能深入民心,選出一些具有個性的、在不同領域工作的、不同年齡段的、我們身邊的歌手,才會讓觀眾覺得這是一個真正屬于他們的大舞臺!
應做到公平公正。一個很簡單的唱歌比賽為什么可以歷經幾個月的時間?進入前五強的選手和進入前三強的選手有什么區(qū)別?大眾發(fā)出了各種質疑。
在《超級女聲》中,評委的點評非常重要,但是竟會出現兩個評委的意見大相徑庭的情況。無論是評委為自己炒作還是自己真實的想法,我認為,在點評選手時都要公平公正,如實點評選手的表現。只有評委的專業(yè)精神打動了大家,才能體現出這場比賽的真正較量!此外,應該限制短信投票的時間,盡量避免“拉票”現象,“拉票”不僅對其他選手不公平,而且對觀眾也不公平。觀眾希望看到的是真正的實力唱將,而不是票數最多的“冠軍”。
這樣的短信投票方式也可能成為電臺、電視臺謀取利益的一種手段,2005年《超級女聲》的短信收入大約有500萬元,“超女”效應使湖南衛(wèi)視整體廣告收入增長了3億元,達到將近7億元。所以很多觀眾不愿意再用短信投票的方式去支持自己喜愛的選手。
避免炒作現象。在《超級女聲》的舞臺上,我們會看到很多的“炒作”現象,比如:采訪一個選手,從她的身世、她的付出、她以前的工作等來炒作;也有出現炒評委或嘉賓的現象,所以一個節(jié)目紅起來了,也就有一些評委或者嘉賓紅起來了。有的電視臺為了收視率,甚至制造緋聞、制造事端,不惜無中生有、無事生非、竭澤而漁的惡性炒作嚴重破壞了娛樂節(jié)目的生態(tài)平衡,從而使節(jié)目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美國偶像》在每一位選手上臺前會放一段他的參賽歷程,這樣做可以讓大家更好地了解這位選手,但是絕不會出現“老粉絲”上臺拉票、爸爸媽媽上臺來掉著眼淚為女兒加油的現象。所以,我們應該避免炒作現象,過多的炒作會轉移觀眾的目光,使觀眾不再注重節(jié)目本身的用意,而是帶著各種復雜的心情去看待選手,無形中使得觀眾給選手們增加了不少的可憐分,所謂的比賽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義,而成了比誰付出的努力多、比誰更需要大家的支持等等。
《超級女聲》這類選秀節(jié)目的影響力是不能否認的,它的出現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一份樂趣,但是它就像流星一樣一閃而過,在它輝煌的這幾年里,負面新聞也在不斷產生?!冻壟暋肥菍Α睹绹枷瘛返哪7拢菫槭裁础睹绹枷瘛穮s能“永葆青春”呢?我想,只是單純的模仿并不能成為一棵“常青樹”,要勇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作出屬于自己的獨特的中國選秀節(jié)目,真正的“本土化”任重道遠,如何根植于我們的國情和文化,創(chuàng)作更經典的真人秀節(jié)目,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注 釋:
楊孟曦:《從〈超級女聲〉看電視娛樂節(jié)目中的低俗化現象》,《中國電視》,2005(11)。
錢培、陳思:《〈超級女聲〉的網絡輿論分析》,《今傳媒》,2005(7)。
梁曉萍:《狂歡的背后——超級女聲現象的思索》,《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
S A Low